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ent and densiti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urban soil in different function districts of Kaifeng 被引量:16
1
作者 SUN Yanli MA Jianhua LI C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1期148-156,共9页
Urban soil, forming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has unique properti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of Kaifeng city was studie... Urban soil, forming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has unique properti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of Kaifeng city was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 were different not only among function districts in urban area, but also between urban area and suburbs. The order of SOC in topsoil was industrial district 〉 recreational district 〉 traffic district 〉 cultural/educational district 〉 residential/administrative district. The dens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D) in both topsoil and profile followed the orders of recreational district 〉 industrial district 〉 traffic district〉cultural/educational district 〉 residential/adminis-trative district, and cultural/educational district 〉 traffic district〉industrial district〉recreational district 〉 administrative/residential district, respectively. SOCD in both topsoil and profile decreased along the transection line from urban area to suburbs and urban area had 2.53-fold more SOCD in topsoil and 1.56-fold more SOCD in profile than suburbs, respectively. SOC decreased with the depth 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within the scope of 0-30 cm. The variances of SOC in urban area were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in subur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feng city urban soil content of SOC socd
下载PDF
开封市城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孙艳丽 马建华 李灿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1-496,共6页
城市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全球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野外调查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开封市1994年和2006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2006年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密度和削面有机碳密度基... 城市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全球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野外调查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开封市1994年和2006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2006年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密度和削面有机碳密度基本都比1994年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0.99~28.19g/kg、0.12~23.39kg/m^2和0.39~7.59kg/m^2.(2)各剖面的有机碳含量都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994年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变化和缓,2006年垂直变化较剧烈.(3)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垂直分布在剖面点之间存在差异.(4)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可以改变有机碳在土壤中的贮存与分布.农业土壤向城市土壤的转变,会增加表层有机碳含量并干扰有机碳沿剖面垂直递减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市 城市土壤 有机碳含量 有机碳密度
下载PDF
县域尺度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娜娜 王蕊 +4 位作者 张彦军 王志齐 李如剑 李俊超 郭胜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75-1781,共7页
基于作物产量和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数据,利用GIS技术研究了县域尺度(青海乐都县)小麦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农田表层SOC关系。结果表明,乐都县小麦单产和SOCD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区域特征,地形、土地利用方式等结构性... 基于作物产量和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数据,利用GIS技术研究了县域尺度(青海乐都县)小麦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农田表层SOC关系。结果表明,乐都县小麦单产和SOCD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区域特征,地形、土地利用方式等结构性因素影响SOCD和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以后,乐都县小麦单产与SOCD在空间上呈相反分布,高产区SOCD最低,低产区SOCD最高。这两个时间段,高产区小麦单产增幅仅为0.5%,SOCD增幅却达11.5%;中、低产区小麦单产均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12.9%、18.9%,SOCD却呈降低趋势,降幅分别为24.6%、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单产 socd 时空变异
下载PDF
Sorting Data Elements by SOCD Using Centralized Diamond Architecture
4
作者 Masumeh Damrudi Kamal Jadidy Aval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5期374-377,共4页
Several parallel sorting techniques on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have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Due to the need for faster systems in today's world, parallelism can be used to accelerate applications. Nowadays, para... Several parallel sorting techniques on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have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Due to the need for faster systems in today's world, parallelism can be used to accelerate applications. Nowadays, parallel operations are used to solve computer problems such as sort and search, which result in a reasonable speed. Sor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perations in computing world. The authors always try to find the best in different areas which the premier is speedup.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issued a sort with O(logn) time complexity on PRAM EREW (Parallel Random Access Machine Exclusive Read Exclusive Write). The algorithm is designed in a manner that keeps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number of processor elements in the architecture and execution time. The simulation of the algorithm prove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algorithm.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utilized in developing faster embedded systems. Sorting on Centralized Diamond (SOCD) algorithm is issued on the novel Centralized Diamond architecture which takes the advantages of 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 (SIMD) architecture. This architecture and the sort on it are intuitive and optim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sorting diamond architecture 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 (SIMD) parallel random access machine exclusive read exclusive write (PRAM EREW) sorting on centralized diamond socd).
下载PDF
中国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成 王让会 +1 位作者 李兆哲 徐扬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2-2439,共8页
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是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为理解我国农田SOCD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19个典型农田生态站2005~2015年SOCD的监测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农田SOCD空间分异的影... 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是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为理解我国农田SOCD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19个典型农田生态站2005~2015年SOCD的监测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农田SOCD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站点农田SOCD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83~4.97 kg·m^(-2),并呈现出湿润季风区高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稻田SOCD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农田,并且其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增加速率为0.13 kg·(m^(2)·a)^(-1).土壤理化性状和降水量是影响农田SOCD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土壤碱解氮含量对农田SOCD空间分布影响最大,且它分别与纬度、土壤类型、降水量及土壤p H等因素交互后影响力显著增强,本研究结果对我国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增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西藏地区土壤表层和全剖面背景有机碳库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23
6
作者 范宇 刘世全 +1 位作者 张世熔 邓良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834-2846,共13页
根据西藏2607个土壤剖面资料和1:200万土壤图的数字化处理,按地区以制图单元土壤亚类为基础估算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储量(SOCR),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西藏地区的SOCD平均为7.48 kg m^-2,并随土壤类型而变化,以... 根据西藏2607个土壤剖面资料和1:200万土壤图的数字化处理,按地区以制图单元土壤亚类为基础估算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储量(SOCR),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西藏地区的SOCD平均为7.48 kg m^-2,并随土壤类型而变化,以山地铁铝土最高(29.2 kg m^-2),其后依次是山地淋溶土(16.6 kg m^-2)、高山草甸型土壤(12.2 kg m^-2)、山地半淋溶土(9.2kgm^-2)、高山草原型土壤(3.7kg m^-2)等,而以寒冻土(1.6kg m^-2)和高山荒漠土(1.3kg m^-2)为最低.同时土壤表层(0~20cm)的SOCD平均为4.27 kg m^-2,占全剖面总量的57﹪,反映西藏地区土壤有机碳库(SOCP)对环境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西藏SOCD具有独特的水平地带分布,即自藏东南向西北逐次降低,由此可大体分为高(Ⅰ)、中(Ⅱ)、低(Ⅲ)、极低(Ⅳ)4个碳密度带,其平均SOCD分别为21、10、4、<2 kg m^-2;各带SOCD又有不同的垂直分布,总趋势是由复杂到简单,但均以最高位置的寒冻土极低碳密度为终点.(3)西藏SOCR总计为8.23 Pg,占全国SOCR总量的9.14﹪.各地SOCR分布极不平衡:就各碳密度带的SOCR相对比例(占西藏全区总量﹪)而言,Ⅰ、Ⅱ、Ⅲ、Ⅳ带分别为25﹪、50﹪、22﹪、3﹪,其中Ⅰ、Ⅱ带合计的土壤面积仅占45﹪,而SOCR却占75﹪,因而是西藏SOCP的主体;而反映土壤储碳能力的丰度指数(R)则分别为2.82、1.37、0.53、0.23.就各地区的SOCR而言,以那曲地区最大(2.19Pg),拉萨地区最小(0.31Pg);而R值则是林芝>山南>拉萨>昌都>日喀则>那曲>阿里.这些结果将为全球变化研究与区域环境评价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 土壤有机碳储量(SOCR)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7
作者 傅野思 夏学齐 +1 位作者 杨忠芳 李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6-895,共10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资料中共461个土壤剖面数据估算表层及全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储量(SOCR),绘制其SOCD的空间分布图,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的表层SOCD为0.63~15.93 kg.m-2,平均为3.68 kg.m-2;全剖...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资料中共461个土壤剖面数据估算表层及全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储量(SOCR),绘制其SOCD的空间分布图,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的表层SOCD为0.63~15.93 kg.m-2,平均为3.68 kg.m-2;全剖面SOCD为0.22~68.77 kg.m-2,平均为10.35 kg.m-2,不同土壤类型之间有一定差异。内蒙古表层SOCR为4.10 Pg,而全剖面储量为10.79 Pg。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分布受气候、土壤性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明显。最后,根据年均温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相关关系,估算得出当气温升高1℃,内蒙古地区土壤有机碳的释放量为0.91 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 土壤有机碳储量(SOCR) 全球变暖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 被引量:23
8
作者 薛志婧 马露莎 +1 位作者 安韶山 王万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17-2925,共9页
通过对上黄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114个样点的采样分析,结合地统计学原理对小流域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程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除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程度较弱外,其余两层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并呈现东部天然... 通过对上黄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114个样点的采样分析,结合地统计学原理对小流域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程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除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程度较弱外,其余两层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并呈现东部天然草地分布区与中部带状灌丛林地分布区空间变异程度较强的分布特点。不同土层深度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有机碳密度则表现为10—30cm最高,30—60cm其次,0—10cm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密度表现为:天然草地>果园>灌丛林地>河滩、河台地>撂荒地>人工草地>耕地。以土地利用方式为基本单元,对上黄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上黄小流域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46527.12t,其中,灌丛林地(22052.81t)和天然草地(14573.14t)的储量最高,占总储量的7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碳储量 土地利用方式 半方差函数模型
下载PDF
粤西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苏峻 黎艳明 +1 位作者 周毅 苏志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8,共7页
研究不同林龄桉树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分布对人工林土壤碳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12月,在粤西肇庆的1年生和3年生桉树人工林分别设置了100个调查样点,研究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林龄、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坡位、坡向的变化。结果表明:(1... 研究不同林龄桉树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分布对人工林土壤碳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12月,在粤西肇庆的1年生和3年生桉树人工林分别设置了100个调查样点,研究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林龄、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坡位、坡向的变化。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同一土层在各林龄间差异不显著。样点Ⅰ—A、Ⅰ—B、Ⅲ—A、Ⅲ—B有机碳密度分别为6.87±0.23、4.09±0.10、6.99±0.27和4.02±0.12 kg.m-2。(2)有机碳密度在样点Ⅰ—A、Ⅰ—B、Ⅲ—A、Ⅲ—B均服从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分别为23.91%、18.14%、27.00%和21.41%,变异程度皆属于中等变异。(3)除自然含水量和石砾含量外,有机碳密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但不同取样点,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密度、电导率、pH值、土壤氮磷钾全量和有效量的相关性不尽一致;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对样点Ⅰ—A、Ⅰ—B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显著,表现出北坡显著高于南坡,下坡显著高于上坡,对样点Ⅲ—A、Ⅲ—B存在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4)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和地形因子可解释有机碳密度47%~60%的信息量,各样点的主要决定因子及作用大小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桉树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密度 影响因素 粤西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20世纪末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源汇效应 被引量:16
10
作者 夏学齐 杨忠芳 +3 位作者 余涛 侯青叶 白荣杰 崔玉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63,共8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文中选择中国东北地区,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结合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以及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形成的土壤...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文中选择中国东北地区,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结合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以及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形成的土壤碳源汇效应。结果发现:(1)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SOCD)差异较大,沼泽地、有林地等是SOCD相对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而沙地、盐碱地、低覆盖草地等土地利用方式下SOCD较低;(2)按照土地利用方式的构成推算,研究区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482.1×1010 kg,其主要储库为有林地和旱地,分别占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43.8%和21.4%;(3)东北地区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造成的土壤总碳源值为5.73×1010 kg,总碳汇值为3.56×1010 kg,因此研究区总体上表现为2.17×1010 kg(21.7Tg)的碳源;(4)研究区起到土壤碳汇作用的典型土地利用转化方式有旱地到水田的转化、其他林地和疏林地到有林地的转化等;起到土壤碳源作用的典型土地利用转化方式为有林地到旱地的转化、高覆盖草地到旱地的转化、沼泽到水田和旱地等耕地的转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 土壤碳源汇 东北 土地利用变化
下载PDF
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龙 姚云峰 +3 位作者 秦富仓 郭月峰 王欣 常伟东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7-792,共6页
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域内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多尺度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性具有明显的多尺度效应,随着研究尺... 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域内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多尺度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性具有明显的多尺度效应,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块金系数逐级减小,小尺度下土壤有机碳表现为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大、中尺度为强烈空间相关。结构性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作用逐渐增强,而同时削弱随机因素对其变异所产生的影响。地形因子与NDVI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有显著影响,大尺度的研究中,环境因子与有机碳密度的相关性由大到小表现为海拔>坡度>NDVI>坡向;中、小尺度的研究则表现为NDVI>海拔>坡度>坡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空间变异 尺度
下载PDF
河北小五台山不同海拔白桦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2
作者 尤海舟 毕君 +2 位作者 王超 任启文 李联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2-437,共6页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是中国北方分布广泛的天然林树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对白桦天然林水热梯度上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研究该区域森林土壤有机碳形成机理及该区碳储量合理评测具有重要意义...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是中国北方分布广泛的天然林树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对白桦天然林水热梯度上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研究该区域森林土壤有机碳形成机理及该区碳储量合理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冀北山地小五台山山涧口沟白桦天然林单一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沿其海拔分布范围(1 400~2 000 m)以150m为1个海拔梯度设置固定样地,测定每个海拔梯度气候因子、林分生物量、枯落物储量、土壤容重、土壤全氮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指标,分析土壤有机碳密度沿海拔的分布规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8个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且近50%的有机碳聚集在0~20 cm土层范围内;(2)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呈现显著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海拔1 550~1 700 m最大,有机碳密度达到12.03kg·m^(-2);(3)8个环境因子对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植被因子(枯落物储量、林木生物量)和土壤因子(全氮)是小五台山白桦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沿海拔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其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灰色关联度值显著大于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 海拔梯度 河北小五台山 白桦林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3
作者 武亚楠 喻理飞 +2 位作者 张丽敏 刘娜 严令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35-1942,共8页
土壤有机碳(SOC)及指示因子对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的响应特征尚不明确。为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机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喀斯特高原区选择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草本群落阶段、灌木阶段和乔林阶段,对各阶段表土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SOC)及指示因子对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的响应特征尚不明确。为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机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喀斯特高原区选择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草本群落阶段、灌木阶段和乔林阶段,对各阶段表土有机碳含量(SOCC)和有机碳密度(SOCD)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SOCC和SOCD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乔林阶段最高,分别为107.77 g·kg^−1、8.40 kg·m^−2;草本群落阶段最低,分别为50.37 g·kg^−1、4.06 kg·m^−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CC和SOCD与群落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凋落物C/P、N/P,土壤TP、TN、C/N、C/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凋落物C/N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可知,SOCC、SOCD主要影响因子为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凋落物C、N含量、凋落物N/P、土壤TN、C/P、N/P、土壤容重,其中SOCC的显著影响因子为根系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和土壤C/P,SOCD的显著影响因子为凋落物现存量。随植物群落恢复,SOCC、SOCD提高,证明喀斯特区植被恢复是提高土壤碳的有效途径;但喀斯特区SOCC、SOCD无论在全球或全国均属低值区;影响SOCC、SOCD的显著因子是根系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和土壤C/P,即土壤碳特征与植物-凋落物-土壤连续体养分循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SOCC、socd 植被因子 土壤因子 喀斯特
下载PDF
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表土有机碳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毅 黎艳明 +6 位作者 郭乐东 钟军民 李召青 钟锡均 汤明霞 张卫强 甘先华 《广东林业科技》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基于UTM公里网格方法划分的66个网格的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植被类型(马尾松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竹林)的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密度、储量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基于UTM公里网格方法划分的66个网格的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植被类型(马尾松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竹林)的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密度、储量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表土有机碳含量SOC分布在12.61~66.19 g·kg^-1之间,平均值为30.87±1.30 g·kg^-1,大小顺序为竹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多重比较显示竹林(37.63 g·kg^-1)显著高于马尾松林(18.52 g·kg^-1),马尾松林仅为竹林的49.21%。(2)表土有机碳密度SOCD在3.27~15.69 kg·m^-2间,平均值为8.22±0.39 kg·m^-2,大小排序为阔叶混交林〉竹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混交林(10.15 kg·m^-2)和竹林(9.96 kg·m^-2)的SOCD值显著高于马尾松林(4.82 kg·m^-2)(p=0.005,p=0.036),马尾松林仅是阔叶混交林的47.49%。(3)蕉岭长潭保护区表土层有机碳储量为402 100 t,占总面积54.54%的针阔混交林贡献最大,其次为阔叶混交林、杉木林、竹林和马尾松林。(4)表土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和0.31;与石砾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76。与林下植物分布有密切联系,有机碳含量〈20 g·kg^-1的指示种有6种,包括千年桐、黄毛楤木、米碎花、谷木冬青、长叶冻绿和乌韭,有机碳含量〉40 g·kg^-1的指示种有光叶海桐和土茯苓,有机碳含量在20~40 g·kg^-1间还未发现指示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含量(SOC) 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 土壤有机碳储量(SOCR) 长潭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区土壤碳密度(SOCD)和氮密度(TND)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曦 刘鸿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7-324,共8页
在内蒙古草原区选取94个样点,涵盖耕地、退耕地、人工林和草原4种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土壤质地将草原细分为沙质草原和非沙质草原。通过对这些样点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全氮密度(TND)的研究,发现在内蒙古草原区,SOCD主要受到土... 在内蒙古草原区选取94个样点,涵盖耕地、退耕地、人工林和草原4种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土壤质地将草原细分为沙质草原和非沙质草原。通过对这些样点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全氮密度(TND)的研究,发现在内蒙古草原区,SOCD主要受到土壤质地的影响,黏粒(〈2gm)、粉砂(2~16μm)和细粉砂(16~63μm)的含量越高,SOCD越高。而TND同时受到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分布在非沙质土壤的草原具有最高的TND。耕作不会导致SOCD显著降低,但是会造成TND降低。人工林不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相反,由于人工林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很大,可能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此外,草原区温度越高,土壤养分越低,这预示着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一地区的土壤可能成为重要的碳源。植被退化越严重,土壤养分越低,因此保护草原区的植被免受过度放牧的影响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 全氮密度(TND)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质地 植被退化
下载PDF
未来气候情景下甘南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时空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钊 张美玲 +2 位作者 张锐祺 田景 王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08-3317,共10页
研究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有机碳密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甘南自治州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碳汇和减缓气候变化.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基于SSP126... 研究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有机碳密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甘南自治州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碳汇和减缓气候变化.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基于SSP126和SSP585这两种CMIP6未来气候情景数据,运用CENTURY模型模拟预测2023~2100年甘南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2023~2100年,总有机碳密度、缓性有机碳密度、惰性有机碳密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活性有机碳密度先波动下降再波动上升.同时,SSP585情景下的总有机碳、活性、缓性和惰性有机碳密度均高于SSP126情景;②MannKendall突变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密度之差(Δsomtc)的突变发生在2030年;土壤活性碳密度之差(Δsom1c)的突变发生在2027年;③研究期内,在SSP126情景下,甘南州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7505.69 g·m^(-2),在SSP585情景下则为7551.87g·m^(-2).甘南州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呈现西部高东部低,变异系数整体比较稳定的特点;④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未来气候情景下,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正相关,温度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显著负相关;⑤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结果表明,在两个气候情景下,甘南州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碌曲县的下降趋势相对最快,迭部县最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 CENTURY模型 气候情景 时空分布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土壤变异解释力的几种土壤制图方法的对比研究——以南阳市1m土体土壤有机碳密度制图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彦锋 李豪杰 +2 位作者 陈杰 孙志英 梁思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3,共11页
为克服方法的复杂性和数据的详细性解释土壤制图效果的不足,基于土壤变异解释力对多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收集南阳1∶5万土壤类型图、3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和TM影像,计算出高程、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穗帽变换的湿度(T... 为克服方法的复杂性和数据的详细性解释土壤制图效果的不足,基于土壤变异解释力对多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收集南阳1∶5万土壤类型图、3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和TM影像,计算出高程、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穗帽变换的湿度(TCW)参数等,以439个土壤剖面为训练数据,分别按土壤类型连接法(SCLM)、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回归、地理权重(GWR)回归、随机森林(RF)、普通克里格(OK)、回归克里格(RK)进行1m土体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制图,其余49个土壤剖面作为验证集。结果表明:(1)对SOCD变异的解释力是影响制图效果的本质因素。土壤类型、土壤表层有机质(OM)是主要预测变量,SCLM、WLS和GWR均只能利用其中一种主要变量,土壤图的详细化和回归模型的复杂化均不能明显改善SOCD制图效果。基于土属和OM变量,RF对SOCD变异的解释力最强,预测效果最优;地统计学空间变异函数对SOCD变异的解释力大于回归模型,小于RF,而与土壤类型相当,其相对制图效果亦如此。(2)预测变量建模和空间相关是两类不同的土壤变异解释机制,RK未必能使它们产生最佳组合:只有WLS回归、GWR回归和缺乏土壤类型信息的RF(OM+TCW)适合RK算法,在原始模型中它们对训练数据的拟合效果依次升高,但其RK结果的优劣排序则相反;所有RK的结果均未达到土属和OM参与下RF制图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数字土壤制图 土壤类型连接法 随机森林 方法对比
下载PDF
人工柠条灌丛行间距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阳 刘秉儒 +1 位作者 翟德苹 杨新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146,151,共7页
以天然荒漠草原(CK)为对照,在6m行间距(BD),3m行间距(MD),1.5m行间距(SD)人工柠条灌丛水平方向上按照灌丛根围、灌缘和灌丛间取样,垂直方向上按照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取样,系统开展土壤有机碳(SOC)空间分... 以天然荒漠草原(CK)为对照,在6m行间距(BD),3m行间距(MD),1.5m行间距(SD)人工柠条灌丛水平方向上按照灌丛根围、灌缘和灌丛间取样,垂直方向上按照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取样,系统开展土壤有机碳(SOC)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探讨不同行距人工柠条灌丛对荒漠草原SOC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样地SOC含量垂直方向分布格局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而且SOC含量在80-100cm土层最低,但是BD和MD人工柠条灌丛均以40-60cm土层SOC最高,而SD和对照样地在20-40cm土层最高,3种不同行间距柠条灌丛SOC主要存储于20-60cm土层中,天然荒漠草原SOC主要存储于0-40cm土层中,0-100cm土层SOC平均含量为SD>MD>BD>CK,分别比对照高16.13%,14.64%和12.41%;水平方向分布格局为0-20cm土层3种柠条灌丛根围、灌缘、灌丛间的SOC含量低于对照,SD和MD柠条灌丛表层根围土SOC含量高于对照,20cm土层以下3种不同行间距柠条林根围、灌缘和灌丛间SOC均明显高于对照。上述结果说明,人工柠条灌丛能够增加荒漠草原SOC含量,随行间距的增大其增加效果减弱,垂直方向的增加效应集中在柠条灌丛20cm土层以下,同层相比水平方向增加效应表现为根围>灌缘>灌丛间,根围土增加效果最为显著,1.5m小行距柠条灌丛无论在水平方向还是在垂直方向上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柠条灌丛 行间距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密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汶川震区不同气候区受损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凡 严思维 +5 位作者 林勇明 陈爱民 邓浩俊 杜锟 吴承祯 洪伟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98-1507,共10页
以汶川地震灾区半干旱干暖河谷气候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未受损区(Undestroyed region,UR)与受损治理区(Destroyed and treated region,DR)为研究区,测定不同层次(0~5、5~10、10~20 cm)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及有机碳含量,分析不同气候... 以汶川地震灾区半干旱干暖河谷气候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未受损区(Undestroyed region,UR)与受损治理区(Destroyed and treated region,DR)为研究区,测定不同层次(0~5、5~10、10~20 cm)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及有机碳含量,分析不同气候区UR与DR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UR各土层的SOC含量均显著高于DR(P<0.05),并随土层深度递增呈先增后减趋势;同一处理不同土层间SOC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随土层加深有不同变化趋势。(2)UR各土层SOCD均显著高于DR(P<0.05),并随土层深度递增呈增加趋势;同一处理不同土层间SOCD差异不显著,均随土层深度递增而增加。(3)方差分析显示,两个气候区不同处理对SOC含量的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处理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及不同土层对SO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和不同土层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SOCD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处理与气候类型的交互作用对SOCD的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这表明研究区内受损治理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未受损区,定量化受损区与未受损区土壤有机碳差异,可为评价灾区生态恢复措施效益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土壤有机碳密度 不同气候区 土壤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利用农田表层(0~20cm)有机碳估算1m土体有机碳的可靠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渝欣 李德成 +8 位作者 李徐生 张甘霖 韩志勇 李贤胜 杨平 何小卫 赵燕洲 李若清 奎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9-193,共5页
土壤有机碳(SOC)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表层(0~20cm)和1m土体的SOC是评估农田SOC的两个重要指标。很多研究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来估算农田SOC,一些研究已表明近20年来我国耕作土壤,尤其是表层(一般为0~20cm)的... 土壤有机碳(SOC)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表层(0~20cm)和1m土体的SOC是评估农田SOC的两个重要指标。很多研究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来估算农田SOC,一些研究已表明近20年来我国耕作土壤,尤其是表层(一般为0~20cm)的SOC基本呈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表层(0~20 cm)有机碳密度(socd0 2m) 1m土体有机碳密度(socd1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