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理论”时代中国巴赫金研究新动向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凌燕 凌建侯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近年来,中国的巴赫金研究已呈现出更加积极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外位性是学习他者文化、反观自身的重要出发点,但也要努力克服其可能导致的误解,真正做到两个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根据洛特曼的观点,文化间有"我—我&q... 近年来,中国的巴赫金研究已呈现出更加积极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外位性是学习他者文化、反观自身的重要出发点,但也要努力克服其可能导致的误解,真正做到两个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根据洛特曼的观点,文化间有"我—我"对话与"我—他"对话之分。在各种后学受到批判的"后理论"时代,处在"我—他"对话中的中国巴赫金研究,应继续注重译介外国的研究成果,获取尽可能全面的信息,以避免重复研究,深化旧论题,发掘新视野,一方面真正与国际接轨,发出中国声音,另一方面努力结合本国文化特色,在"我—我"对话语境下进行反思和创造,不断扩展研究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研究 外位性 “我—我”与“我—他”对话 译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