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那”文化神话景观与大地伦理的建构 被引量:7
1
作者 翟鹏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101,共9页
“那”文化中的神话,依照其生长于其上生产方式所赋予意义,它能够表现出壮族等民族的空间展演与时间隐喻的交汇特质,形成了科技理解与生态选择相统一的大地伦理模式,为后现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较为现实而又不乏形上指向的文化参考... “那”文化中的神话,依照其生长于其上生产方式所赋予意义,它能够表现出壮族等民族的空间展演与时间隐喻的交汇特质,形成了科技理解与生态选择相统一的大地伦理模式,为后现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较为现实而又不乏形上指向的文化参考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文化 生态审美 空间展演 时间隐喻 叙事特质
原文传递
“那”文化在农类院校校园文化中的应用创新
2
作者 李祥祥 李富宁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地域是文化形成的重要磁场,文化的地域性是自身历史佐证的浓缩剂。“那”文化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农耕文化,“那”文化源远流长,浓缩着壮乡人民质朴、纯真的生活、劳作情怀,在广西乡村振兴进程中,尤其是农类院校的办学特色彰显、精神... 地域是文化形成的重要磁场,文化的地域性是自身历史佐证的浓缩剂。“那”文化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农耕文化,“那”文化源远流长,浓缩着壮乡人民质朴、纯真的生活、劳作情怀,在广西乡村振兴进程中,尤其是农类院校的办学特色彰显、精神文化内涵等建设,必定与“那”文化弘扬与发展息息相关。该案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那”文化品牌塑造为切入点,通过科学的实施方法,促进“那”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应用创新,实现对“那”文化的时代价值挖掘和整体性规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文化 农类院校 农耕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品牌塑造
下载PDF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那”特征及保护策略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杰 宾春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6期90-93,共4页
“那”文化圈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其中广西左右江和邕江流域的“那”文化气息最为浓厚,但现面临着“那”文化体系弱化的困境。该文对“那”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 “那”文化圈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其中广西左右江和邕江流域的“那”文化气息最为浓厚,但现面临着“那”文化体系弱化的困境。该文对“那”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个方面探究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那”特征,并为保护广西少数民族的“那”文化体系寻求出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有着浓厚的“那”文化特征,各少数民族地区谋生方式的转变是“那”文化体系弱化的主要原因,需要人们在观念和行为上做出改变,进而寻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那”文化体系,才能让“那”文化体系源远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少数民族文化 “那”文化 保护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浅析隆安“那”文化——以稻神祭习俗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陆叶 《河池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05-109,共5页
隆安壮族有漫长的稻作耕种历史,伴随着稻作耕种文化孕育而生的稻神祭习俗对当地的壮族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稻神祭习俗可窥探到隆安壮族稻作文化的内核,即极具特色的"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探析稻神祭的发展轨迹对隆安&qu... 隆安壮族有漫长的稻作耕种历史,伴随着稻作耕种文化孕育而生的稻神祭习俗对当地的壮族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稻神祭习俗可窥探到隆安壮族稻作文化的内核,即极具特色的"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探析稻神祭的发展轨迹对隆安"那"文化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神祭 “那”文化 发展情况
下载PDF
文山“那”文化与壮族生态文明 被引量:3
5
作者 叶宏 林凤婷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4-26,共3页
云南文山壮族的农耕方式以稻作文化为主要特征,其稻作文化又被称为"那"文化。"那"文化反对人对自然的恶性征服,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壮族生态文明的突出表现。在"那"文化的影响下,文山壮族从物质、精... 云南文山壮族的农耕方式以稻作文化为主要特征,其稻作文化又被称为"那"文化。"那"文化反对人对自然的恶性征服,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壮族生态文明的突出表现。在"那"文化的影响下,文山壮族从物质、精神和制度各层面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当今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那"文化对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那”文化 和谐 生态保护
下载PDF
珠江流域“那”文化圈的稻作与牛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阳 万辅彬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47-52,57,共6页
珠江水系沿南盘江顺流而下,流经广西境内的主流和支流附近,分布了许多含有"那"字的地名,水田在这一区域称为"那".自古以来,这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稻作方式和文化.文章通过文献史料、考古发掘、田野调查等方面对&... 珠江水系沿南盘江顺流而下,流经广西境内的主流和支流附近,分布了许多含有"那"字的地名,水田在这一区域称为"那".自古以来,这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稻作方式和文化.文章通过文献史料、考古发掘、田野调查等方面对"那"文化圈的稻作与牛耕起源、演变作了阐释,指出稻作的起源在这一区域不算最早,但其稻作文明是独特的,牛耕的起源也推定在汉代甚至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文化 稻作起源 牛耕起源
下载PDF
论小学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潘卫红 《科教文汇》 2013年第35期133-134,共2页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美术作为民族文化传播和扩散的一种手段,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已成为国人感受和发扬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集合了无数特点迥异的民族特色文化。通过系...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美术作为民族文化传播和扩散的一种手段,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已成为国人感受和发扬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集合了无数特点迥异的民族特色文化。通过系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应使学生们感受到民族文化之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和敬仰之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教育教学 民族文化 传承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那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翁素馨 刘畅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9年第8期114-115,共2页
传统的那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那文化的传播推动广西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作为展示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民族博物馆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和技术... 传统的那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那文化的传播推动广西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作为展示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民族博物馆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和技术,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博物馆的设计中,使观众在既能身处现实的空间营造,又能通过多方位的互动体验沉浸中民族文化故事的叙述中,真正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人们在交流和信息共享中传承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那文化 博物馆 展示设计
下载PDF
壮族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 被引量:14
9
作者 龙符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17-22,共6页
众所周知:使用、拥有、收藏铜鼓的民族,不能说明其就是发明、创造、传承铜鼓的民族。经出土文物证实:万家坝型铜鼓,为“濮人”所造和使用,故称“濮人鼓”和“越人鼓”。而其出土地点的地名为“那波”,与壮族“那文化”有关。越人中的“... 众所周知:使用、拥有、收藏铜鼓的民族,不能说明其就是发明、创造、传承铜鼓的民族。经出土文物证实:万家坝型铜鼓,为“濮人”所造和使用,故称“濮人鼓”和“越人鼓”。而其出土地点的地名为“那波”,与壮族“那文化”有关。越人中的“巫咸”就是最早的铜鼓制造者。壮学先驱者徐松石认为:铜鼓与壮族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壮族被誉为“铜鼓民族”。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成制鼓 越人鼓 那文化 铜鼓民族
下载PDF
“那文化”:稻作民族历史文化的印记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明富 赵时俊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17-20,共4页
我国华南及东南亚各国的古越人后裔,即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的壮、傣、岱、泰、侬、佬、普、掸等24个民族,是有亲缘关系的民族,早期是有共同母语的群体。这个群体称"稻田"为"那",先民以"那"... 我国华南及东南亚各国的古越人后裔,即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的壮、傣、岱、泰、侬、佬、普、掸等24个民族,是有亲缘关系的民族,早期是有共同母语的群体。这个群体称"稻田"为"那",先民以"那"的形状、性质、归属命名村落、地名,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在我国的华南及东南亚各国,还保留许多冠以"那"的地名,形成了"那文化"圈。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保留着以"那"命名的518个村落,是"那文化"圈中冠以"那"地名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文山州布满"那"地名的古老土地上,可以探索壮族先民传承下来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文化” 稻作民族 文山
下载PDF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 被引量:6
11
作者 韦美日 张景霓 《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4-59,共6页
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是生活在广西境内的11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文化,属于"那文化"的范畴。广西的"那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与汉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 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是生活在广西境内的11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文化,属于"那文化"的范畴。广西的"那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与汉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农业社会的文化、自主创造的文化、开放兼容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那文化” 开放兼容
下载PDF
壮族传统乡村聚落“那空间”形态研究——以桂西南地区村落为例
12
作者 张东 黄媛婷 程明洋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广西西南部珠江支流左江、右江是壮族先民的发源地,民族村落极具特色。“那”在壮语中意为水田,桂西南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以独特的“那”文化为主,“那空间”是该区域中与壮族民族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村落典型空间形态。本文结合民族学系... 广西西南部珠江支流左江、右江是壮族先民的发源地,民族村落极具特色。“那”在壮语中意为水田,桂西南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以独特的“那”文化为主,“那空间”是该区域中与壮族民族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村落典型空间形态。本文结合民族学系统总结少数民族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基于建立整体壮族村寨空间形态认知的目的,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量化样本村落的空间形态。桂西南壮族村落根据整体形态可以分为条带状、团块状和散布团块状,分别对应线性的、村落与自然交接的空间和紧凑空间关系代表的“那空间”。结合壮族传统村落整体空间可理解度数值均小于0.7、民族性节点“那空间”与核心轴线差值范围为0.05~0.5,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且波动范围较大等量化结果,提出壮族村落空间是整体弱边界形态、空间规律呈强秩序、节点空间高灵活分布的民族特色“那空间”,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和壮族乡村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壮族 空间形态 “那文化” “那空间” 桂西南地区
下载PDF
文山壮族“那文化”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明富 严火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66-71,共6页
壮族是靠种植水稻维系生存的民族,其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那文化"(稻作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观念是:"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能种稻,有稻才能活人"。它至今还规范和引导着文山壮族的生产和生活。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 壮族是靠种植水稻维系生存的民族,其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那文化"(稻作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观念是:"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能种稻,有稻才能活人"。它至今还规范和引导着文山壮族的生产和生活。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壮民通过各种传统习俗和原始宗教保护森林,保护古树林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其他许多文明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背景下,文山壮族的"那文化"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那文化” 人与自然和谐
下载PDF
基于稻作文化下的“那”字壮语地名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14
作者 屠娉婷 莫媛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9期87-92,共6页
地名是对特定地理形式或空间的标记,它反映当地的地理和人文特征。广西南宁市地理位置处于“那”文化圈内,“那”在壮语中即“稻田”之意,用“那”字命名就是广西地名具有的一大特征。该文通过对南宁“那”字地名的空间属性、区域关系... 地名是对特定地理形式或空间的标记,它反映当地的地理和人文特征。广西南宁市地理位置处于“那”文化圈内,“那”在壮语中即“稻田”之意,用“那”字命名就是广西地名具有的一大特征。该文通过对南宁“那”字地名的空间属性、区域关系和空间网络形式3个维度的空间要素进行探索,归纳出“那”字壮语地名具有规模化、范围广和民族聚集的空间属性,具有“天人合一”“顺用自然”的区域关系,展现出地名分布网络密度较高区域与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地高度重合的现象,揭示出“那”字地名与稻田文化的内在关系,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提供了新路径,其“点线面”发展过程可供参考,建议网络高密度地区可优先发展稻作文化相关旅游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文化 空间结构 稻作文化 “那”文化 壮语地名 人文
下载PDF
试论美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光照 孔令敏 《未来与发展》 2014年第1期34-37,共4页
进入全球信息时代,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继中共十七大之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再次被列入议事日程,可见文化软实力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并成为社会主义文... 进入全球信息时代,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继中共十七大之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再次被列入议事日程,可见文化软实力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文化软实力建设亦是首屈一指。本文试从文化外交、文化产业、文化价值观三方面论述美国文化软实力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建设中的一些有益探索,并结合中国实际分别提出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软实力 美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论壮族“那文化”的生态发展观 被引量:4
16
作者 巩凌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13-16,共4页
文山壮族在长期的农耕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那文化",在这种文化常态中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人际和谐的观念是一种可贵的生态发展观,其理论价值在于:它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基础性的社会历史... 文山壮族在长期的农耕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那文化",在这种文化常态中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人际和谐的观念是一种可贵的生态发展观,其理论价值在于:它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基础性的社会历史依据和文化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文化 生态发展观 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 理论价值
下载PDF
生态视域下广西壮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探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红梅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0-93,共4页
"那文化""歌圩文化""铜鼓文化""壮锦文化""花山文化"等多元素文化,构成绚丽多彩的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深刻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全球化的发展使外部文化占... "那文化""歌圩文化""铜鼓文化""壮锦文化""花山文化"等多元素文化,构成绚丽多彩的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深刻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全球化的发展使外部文化占据了人们的思维意识,壮族人民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使得原有的自然文化生态失衡。生态视域下广西壮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提升人们对壮族文化认同,强调壮族民族文化的协同管理评价,构建壮族文化体系等,有利于推动广西壮族特色文化可持续保护,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视域 壮族那文化 协同传承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Cultural Landscapes Link to Nature:Learning from Satoyama and Satoumi 被引量:1
18
作者 Maya Ishizawa 《Built Heritage》 2018年第4期7-19,共13页
The nature-culture divide is an artificial separation consolidated by Western modern science.It is a social construction that disseminated globally,but does not exist in some non-Western societies.Abandoning this fram... The nature-culture divide is an artificial separation consolidated by Western modern science.It is a social construction that disseminated globally,but does not exist in some non-Western societies.Abandoning this framework to embrace an integrated system for sustainability is challenging.The concept of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already attempts to integrate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to urban planning by focusing on a landscape approach.However,this approach consumes rural and nature into the urban.To uncover nature and return it to the forefront of urban conserv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cultural landscapes as examples where natu­ral and cultural values are inextricably related.Four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of satoyama and satoumi,cultural landscapes of Japan where Shinto beliefs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actices knit together nature and culture,rendering the divide unseen.This paper suggests connecting the HUL approach,with this inclusive understanding,by turning the focus to mapping seasonal relationships following a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 in which indigenous and local knowledge are integrated,as well as a temporal dimension.In this way,one can find satoyama and satou­mi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by looking beyond the attributes,the interrelationships with the natural substratum need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and resilient environments can be revea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landscapes satoyama satoumi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reconnecting na­ture-culture natureculture nature-culture divid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原文传递
民俗旅游中传统文化的“真实性”探讨——以桃坪羌寨“花儿纳吉”赛歌节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昕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67-70,共4页
旅游的"真实性"分为客观性真实、建构性真实和存在性真实.旅游地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碰撞,使得文化差异性减少、趋同性增加,从而导致民俗旅游中"真实性"的缺失.以桃坪羌寨"花儿纳吉&... 旅游的"真实性"分为客观性真实、建构性真实和存在性真实.旅游地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碰撞,使得文化差异性减少、趋同性增加,从而导致民俗旅游中"真实性"的缺失.以桃坪羌寨"花儿纳吉"赛歌节为例,通过与传统的"花儿纳吉"对比,探讨了民俗旅游对传统文化"真实性"的影响,意在揭示保护传统文化"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旅游 真实性 花儿纳吉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民族生态美学的历史叙事——“那”生态文化圈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的互动关系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翟鹏玉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民族生态美学的历史叙事的核心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的互动关系,由此而建构起它的方法论、实践论与结构论,进而深入地进入对人类经验的任何美学理解的核心,以祈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与生存意义彰显中化解生态危机。“那”生态文化的运... 民族生态美学的历史叙事的核心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的互动关系,由此而建构起它的方法论、实践论与结构论,进而深入地进入对人类经验的任何美学理解的核心,以祈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与生存意义彰显中化解生态危机。“那”生态文化的运演是一个极佳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态美学 历史叙事 “那”生态文化圈 科技隐喻 民族生态隐喻 互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