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条石鲷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37
1
作者 肖志忠 郑炯 +1 位作者 于道德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0,共6页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et Schlegel 1844)的受精卵为球形浮性卵,卵径为0.79~0.90mm,无色透明,油球一个,卵黄靠近动物极有龟裂结构。在22℃±0.5℃,盐度为30的条件下,卵子授精后31h仔鱼孵出。初孵仔鱼全...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et Schlegel 1844)的受精卵为球形浮性卵,卵径为0.79~0.90mm,无色透明,油球一个,卵黄靠近动物极有龟裂结构。在22℃±0.5℃,盐度为30的条件下,卵子授精后31h仔鱼孵出。初孵仔鱼全长1.66~2.20mm,在背鳍膜的前边缘上有4~5个星状黑色素;1日龄仔鱼全长1.83~2.32mm,背鳍膜上黑色素异常明显;2日龄仔鱼,胸鳍原基出现,尾部鳍膜中间开始出现放射丝;3日龄仔鱼,背鳍膜上黑色素消失,上下颌开启,部分仔鱼开口摄食;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殆尽,鳔原基出现;5日龄仔鱼,胸鳍可垂直向外伸展,上下颌开启频繁;12日龄仔鱼,具有集群和趋光性;20日龄仔鱼,体前部呈黑色,在水中分散均匀,摄食旺盛。25日龄稚鱼,全长6.55~8.42mm,体前部开始出现黑色条带痕迹;30日龄稚鱼,头部眼的上缘由一横带,鱼体体侧出现3条黑褐色的横条带。40日龄幼鱼,全长15.50~35.55mm,鱼体体型与咸鱼相似,体侧有6~7条黑褐色的横条带。通过对条石鲷早期发育的形态学观察,了解其卵胚及仔稚的发育规律和种属的特异性,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鱼类早期生活史的认识,而且对进一步进行条石鲷的生产育苗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Oplegnathus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4) 胚胎 仔鱼 稚鱼 幼鱼
下载PDF
中国沿海真鲷种群鉴别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雅芝 洪惠馨 +2 位作者 林利民 王志勇 王艺磊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54,共10页
对1990—1998年期间取样于中国沿海5个不同海区的真鲷(PagrosomusmajorTemmincketSchlegel)样品的23项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差异系数、均数差异显著性、方差分析和判别函数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对性状特征的差异进行比较,结合产卵场... 对1990—1998年期间取样于中国沿海5个不同海区的真鲷(PagrosomusmajorTemmincketSchlegel)样品的23项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差异系数、均数差异显著性、方差分析和判别函数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对性状特征的差异进行比较,结合产卵场、分布洄游习性以及海洋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上述海区的真鲷种群分群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沿海真鲷可分为4个不同地方种群,即黄渤海地方种群、东海地方种群、闽南 南海地方种群和北部湾地方种群。文中还讨论了真鲷种质资源保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沿海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 种群 鉴别
下载PDF
南海底层鱼突额鹦嘴鱼Scarus ovifron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肠道产酶微生物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光祥 周志刚 +4 位作者 何夙旭 邵娜 石鹏君 刘玉春 姚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95-100,共6页
通过不同培养基对南海底层鱼突额鹦嘴鱼Scarus ovifron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肠道微生物进行分离与16S、18S rDNA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然后结合选择性培养基进行产蛋白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微生物的筛... 通过不同培养基对南海底层鱼突额鹦嘴鱼Scarus ovifron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肠道微生物进行分离与16S、18S rDNA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然后结合选择性培养基进行产蛋白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微生物的筛选。结果表明,从突额鹦嘴鱼肠道分离纯化出23株微生物,其中14株产酶,以产蛋白酶与淀粉酶为主,部分产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产酶微生物主要为Bacillussp.;分离出3株菌(H-16、J-13与Y-13G)其16S、18S rDNA序列与模式种相似度低于97%,为潜在的新种。研究表明,南海底层鱼突额鹦嘴鱼肠道含有大量产酶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额鹦嘴鱼Scarus ovifron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 肠道 产酶微生物
下载PDF
甲苯咪唑对黄河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国军 弓飞龙 +3 位作者 唐国盘 徐文彦 秦改晓 齐子鑫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4期4830-4832,4838,共4页
为探讨甲苯咪唑对鲤鱼的致毒机理,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在不同暴露浓度(0、0.1、0.2、0.4、0.6 mg/L甲苯咪唑)和不同暴露时间(24、72、120、168 h)下甲苯咪唑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L.var.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 为探讨甲苯咪唑对鲤鱼的致毒机理,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在不同暴露浓度(0、0.1、0.2、0.4、0.6 mg/L甲苯咪唑)和不同暴露时间(24、72、120、168 h)下甲苯咪唑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L.var.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鳃、肝胰脏和肾脏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甲苯咪唑对鲤鱼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且随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暴露于甲苯咪唑72 h后,各处理浓度对黄河鲤鳃、肝胰脏和肾脏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甲苯咪唑引起黄河鲤中毒的主要靶分子可能是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作为鲤鱼甲苯咪唑中毒的指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L. var.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 甲苯咪唑 过氧化氢酶活性 肝胰脏 肾脏
下载PDF
Hybrids between oliv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and stone flounder Kareius bicoloratus: karyotype,allozyme and RAPD analyses 被引量:1
5
作者 尤锋 王伟 +6 位作者 徐冬冬 朱香萍 倪静 吴志昊 徐永立 王新成 张培军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17-323,共7页
The hybrid between oliv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and stone flounder Kareius bicoloratus was produced by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of olive flounder eggs with stone flounder sperm. Sinistral and dextral are two t... The hybrid between oliv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and stone flounder Kareius bicoloratus was produced by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of olive flounder eggs with stone flounder sperm. Sinistral and dextral are two types of hybrid progeny after metamorphosis. Karyotypes of both hybrid flounders are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two parental species. Of the 22 loci examined from 12 allozymes, 12 confirmed hybridization of the paternal and maternal loci in hybrids and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allozyme patterns of sinistral and dextral hybrid fishes. RAPD patterns of these specimens were also studied with 38 primers selected from 104 tested. Among them, the PCR products of 30 primers showed hybridization of the paternal and maternal bands. Genetic variation between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al stocks was analyzed by RAPD using 10 of the above 38 primers. The average heterozygosity and genetic distance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filial generation could inherit a little more genetic materials from paternal fish than that from maternal f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hybridization Paralichthys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 Kareius bicoloratus (Basilewsky) KARYOTYPE ALLOZYME RAPD
下载PDF
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比较 被引量:41
6
作者 周秋丽 刘永强 +2 位作者 王颖 郭颖洁 王本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99-702,共4页
目的 :比较梅花鹿茸多肽和马鹿茸多肽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异同。方法 :用相同工艺提取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组分 ;采用电泳和质谱等分离分析手段比较多肽组分的化学性质 ;用 [3H]TdR参入细胞DNA比较两种鹿茸多肽的促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 目的 :比较梅花鹿茸多肽和马鹿茸多肽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异同。方法 :用相同工艺提取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组分 ;采用电泳和质谱等分离分析手段比较多肽组分的化学性质 ;用 [3H]TdR参入细胞DNA比较两种鹿茸多肽的促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组分的电泳图谱和质谱有明显差异 ,而中国的东北马鹿茸和新西兰马鹿茸多肽的图谱十分相近 ;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多肽对软骨细胞和表皮细胞分裂都有促进作用 ,但马鹿茸多肽对表皮细胞的增殖作用比梅花鹿茸多肽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马鹿 鹿茸 多肽 软骨细胞 表皮细胞 化学性质 生物活性 比较
下载PDF
鳗鲡肝脏、脾脏显微与超微结构 被引量:38
7
作者 郭琼林 卢全章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经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鳗鲡肝脏的肝小叶不规则。肝细胞胞质内富含多种细胞器及包含物。胆小管由2—4个肝细胞围成,相邻肝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封闭胆小管。肝血窦为有孔型、孔处无隔膜,内有巨噬细胞。窦周隙明显,未见贮脂细胞。肝... 经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鳗鲡肝脏的肝小叶不规则。肝细胞胞质内富含多种细胞器及包含物。胆小管由2—4个肝细胞围成,相邻肝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封闭胆小管。肝血窦为有孔型、孔处无隔膜,内有巨噬细胞。窦周隙明显,未见贮脂细胞。肝细胞向胆小管腔与窦周隙面伸出许多指状微绒毛。脾脏内白髓中淋巴细胞聚集成群,未见明显脾小结、淋巴鞘。红髓由脾索与脾窦组成,动脉分支末端(壁厚的毛细血管)可开放于红髓,无明显巨噬细胞中心。脾窦及脾小动脉内皮细胞通常为长杆状、沿血管纵向平行排列。脾窦为有孔型,孔处可见薄的隔膜。脾小动脉内皮外为2—5层平滑肌(多数为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红腹角雉取食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史海涛 郑光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1-136,共6页
1993年11月~1994年10月,在以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贵州省仙人山地区红腹角雉Tragopantemmincki的活动范围、栖息地选择及食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取食栖息地的选择作了探讨。红腹角雉遥测位点和粪便相对集... 1993年11月~1994年10月,在以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贵州省仙人山地区红腹角雉Tragopantemmincki的活动范围、栖息地选择及食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取食栖息地的选择作了探讨。红腹角雉遥测位点和粪便相对集中分布,表明对栖息环境存在明显的选择,对食物分布的样方分析表明其活动特点与食物密切相关。红腹角雉各季节主要活动于多灌木与草本植物的沟谷带上段,春冬季主要取食草本及蕨类植物,活动范围较大,并常在雨雾天到谷底小道上段取食;夏秋季主要取食成熟的灌木及乔木的果实,活动范围较狭小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角雉 食性 活动区 栖息地选择 无线电遥测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 被引量:41
9
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4 位作者 庄志猛 李伟业 岳亮 邹杰 王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40,共6页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红鳍东方鲀表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体周长1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33)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28.41%...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红鳍东方鲀表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体周长1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33)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28.41%)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全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369)较大,间接作用(0.259)最小;体高、尾柄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228,0.145)相对较小,主要通过体周长1的间接作用(0.363,0.296)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950,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体周长1、体高、尾柄高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2154.095+42.072x1+33.936x2+72.687x3+50.538x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郭丰 王军 +2 位作者 苏永全 王德祥 许丽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共3页
采用PHA体内培养肾细胞制片法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Temminck etSchlegel))核型进行研究,表明其染色体核型为2n=2st+46t,臂数NF=50。结合已有报道,显示石斑鱼类染色体形态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样性。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temminck et Schlegel))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粗吻海龙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黄建设 李庆欣 +1 位作者 吴军 张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 研究粗吻海龙 Trachyrhamphus serr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低压柱色谱研究粗吻海龙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粗吻海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 8个化合物 ,分别是 :胆甾醇( ) ,十六酸 ( ) ,十四酸 ( ... 目的 研究粗吻海龙 Trachyrhamphus serr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低压柱色谱研究粗吻海龙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粗吻海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 8个化合物 ,分别是 :胆甾醇( ) ,十六酸 ( ) ,十四酸 ( ) ,六氢 -吡咯并吡嗪 - 1,4 -二酮 ( ) ,肌酸酐 ( ) ,1-甲基 - 2 -氨基 -二氢咪唑 - 4 -酮钠盐(肌酸酐钠 ) ( ) ,尿嘧啶 ( ) ,胸腺嘧啶 ( )。结论 化合物 是首次报道的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吻海龙 1-甲基-2-氨基-二氢咪唑-4-酮钠盐 肌酸酐钠
下载PDF
红腹角雉的食性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史海涛 郑光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5-229,共5页
1993年11月至1994年10月,利用无线电遥测装置,以直接观察法、取食痕迹检查法为主,以粪便分析法和嗉囊及胃内容物分析法为辅,对贵州仙人山地区红腹角雉全年的食性作了研究。获知其取食87种食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占94... 1993年11月至1994年10月,利用无线电遥测装置,以直接观察法、取食痕迹检查法为主,以粪便分析法和嗉囊及胃内容物分析法为辅,对贵州仙人山地区红腹角雉全年的食性作了研究。获知其取食87种食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占943%,动物性食物占57%。春、夏、秋、冬的食物种类分别为59、28、24、44种。红腹角雉的食性存在区域性及季节性差异,同时又有一定的重叠性。食物种类广泛,未发现对某种食物特别依赖,与同属的黄腹角雉不同,这是红腹角雉较黄腹角雉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角雉 食性 贵州
下载PDF
UPLC法测定不同加工方式梅花鹿鹿茸中的核苷类成分 被引量:28
13
作者 孙印石 王燕华 +2 位作者 王玉方 陈宝 陈丽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0-846,共7页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梅花鹿鹿茸(花鹿茸)中胞嘧啶、尿嘧啶、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胸腺嘧啶、肌苷、鸟苷、腺苷、2′-脱氧鸟苷、β-胸苷13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不同加工方式的花鹿茸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梅花鹿鹿茸(花鹿茸)中胞嘧啶、尿嘧啶、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胸腺嘧啶、肌苷、鸟苷、腺苷、2′-脱氧鸟苷、β-胸苷13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不同加工方式的花鹿茸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及其在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差异。方法水超声辅助提取花鹿茸样品中的核苷类成分,色谱柱Acquity UPLC?HSS T3(100 mm×2.1 mm,1.8μm),乙腈(A)-0.006%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进样量3μL;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13种成分基本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排血茸和带血茸的蜡片、粉片、纱片部位核苷类成分的总量分别是4.47、3.95、2.68 g/kg和4.14、3.44、2.51 g/kg,煮炸茸和冻干茸3个部位核苷类成分的量分别为4.60、2.95、2.74 g/kg和5.06、4.24、2.31 g/kg。结论就核苷类成分总量而言,排血茸蜡片、粉片、纱片部位高于带血茸,冻干茸蜡片、粉片部位高于煮炸茸,纱片部位低于煮炸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 核酸碱基 胞嘧啶 尿嘧啶 腺嘌呤 鸟嘌呤 次黄嘌呤 黄嘌呤 尿苷 胸腺嘧啶 肌苷 鸟苷 腺苷 2′-脱氧鸟苷 β-胸苷 梅花鹿 鹿茸 排血茸 带血茸 煮炸茸 冻干茸 蜡片 粉片 纱片 UPLC 分布差异
原文传递
四川老君山地区红腹角雉的夜栖行为和夜栖地选择 被引量:24
14
作者 丛培昊 郑光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2-338,共7页
2005年4-8月和2006年3-8月,采用无线电遥测、野外追踪及观察等方法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夜栖行为和夜栖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树栖19例和地栖2例,未见2只以上同栖1树。栖枝平均直径4.6cm,平均高度6... 2005年4-8月和2006年3-8月,采用无线电遥测、野外追踪及观察等方法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夜栖行为和夜栖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树栖19例和地栖2例,未见2只以上同栖1树。栖枝平均直径4.6cm,平均高度6.8m。夜栖个体天黑前0.5-1h上树,黎明后0.5h左右下树。夜栖时间受季节和天气影响:晴好天气下,夏季的平均夜栖时间(615.7±15.7min)较春季和秋季(658.3±5.9min)短;夏季中,晴好天气夜栖平均时间比不良天气(阴霾、大雾、雨天)(661.5±6.8min)短。夜栖树隶属于2科(壳斗科、木兰科)6种。研究区内红腹角雉最主要的夜栖地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灌混交林。在夜栖树周围选取样方并测量了反映夜栖地特征的22个变量,同时分析19个对照样方以进行比较。方差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红腹角雉偏好竹灌丛、乔木层盖度较高的陡峭上坡位山地夜栖。主成分分析显示,植被因子和栖枝方向因子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gopan temminckii 夜栖地 夜栖树 生境变量 老君山
下载PDF
真鲷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大勇 刘晓春 何大仁 《热带海洋》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2-87,共6页
真鲷PagrosomusmajorTemmincket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摄食主要在白天进行,以06:00─10:00和14:00─18:00摄食活动最为活跃,表现出近晨昏摄食的特... 真鲷PagrosomusmajorTemmincket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摄食主要在白天进行,以06:00─10:00和14:00─18:00摄食活动最为活跃,表现出近晨昏摄食的特点。在晚上黑暗状态下,只有幼鱼表现出明显摄食,仔、稚鱼基本不摄食.这一结果为真鲷人工养殖提供给饵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早期发育 摄食节律
下载PDF
红腹角雉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史海涛 郑光美 +1 位作者 蒋鸿 吴至康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90-95,共6页
1993年11月~1994年10月,利用无线电遥测装置,采用作方法对贵州省仙人山地区红腹角雉的栖息地选择作了研究。在6种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竹林、灌木林、箭竹林、灌草丛、农田)中,红腹角雉主要活动于沟谷两侧100m... 1993年11月~1994年10月,利用无线电遥测装置,采用作方法对贵州省仙人山地区红腹角雉的栖息地选择作了研究。在6种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竹林、灌木林、箭竹林、灌草丛、农田)中,红腹角雉主要活动于沟谷两侧100m范围内的常绿阔叶林与竹林的混交林中。其年活动范围相对稳定,未见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同一季节及不同季节红腹角雉对栖息地具有选择性:春季常活动于草本及灌木种类丰富的林缘;夏季偏爱盖度较大,同时灌木种类相对丰富的地带;秋季主要活动于八角枫、川颚山茱萸等乔木落果丰富的区域,冬季活动范围广泛,穿梭于多种类型的乔木与竹子的混交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角雉 栖息地 植被
下载PDF
保存和激活对真鲷精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江世贵 《热带海洋》 CSCD 1998年第3期65-74,共10页
就真鲷Pagrosomusmajor的新鲜精子和冷冻保藏精子的活力特性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鲷精子在普通冰箱的冷冻室(-15℃)中能存活120h以上;淡水对真鲷精子具有可逆的抑制作用;液氮保存使精子对pH值和盐度变化的适... 就真鲷Pagrosomusmajor的新鲜精子和冷冻保藏精子的活力特性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鲷精子在普通冰箱的冷冻室(-15℃)中能存活120h以上;淡水对真鲷精子具有可逆的抑制作用;液氮保存使精子对pH值和盐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精子 生理特性 活力 冷冻保藏精子
下载PDF
温度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夏连军 施兆鸿 +7 位作者 王建钢 陆建学 赵荣兴 黄宁宇 来琦芳 么宗利 楼宝 辛俭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研究了孵化水温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26℃范围内,黄鲷胚胎都能孵出仔鱼,孵化速度随水温上升而加快。其中18~22℃是黄鲷胚胎孵化的最适温度,孵化率最高,20℃时达89%,畸形率最低;受精卵42min细胞开始分裂,3h30... 研究了孵化水温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26℃范围内,黄鲷胚胎都能孵出仔鱼,孵化速度随水温上升而加快。其中18~22℃是黄鲷胚胎孵化的最适温度,孵化率最高,20℃时达89%,畸形率最低;受精卵42min细胞开始分裂,3h30min为多细胞期,7h为囊胚期,22h胚孔关闭,37h仔鱼开始孵出,孵出仔鱼健壮活泼。当水温高于26℃或低于16℃时,黄鲷胚胎不能孵出仔鱼;水温低于14℃时胚胎发育停止于高囊胚,12h后受精卵开始变浊死亡;水温高于28℃时,胚胎发育至多细胞期,胚盘聚合死亡。黄鲷胚胎发育的有效积温为422.2~483.6(h·℃)。黄鲷发育的阈温度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鲷 胚胎 发育 仔鱼 温度
下载PDF
粗吻海龙中总甾体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0
19
作者 吴筱丹 李士敏 王思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13-614,共2页
目的 测定粗吻海龙非皂化物中总甾体类化合物含量。方法 经 L ieberm ann- Burchard试剂显色后 ,采用可见 -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线性范围 0 .2~ 2 .5 m g,r=0 .9998,高中低浓度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 .4 4 %、0 .4 7%、0 .96 ... 目的 测定粗吻海龙非皂化物中总甾体类化合物含量。方法 经 L ieberm ann- Burchard试剂显色后 ,采用可见 -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线性范围 0 .2~ 2 .5 m g,r=0 .9998,高中低浓度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 .4 4 %、0 .4 7%、0 .96 % ,日间精密度分别为 1.30 %、0 .33%、0 .75 % ,高中低浓度回收率分别为 97.6 9%、98.91%、96 .6 7%。结论 本法简单方便 ,结果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吻海龙 甾体 含量测定 可见-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的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松鑫 宫瑞泽 +3 位作者 王泽帅 张磊 刘畅 孙印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杜马斯定氮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等测定并比较了梅花鹿毛桃茸、二杠茸...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杜马斯定氮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等测定并比较了梅花鹿毛桃茸、二杠茸、三岔茸中多糖、粗蛋白、氨基酸、胶原蛋白、脂肪酸、矿质元素、生物胺、核苷、硫酸软骨素9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综合评价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的质量。结果多糖、粗蛋白、氨基酸、胶原蛋白、脂肪酸、矿质元素、生物胺、核苷、硫酸软骨素在毛桃茸中质量分数分别为8.40 mg/g、44.82%、42.24%、23.23%、6234.69 mg/kg、145.69 mg/g、55.12 mg/kg、2271.87 mg/kg、0.74 mg/g;在二杠茸中质量分数分别为8.14 mg/g、52.12%、48.57%、21.50%、8684.27 mg/kg、126.40 mg/g、76.14 mg/kg、3438.37 mg/kg、1.94 mg/g;在三岔茸中质量分数分别为8.64 mg/g、51.86%、45.49%、22.31%、9100.78 mg/kg、138.36 mg/g、70.75 mg/kg、2507.82 mg/kg、1.84 mg/g。结论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的化学成分有差异,PCA结果显示,二杠茸质量最好,三岔茸次之,毛桃茸质量最差。该研究为不同形态鹿茸质量评价及分等、分级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形态 梅花鹿 鹿茸 主成分分析 毛桃茸 二杠茸 三岔茸 多糖 粗蛋白 氨基酸 胶原蛋白 脂肪酸 矿质元素 生物胺 核苷 硫酸软骨素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