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原产中国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外稃表面乳突结构的比较观察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汤圣祥 张文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2,共4页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瘤粒野生稻(OryzameyerianaBaill.subsp.tuberculataWu),药用野生稻(OryzaofficinalisWall.exWatt.),普通野生稻(Oryzaruf...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瘤粒野生稻(OryzameyerianaBaill.subsp.tuberculataWu),药用野生稻(OryzaofficinalisWall.exWatt.),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的外稃表面的显微结构与栽培稻(OryzasativaL.)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栽培稻与瘤粒野生稻在一系列性状上差异最大,其次是药用野生稻,而最相似的是普通野生稻。应用性状数码的方法对种间的相似性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 乳突结构 野生稻 栽培稻 水稻
下载PDF
元成庙议与《长杨赋》的结构及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晓光 许结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9-180,共12页
在司马相如"博丽之文"的影响下,扬雄创作出《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篇杰出的大赋。其中《长杨赋》尤为奇特,前贤或因其以议论代铺排而认为它仿效相如《难蜀父老》,或因其以论辩构篇而奉为"文赋... 在司马相如"博丽之文"的影响下,扬雄创作出《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篇杰出的大赋。其中《长杨赋》尤为奇特,前贤或因其以议论代铺排而认为它仿效相如《难蜀父老》,或因其以论辩构篇而奉为"文赋"之祖,或因其阳咏汉德而阴寓讥时的叙事之法将之视为两汉赋风转捩的纽带,然究其实,皆泛泛而谈,未能探骊得珠。《长杨赋》创作背景和叙写结构实根源于西汉元成时代的庙制之争,儒家思想的上升,儒生政治的诉求,宗法圣统的复归,取法周礼的倡导,构成了其时庙议的复杂内涵。而在依礼制勘定庙数的几番论争中,虽然皇帝与儒生的意见未能一致,但基本确定了高祖、文帝、武帝三庙永不毁弃的地位,这正是《长杨赋》的写作背景;而且"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观念决定了其叙事结构与谲谏内涵,尤其是赋中的戒淫史观和论辩体式,对东汉京殿大赋创作的影响至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制 复古 《长杨赋》 论辩 结构 影响
下载PDF
大蒜和茯苓对草鱼幼鱼肠道结构、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三珊 刘海粟 +3 位作者 林妙华 廖绍安 王安利 付胜利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6-13,共8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大蒜(Allium sativum)和茯苓(Poria cocos)对养殖鱼类肠道结构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选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12.11±0.2)g]为研究材料,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A组、B组和AB组分...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大蒜(Allium sativum)和茯苓(Poria cocos)对养殖鱼类肠道结构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选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12.11±0.2)g]为研究材料,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A组、B组和AB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大蒜、1%茯苓、1%大蒜+0.5%茯苓。养殖8周后,对比分析肠道组织的形态、结构与免疫因子转录水平、抗氧化酶活力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草鱼肠道绒毛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B组肠道免疫因子补体C3(component C3)、溶菌酶(lysozyme,LYZ)的转录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大蒜和茯苓混合添加降低了肠道致病菌拟杆菌(Bacteroidaceae)和弧菌(Vibriona⁃ceae)的丰度,增加了硝化细菌螺旋体(Brevinemataceae)的丰度。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大蒜能有效提高鱼肠道非特异免疫因子能力和改善肠道结构,添加茯苓能有效提高鱼肠道的抗氧化酶能力,而混合添加大蒜和茯苓能有效改善草鱼肠道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茯苓 草鱼 肠道结构 肠道免疫因子 微生物
下载PDF
周大新《伏牛》悲剧中的时代困境
4
作者 柴鲜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伏牛》是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作者周大新采用双线叙事,讲述牛湾村青年周照进、西兰和“哑女”荞荞三人之间情感纠葛的故事,以人和牛不同生活世界的对比,揭示三人人生悲剧的时代根源。他们的悲剧是时代悲剧、家庭悲... 《伏牛》是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作者周大新采用双线叙事,讲述牛湾村青年周照进、西兰和“哑女”荞荞三人之间情感纠葛的故事,以人和牛不同生活世界的对比,揭示三人人生悲剧的时代根源。他们的悲剧是时代悲剧、家庭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作者借《伏牛》悲剧的多重性,预见性地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即将带给传统乡土社会的全方位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乡村基层治理体制的不完善,新旧婚恋观念更替的不彻底,乡土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人性之“恶”等方面,在今天依然具有反思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大新 《伏牛》 权力结构 婚恋观念
下载PDF
论汉赋的结构及其成因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明璋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53-56,共4页
古人的空间无限性观念和心理空间图式强烈影响了汉赋作品的结构生成和空间变换。在汉赋的结构形式中,最常见的是对三维空间结构形式的展示,并由此形成了汉赋的叙事结构方式,空间的无限性和包容性也启发了汉赋的铺采?文的艺术手法。汉赋... 古人的空间无限性观念和心理空间图式强烈影响了汉赋作品的结构生成和空间变换。在汉赋的结构形式中,最常见的是对三维空间结构形式的展示,并由此形成了汉赋的叙事结构方式,空间的无限性和包容性也启发了汉赋的铺采?文的艺术手法。汉赋的这种结构方式,还受着儒家大一统观念和道家"道容万物"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视角 汉赋 结构生成 大一统 道容万物
下载PDF
轿车尾流移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群锋 王望予 +1 位作者 傅立敏 蔡国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60,共4页
轿车的尾流结构与其空气阻力、升力与安全性有密切联系 ,为进一步研究轿车尾流结构及验证尾流场数值模拟结果的精确性提供依据 ,需通过试验得到较为全面地反映尾流结构的定量信息。为此 ,进行了红旗CA774轿车 1 10模型的七孔探针尾流移... 轿车的尾流结构与其空气阻力、升力与安全性有密切联系 ,为进一步研究轿车尾流结构及验证尾流场数值模拟结果的精确性提供依据 ,需通过试验得到较为全面地反映尾流结构的定量信息。为此 ,进行了红旗CA774轿车 1 10模型的七孔探针尾流移测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结构 尾流移测 七孔探针 A WAKE TRAVERSE SURVEY ON PASSENGER CARS Zhang Qunfeng Wang Wangyu fu Limin
下载PDF
从“赋体话语”窥“言意关系”——浅析宇文所安对《文赋》的赋体话语结构形式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安宁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39-45,共7页
作为文学自觉时代的成熟标志,《文赋》集中地表达了"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个困扰历代文论家的言意关系命题。其"以赋言文"的独特话语结构形式,为言意关系的探究找到了一个特殊的入口,历来为中外研究者所关注,... 作为文学自觉时代的成熟标志,《文赋》集中地表达了"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个困扰历代文论家的言意关系命题。其"以赋言文"的独特话语结构形式,为言意关系的探究找到了一个特殊的入口,历来为中外研究者所关注,甚至在20世纪末引发了"形式主义"之争。作为一个致力于文本细读与语境还原的中国文论研究者,宇文所安也注意到了《文赋》特殊的话语结构形式,独特的他者视角使其在解读文赋的时候,从对偶的骈体结构,铺陈、排比、互文、补充的赋体思维,以及中国诗赋的话语表达方式"隐喻"等方面,看到了话语形式与表达意图之间的悖论与张力。而在这当中,宇文所安力图还原出陆机对文学创作既自信又焦虑的态度,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言意关系命题展开一种比较方法学意义上的解读。这种解读不失为一种片面的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体话语 言意关系 宇文所安
下载PDF
杜甫七律诗的结构方式论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继承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90,共9页
杜甫七律技法纯熟,足为后世垂范,其结篇之法尤为后人称道,古人对此已论之颇备。但出于写作需要,各结构形式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必定有所变化,从而衍生出更多的次级结构类型,对此问题的探讨却仍付之阙如,实有详加梳理之必要。在此即以整理... 杜甫七律技法纯熟,足为后世垂范,其结篇之法尤为后人称道,古人对此已论之颇备。但出于写作需要,各结构形式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必定有所变化,从而衍生出更多的次级结构类型,对此问题的探讨却仍付之阙如,实有详加梳理之必要。在此即以整理杜甫七律诗各结构形式的次级结构类型为切入点,细致分析各类型的具体结篇方式及其特性,从而全面深入地解析杜甫七律的结构方式和技巧。不仅如此,通过对杜甫七律结构方式的梳理,还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古人所谓起承转合、前后解等结构理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七律 篇法
下载PDF
古韵新生——湖州府庙街区改造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薛浩 刘骜 林挺 《华中建筑》 2014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城市历史街区作为城市肌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保护是街区改造工作中的新课题,在更新改造中,不但要注意旧式格局与建筑的沿承,同时也要注重新兴元素的引入。改造设计,一方面需要通过空间的梳理、古建的维护、传统生活状态的展示来重现... 城市历史街区作为城市肌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保护是街区改造工作中的新课题,在更新改造中,不但要注意旧式格局与建筑的沿承,同时也要注重新兴元素的引入。改造设计,一方面需要通过空间的梳理、古建的维护、传统生活状态的展示来重现历史街区风貌;另一方面需要有机地注入现代社会新生活力,拓展街区脉络、演变建筑风格、转变建筑功能,更新建筑结构,使文脉得以沿承。笔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究了传统街区改造的传与承问题,并通过湖州府庙街区改造这一具体项目设计的全程思考,从空间、建筑、景观的角度探讨了传统街区的开发策略与改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庙 新与旧 空间 建筑形式 结构 景观环境
下载PDF
论杜甫《饮中八仙歌》人物与形式结构艺术
10
作者 贾丹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4-16,33,共4页
《饮中八仙歌》是杜甫创作的一首颇具独特意义的诗歌。从人物构成、顺序结构与空间结构3方面分析八仙的典型涵义、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诗人的情感变化,揭示了诗人在看透唐朝盛世的真实面目后精神由迷茫而至觉醒的具体过程。杜甫虽未在... 《饮中八仙歌》是杜甫创作的一首颇具独特意义的诗歌。从人物构成、顺序结构与空间结构3方面分析八仙的典型涵义、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诗人的情感变化,揭示了诗人在看透唐朝盛世的真实面目后精神由迷茫而至觉醒的具体过程。杜甫虽未在诗中出现,但其情感精神却寄托于八仙之中,使之作为八仙外的第九仙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饮中八仙歌》 人物构成 顺序结构 空间结构
下载PDF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谈杜甫的遣兴诗
11
作者 熊七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6-58,共3页
在杜甫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我们不得不注意一类以遣兴为题的诗。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遣兴诗做了分析:一、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诗人的爱国忧民之情、羁旅之愁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二、从风格上看,它显示出沉重的命运感。三、从结... 在杜甫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我们不得不注意一类以遣兴为题的诗。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遣兴诗做了分析:一、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诗人的爱国忧民之情、羁旅之愁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二、从风格上看,它显示出沉重的命运感。三、从结构上看,这些诗多用连章体式,布局严谨。四、从艺术手法来看,它体现了多种手法的浑然天成。通过以上方面的解读,我们能更好的理解杜甫这位伟大诗人高尚的仁爱思想和高超的作诗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遣兴”诗 内容 思想 艺术
下载PDF
赋体叙事结构的共性与个性
12
作者 刘伟生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67-73,共7页
赋以铺陈为本质特征,赋体叙事结构的共性也在于因铺陈需要而形成的经纬并列、先后相续的组构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整体性、图案化、团块状结构。从赋体基本表现手法与结构共性出发,可以分析各类赋体的体制特征:大赋以问答构篇、铺张扬厉... 赋以铺陈为本质特征,赋体叙事结构的共性也在于因铺陈需要而形成的经纬并列、先后相续的组构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整体性、图案化、团块状结构。从赋体基本表现手法与结构共性出发,可以分析各类赋体的体制特征:大赋以问答构篇、铺张扬厉;骚体因兮句成文,长于抒情;骈赋凭对仗缀段;对仗加命题、限韵、定字的要求确立了律赋体制;律赋的盛极而衰又走向不拘格律的文赋;律赋处处裹挟,新文赋则信马由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陈 叙事 结构
下载PDF
杜甫《蜀相》祛疑
13
作者 程羽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8,154,共5页
对杜甫《蜀相》的解读向有很大分歧。其中的关键是"频烦"一词解为"忧劳"等难以和诗意妥帖。其实"频烦"一词不当作"忧劳"解;此词是形容词而非副词;此词做"频频"解与"三顾"... 对杜甫《蜀相》的解读向有很大分歧。其中的关键是"频烦"一词解为"忧劳"等难以和诗意妥帖。其实"频烦"一词不当作"忧劳"解;此词是形容词而非副词;此词做"频频"解与"三顾"并无矛盾;诗的颈联句读上下无连接词的句法在杜诗中有例可循;诗的下半段意思连贯,颈联引出尾联十分自然,并无疑者以为的扞格难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蜀相 频繁 三顾 天下计 句法
下载PDF
中国三大船型中的福船
14
作者 席龙飞 《国家航海》 2020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中国三大船型为沙船、广船与福船。作为中国远洋船舶中最具代表性的船型,福船的型线特征与结构特征可以通过出土古船进行实证。目前,沙船、广船已先后有专著出版,关于福船的专著当是广大读者所期盼的。
关键词 沙船 广船 福船 型线 结构
原文传递
东汉都邑赋之崛起及结构特征
15
作者 高一农 《唐都学刊》 2006年第6期44-47,共4页
西汉的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直到汉武帝时长安城才基本建成,且以皇家宫殿和园林为主,因而西汉的赋家还没有建立起以都邑为审美对象的观念。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东汉初期发生的建都长安、洛阳之争,使得都邑进入了文学家的创作视野,因而产... 西汉的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直到汉武帝时长安城才基本建成,且以皇家宫殿和园林为主,因而西汉的赋家还没有建立起以都邑为审美对象的观念。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东汉初期发生的建都长安、洛阳之争,使得都邑进入了文学家的创作视野,因而产生了一批重大作品。这些作品不但在结构和表现手法上对西汉大赋有所继承和发扬,而且在内容和风格上也有空前的突破,把汉大赋的创作推向新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都邑赋 审美 结构
下载PDF
“赋比兴”与象征关系辨正——现代诗学视野中的“赋比兴”研究之二
16
作者 闾海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3-50,共8页
"赋比兴"是诗歌意象的结构方式,表示的是诗歌意象各组成部分的构成关系;象征是象征意义的表现方式,表示的是诗歌意象与象征意义的显示关系。就总体结构而言,"赋比兴"沿水平方向结构意象,意象呈现为横向结构特征;象... "赋比兴"是诗歌意象的结构方式,表示的是诗歌意象各组成部分的构成关系;象征是象征意义的表现方式,表示的是诗歌意象与象征意义的显示关系。就总体结构而言,"赋比兴"沿水平方向结构意象,意象呈现为横向结构特征;象征以暗示的方式显示意义,既具有意象的横向结构,又具有象意的纵向结构,二者为不同层面的问题。"赋比兴"本身并不存在是或不是象征的问题,象征与是否用"比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关系;但就"赋比兴"意象构成而言,却存在着是否便于表现象征意义的区别。"比兴"的意象构成方式决定了其喻本和应句的中心地位,这种侧重使得"比兴"在表现开放性的象征意义时受到较多的制约,从而增加了象征意义附加的难度;"赋"体意象相对平衡,直接以其整体性意象表现意义,象征意义的附加相对容易,更易于被重述而获得象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比兴 象征 意象 意义 结构
下载PDF
论杜甫的文化心态结构
17
作者 刘素英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重于弘扬人的集体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即“情”的一面;道教、佛教则侧重于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本体意识,即“性”的一面。历代封建志士力求二者兼取,但未有几人能兼顾。杜甫既有以“仁政”为标准的“致君尧舜”的政治... 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重于弘扬人的集体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即“情”的一面;道教、佛教则侧重于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本体意识,即“性”的一面。历代封建志士力求二者兼取,但未有几人能兼顾。杜甫既有以“仁政”为标准的“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又有中守“真性”的“独往之愿”的独立人格,他超越了时人在“性”与“情”两者失衡的结构,使两者统一在“真”的人生精神里,使其达到二者完美的统一,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心态具备了千古一人的独特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文化心态 责任感 结构
下载PDF
刘禹锡与杜甫的诗学关系
18
作者 范洪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1期9-14,共6页
杜甫的诗歌艺术深刻影响了元白和韩孟两大诗派,刘禹锡虽独立于这两大派别之外,但也对杜诗保持了密切关注。在使典用事﹑雄浑诗风﹑句法﹑章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杜甫对刘禹锡的影响。刘禹锡继承和发展了杜甫的怀古诗的艺术,二人都具有深... 杜甫的诗歌艺术深刻影响了元白和韩孟两大诗派,刘禹锡虽独立于这两大派别之外,但也对杜诗保持了密切关注。在使典用事﹑雄浑诗风﹑句法﹑章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杜甫对刘禹锡的影响。刘禹锡继承和发展了杜甫的怀古诗的艺术,二人都具有深厚的学识和不凡的胸襟,但主体精神倾向上二人存在一定差别,影响到怀古诗的不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刘禹锡 雄浑 用事 章法
下载PDF
《盘中诗》作者考察
19
作者 万春香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0-64,共5页
《盘中诗》收录于《玉台新咏》,关于作者问题至今尚有争议。《盘中诗》的作者自古有两种说法:一、苏伯玉妻;二、傅玄。文章拟从情感结构出发,通过文本分析探讨得出作者实为苏伯玉妻这一结论。
关键词 《盘中诗》 思妇 傅玄 情感结构 苏伯玉妻
下载PDF
论杜甫望南岳诗更胜望东岳诗
20
作者 王德亚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1期76-80,共5页
在杜甫的同题《望岳》诗中 ,同是五古的望南岳衡山诗比望东岳泰山诗 ,气势更加雄阔 ,笔法更加奇崛 ,结构更为复杂 ,内容更为丰富。它在礼赞南岳的同时 ,突出了高昂不屈的人格精神 ,融入了国仇家恨之思 。
关键词 杜甫 南岳(衡山)诗 比较 东岳(泰山)诗 气势 笔法 结构 内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