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经》对构建中风病机理论的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丁元庆 陈哲 唐赛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43-349,共7页
通过对《内经》诸厥、偏枯、身偏不用、不仁、痱、瘖痱等病证的分析,认为《内经》对构建中风病机理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首先,逐一分析暴厥、大厥、煎厥、薄厥、仆击、偏枯、身偏不用、痱、瘖痱、不仁等病证及其病机,认... 通过对《内经》诸厥、偏枯、身偏不用、不仁、痱、瘖痱等病证的分析,认为《内经》对构建中风病机理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首先,逐一分析暴厥、大厥、煎厥、薄厥、仆击、偏枯、身偏不用、痱、瘖痱、不仁等病证及其病机,认为这些病证与中风类似,是后世研究中风的临床基础与理论借鉴。其次,梳理上述病证发病特征、病因与病机规律。诸厥与仆击以急暴发病、昏不知人为共性,病机责在阴阳失调,气机逆乱;仆击、偏枯、身偏不用、不仁等发病急暴,病责在风,损在营卫。第三,当代中风病机理论主要涉及阴阳失调、脏腑损伤、气机逆乱、气血失和、营卫逆调、血脉损伤、累及脑髓神机等,基本可以表述中风不同时间、不同病证的不同层次病机变化,其理论本源在《内经》。基于《内经》相关论述,从阴阳、脏腑、气血、营卫、经脉、官窍、肢体运动感觉等层面认识与研究中风病机损害,方可构建完整的中风病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偏枯 仆击 身偏不用 瘖痱 中风 病机
下载PDF
释“厥”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榕华 高驰 段逸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99-2904,共6页
厥是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并且在文献中大量出现,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含义却大不相同。文章试图通过对古代医学文献中所述的各种厥加以辨析,从而理清其学术源流,以便今人对古文献中"厥"的理解。
关键词 厥逆 厥冷 厥证
原文传递
痰厥头痛学术源流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蔡同泽 刘永辉 罗朝瑶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646-1649,共4页
晋唐时期,多数医家认为痰厥头痛是因胸膈蓄有痰水,复感于寒,气逆而发病,病性属实,治以攻邪为法,病位在胸膈,故以涌吐为法。元明以降,易水学派首倡"太阴脾病"之说,认为痰厥头痛其本为虚,其标为实。其后又根据痰的性质分为风痰... 晋唐时期,多数医家认为痰厥头痛是因胸膈蓄有痰水,复感于寒,气逆而发病,病性属实,治以攻邪为法,病位在胸膈,故以涌吐为法。元明以降,易水学派首倡"太阴脾病"之说,认为痰厥头痛其本为虚,其标为实。其后又根据痰的性质分为风痰、湿痰、寒痰、肾虚水泛之痰。痰的生成本于脾肾之虚,达于巅顶之上又源于气逆,气逆即厥也,故以健脾化痰,降逆熄风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厥头痛 涌吐法 气逆
下载PDF
“挖”“掘”的历时替换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淑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挖"和"掘"在汉语史上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挖"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用例逐渐增多,在《老乞大新释》中已占据绝对优势。由此可大致推断,18世纪中后期,"挖"已取代"掘"成为通语中"... "挖"和"掘"在汉语史上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挖"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用例逐渐增多,在《老乞大新释》中已占据绝对优势。由此可大致推断,18世纪中后期,"挖"已取代"掘"成为通语中"挖掘"类概念场的主导词,这样的格局一直持续到现代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阮诗玮从“四纲六目”论“厥”心法初探
5
作者 杨运劼 阮诗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8-71,共4页
中医学对“厥”的认识由来已久,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因其概念在历史的发展中多有变迁,论述较为散乱,难以对“厥”形成系统、客观的理论框架。基于此,阮诗玮教授发皇古义,融汇新知,指出“厥”的内涵主要为“四肢厥冷”“神志昏厥”二者,... 中医学对“厥”的认识由来已久,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因其概念在历史的发展中多有变迁,论述较为散乱,难以对“厥”形成系统、客观的理论框架。基于此,阮诗玮教授发皇古义,融汇新知,指出“厥”的内涵主要为“四肢厥冷”“神志昏厥”二者,病机系“阴阳气血逆乱”,与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休克等联系紧密。阮教授临证治“厥”,主张“四纲六目”。“四纲”,即“阴、阳、正、邪”,是从“阴阳”判别“厥”之真假,“正邪”评估病情整体发展趋势,具有提要钩玄的意义。“六目”,即“机、位、势、体、时、象”,是在“四纲”基础上,分别从“病机、病位、病势、体质、时令、病象”对“厥”临床辨治的具体指导。希冀对传统中医药“厥”领域的开发,并为构建中医“厥”诊疗体系有所助益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诗玮 四纲六目
下载PDF
Reanalysis on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terials of Jade Jue Unearthed from Lijiashan Ancient Tomb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6
作者 Ting Fang Jifu Liu Mingxing Yang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48-55,共8页
Jade ware Jue is one of the most fashionable ornament 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Neolithic Age to the Han Dynasty.In this study,the remnants of jade ware Jue,from Lijiashan ancient tomb group have been tested and analy... Jade ware Jue is one of the most fashionable ornament 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Neolithic Age to the Han Dynasty.In this study,the remnants of jade ware Jue,from Lijiashan ancient tomb group have been tested and analyzed respectively.The samples through a light etch surface showing glass luster and those with a severe etch surface showing earthen luster.With the aid of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X-ray Fluorescence)test and X-ray diffraction(XRD)dete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remolite is not the main mineral of the sample.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tested samples with light erosion are antigorite and talc,although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amples with severe erosion are calcite containing calcium carbonate barium.Furthermore,the research on jade ware Jue in Yunnan culture has not only contributed to ou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jade objects from Yunnan culture and the variety of jade material located in the Yunnan Province.It also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trace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burial hierarchy laws.At the same time,th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the tested samples manifested a residual trace of“string”at the perforation,which 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restoring the wearing of jade ware Jue from the tombs of the ancient Yunnan State and the handicraft skills at tha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n culture jade jue corroded ancient jade XRD erosion mechanism Yunnan China
下载PDF
商周酒器的再认识——以觚、爵、觯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73,共16页
商周礼器分食器、水器、酒器,定名多袭宋人。前两类,有些器名定错,已据自名纠正,唯独酒器,一直得不到纠正,今以觚、爵、觯为例,试加探讨。古饮酒礼分祼、献、酬、酢等仪节,酒器与礼相应,功能各异。作者指出:一、今俗所谓觚是调酒器,自... 商周礼器分食器、水器、酒器,定名多袭宋人。前两类,有些器名定错,已据自名纠正,唯独酒器,一直得不到纠正,今以觚、爵、觯为例,试加探讨。古饮酒礼分祼、献、酬、酢等仪节,酒器与礼相应,功能各异。作者指出:一、今俗所谓觚是调酒器,自名是同或赞,觚是觯字异体的讹写,应取消,并入觯字;二、今俗所谓爵是斟酒器,爵分两种,勺形爵的自名是今爵字所本,三足爵的自名,据晋公盘觞字,也是爵字;三、今俗所谓觯是饮酒器,古之饮酒器,器形多变(从壶形到碗形到浅盘形),器名多变(从饮罐、饮壶到枳到杯),万变不离其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传递
汉语“挖掘”义动词的历时演变 被引量:6
8
作者 董玉芝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在汉语词汇史上,"掘"、"凿"、"穿"、"抇"、"搰"、"挑"、"撅"、"挖"均表达过"挖掘"义,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其消长变化特点。先秦&qu... 在汉语词汇史上,"掘"、"凿"、"穿"、"抇"、"搰"、"挑"、"撅"、"挖"均表达过"挖掘"义,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其消长变化特点。先秦"掘"字鼎盛,"凿"、"穿"、"抇"初兴;两汉至唐宋"掘"、"凿"、"穿"并驾齐驱,元末明初"穿"、"凿"淡出此义,"掘"字独占鳌头。明清之际,"挖"字兴起,并迅速一统天下,成为表"挖掘"义的专用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下载PDF
《黄帝内经》“厥”字统计分析与语义挖掘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力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64-1068,共5页
文章以《黄帝内经》389例“厥”系术语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驱动与认知语义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讨论“厥”字的基本含义及其演变,挖掘背后蕴含的认知理据。第一,基于以上量化分析,探讨术语的组合方式,并对“厥逆”等典型术语的医学... 文章以《黄帝内经》389例“厥”系术语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驱动与认知语义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讨论“厥”字的基本含义及其演变,挖掘背后蕴含的认知理据。第一,基于以上量化分析,探讨术语的组合方式,并对“厥逆”等典型术语的医学名义进行辨析:“厥”从活动域“发石”义进入中医域,以“气逆”为中心演变形成两个概念域中的五类语义内涵;其中病理域的术语多达128例,有肢冷、跌仆、神昏和气机逆乱之疾四类。第二,深层语义关系上显示出家族相似性、转喻认知和概念整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术语 统计分析 认知语义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44章 厥阴所以称厥阴,厥热胜负缘气逆——厥阴病的辨证论治(一)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128-1131,共4页
1"厥"有"尽""最"的意思,"两阴交尽"即是厥阴,厥阴为三阴之尾,阴尽之后便是阳复,这是其之所以称作"厥阴"的位置属性。"厥"有"逆"的意思,因于气机逆乱,导致阴阳... 1"厥"有"尽""最"的意思,"两阴交尽"即是厥阴,厥阴为三阴之尾,阴尽之后便是阳复,这是其之所以称作"厥阴"的位置属性。"厥"有"逆"的意思,因于气机逆乱,导致阴阳寒热不调,出现上下、表里、脏腑等的寒热错杂之证;因于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导致的气机升降失常,出现四肢温度和感觉与体干不符的逆冷病证,均可称之为"厥",这是"厥阴"的本质属性。无论厥阴病的位置属性和本质属性,都反映了"厥"的概念内涵,因其为三阴经之一,所以称作"厥阴"是名实相符的。2气机逆乱,升降反作,阴阳敷布失常是厥阴的病机特点,因此寒热错杂、呕吐哕利、四肢厥冷等症状会相继出现,第326条基本包含了厥阴病寒热错杂、四肢厥逆、呕吐哕利的病机、症状,该条的文法也与其他五经提纲证的文法一致,所以作为厥阴病的提纲是没有异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 “厥阴” 气机逆乱 张仲景 伤寒论
下载PDF
《内经》“厥”及相关病名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士玉 王彩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42-1543,共2页
《黄帝内经》中与厥字相关的病名有多种,部分名称所指的疾病与今天中医内科学的厥证相同或相近,而也有多数疾病并不属于今之厥证,这些名称在后世疾病正名过程中不断被定正。文章将对《黄帝内经》中与厥相关的病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厥字... 《黄帝内经》中与厥字相关的病名有多种,部分名称所指的疾病与今天中医内科学的厥证相同或相近,而也有多数疾病并不属于今之厥证,这些名称在后世疾病正名过程中不断被定正。文章将对《黄帝内经》中与厥相关的病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厥字在名称中的含义及其所指的具体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下载PDF
《伤寒论》第29条辨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玉芨 宋子云 《河南中医》 2008年第5期10-11,共2页
《伤寒论》第29条,历来注家认识不一。以"一首三尾"句式释之,认为本条所论实即风温病或阳明病服桂枝汤之后的三种转归及其救逆之法。文中并评述了部分注家在此条注释上的得失。
关键词 《伤寒论》 “一首三尾”句式 小便数 阳明病
下载PDF
《营造法式·椽》之桷、椽、榱、橑四名解读兼谈篆书起源--彖椽缘篆及扁册汉字本源考
13
作者 王锐英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9期194-196,共3页
文章对《营造法式·椽》之桷、椽、榱、橑四名进行溯本求源的考察,求证与椽相关的主要文字,如:缘、篆等字皆发源于彖,均涉及到猪的宰治工艺,成为篆书本源。同时,椽字当与栅栏之册、门户之扁有着共同的源脉,在形态上与篝火之橑、蓑... 文章对《营造法式·椽》之桷、椽、榱、橑四名进行溯本求源的考察,求证与椽相关的主要文字,如:缘、篆等字皆发源于彖,均涉及到猪的宰治工艺,成为篆书本源。同时,椽字当与栅栏之册、门户之扁有着共同的源脉,在形态上与篝火之橑、蓑衣之榱和枋木之桷相互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文字本源
下载PDF
释楚郾客铜量中的“故”字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波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0,99,共5页
本文通过将郾客铜量与楚简文字对比,认为郾客铜量中的"■"字当隶定为"■",读为"故",并将包山68号简释为"耆州"的"耆"字改释为"■",此字可能为楚文字中"故"的专... 本文通过将郾客铜量与楚简文字对比,认为郾客铜量中的"■"字当隶定为"■",读为"故",并将包山68号简释为"耆州"的"耆"字改释为"■",此字可能为楚文字中"故"的专字,进而对郾客铜量铭文中仍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待考古学的进一步求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郾客铜量 ( )
原文传递
殷墟甲骨文及卜辞所见商代摔跤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芦金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3,61,共7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古文字考释法等研究方法对殷墟甲骨文及卜辞中所见商代摔跤雏形进行了考证。主要结论:中国摔跤运动最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在商代被广泛称之为"鬥",其本义就是指两人徒手相搏,有技击、对... 采用文献资料法、古文字考释法等研究方法对殷墟甲骨文及卜辞中所见商代摔跤雏形进行了考证。主要结论:中国摔跤运动最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在商代被广泛称之为"鬥",其本义就是指两人徒手相搏,有技击、对抗的性质;甲骨卜辞中记载的有关商王及贵族亲自参与的"鬥"活动,是早期"武事"活动的主要内容。到西周时期,由于地域与方言的影响,摔跤被称之为"角",成为官方讲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秦统一六国以后,广泛称之为"角抵",并成为官方讲武的唯一内容。商代晚期甲骨文中的"鬥"与西周时期的"角"以及秦统一以后的"角抵"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从时间跨度上讲,甲骨文中记载的商代晚期的摔跤雏形"鬥",要比秦统一以后的"角抵"早约1000年,由此可以追溯我国摔跤运动到3300多年以前商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角抵
下载PDF
玃、狒狒、蜼、猓然考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海霞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8-20,26,共4页
玃、狒狒一般指猴科猕猴属的两种短尾猴(习惯上视之为一种)。其一藏酋猴(四川短尾猴),学名Maca- ca thibetana,是最大的一种猕猴,体重可达33公斤,背毛多灰褐色,成年雌猴面部浅红色。另一种是短尾猴(红面猴),学名M.speciosa,亦较大,成... 玃、狒狒一般指猴科猕猴属的两种短尾猴(习惯上视之为一种)。其一藏酋猴(四川短尾猴),学名Maca- ca thibetana,是最大的一种猕猴,体重可达33公斤,背毛多灰褐色,成年雌猴面部浅红色。另一种是短尾猴(红面猴),学名M.speciosa,亦较大,成年猴面部鲜红。“狒狒”容易同猩猩科的猩猩相混。玃又指叶猴科的金丝猴,常特指川、黔金丝猴(区别仅在于川金丝猴披金色长毛)。猓然,指数种金丝猴(包括今已不见的),也指近似种白臀叶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狒狒 猓然 短尾猴 金丝猴
下载PDF
《证治准绳》中诸厥证治探微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智宇 王贺 +2 位作者 曲云青 郭子怡(指导) 周亚滨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9期1657-1659,1667,共4页
通过系统整理《证治准绳》中诸厥证治的相关原文,发现王氏所论之厥内涵丰富,指出厥者,属气机逆乱而致也,厥证有别于上古所谓之脚气和昏晕不醒者。厥之为病与脾胃、冲脉、肾等有关,亦与寒、湿、火等邪气关系密切;其核心病机为阴阳气不相... 通过系统整理《证治准绳》中诸厥证治的相关原文,发现王氏所论之厥内涵丰富,指出厥者,属气机逆乱而致也,厥证有别于上古所谓之脚气和昏晕不醒者。厥之为病与脾胃、冲脉、肾等有关,亦与寒、湿、火等邪气关系密切;其核心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若其因阳虚而致,则当温之;若属阳陷而伏于深者,法当下之;若属邪热入于内,尚未入深者,当散其热而解;亦指出厥当分阴阳而治;治病多求其本,并将针灸运用于其中,善用外治法以急治其标,并对痘疮所致之厥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治准绳》 厥逆 证治 王肯堂
下载PDF
西魏北周封爵的封地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鹤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7,共11页
西魏北周封爵的封地开始虚封化。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西魏北周受封爵者的封地,既有在统治区内的,也有在统治区外的,因而,就使封地不可能维持实封化。尽管西魏北周国家还继续使受封爵者领有食邑,但封地上的食邑只是等级和荣誉的象征... 西魏北周封爵的封地开始虚封化。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西魏北周受封爵者的封地,既有在统治区内的,也有在统治区外的,因而,就使封地不可能维持实封化。尽管西魏北周国家还继续使受封爵者领有食邑,但封地上的食邑只是等级和荣誉的象征。北周又在保定二年采取封爵等级与勋官秩级相结合的措施,进而确定有柱国以上勋官的受封爵者,能够以"别食"的方式获得实封地,因此,就使一些受封爵者的封地,既有虚封地,也有实封地。这种封地二元化情况的出现,正是隋、唐代实行"食实封"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魏北周 封爵 封地
原文传递
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释文校补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芳 张再兴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27-28,52,共3页
岳麓秦简(壹)出版后有多篇释文出现,但对于个别字词的注解还存在着缺注、误注的现象,通过出土文献的比照,对《为吏治官及黔首》篇梳理出五条作出补注,对其中的"(阝夬)""数""斗""■""巢&qu... 岳麓秦简(壹)出版后有多篇释文出现,但对于个别字词的注解还存在着缺注、误注的现象,通过出土文献的比照,对《为吏治官及黔首》篇梳理出五条作出补注,对其中的"(阝夬)""数""斗""■""巢"作了论证,并对误注加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麓秦简
下载PDF
从“是为某厥”谈经络诊断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桓 任杰 +2 位作者 吴娇娟 游敏 程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在研究《灵枢·经脉》中十二条经脉所主病候的原文描述时我们可以发现,其病候介绍均以"是动则病"为模板的句式开头,而在"是动则病"的句式后,其中有6条经脉都是以"是为某厥"句式为结尾。为探究这一特... 在研究《灵枢·经脉》中十二条经脉所主病候的原文描述时我们可以发现,其病候介绍均以"是动则病"为模板的句式开头,而在"是动则病"的句式后,其中有6条经脉都是以"是为某厥"句式为结尾。为探究这一特定句式与经络本质的相互关系,我们结合经络诊断理论及临床经验用以研究该"是为某厥"的诊断模型,以发掘其使用深度、拓宽其理论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动病 十二经脉 经络诊断 《灵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