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按日计罚性质再审视——以法解释学为解释视角 被引量:5
1
作者 杜殿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31-38,共8页
自按日计罚制度在我国被提出以来,关于其性质的争论从未间断。以法解释学为解释视角,在对按日计罚进行语义学和罚款设定权主体两方面考察之后,将其定性为一种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性质的行政处罚。进而通过运用介入因素和法律拟制理论对按... 自按日计罚制度在我国被提出以来,关于其性质的争论从未间断。以法解释学为解释视角,在对按日计罚进行语义学和罚款设定权主体两方面考察之后,将其定性为一种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性质的行政处罚。进而通过运用介入因素和法律拟制理论对按日计罚中的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分析,弥补了学界对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讨论不足的问题。按日计罚制度的这一定性不仅要求在地方立法实践中不能任意扩大按日计罚的设定权主体,也不能将适用范围随意扩张变异,还要求在环境执法实务中不能罚无上限,一罚了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日计罚 “一事不再罚” 环境违法 环境执法 罚款设定权
下载PDF
环境违法犯罪罚款与罚金的具体衔接 被引量:4
2
作者 简筱昊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6-82,共7页
司法实践中,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罚款与罚金的具体衔接存在混乱。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具有复杂性、潜伏性、持续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单复数的判断成为问题,也使得罚款与罚金的具体评价对象不够明确,有时甚至违反一事不再罚... 司法实践中,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罚款与罚金的具体衔接存在混乱。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具有复杂性、潜伏性、持续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单复数的判断成为问题,也使得罚款与罚金的具体评价对象不够明确,有时甚至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规范行为说可以使环境犯罪行为的单复数判断变得较为清晰。罚款应当在不超于罚金可能最高额的前提下分情形与罚金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违法犯罪 一事不再罚 行政从属性 罚款 罚金
下载PDF
行刑衔接视角下“受过刑事或行政处罚入罪”规定的适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段阳伟 《刑法论丛》 2021年第2期506-525,共20页
“受过刑事或行政处罚入罪”已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其适用有赖于行政执法与刑事诉讼的有效衔接。应当建立全国性的违法犯罪记录数据库,规范违法犯罪记录的管理、查询和封存制度,在充分发挥违法犯罪记录应有功效的... “受过刑事或行政处罚入罪”已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其适用有赖于行政执法与刑事诉讼的有效衔接。应当建立全国性的违法犯罪记录数据库,规范违法犯罪记录的管理、查询和封存制度,在充分发挥违法犯罪记录应有功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抑制其可能给行为人带来的消极影响;司法机关应给予行政机关足够的尊重,对行政机关已作出的行政违法性判断应以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之间存在适用上的分工,对违反行政法规范进而构成犯罪的行为,只需由司法机关按照刑事诉讼程序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对同一行为同时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过刑事或行政处罚入罪 行刑衔接 违法犯罪记录 形式审查 一事不再罚
原文传递
一事不再罚原则在行政处罚领域的适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林俊贤 张晓雪 《中国卫生法制》 2016年第6期7-11,17,共6页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有限引入,使得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需要准确界定何为"同一个违法行为"。"同一个违法行为"的界定应当在违法构成要件异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有限引入,使得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需要准确界定何为"同一个违法行为"。"同一个违法行为"的界定应当在违法构成要件异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即原则上符合同种违法构成要件的视为"一事",符合异种违法构成要件的视为"数事"。其中,符合同种违法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可能因为突破时空边界而形成"数事"。在准确界定违法行为数的基础上,行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一事一罚、数事数罚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处罚 构成要件 一事不再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