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手工技艺的创新与传承 被引量:7
1
作者 长北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82,共4页
创新是手工技艺永远的主题,而规模化产业化使手工艺品质量粗糙雷同、技艺简单化同质化。作者提出,当下手工技艺的创新内涵发生了转换:设计创新,从功能、造型到装饰适应现代生活;回归绿色,不应只为展览不为民用,而应将回归民用作为生产重... 创新是手工技艺永远的主题,而规模化产业化使手工艺品质量粗糙雷同、技艺简单化同质化。作者提出,当下手工技艺的创新内涵发生了转换:设计创新,从功能、造型到装饰适应现代生活;回归绿色,不应只为展览不为民用,而应将回归民用作为生产重点,同时制作以博物馆、豪富为购买对象的高档手工艺品;当下保护"非遗"的重点也发生了转换,应抢救濒危,恪守流程,确保核心,设计创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材料和工艺传统,造型与功能创新。此之谓"借古开新,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技艺 设计创新 回归绿色 “非遗”传承 抢救濒危 恪守流程 确保核心
原文传递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Batik in Rongjiang Country,Guizhou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2
作者 WANG Ni WU Weixi DONG Yufei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2年第4期400-407,共8页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tection research of Guizhou Rongjiang batik as a starting point by literature 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Firstly,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nd the value of Rongjiang batik are briefly anal...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tection research of Guizhou Rongjiang batik as a starting point by literature 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Firstly,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nd the value of Rongjiang batik are briefly analyzed.Secondly,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CH)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tus of Rongjiang batik are investigated.Finally,the use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ongjiang batik and enable the applicaiton of its modern design for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current social and public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resources in universities for dissemination and popularization,and to build a new form of“Internet+Inheritor of I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 data BATIK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ch)inheritance Guizhou Rongjiang
下载PDF
文化转型与非遗传承:兼对非遗历史性、社会性和生活性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常国毅 马知遥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18,共10页
非遗的文化转型,特指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非遗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适应性变革,如价值观念更新、传承方式变革、功能定位转变等问题。这种适应性变革旨在传承并活化非遗,在这一过程中非遗传承队伍的接续面临着新转变和新挑... 非遗的文化转型,特指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非遗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适应性变革,如价值观念更新、传承方式变革、功能定位转变等问题。这种适应性变革旨在传承并活化非遗,在这一过程中非遗传承队伍的接续面临着新转变和新挑战,非遗传承在当代中国的话语表达呈现出复杂而多维的特征,对传统的敬畏之心也愈发成为非遗传承有效、可持续的重要保障。深入理解文化转型中非遗的传承,需要对非遗的历史性、社会性和生活性进行解析,以此凸显非遗传承对历史文脉的赓续以及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明晰非遗传承尊重传统、鼓励创新、密切关注社会与生活需求的未来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非遗传承 历史性 社会性 生活性
下载PDF
“职业化”是否可成为开解“非遗”音乐传承的一把钥匙?
4
作者 张伯瑜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40,共10页
中国“非遗”音乐保护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中传承问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国家投入的资金在提高人们的“非遗”意识、“非遗”材料的收集整理、“非遗”机构的建立、“非遗”的相关活动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中国“非遗”音乐保护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中传承问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国家投入的资金在提高人们的“非遗”意识、“非遗”材料的收集整理、“非遗”机构的建立、“非遗”的相关活动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非遗”传承上的作用有限,对于很多“非遗”音乐项目,传承问题至今没能得到解决。面对“非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民族音乐学能够提供什么帮助?笔者写作此文,以践行应用民族音乐学的价值与意义。文章提出了“非遗”音乐从原有“文化整体”脱离后,成为单纯的舞台化艺术。“舞台化”不能全部接纳所有“非遗”音乐,由此而弱化了传承的动力。“非遗”音乐传承人的“职业化”是否能够增强传承的动力?能否具有实践的可能性?笔者想通过此文与大家商讨,并引起“非遗”工作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音乐 非遗传承 文化整体 传承人 职业化
原文传递
安仁米塑艺术特征及民俗变迁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卫 黄芷隽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63,共4页
文章旨在探析湖南安仁米塑的艺术特征以及民俗变迁。通过实地田野考察、人物访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析安仁米塑传承人何陆生米塑作品,其呈现出绿色自然的制作原料、“七塑三彩”的塑作工艺、本真质朴的艺术语言三大原生态特征。从传... 文章旨在探析湖南安仁米塑的艺术特征以及民俗变迁。通过实地田野考察、人物访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析安仁米塑传承人何陆生米塑作品,其呈现出绿色自然的制作原料、“七塑三彩”的塑作工艺、本真质朴的艺术语言三大原生态特征。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安仁米塑显现出“神农·祭祀·农耕之间的千丝万缕”“商业·审美·民俗之间的身份转变”“乡土·教育·传承之间的薪火相传”三大民俗变迁。安仁米塑源远流长,其浪漫朴拙的造型,充满生机的配色,极具艺术文化及美学价值,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本土民俗文化对现代艺术和文化传承研究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仁米塑 非遗传承 民间手工艺 神农文化
下载PDF
滇南彝族花灯舞蹈发展及思考
6
作者 谢坤宏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4-27,36,共5页
滇南彝族花灯已经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表演有其特定程式、角色和场域;该舞蹈按照道具的不同可分为扇子舞、花鞭舞、花鼓舞、纸马舞以及性格舞;舞蹈主要在节庆和红白喜事中发生。其舞蹈传承一方面以师徒制进行,另一方面被专业院团吸收,... 滇南彝族花灯已经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表演有其特定程式、角色和场域;该舞蹈按照道具的不同可分为扇子舞、花鞭舞、花鼓舞、纸马舞以及性格舞;舞蹈主要在节庆和红白喜事中发生。其舞蹈传承一方面以师徒制进行,另一方面被专业院团吸收,并以戏剧创作手法进行演出。目前彝族花灯存在着内容陈旧和保护不完善等发展困境,文章通过对彝族花灯起源、本体形态以及现状问题等方面的梳理,期望可以对彝族花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 彝族舞蹈 彝族花灯 非遗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