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设计研究与实验策略 |
吴宜灿
汪卫华
刘松林
黄群英
郑善良
王红艳
陈红丽
陈明亮
柏云清
宋勇
章毛连
柯严
李春京
李艳芬
胡丽琴
刘萍
李静惊
李莹
许德政
曾勤
陈义学
|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7
|
|
2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
赵君煜
|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
2004 |
34
|
|
3
|
蒙特卡罗粒子输运计算自动建模程序MCAM在ITER核分析建模中的应用 |
曾勤
卢磊
李莹
丁爱平
郑善良
吴宜灿
|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2
|
|
4
|
国际热核聚变(ITER)用低温超导线研究进展 |
张平祥
李建锋
唐先德
谢惠久
冯勇
刘向宏
闫果
周廉
|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
2009 |
19
|
|
5
|
磁体用Nb_3Sn超导体研究进展 |
梁明
张平祥
卢亚锋
李金山
李成山
唐先德
|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6
|
ITER校正场线圈的结构分析 |
曾文彬
吴维越
|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7
|
MCAM4.8在ITER建筑大厅中子学建模中的应用 |
王国忠
党同强
熊健
杨琪
何桃
曾勤
龙鹏程
胡丽琴
FDS团队
|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8
|
可控核聚变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进展 |
高翔
万元熙
丁宁
彭先觉
|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7
|
|
9
|
ITER用NbTi超导线材微观组织及性能 |
李建峰
张平祥
刘向宏
李金山
冯勇
王天成
杜社军
刘维涛
G Grunblatt
C.Verwaerde
G K.Hoang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10
|
利用ITER基准模型对MCAM4.2进行检验(Ⅰ) |
李莹
曾勤
卢磊
郑善良
丁爱平
胡海敏
张俊军
吴宜灿
FDS团队
|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11
|
ITER装置超导磁体线圈导体用超导电缆的绞制 |
滕玉平
戴少涛
魏周荣
张应俊
薛天军
李英姿
|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12
|
MCAM在ITER装置TRIPOLI三维中子学建模中的应用 |
熊健
王国忠
王电喜
赵凯
龙鹏程
曾勤
胡丽琴
FDS团队
|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13
|
ITER磁体过渡馈线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
王建青
宋云涛
武松涛
张远斌
|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14
|
国际热核实验堆第一壁材料CuCrZr合金及其与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刘丹华
谌继明
吴继红
闫得胜
|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15
|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真空室的设计介绍 |
丁亚清
|
《真空与低温》
|
2005 |
10
|
|
16
|
ITER计划和核聚变研究的未来 |
张一鸣
|
《真空与低温》
|
2006 |
8
|
|
17
|
锂陶瓷氚增殖剂的中子辐照性能与产氚行为 |
肖成建
陈晓军
康春梅
汪小琳
|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18
|
ITER屏蔽包层模块的热工水力与热应力分析 |
康伟山
张斧
吴继红
许增裕
|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19
|
大科学装置科普案例研究——以ITER工程为例 |
陈夕朦
白欣
郑念
|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20
|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结构设计与加工 |
刘松林
汪卫华
龙鹏程
李春京
吴宜灿
|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