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公“天下之中”建都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久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29,共8页
西周初年,围绕营建洛邑,周公提出并阐发了"天下之中"的概念,建构了我国古代第一个建都理论。"天下之中"建都理论,具有丰富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对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乃至空间规划布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q... 西周初年,围绕营建洛邑,周公提出并阐发了"天下之中"的概念,建构了我国古代第一个建都理论。"天下之中"建都理论,具有丰富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对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乃至空间规划布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下之中"建都理论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和文化观念,还影响了中国数千年间的政治伦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中” 建都理论 文化内涵 观念意义
下载PDF
洛阳测影与“洛州无影”——中古知识世界与政治中心观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英刚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共8页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所云"洛州无影,与余不同",多被学者阐释为作为外来传统的佛教与中国本土认同的冲突,是关于中国和印度谁是世界中心的争论。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面相,而且未必是义净本人的真实意图。要理解"洛...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所云"洛州无影,与余不同",多被学者阐释为作为外来传统的佛教与中国本土认同的冲突,是关于中国和印度谁是世界中心的争论。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面相,而且未必是义净本人的真实意图。要理解"洛州无影",需要深入剖析贯穿中古时代的洛阳测影传统,其内涵远远超出中国、印度文化冲突说,归根结底还是不依王法则佛法难立的思想意识在发挥作用。政治学说往往建立在当时被认为是先进的"科学"知识体系上。"洛州无影"和洛阳测影的传统揭示的中古知识世界和政治的关联性,是理解中古知识与信仰的重要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测影 义净 天下之中
原文传递
圣山重塑:中古以降佛教须弥山世界与西域地理意象 被引量:7
3
作者 孙健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第6期34-44,150,共12页
佛教圣山须弥山的传说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多有描绘,相应内容部分体现了印度婆罗门教等印度化的外来特性。随着佛教东传和中国化,须弥山作为佛教知识谱系中的圣山,承接了中国早期神话序列中的昆仑山传统,其所蕴含的时空观、宇宙观与中国上... 佛教圣山须弥山的传说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多有描绘,相应内容部分体现了印度婆罗门教等印度化的外来特性。随着佛教东传和中国化,须弥山作为佛教知识谱系中的圣山,承接了中国早期神话序列中的昆仑山传统,其所蕴含的时空观、宇宙观与中国上古《山海经》以来形成的神异传统加以融合,形成了以西域和昆仑山为中心的地理意象指代,昆仑山和须弥山的地理意象出现了合一趋势。这种指代的本质,在于中国传统地理知识对以印度为中心佛教地理知识的融合。宋明以后,随着近代相对科学化地理知识的进入,作为神话地理观的须弥山说受到质疑,但另一方面,西域地名意义上的须弥山则被普遍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弥山 西域 地理意象 天下之中
原文传递
“天下之中”作为时空原点的三重意义及其历史意蕴
4
作者 陈纪然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9-43,58,共6页
早期的“中”属于自然时空的一种原点。随着商周时期王室“立中”、确立“天下之中”等社会政治活动的丰富,“中”逐渐生出政治时空原点意义。在“立中”、追寻“天下之中”等社会政治活动影响下,以“天下之中”延展开去的时空法则统系... 早期的“中”属于自然时空的一种原点。随着商周时期王室“立中”、确立“天下之中”等社会政治活动的丰富,“中”逐渐生出政治时空原点意义。在“立中”、追寻“天下之中”等社会政治活动影响下,以“天下之中”延展开去的时空法则统系人心,文化天下,“天下之中”成为文化时空的一种原点。“天下之中”具有自然时空原点意义、政治时空原点意义、文化时空原点意义,三重意义结合和叠加,使“天下之中”的历史意蕴更加浓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中 时间 空间 原点
下载PDF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兼论殷周制度文化的沿革 被引量:5
5
作者 邓国军 《古代文明》 CSSCI 2018年第1期80-88,共9页
终殷周二代,"中"观念内涵传承者有三:一是"中央——四方"的统治模式;二是"居天下之中"的建都理念;三是"中轴对称"的建筑原则。变革者亦有二:一是刑罚适中原则;二是治国以中正之道。从观念史的... 终殷周二代,"中"观念内涵传承者有三:一是"中央——四方"的统治模式;二是"居天下之中"的建都理念;三是"中轴对称"的建筑原则。变革者亦有二:一是刑罚适中原则;二是治国以中正之道。从观念史的视角来看,"中"观念在殷周时期生成演变的轨迹并未表现为王国维所言的"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断裂式的变革,而是表现为传承与变革融为一体。传承使"中"观念源远流长,变革使"中"观念内涵日益丰富。先秦儒家"中道"观,正是在"中"观念传承与变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考察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不仅有助于厘清先秦儒家"中道"观的思想来源,还有利于从观念史的视角来探究殷周制度文化的沿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观念 天下之中 中道 殷周制度论
下载PDF
早期中国洛邑为“天下之中”地理观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德华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5,M0006,共14页
洛邑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是早期中国政治与文化建构中的一个核心观念,贯穿从“六经”到汉赋的经典书写。它源起于尧舜以至三代“追中”的历史记忆,上应古代天文学对中宫斗极的信仰,下与尧舜以来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建都历史相合,构... 洛邑为“天下之中”的地理观,是早期中国政治与文化建构中的一个核心观念,贯穿从“六经”到汉赋的经典书写。它源起于尧舜以至三代“追中”的历史记忆,上应古代天文学对中宫斗极的信仰,下与尧舜以来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建都历史相合,构建了一个王权天授的文化理念,体现了强大的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西周初年“崇文德”的运作,使“天下之中”洛邑成为和合的礼乐文化地理空间。这说明集地理、政治、文化与民族于一体的“天下之中”观念在西周初年已经基本成熟。经《左传》《周礼》《史记》等典籍的推理阐释,它的丰富内涵得以进一步明晰。随着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以及具有“体国经野”性质的京都大赋书写,标志着这一地理观最终确立,并对此后王朝择都选址的政治理念与择中治国的思维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邑 天下之中 地理观 天下 文德
原文传递
嵩山形胜圈的划定研究
7
作者 刘玲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10期33-35,共3页
梳理有关嵩山各类地理范围的定义,并结合嵩山文化圈的圈层划定,文章将嵩山形胜圈划分为大嵩山、大嵩山地区及"天地之中"三大形胜圈,并对其进行量化,同时对大嵩山地区形胜圈中的山水形胜资源和古登封县城与外部形胜的关系进行... 梳理有关嵩山各类地理范围的定义,并结合嵩山文化圈的圈层划定,文章将嵩山形胜圈划分为大嵩山、大嵩山地区及"天地之中"三大形胜圈,并对其进行量化,同时对大嵩山地区形胜圈中的山水形胜资源和古登封县城与外部形胜的关系进行明晰。嵩山形胜圈的划定为研究各圈层内的山水形胜、文化资源等提供了确定范围,大嵩山地区形胜圈中的山水形胜梳理为研究圈层内都邑、历史建筑及园林地景与山水形胜的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嵩山 形胜 “天地之中”
下载PDF
“天地之中”东汉三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研究
8
作者 徐虎泼 孙彦军 +1 位作者 黄小坛 米金辉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 2012年第7期8-11,共4页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当前社会,"天地之中"东汉三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对东汉三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不容忽视。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以非物质文...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当前社会,"天地之中"东汉三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对东汉三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不容忽视。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背景,挖掘"天地之中"东汉三阙中承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并提出了相关传承、保护与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中 东汉三阙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保护
下载PDF
“天下之中”观念烛照下的“天下意识”:建安诗歌地理生成学略论
9
作者 杜红亮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4,共6页
中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地理环境优越,先秦至北宋时期一直为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中原地区受"天下之中"观念的影响,加之学风与士风互动,文学成就也蔚为大观。仅就自觉转关而言,时在魏晋,地在中原。从文化地理的视... 中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地理环境优越,先秦至北宋时期一直为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中原地区受"天下之中"观念的影响,加之学风与士风互动,文学成就也蔚为大观。仅就自觉转关而言,时在魏晋,地在中原。从文化地理的视域分析建安诗歌的生成原因,可管窥古代文学的自觉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中 天下意识 建安 诗歌 地理生成学
下载PDF
世界客都人文始祖程旼生卒年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杰明 《嘉应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8,共4页
程旼是由中原南迁至世界客都梅州定居并有确切记载的第一人,且对当地的文明教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被称为世界客都人文始祖。长期以来,人们都不知程旼为何时人,或说南齐人,或说晋人,或说隋人。现依据史料,对程旼的生卒年进行考证,大致确... 程旼是由中原南迁至世界客都梅州定居并有确切记载的第一人,且对当地的文明教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被称为世界客都人文始祖。长期以来,人们都不知程旼为何时人,或说南齐人,或说晋人,或说隋人。现依据史料,对程旼的生卒年进行考证,大致确定其时间范围约401-49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客都 人文始祖 程旼 生卒年 程乡
下载PDF
超越“中心-外围”的世界体系分析模式--兼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意义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来斌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04-111,共8页
变革不平等的国际关系,是当今国际进步力量的强烈诉求。"中心-外围"分析模式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资源,对现代世界体系的不平等性进行了深刻批判。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运用这一分析模式,对当今国际体系作出了"多极... 变革不平等的国际关系,是当今国际进步力量的强烈诉求。"中心-外围"分析模式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资源,对现代世界体系的不平等性进行了深刻批判。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运用这一分析模式,对当今国际体系作出了"多极化世界""一超多极""中国中心""中国准中心"等结构分析。这些分析各有其长,也各有待议之处,且面临共同的解释难题。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积极回应人类社会的重大关切。从一定意义上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张,积极回应了"中心-外围"分析模式的资本逻辑批判、霸权主义批判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诉求。同时,较之后者表现出来的对现代世界体系的单一性质定位、霸权周期律的世界历史叙事、变革世界体系的理想主义方式,体现出多重意义上的超越,为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外围 世界体系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下载PDF
漫延——上海世博园中心绿地设计与工业遗产利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俞孔坚 凌世红 马特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文着重就世博会园区浦东中心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在提出中心绿地设计面临五大问题和挑战基础上,提出“记忆与展望”的整体设计理念,并细化为四大设计途径,寻求在设计中展现上海的历史和未来。
关键词 世博园中心绿地 绿色基底 路网 文化主题结点
下载PDF
西藏阿里“神山圣湖”与中国古代天下之中昆仑山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辉 《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第1期63-77,161,共16页
位于西藏阿里的“神山圣湖”,包括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拉昂错等自然地理单元。分布在其周边的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马泉河,分别是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等世界著名大河的上源。历史上,“神山圣湖”及其周围的... 位于西藏阿里的“神山圣湖”,包括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拉昂错等自然地理单元。分布在其周边的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马泉河,分别是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等世界著名大河的上源。历史上,“神山圣湖”及其周围的四条河流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是构成多种古代神性世界(Cosmological World)中心的重要地理标志。历史时期围绕着西藏阿里“神山圣湖”形成的神性世界中心共有四个:一是西藏阿里象雄文化原始苯教认知的“神山圣湖”;二是佛教认知的南赡部洲阿耨达池(Anavatapta);三是古代华夏文化认知的昆仑山;四是印度教认知的凯拉什山(Kailasa)。其中,华夏文化昆仑山系统与佛教南赡部洲阿耨达池系统之间发生过深刻的交流和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昆仑山-阿耨达山神性世界中心认知系统,进而对古代华夏文明的地理观(Cosmography)产生广泛影响,并最终于康熙五十九年被明确标识在实测《皇舆全览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仁波齐 昆仑山 阿耨达山 阿耨达池 四水 天下之中
下载PDF
我国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应采取的对策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武龙 武卫兵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3-46,共4页
本文通过英国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进程 ,概括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一般模式 。
关键词 世界 科学活动中心 形成模式 对策分析 教育 科技体制改革 中国
下载PDF
先秦两汉“河东”地域称谓演变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建华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12-17,共6页
"河东"地域称谓承载了重大的历史文化内涵,该称谓经历了长时段的演变。商代是"河东"称谓的萌生期,指河济之间,与后来的"河东曰兖州"意义相同。后世常用的晋西南意义的"河东"称谓产生于秦人,而... "河东"地域称谓承载了重大的历史文化内涵,该称谓经历了长时段的演变。商代是"河东"称谓的萌生期,指河济之间,与后来的"河东曰兖州"意义相同。后世常用的晋西南意义的"河东"称谓产生于秦人,而居于晋西南的晋、魏之人却称此地为"河内"或"西河"。历史以秦人为主体统一六国,晋西南之"河东"称谓因此上升到国家行政层面,与此同时,社会生活层面仍在使用最初的"河东"含义。王莽曾经废除行政层面的"河东"称谓,但两汉时期大体上继承了河东称谓的这两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称谓 河东 自我中心 西河
下载PDF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潜在资源和发展状况——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近期研究成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燕 《南方建筑》 2011年第5期20-24,共5页
至2011年,中国已有41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范围更涉及到中国40多处城镇或地区。而文化遗产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作用。为更好地把握近期文化遗产发展趋势,受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 至2011年,中国已有41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范围更涉及到中国40多处城镇或地区。而文化遗产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作用。为更好地把握近期文化遗产发展趋势,受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于2009年11月承担了"文化线路申请世界遗产研究"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及遗产地经济发展研究"两项课题。本文将概要性地展示两项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希望能对未来的研究者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遗产中心 中国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线路 遗产经济 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