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三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检测鉴别鸡3种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谢芝勋 谢志勤 +3 位作者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廖敏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4,共4页
根据鸡新城疫病毒 (NDV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LTV)的基因文库 ,设计了3对分别与NDV、IBV和ILT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 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NDV、IBV、ILTV核酸模板进行三重PCR扩增 ,结果均... 根据鸡新城疫病毒 (NDV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LTV)的基因文库 ,设计了3对分别与NDV、IBV和ILT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 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NDV、IBV、ILTV核酸模板进行三重PCR扩增 ,结果均同时得到了 3条与设计相符的 310bp(NDV)、172 0bp(IBV)和 6 47bp(ILTV)三重PCR扩增带 ,而对其他 6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 ;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三重PCR技术能检出 10 pg的IBV、1pg的NDVRNA模板和 10 pg的ILTVDNA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聚合酶链反应 鸡新城疫病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下载PDF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国内分离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德胜 潘杰彦 +2 位作者 曹瑞兵 戴亚斌 陈溥言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选择9个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地方毒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扩增出它们的完整S1基因,再将各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转化,筛选出相应毒株的阳性克隆,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基因序列。将这些国内分离毒... 选择9个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地方毒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扩增出它们的完整S1基因,再将各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转化,筛选出相应毒株的阳性克隆,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基因序列。将这些国内分离毒株、我国常用疫苗毒株和国际上其他血清型的代表参考毒株一起,用DNAstar软件分别进行基因与氨基酸系统发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将这些毒株分成3群:Ⅰ群内的毒株与疫苗毒株H120和M41的同源性很高,Ⅱ群内的毒株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较低,Ⅲ群内的毒株与疫苗毒株有一定的同源性。3个群的毒株以疫苗毒株H120为核心,形成进化距离的梯度,提示弱毒疫苗的使用可能是我国IBV流行毒株的主要来源之一。分析结果还显示,我国IBV的分离毒株没有明显的时间和地理分布规律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国内分离毒株 分子流行病学 序列发生进化关系 冠状病毒
下载PDF
应用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鸡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谢芝勋 庞耀珊 +1 位作者 谢志勤 邓显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NDV和IBV二种病原体的多重PCR技术。根据NDV和IBV的基因文库 ,设计了两对分别与NDV和IB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 ,用这两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NDV和IBVRNA模板进行多重RT_PCR扩增 ,结果均同时得到了两条特异性的大...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NDV和IBV二种病原体的多重PCR技术。根据NDV和IBV的基因文库 ,设计了两对分别与NDV和IB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 ,用这两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NDV和IBVRNA模板进行多重RT_PCR扩增 ,结果均同时得到了两条特异性的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 31 0bp(NDV)和 1 72 0bp(IBV)多重的RT_PCR扩增带 ,而对其他 6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 ;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多重RT_PCR技术能同时检出 1 0pg的NDV和 1 0 0pg的IBVRNA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V NDV 多重PCR技术 病原检测
下载PDF
RT-PCR及RFLP分析技术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诊断和S1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磨美兰 李康然 韦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7-282,共6页
本研究使用分别扩增整个S1糖蛋白基因 (引物A)和S1糖蛋白基因N_端高变区Ⅰ (引物B)的 2对引物对 3个IBV标准株M41、Connecticut、Arkansas及 5个地方分离株 (C60 ,D41A ,D41B ,A112 1,A1171)进行RT_PCR扩增。用引物A时 ,有 5个IBV毒株... 本研究使用分别扩增整个S1糖蛋白基因 (引物A)和S1糖蛋白基因N_端高变区Ⅰ (引物B)的 2对引物对 3个IBV标准株M41、Connecticut、Arkansas及 5个地方分离株 (C60 ,D41A ,D41B ,A112 1,A1171)进行RT_PCR扩增。用引物A时 ,有 5个IBV毒株扩增到目的片段 (172 0bp) ;用引物B时 ,所有 8个IBV毒株均得到与预计大小相符的目的产物 (2 2 8bp)。对 172 0bp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进行酶切 ,结果得出 3个不同的RFLP图谱 ,其中M41、Connecticut、D41B具有相同的HaeⅢ酶切图谱。Arkansas和D41A则分别具有互不相同的图谱 ;对 2 2 8bp的PCR产物进行DdeⅠ、Rsa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根据它们的RFLP图谱 ,8个IBV毒株可分为 5个基因型。综合 2对引物的PCR产物的RFLP分析结果 ,8个IBV毒株可分为 7个基因型 ,分型的结果与传统的血清学方法吻合。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特异、灵敏等优点 ,为现场流行毒株的定型(基因型 /血清型 )及其S1基因变异的跟踪研究以及更有效防制传染性支气管炎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基因 反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 分型
下载PDF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检测鉴别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和鸡毒支原体的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谢芝勋 谢志勤 +2 位作者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43-446,共4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NDV、IBV、ILTV和MG 4种病原体的多重PCR技术。根据NDV、IBV、ILTV和MG的基因文库 ,设计了 4对分别与NDV、IBV、ILTV和MG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 ,用这 4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NDV、IBV、ILTV、MGRVA或DNA模板进...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NDV、IBV、ILTV和MG 4种病原体的多重PCR技术。根据NDV、IBV、ILTV和MG的基因文库 ,设计了 4对分别与NDV、IBV、ILTV和MG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 ,用这 4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NDV、IBV、ILTV、MGRVA或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 ,结果均同时得到了 4条特异性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 310bp(NDV)、172 0bp(IBV)、6 47bp(ILTV)、和 732bp(MG)多重PCR扩增带 ,而对其他 6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 ;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多重PCR技术能检出 10pg的IBV、1pg的NDVRNA模板和 10pg的ILTV、1pg的MGDNA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鸡新城疫病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鸡毒支原体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分离株LX4纤突蛋白基因分子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胜旺 王玮 +2 位作者 刘玉芬 孔宪刚 童光志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2,共6页
应用RT PCR方法分别扩增了中国地方分离株IBVLX4S1和S2基因并进行了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发现 ,LX4S基因由 3495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一条 1 1 6 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S基因编码产物裂解后形成的S1和S2亚单位分别由 5 39和 6 ... 应用RT PCR方法分别扩增了中国地方分离株IBVLX4S1和S2基因并进行了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发现 ,LX4S基因由 3495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一条 1 1 6 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S基因编码产物裂解后形成的S1和S2亚单位分别由 5 39和 6 2 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LX4S基因推导氨基酸切割识别位点序列为HRRRR ,与A2、SD/ 97/ 0 2和Z株相同 ,而与其它国内外参考毒株不同。与国内外 1 0株已报道的具有全S基因序列的IBV参考毒株比较 ,LX4与国内分离毒株SD/ 97/ 0 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与 32株国内外参考毒株的S1基因进化树分析比较表明 ,LX4与A2、SD/ 97/ 0 2、Z、TJ/ 96 / 0 2、JX/ 99/ 0 1和SAIBWJ等 7个国内分离株在同一亚群内。在该亚群内 ,LX4与A2和SD/ 97/ 0 2亲缘关系更近 ,且三者在高变区和抗原表位均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而与本亚群内其它参考毒株对应的高变区和抗原表位同源性差异较大。LX4与H1 2 0S1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虽然高于其它国外参考毒株 ,但同源性仍然较低 ,为 75 %。与参考毒株比较 ,LX4S2基因的点突变造成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有 1 1个位点发生改变 ,这些突变可能影响S2与S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中国 分离株 纤突蛋白 基因
下载PDF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_1基因DNA免疫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步志高 江国托 +4 位作者 王秀荣 康丽娟 祁贤 陈万芳 卢景良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27-530,共4页
为探讨DNA免疫防制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可能性,以克隆的Masschusete型类M41地方分离QD株S1基因为免疫原基因,引入终止密码后插入SV40启动子、增强子下游和SV40polyA信号上游,构建了S1基因... 为探讨DNA免疫防制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可能性,以克隆的Masschusete型类M41地方分离QD株S1基因为免疫原基因,引入终止密码后插入SV40启动子、增强子下游和SV40polyA信号上游,构建了S1基因DNA免疫表达质粒pSVQDS1。将大量扩增并经聚乙二醇纯化的pSVQDS1溶于PBS,以300μg/只的剂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于4周后采集分离免疫小鼠血清进行鸡胚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SVQDS1能够诱导产生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的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支气管炎病毒 S1基因 DAN免疫 家畜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LX4株mRNA_5和mRNA_6 cDNA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胜旺 杜恩岐 +1 位作者 孔宪刚 杨增岐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3年第3期265-270,F003,共7页
本研究参照已发表的IB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in Reaction,RT-PCR)技术扩增得到我国地方分离株LX4 mRNA_5和mRNA_6的全部cDNA大小约1.7kb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并进... 本研究参照已发表的IB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in Reaction,RT-PCR)技术扩增得到我国地方分离株LX4 mRNA_5和mRNA_6的全部cDNA大小约1.7kb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国内外部分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比较分析发现:LX4 5a基因与已发表的国内外IBV毒株之间同源性很低,而这些参考毒株间5a基因同源性却很高(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0%以上)。5b基因与国内分离株D971同源性最高。在所选的12株参考毒株中,LX4 N基因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与国内分离株SD/97/02最高(94%),与HB次之(93%),与其他毒株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在89%和92%以下。对已报道的N基因所编码蛋白的三个保守碱性区同源性比较发现,LX4在第66-88位与Beau、M41、H52及FIB同源性均为100%。在第181-234位,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与SD/97/02最高(94%)。在第334-373位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与H120和ZJ971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3%,与其他毒株在82%以下。同时还发现在c末端350-409位,LX4与H120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为100%,与HB次之(98%),与其他毒株在95%以下。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地方分离毒株LX4 mRNA_5和mRNA_6 cDNA序列与国内其他分离株最高,表明与国内其他分离株具有较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CDNA 分子特征 mRNA5 mRNA6
下载PDF
广西不同时期IBV分离株S1基因高变区Ⅰ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韦正吉 韦平 +3 位作者 磨美兰 李孟 韦天超 李康然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对广西1985-2007年间分离到的22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S1基因高变区I(HVRI)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发表的其他IBV参考株及鸽子分离的冠状病毒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毒株可分为5个基因群,其中有16个广西... 对广西1985-2007年间分离到的22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S1基因高变区I(HVRI)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发表的其他IBV参考株及鸽子分离的冠状病毒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毒株可分为5个基因群,其中有16个广西分离株属第1群,它们与鸽子冠状病毒分离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与Massachusetts(Mass)型疫苗株的同源性较低。有15个分离株在33-34位和34~35之间分别有4个和3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GX-NN6在33~34位和34~35位之间则均有4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GX-YL1、GX-NN2与常用的Mass型疫苗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第Ⅱ群;GX-G、GX-XD与日本同一时期分离的毒株JP Miyazaki 89亲缘关系最近,属于第Ⅲ群;GX-YL6、GX-NN7与欧洲毒株4/91亲缘关系较近,属于第V群。结果表明广西存在着多种类型IBV毒株的流行,毒株S1基因HVRI碱基的突变或插入比较普遍,可导致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绝大部分毒株与目前常用的Mass型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低。同一时期的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但无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分离株 S1基因高变区I 序列测定 遗传变异 基因型
下载PDF
DNA免疫防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步志高 赵晓岩 +1 位作者 刘长军 徐宜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2-255,共4页
ORF完整的IBV类M4 1株S1基因cDNA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ICMV启动子下游多克隆位点 ,构成pCIS1用于 1周龄SPF雏鸡的DNA免疫试验。试验鸡每羽腿部肌肉注射pCIS1DNA10 0 μg ,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二次免疫 2周后 ,人工感染IBVH52 株。结果 ,IB... ORF完整的IBV类M4 1株S1基因cDNA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ICMV启动子下游多克隆位点 ,构成pCIS1用于 1周龄SPF雏鸡的DNA免疫试验。试验鸡每羽腿部肌肉注射pCIS1DNA10 0 μg ,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二次免疫 2周后 ,人工感染IBVH52 株。结果 ,IBV人工感染后第 4天气管_泄殖腔棉拭子鸡胚病毒分离阳性者 ,免疫试验组为 1/ 6 ,而对照组为 6 / 6 ;鸡胚病毒中和试验显示 ,二次免疫后临感染前及感染后 1周同组混合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试验组均为阳性 ,而对照组均为阴性 ,试验表明 ,IBVS1基因DNA免疫可诱导SPF鸡产生特异的IBV中和抗体 ,并可有效形成阻止相同血清型IBV感染后机体排毒的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基因 传染性支气管炎 DNA疫苗 免疫接种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Real-time 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对感染鸡体内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乔然 刘胜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37-641,共5页
本研究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tl/CH/LDT3/03毒株的N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702975)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IBV核酸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6.45×10 co... 本研究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tl/CH/LDT3/03毒株的N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702975)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IBV核酸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6.45×10 copies/μL的病毒核酸。与常规PCR相比,敏感性高100倍。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其它禽源病毒如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禽流感病毒(AIV)、马立克氏病毒(MD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6%。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同时应用本方法对人工感染IBV的SPF鸡的主要脏器盲肠扁桃体、肾脏、肺和气管进行了病毒RNA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肾脏的病毒含量最高,盲肠扁桃体中病毒持续的时间最长,从而揭示了IBV在SPF鸡体内复制的动态变化,证实了感染鸡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滴度的时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病毒检测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分离株RFLP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步志高 江国托 +5 位作者 刘思国 王秀荣 康丽娟 祁贤 陈万芳 卢景良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30-534,共5页
为初步确定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基因分型,对分离自国内8个不同地域疫区的IBVQD、GZ、ZZ、TJ、DL、YC、JS1和JS2及参考株M41、H52和T的S1基因RT-PCR扩增cDNA进... 为初步确定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基因分型,对分离自国内8个不同地域疫区的IBVQD、GZ、ZZ、TJ、DL、YC、JS1和JS2及参考株M41、H52和T的S1基因RT-PCR扩增cDNA进行HaeⅢ的RFLP分析。结果,QD与MD41、H52同属Massachussete基因型,GZ、ZZ、YC与T的基因型相同,DL、JS1和JS2则表现为各自独立的基因型,而TJ则为DL和T2种基因型毒株的混合感染,表明我国的广大地域内存在着Mass基因型、T基因型和可能的变异株IBV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毒 RFLP 基因型
下载PDF
单抗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万洪全 许益民 +3 位作者 王永坤 朱国强 吴力力 严维巍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8-341,共4页
以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IBV)核衣壳蛋白(N)的单抗株6DH8作为一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作为二抗,建立了检测石蜡切片中IBV抗原的单抗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Mc-IP),并对人工攻毒鸡及临床IBV感... 以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IBV)核衣壳蛋白(N)的单抗株6DH8作为一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作为二抗,建立了检测石蜡切片中IBV抗原的单抗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Mc-IP),并对人工攻毒鸡及临床IBV感染疑似鸡进行了检测。在IBVM41株人工攻毒鸡,用该技术于1~12d从气管、2~7d从肾脏可以检测到IBV抗原,阳性染色集中于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临床疑为IBV感染的病鸡,以Mc-IP技术和单抗免疫荧光试验(Mc-IFA)同时进行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90.3%及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支气管炎病毒 单克隆抗体 MC-IP技术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原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杜恩岐 刘胜旺 +2 位作者 孔宪刚 童光志 杨增岐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2-347,共6页
为了研究重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能否作为群特异性诊断抗原加以应用,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国内分离株IBV-LX4核蛋白基因亚克隆于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PROEXTMHT中,构建拟表达重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的重组质粒pPROEX... 为了研究重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能否作为群特异性诊断抗原加以应用,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国内分离株IBV-LX4核蛋白基因亚克隆于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PROEXTMHT中,构建拟表达重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的重组质粒pPROEXTMHT-N。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后,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Westernblot鉴定,表明核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是分子量分别为约56kD和45kD的蛋白,其中分子量为56kD的蛋白表达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13%。包涵体被6mol盐酸胍裂解后,通过镍离子亲和树脂进行了纯化,并用纯化的分子量为56kD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所获得的兔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多克隆抗体,分别与不同致病型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进行琼脂扩散反应,结果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可与各不同致病型毒株发生反应。这初步表明重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可作为群特异性诊断抗原用于该病毒的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重组核蛋白 多克隆抗体 抗原性
下载PDF
2013~2017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良珂 封柯宇 +3 位作者 李鸿鑫 蔺文成 陈伟国 谢青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6-20,共5页
研究从2013~2017年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优质鸡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90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按发病季节、发病日龄、分离地域、临床特征、基因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主要分离自冬春季... 研究从2013~2017年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优质鸡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90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按发病季节、发病日龄、分离地域、临床特征、基因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主要分离自冬春季节,集中于华东、华南和华中等家禽养殖密集区域,且发病日龄主要在10~40日龄,临床上表现为肾型、呼吸性和产蛋异常型;除3株为变异株外,387株聚类于7个进化分支,即7个基因型;其中QX型为主要的优势基因型,占分离毒株的55%,但其他进化分支毒株和变异毒株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IBV暴发以养禽密集高的地区为主,且冬春季节和40日龄以内的雏鸡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几种病毒与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人工联合感染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崧 彭大新 +7 位作者 焦新安 甘军纪 吴艳涛 滕峰 石火英 刘文博 张如宽 刘秀梵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4-337,共4页
以 2种剂量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 low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LPAI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疫苗株 H1 2 0和 H52、新城疫病毒 ( 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 La-sota株分别于气管... 以 2种剂量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 low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LPAI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疫苗株 H1 2 0和 H52、新城疫病毒 ( 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 La-sota株分别于气管内注射 1 0日龄易感鸡 ,2 d后 ,气管内注射禽病原性大肠杆菌 O37株 ( O78) ,连续观察 5d。结果 ,除 LPAIV单独感染组有 6 .2 5%的死亡率外 ,其余各病毒单独接种组均健活 ;大肠杆菌 O37株单独接种组的死亡率为 6 2 .50 % ;较高剂量的 LPAIV、IBV H1 2 0和 H52、NDV Lasota株与大肠杆菌 O37株有较强的协同致病作用 ,死亡率分别达到 81 .2 5%、1 0 0 .0 0 %、93.75%和 87.50 % ;而较低剂量的上述病毒则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I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低致病性禽流感流毒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新城疫病毒 人工感染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RNA干扰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惠莉 陆承平 朱伟云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3期272-276,共5页
为探讨短的双链RNA(siRNA)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增殖的干扰作用,利用软件设计siRNA1280个,75%位于Pol基因内。通过同源比较和保守性分析,筛选到针对Pol、M、N基因的12个siRNA(每个基因3~4个)作为后选目的片段,分别在Vero细胞、... 为探讨短的双链RNA(siRNA)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增殖的干扰作用,利用软件设计siRNA1280个,75%位于Pol基因内。通过同源比较和保守性分析,筛选到针对Pol、M、N基因的12个siRNA(每个基因3~4个)作为后选目的片段,分别在Vero细胞、9日龄SPF鸡胚上进行基因干扰试验。结果,来自Pol、N靶序列的2个siRNA在Vero细胞上及鸡胚上均对IBV增殖产生明显的干扰作用,并与siRNA剂量有一定相关性,依赖于与mRNA互补的负链siRNA存在。本研究首次证实IBV增殖过程中存在siRNA干扰现象,为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控制IBV提供了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IRNA RNAI VERO细胞 SPF鸡胚
下载PDF
2012~2013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广西分离株S1基因序列分析与血清型鉴定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丽华 吴翠兰 +6 位作者 张志鹏 何怡宁 李和鸣 秦丽莉 韦天超 磨美兰 韦平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继续跟踪了解近年来广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流行状况及抗原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2~2013年的15个广西IBV分离株S1基因进行了相似性比较、进化树和重组分析,同时鉴定了分离株的血清型。结果表明... 为继续跟踪了解近年来广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流行状况及抗原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2~2013年的15个广西IBV分离株S1基因进行了相似性比较、进化树和重组分析,同时鉴定了分离株的血清型。结果表明,15个IBV毒株之间的S1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4.3%~99.6%,与参考株的相似性为43.3%~99.3%;除GX-YL130025外,其余14个毒株与疫苗株H120的相似性均较低(65.1%~81.4%);进化树分析表明,15个IBV分离株分属8个基因型,其中New-type II为优势基因型;重组分析表明,分离株GX-NN130048的S1基因来源于4/91疫苗株和LX4型野毒株的重组;血清分型结果表明,15个IBV分离株分属7个血清型,与生产上广泛使用的疫苗株H120血清型一致的仅有1株,重组毒株GX-NN130048的血清型不同于其亲代血清型。本研究表明,近年广西地区IBV不管是在基因型还是血清型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异,同时存在多个基因型和血清型的流行;基因重组可导致新血清型的出现,这可能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为全面阐述IBV变异规律和分子机制以及为新疫苗的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病毒中和试验 基因分型 血清型 重组
原文传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国内分离D971株5a、5b及核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玉芬 荣骏弓 +3 位作者 刘胜旺 孔宪刚 刘丽玲 刘宝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7,共7页
本研究参照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 ,IBV)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 ,经反转录_聚合酶链式反应 (ReverseTranscription_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_PCR)技术扩增得到了IBV国内分离株D971的 5a... 本研究参照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 ,IBV)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 ,经反转录_聚合酶链式反应 (ReverseTranscription_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_PCR)技术扩增得到了IBV国内分离株D971的 5a、5b与核蛋白 (Nucleocapsid ,N)基因 ,片段长约 1.7kb ,并将该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与国内外部分已发表毒株比较表明 :D9715a基因与Beau、CU_T2、D14 6 6、DE0 72及SD/97/0 2毒株的 5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 85 .9%~ 93.9%之间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78.5 %~ 93.8% ;D9715b基因与上述毒株的 5b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 91.6 %~ 96 .8%之间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87.8%~ 93.9% ,比 5a基因保守 ;N基因与Beau、CU_T2、Ark99、M4 1、H5 2、VicS、SD/97/0 2、X、HB、DB及ZJ971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87.0 %~ 91.5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89.7%~ 93.6 %。对文献报道的N基因三个保守位置同源性比较发现 ,D971N基因第 198~ 2 6 4位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与上述 11株毒株的相应区域同源性分别为 86 .6 %~ 92 .5 %和 90 .5 %~ 10 0 % ;第 5 4 3~ 70 2位核苷酸及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79.4 %~ 90 .6 %和 83.3%~ 96 .3% ;第 993~ 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5a、5b与N基因 分子特征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20
作者 磨美兰 陈秋英 +4 位作者 侯金莲 范文胜 李孟 韦平 韦天超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8,共6页
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N基因片段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将构建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成功建立了检测IBV核酸的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线性关系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达0.998 3;最低可以检测到... 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N基因片段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将构建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成功建立了检测IBV核酸的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线性关系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达0.998 3;最低可以检测到1×101 copies/μL的核酸模板;与常见禽源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3%。应用建立的方法对人工感染IBV的20只试验鸡的40份气管和肾样品中的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攻毒后第5和第7天肾中病毒含量高于气管,证实了临床表现与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以用于IBV的病原检测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SYBR Gree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