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5
1
作者 钱碧云 陈良川 +2 位作者 王明伟 郑元喜 乔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PSVT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相应药物治疗24... 目的:研究比较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PSVT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相应药物治疗24h。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心率、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和LVEF,对比两组的转复时间、60min内转复成功率以及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SVT转复率(普罗帕酮组91.11%比胺碘酮组93.33%)无显著差异(P=1.00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h后两组血压水平、心率均显著降低,P均=0.001;但治疗前后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12.66±2.06)min比(22.80±2.28)min]显著短于胺碘酮组,P=0.001。与普罗帕酮组比较,胺碘酮组治疗24h后LVEF显著升高[(63.24±3.67)%比(66.83±4.01)%],LVEDV显著降低[(96.65±5.24)ml比(92.09±4.37)ml],LVESV显著降低[(38.40±2.87)ml比(30.13±7.34)ml],P均=0.001。胺碘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89%比24.44%)显著低于普罗帕酮组,P=0.048。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具有显著疗效,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胺碘酮不良反应少且可提高心功能水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胺碘酮 普罗帕酮
下载PDF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5
2
作者 曾益华 张世杰 胡爱民 《中国医药》 2011年第9期1056-1057,共2页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静脉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6例完全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44例)和胺碘酮组(42例),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70 mg静脉注射(5 min注完),...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静脉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6例完全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44例)和胺碘酮组(42例),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70 mg静脉注射(5 min注完),若无效,20min后重复1次;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5~7 mg/kg加入100 ml 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0 min滴完,继之以1 m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分别为93.2%(41/44)和88.1%(37/42)(P>0.05);平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12.4±7.8)min]明显短于胺碘酮组[(30.7±10.3)min](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普罗帕酮组为[29.5%(13/44)]明显高于胺碘酮组[11.9%(5/42)](P<0.05).结论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基本相同,但普罗帕酮起效快,更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疾患者,胺碘酮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疾患者较普罗帕酮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阵发性 普罗帕酮 胺碘酮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婷 刘潺潺 王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10-01至2017-03-01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和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和急诊内科收治的PSVT患者160例,采用密封信封抽签法分为标准Valsalva动作组和... 目的观察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10-01至2017-03-01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和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和急诊内科收治的PSVT患者160例,采用密封信封抽签法分为标准Valsalva动作组和改良Valsalva动作组,每组80例。标准Valsalva动作组患者行标准Valsalva动作,改良Valsalva动作组患者行标准Valsalva动作后立即仰卧并被动抬高腿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转复成功率、1次转复成功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PSVT病史、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心脏瓣膜病发生率、肺炎发生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入院时心率及血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Valsalva动作组患者复律成功率和1次复律成功率均高于标准Valsalva动作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alsalva动作能有效提高PSVT患者复律成功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VALSALVA动作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中散点图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孟春 陈秀英 +2 位作者 何慧 孟琴 刘玉杰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在动态心电图中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病例动态心电图数据573例,通过动态心电图软件绘制散点图,对动态心电图结果与散点图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573...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在动态心电图中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病例动态心电图数据573例,通过动态心电图软件绘制散点图,对动态心电图结果与散点图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573例病例中,三分布456例,其中B线斜率在(0.47±0.15)的447例,符合率98%;四分布53例,B线斜率在(0.28±0.11)的48例,符合率90%。一分布扇形58例,诊断心房颤动58例,符合率100%;扇形合并内部格子状有序多分布1例,诊断心房颤动合并心房扑动,符合率100%;扇形合并棒球拍复合图形2例,诊断窦性心律、阵发性心房颤动,符合率100%。格子状有序多分布2例,诊断心房扑动,符合率100%。"倒Y字形"分布1例,诊断房性并行心律,符合率100%。结论利用心电散点图可快速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对复杂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更为快捷准确,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漏诊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点图 室上性 心律失常
下载PDF
aVR导联四步流程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林涛 马依彤 +3 位作者 木胡牙提 汤宝鹏 侯月梅 张燕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验证分析aVR导联四步流程对宽QRS波心动过速(WCT)进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患者发生WCT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形态学特征.按aVR导联四步流程分步骤地对113例WCT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上性... 目的 验证分析aVR导联四步流程对宽QRS波心动过速(WCT)进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患者发生WCT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形态学特征.按aVR导联四步流程分步骤地对113例WCT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鉴别,将分析的结果与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每一步鉴别诊断室速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第一步根据aVR导联QRS波起始为R波诊断室速;第二步根据QRS波起始r或q波宽度>40ms诊断室速;第三步以负相QRS波为主导的负相起始波降支上出现切迹诊断室速;第四步根据心室激动速率比值Vi/Vt≤1诊断为室速.计算aVR导联四步流程鉴别诊断窒速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并与Brugada四步流程和Vereckei四步流程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入选113例WCT患者,室上速31例,室速82例,通过aVR导联四步流程鉴别诊断窒速的准确度为91.2%,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77.4%;aVR导联四步流程的准确度和敏感度优于Brugada四步流程和Vereckei四步流程(P<0.05);特异度与Brugada四步流程相似(P>0.05),低于Vereckei四步流程(P<0.05),aVR导联四步流程更利于临床医师掌握和应用.结论 aVR导联四步流程对WCT中室速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WCT鉴别的准确度较高,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和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心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征及治疗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小梅 戈海延 +9 位作者 刘雪芹 石琳 郭保静 李梅婷 江河 张仪 刘海菊 郑小春 李爱杰 张园园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临床特点及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57例室上速患儿... 目的 探讨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临床特点及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57例室上速患儿的临床资料、不同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H检验.结果 257例患儿室上速发病年龄为:<1岁148例(57.6%),1 ~ <3岁45例(17.5%),3~<6岁27例(10.5%),≥6岁37例(14.4%).室上速构成比: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9.4%(12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3%(11例),分类未明的阵发性室上速26.8%(69例),房性心动过速19.5%(50例).30例(13.3%)患儿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27例TIC患儿有效控制心动过速后,左室射血分数由(41.1±6.3)%升至(60.3±9.2)%(t=-10.397,P=0.000).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终止室上速发作显著有效率63.8%(164/257),有效率18.7% (48/257),无效率17.5%(45/257).显著有效率普罗帕酮73.1%(98/134)、胺碘酮76.7%(23/30),均高于三磷酸腺苷(44.1%,26/59)(x2=20.524,P=0.000).阵发性室上速药物治疗的显著有效率(67.1%,139/207)高于房速(50.0%,25/50) (x2=6.337,P=0.042).不同年龄组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04,P=0.031),<1岁患儿疗效最差,显著有效率55.4%(51/92).静脉用药不良反应率3.5%(9/257),其中4例低血压休克(普罗帕酮3例,三磷酸腺苷1例),3例窦性停搏(三磷酸腺苷).结论 儿童室上速57.6%于婴儿期起病,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多见.TIC发生率13.3%.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终止心动过速显著有效率63.8%,不良反应率3.5%.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终止儿童室上速效果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药物疗法 儿童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宁 仙新平 成刚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9期67-68,共2页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急诊及住院的PSVT患者86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45例和胺碘酮组41例,分别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急诊及住院的PSVT患者86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45例和胺碘酮组41例,分别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转复时间、转复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为(8.14±1.80)min,胺碘酮组为(19.31±2.9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8,P<0.05);两组转复率分别为84.44%(38/45)、85.37%(3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2%vs21.95%,χ2=0.01,P>0.05)。结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均可作为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合并房颤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慧 李超民 +1 位作者 叶明霞 拓步雄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合并房颤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单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收治的60例合并房颤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两组... 目的研究合并房颤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单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收治的60例合并房颤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彩超、心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房颤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起病年龄、体重指数及男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女性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率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体重指数、心率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合并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可通过体重指数、心率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评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发生房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阵发性 心房颤动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国产腺苷和维拉帕米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国产腺苷与维拉帕米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试验组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73-776,共4页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对比研究经静脉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在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PSVT病人随机分为腺苷组 (6 0例 )和维拉帕米组 (6 2例 ) ,分别经静脉腺苷和维拉...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对比研究经静脉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在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PSVT病人随机分为腺苷组 (6 0例 )和维拉帕米组 (6 2例 ) ,分别经静脉腺苷和维拉帕米推注。记录给药前后和给药期间临床和心电图状况。结果 两组病人临床及电生理特性差异无显著性。腺苷组转复成功率为 86 0 % ,与维拉帕米组 (87 1%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腺苷组从用药到PSVT终止的时间 (34 2± 19 5 )s显著短于维拉帕米组 [(4 14 4± 191 2 )s,P <0 0 0 0 1]。腺苷组共发生不良事件 11例 ,18例次 ;维拉帕米组为 16例2 2例次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腺苷组发生与心脏相关的不良事件 9例 ,维拉帕米组发生与心脏相关的不良事件 17例 ,差异无显著性。整个试验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国产腺苷注射液是治疗PSVT的有效、安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腺苷 维拉帕米 心电图
原文传递
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玉龙 罗晓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1809-1810,共2页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40例,采用普罗帕酮静脉注射转复后,给予普罗帕酮静脉滴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律起效时间。结果 40例患者有效36例,无效4例,...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40例,采用普罗帕酮静脉注射转复后,给予普罗帕酮静脉滴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律起效时间。结果 40例患者有效3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0%。用药后<40min起效9例(25.0%),用药后40~60min起效20例(55.6%),用药后>60min起效7例(19.4%)。发生药物不良反应6例(15.0%),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昏、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QTC延长等。结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心动过速 阵发性 普罗帕酮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改良Valsalva动作对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宋清泉 王宇 +4 位作者 章晓红 程缙 何桃 马良利 胡瑞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Valsalva动作对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PSVT患者13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与研究组(n=70)。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分析改良Valsalva动作对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PSVT患者13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与研究组(n=70)。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Valsalva动作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Valsalva动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复律情况、治疗前后右侧颈内静脉前后径及左右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头晕、出汗、耳鸣、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1次复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复律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右侧颈内静脉前后径、左右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头晕、出汗、耳鸣、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Valsalva动作比较,改良Valsalva动作治疗急诊PSVT患者复律成功率高,可有效扩大右侧颈内静脉内径,未增加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适宜在院前急救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阵发性 心动过速 室上性 VALSALVA动作 改良Valsalva动作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胡鹏里 唐文明 陈鹏 《华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老年PS-VT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老年PSVT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2例,普罗帕酮组28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老年PS-VT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老年PSVT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2例,普罗帕酮组28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78.5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胺碘酮的复律时间为(18.24±3.08)min,普罗帕酮的复律时间为(8.50±1.73)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88%vs28.57%,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可作为老年人PSVT复律治疗的一线治疗用药,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普罗帕酮 心动过速 阵发性 心动过速 室上性 老年人
下载PDF
国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性别特征及逆行P波对其折返径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侯应龙 杜日映 +7 位作者 张利华 杨欣国 薛玉生 郑强荪 郑建雄 史俊忠 柳荫 王建丽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4年第1期13-14,共2页
对9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的性别特征与逆行P波(P')分析结果发现:国人隐匿性房室旁道(CAP)多于房室结双通道(DAVNP),前者以男性为主,后者以女性为主;约2/3的旁道位于左游离壁(LFW),1/3位... 对9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的性别特征与逆行P波(P')分析结果发现:国人隐匿性房室旁道(CAP)多于房室结双通道(DAVNP),前者以男性为主,后者以女性为主;约2/3的旁道位于左游离壁(LFW),1/3位于间隔及右游离壁,LFW男性多见,间隔旁道女性多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P'明显且R-P'≥70ms,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无P'或R-P'<70ms;P'和R-P'对AVRT和AVNRT的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为100%。提示:心电图正常者,SVT时P'明显的男性,多为CAP,且多在LFW;SVT时无P'的女性,多为DAV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诊断 心电图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000例的疗效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立群 顾刚 +3 位作者 沈永初 沈卫峰 戚文航 龚兰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10 0 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 ,术后平均随访 2 5± 19月 (1~ 110月 )。 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成功率为 98.9% (989/...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10 0 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 ,术后平均随访 2 5± 19月 (1~ 110月 )。 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成功率为 98.9% (989/ 10 0 0 ) ,其中旁道参与的心动速度 5 90例 (5 98条旁道 ) ,阻断 5 88条 ,成功率 98.3%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4 10例 ,慢径消融成功率为 99.8%。 14例 (1.4 % )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 ,16例 (1.6 % )患者复发 ,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术均获成功。 结论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为有效的手段 ,其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书林 欧阳非凡 +4 位作者 郑祥生 李海杰 尹滔业 孙家珍 冯建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15-17,共3页
80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5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53条旁路,射频阻断49条,成功率92%。例1第2次RFCA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周后安装DDD起搏器;1例大头导管在升... 80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5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53条旁路,射频阻断49条,成功率92%。例1第2次RFCA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周后安装DDD起搏器;1例大头导管在升主动脉打结;1例术后有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1个月复查B型超声示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全部成功,1例术后出现1度A-VB,1例出现左侧气胸。2例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成功。初步认为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一定的并发症(包括Ⅲ度A-V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射频消融术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艺 张琼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救治的发作时间〈48h,病程〈6个月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大剂量组给予300mg胺碘酮加入5%葡萄糖50ml,静脉推注后以1mg/mi...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救治的发作时间〈48h,病程〈6个月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大剂量组给予300mg胺碘酮加入5%葡萄糖50ml,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点滴6h,0.5mg/min维持点滴(12~36)h;小剂量组给予150 mg胺碘酮加入5%葡萄糖50ml,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点滴6h,0.5mg/min维持点滴(12~36)h,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1h内转复4例(9.5%),8h转复22例(52.4%),12h转复36例(85.7%),总有效率为85.7%;小剂量组1h内转复2例(4.7%),8h转复19例(45.2%),12h转复34例(81.0%),总有效率为81.0%。两组转复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选择适当病人转复率较高,疗效相同,但小剂量用药安全性更高,建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室上性 小剂量
下载PDF
aVR和aVL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雄关 徐宁 +2 位作者 陈家林 李美丽 宋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aVR和aVL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射频消融的室上速患者371例,男157例,以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目的分析心电图aVR和aVL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射频消融的室上速患者371例,男157例,以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AVNRT)组(n=213)和房室旁路作为逆传支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组(n=158)。统计分析两组aVR和aVL导联QRS波终未部形态改变(假性r波或终未部切迹)情况。结果与窦性心律时相比,SF-AVNRT组137例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发生率为64.3%,OAVRT组4例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发生率为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FAVNRT组117例aVL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发生率为54.9%,OAVRT组3例aVL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发生率为1.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VR和aVL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对阵发性室上速的鉴别诊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心电图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不同曝光方式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吉立双 孙丽颖 +4 位作者 刘刚 郑明奇 王乐 朱秀芳 田立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057-3059,共3页
目的对比Ensite Velocity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曝光与常规X线曝光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选取法选取该院2014-2016年100例行RFCA治疗的PSVT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X线... 目的对比Ensite Velocity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曝光与常规X线曝光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选取法选取该院2014-2016年100例行RFCA治疗的PSVT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X线曝光)和观察组(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曝光),各50例,分析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率、即时和随访成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X线曝光时间[(0.46±0.14)min]较对照组[(13.87±4.03)min]明显下降,并发症率(0)亦明显低于对照组(8.00%);即时成功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随访成功率(94.00%)亦远远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Ensite Velocity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行RFCA治疗PSVT的临床疗效较理想,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心动过速 室上性 三维电解剖 ENSITE Velocity
下载PDF
三维标测系统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晓杰 陈英伟 +3 位作者 董建增 邱春光 陶海龙 韩战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7-621,共5页
目的 评价三维标测系统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的187例儿童患者,其中91例采用传统的二维X线下射频消融,96例在三维标测系... 目的 评价三维标测系统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的187例儿童患者,其中91例采用传统的二维X线下射频消融,96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出院后1、3、6、12、24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行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在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手术时间、射线量等的差别,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2组患者无PSVT生存率.结果 平均随访(739±92)d.与二维治疗组比较,三维治疗组手术成功率[95.8%(92/96)和94.5%(86/91),P=0.912]、复发率[5.4%(5/92)和4.7%(4/86),P=0.807]、并发症发生率[4.2%(4/96)和5.5%(5/91),P=0.379]和手术时间[(73±31)min和(79±36)min,P=0.1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线曝光时间[(8.1±2.9)min和(21.3±8.4)min,P=0.026]和射线量[(23±11)mGy和(58±23)mGy,P=0.013]较少.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2组间长期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P=0.807).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安全有效,同时可明显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射线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导管消融术 三维标测系统
原文传递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智宏 马根山 +1 位作者 叶行舟 沈成兴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美托洛尔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66例SVT患者,随机分成美托洛尔组(30例)和胺碘酮组(36例),两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或胺碘酮,比较终止SVT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美托洛尔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66例SVT患者,随机分成美托洛尔组(30例)和胺碘酮组(36例),两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或胺碘酮,比较终止SVT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美托洛尔组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9例,有效率70.0%;胺碘酮组治疗后有显著效果18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有效率63.9%,美托洛尔和胺碘酮两组治疗SVT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未观察到美托洛尔或胺碘酮组治疗后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是一种安全的、比较有效的终止SVT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胺碘酮 心动过速 室上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