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逻辑展开 被引量:94
1
作者 叶青 吴思远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共11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程序分流科学化的法定进路、诉讼程序多元化的积极追求、刑事政策人文化的具体表现、协商司法制度化的有益尝试。构建这一制度需要达到司法公正与诉讼效率、权力主张与权利诉求、探究真实与定纷止争、域外借鉴与本土...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程序分流科学化的法定进路、诉讼程序多元化的积极追求、刑事政策人文化的具体表现、协商司法制度化的有益尝试。构建这一制度需要达到司法公正与诉讼效率、权力主张与权利诉求、探究真实与定纷止争、域外借鉴与本土资源之间的价值平衡。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司法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区别于辩诉交易制度,其正当性在于划清制度底线、保证平等协商、确保充分自愿、实现公平对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认罪协商 辩诉交易 宽严相济 协商性司法
原文传递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中的中国刑事司法 被引量:71
2
作者 赵秉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中国现阶段强调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这一政策要求刑事司法秉承保障人权、和谐司法的理念,遵循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和正当程序原则,正确运用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各项制度,妥善进行刑事司法制度创新之尝试,大力改进刑事司法工... 中国现阶段强调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这一政策要求刑事司法秉承保障人权、和谐司法的理念,遵循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和正当程序原则,正确运用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各项制度,妥善进行刑事司法制度创新之尝试,大力改进刑事司法工作机制。在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司法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刑事司法 理念 原则 工作机制
下载PDF
和谐社会构建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 被引量:65
3
作者 赵秉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1,共17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应对犯罪的基本策略,历经"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而演变发展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它对于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应对犯罪的基本策略,历经"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而演变发展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它对于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当注重贯彻宽松刑事政策,合理运用严格刑事政策,并协调运作宽松与严格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下载PDF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刘仁文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31,共8页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只是一项刑事司法政策,而应作为一项基本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必然要求。"宽严相济"的时代意义在于"以宽济严","以宽济严"是在构建...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只是一项刑事司法政策,而应作为一项基本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必然要求。"宽严相济"的时代意义在于"以宽济严","以宽济严"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宽严相济"政策的要义。要实现"以宽济严",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即观念先行、执法跟上、立法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实现
原文传递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回归为司法政策 被引量:55
5
作者 孙万怀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5-189,共15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最初提出时具有明显的司法性特征,但随着实践中从司法理解向立法思路的拓展,该政策完成了向"基本刑事政策"的转变。然而,这种扩张解释没有经过系统论证,也不具有全面充分的理由。宽严相济可以在古代的"...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最初提出时具有明显的司法性特征,但随着实践中从司法理解向立法思路的拓展,该政策完成了向"基本刑事政策"的转变。然而,这种扩张解释没有经过系统论证,也不具有全面充分的理由。宽严相济可以在古代的"宽猛相济"中追溯渊源,其中的"宽"就是以对猛政纠偏的面目出现的。当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既是对中国法制传统的弘扬,更是对以前过度强调"严打"的纠正。立法的特点及基本品质表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可能直接表现为立法政策;认为该政策涵括了立法政策,会导致以下逻辑困境:无法正确处理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之间的关系;可能导致重复评价或政策的虚无化;立法有自身的品质要求,其缘由是复杂的,并非宽严相济所能涵盖;如果旧的法律规范已经被新法修改,势必不存在所谓"相济"问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回归为司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司法政策 刑事立法政策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立法目的的波动化及其定位回归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泽涛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共13页
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出台,到《刑事诉讼法》最终确立,各类规范性文件中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立法目的规定呈现明显的波动化:由一元化的'繁简分流,提升诉讼效率'到'及时有效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宽严相济刑事... 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出台,到《刑事诉讼法》最终确立,各类规范性文件中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立法目的规定呈现明显的波动化:由一元化的'繁简分流,提升诉讼效率'到'及时有效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多元化并存,然后是2018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不予提及,作模糊化处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立法目的的波动化导致了诸多理论弊端,也造成了一些实践困境。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立法目的应该进行定位回归,将其立法目的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立法目的是繁简分流,提升诉讼效率;第二层次的立法目的是保障程序和实体处理上的宽严相济;第三层次的立法目的是探索推进实质性的控辩协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立法目的 波动化 繁简分流 宽严相济
原文传递
从人身危险性出发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未成年人犯罪为视角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欣阳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2,共5页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求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中有严,严中有宽。但该政策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贯彻执行中常常陷入误区,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概从轻处理。这很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增强,无法实现矫...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求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中有严,严中有宽。但该政策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贯彻执行中常常陷入误区,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概从轻处理。这很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增强,无法实现矫正未成年人临时犯罪人格的目的。为了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应该以未成年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作为司法者在量刑时进行自由裁量的参考依据。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评估机制包括人身危险性的评估时间、实施主体、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危险性 宽严相济 未成年人犯罪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 被引量:13
8
作者 贺曙敏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7,共7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同时也是对实行20多年的"严打"政策的反思和纠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都"以人为本",因而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因为它能满足和...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同时也是对实行20多年的"严打"政策的反思和纠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都"以人为本",因而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因为它能满足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的需要、节约社会资源和刑事司法资源的需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能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因为它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协调社会利益。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和谐社会 严打 刑事政策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死刑司法控制的困惑与对策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萍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而提出,其主要的实践导向之一就是死刑的司法限制适用。而在现行死刑立法很大程度上并未体现出"宽严相济"原则的条件下,能否施行严格的死刑司法控制,就成为检验这一政策贯彻程度...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而提出,其主要的实践导向之一就是死刑的司法限制适用。而在现行死刑立法很大程度上并未体现出"宽严相济"原则的条件下,能否施行严格的死刑司法控制,就成为检验这一政策贯彻程度的重要标准。理性认识当下死刑司法控制面临的困难和困惑,并以司法者应有的道义和政治责任感积极探索相应的对策,是在死刑适用方面切实贯彻宽严相济政策要求的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死刑适用 困惑与对策
下载PDF
宽严相济视野下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不起诉标准》谈起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郭理蓉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115,共5页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我国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都主要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为适应宽严相济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合理划定犯罪圈,应当树立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并轨运行的理念,一方面要严密法网,另一方面,对微...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我国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都主要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为适应宽严相济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合理划定犯罪圈,应当树立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并轨运行的理念,一方面要严密法网,另一方面,对微罪行为予以宽容。转型期社会现实决定了我国的犯罪化进程仍将继续。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将是我国目前及今后非犯罪化的主要途径,《不起诉标准》就属于这方面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犯罪化 非犯罪化 实践 不起诉
下载PDF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衔接研究——基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情树 《三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1-67,共7页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是国家调整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两道堤坝,同时也是限制国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人权的两部宪章。《治安管理处罚法》所描述的违法类型与犯罪类型相类似,甚至相同,二者之间会出现法条竞合的现象。因此,国家在...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是国家调整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两道堤坝,同时也是限制国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人权的两部宪章。《治安管理处罚法》所描述的违法类型与犯罪类型相类似,甚至相同,二者之间会出现法条竞合的现象。因此,国家在调整社会关系上,应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治安处罚手段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应当根据刑法谦抑性的要求,对构成要件进行实质的解释,优先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只有在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达到应当受刑罚处罚程度,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才能动用最严厉的刑罚制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治安管理处罚 刑罚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简言 韩建祥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9-187,共9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髓肇始于古代刑法思想,新时代赋予了这一刑事政策跨时代的含义。检察机关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深刻领会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实质,并充分运用这一刑事政策指导检察工作。从现实和构想的角度出发,重点...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髓肇始于古代刑法思想,新时代赋予了这一刑事政策跨时代的含义。检察机关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深刻领会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实质,并充分运用这一刑事政策指导检察工作。从现实和构想的角度出发,重点对检察机关在逮捕、审查起诉、起诉以及刑罚执行等阶段应如何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了探讨。检察机关务必运用好这一政策,该宽则宽,当严则严,运用有限的司法资源维护无限的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逮捕 刑事和解(调解) 暂缓起诉 死刑 社区矫正 严重犯罪
下载PDF
从理念到践行:未成年人犯罪轻缓刑事政策的司法实现途径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国祥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7-102,共6页
无论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轻缓刑事政策,还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实际上都是指处理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应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主要目标,向未成年人倾斜,以宽为主,以宽优先。这既是一种理念,更应该是一种实践;既有赖于立法的支... 无论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轻缓刑事政策,还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实际上都是指处理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应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主要目标,向未成年人倾斜,以宽为主,以宽优先。这既是一种理念,更应该是一种实践;既有赖于立法的支撑,更有赖于司法的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下载PDF
刑事政策的精神:惩治犯罪与促进社会发展的统一 被引量:7
14
作者 彭凤莲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76,共11页
惩治犯罪与促进社会发展的统一是刑事政策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情势变迁,刑事政策审时而变。新中国的基本刑事政策经历了由"镇压与宽大相结合"至"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再至"宽严相济"的演进历程。... 惩治犯罪与促进社会发展的统一是刑事政策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情势变迁,刑事政策审时而变。新中国的基本刑事政策经历了由"镇压与宽大相结合"至"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再至"宽严相济"的演进历程。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主要针对反革命分子适用,其精神内涵是:镇压反革命,巩固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保障三大改造。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则适用于所有的犯罪分子,并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的立法指针,其精神内涵是:惩治各类犯罪,保障改革开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运而生,其精神内涵是: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以宽济严,构建和谐社会。三种基本刑事政策,不仅仅是在时间上的接续,而且就具体精神内涵而言,后者都是对前者的传承与超越,但总体精神都是惩治犯罪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刑事政策 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宽严相济
原文传递
“宽严并进”刑事政策在台湾地区的实践——以台湾地区2005年“刑法修正”为样本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建平 周建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1,共6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宽严相济成为中国大陆基本的刑事政策。无独有偶,在海峡彼岸,台湾地区也推出了“宽严并进”的刑事政策,并以此为指导在2005年进行了“刑法修正”。台湾地区刑事政策的调整涉及面广,有其自身的特点,引起...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宽严相济成为中国大陆基本的刑事政策。无独有偶,在海峡彼岸,台湾地区也推出了“宽严并进”的刑事政策,并以此为指导在2005年进行了“刑法修正”。台湾地区刑事政策的调整涉及面广,有其自身的特点,引起学界和刑事司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大陆刑事政策和实践也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并进 刑事政策 台湾省 刑法修正 样本
下载PDF
“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刑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婉秋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24-127,共4页
刑法思想是指导立法和司法的理论基础。司法效果是产生刑法思想的实践源泉。中华民族从封建王朝的"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刑法思想到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再到新中国成立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quo... 刑法思想是指导立法和司法的理论基础。司法效果是产生刑法思想的实践源泉。中华民族从封建王朝的"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刑法思想到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再到新中国成立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直至近年来国家实行的"宽严相济以及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它们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其宗旨在于注重教化挽救,打击极少数,争取大多数,减少社会对立面,增加和谐因素。以此为指导思想,则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反之,重典治乱,虽救弊一时,但衰败亦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主刑辅 礼法并用 宽严相济 控制死刑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基本问题研究——对相关传统话语的批判性考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陆诗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传统话语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解读存在不少误区,如对"宽严相济"的政策定位、基本内涵、与其他刑事政策的辩证关系等问题的理解就是如此。"宽严相济"这一刑事政策应当被解读为刑事司法政策;"... 传统话语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解读存在不少误区,如对"宽严相济"的政策定位、基本内涵、与其他刑事政策的辩证关系等问题的理解就是如此。"宽严相济"这一刑事政策应当被解读为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的基本内涵应当被理解为"宽严有度"、"区别对待"。对"宽严相济"与其他刑事政策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应当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惩办 宽大 宽严有度 刑法
下载PDF
宽严相济:中国经济犯罪的控制对策选择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稷尧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刑事政策是国家面对犯罪而作出的公共选择。作为刑法的灵魂,刑事政策不仅能够指导刑事立法,而且是刑法适用的基本准则。就经济犯罪控制对策而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首先在于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对刑法所调控的经济行为进行科学分类,其... 刑事政策是国家面对犯罪而作出的公共选择。作为刑法的灵魂,刑事政策不仅能够指导刑事立法,而且是刑法适用的基本准则。就经济犯罪控制对策而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首先在于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对刑法所调控的经济行为进行科学分类,其次在于对危害程度不等的行为选择不同的行政或刑事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经济犯罪 刑事政策
下载PDF
涉疫刑事司法政策的理念回归与路径完善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伟 吴裕飞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84,共19页
在“两高两部”于疫情初期联合颁布的规范性司法解释中所蕴含的涉疫刑事司法政策,指导了近三年疫情防控中的刑事个案适用。通过对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行为的刑事司法实践的回溯性检讨,可揭示出刑事规制中部分性地存在入罪标准合理性阙... 在“两高两部”于疫情初期联合颁布的规范性司法解释中所蕴含的涉疫刑事司法政策,指导了近三年疫情防控中的刑事个案适用。通过对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行为的刑事司法实践的回溯性检讨,可揭示出刑事规制中部分性地存在入罪标准合理性阙如、刑罚处罚程度轻重失度、程序运行规范性欠缺的问题。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防控需要理性刑事司法的回归。司法机关应通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法益保护原则引导涉疫刑事司法政策由应急运行转向常规运行,审慎辨清妨害疫情防控行为刑事规制的犯罪界限、精准规范涉疫刑事司法的刑罚裁量、合理把握刑事司法程序制衡与效率追求之间的关系,从而有益促进涉疫刑事司法的理性化与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刑事司法政策 宽严相济 法益保护
原文传递
逮捕社会危险性审查量化评估模型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庆棒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92-104,共13页
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有助于增强逮捕社会危险性审查判断的可操作性,能够客观上满足降低审前羁押率、推进非羁押化诉讼的需要,但存在评估模型科学性欠缺、评估材料来源单一、审查方式偏书面化、评估结果的说理性不够以及异议救济程序缺失... 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有助于增强逮捕社会危险性审查判断的可操作性,能够客观上满足降低审前羁押率、推进非羁押化诉讼的需要,但存在评估模型科学性欠缺、评估材料来源单一、审查方式偏书面化、评估结果的说理性不够以及异议救济程序缺失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危险性因素存在认知差异、证据信息获取机制功能限缩以及程序诉讼化现实掣肘。应当构建更为规范的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程序:评估前,既需要从评估数据的收集、评估因素及其权重的确定以及风险等级的划分三个方面完善评估模型,也需要落实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保障侦查阶段律师辩护权、引入中立第三方参与调查取证以保证评估证据材料收集的有效性;评估中,应明确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及办案期限、“侦控辩”三方的程序参与模式及证明责任分配、证明程序中的“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以及经验法则的合理运用;评估后,应重视对评估结果的充分说理并设计相应的异议救济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 社会危险性 量化评估 宽严相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