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构的“典故”——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新论 被引量:15
1
作者 万燕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50-55,共6页
本文比照白居易的《长恨歌》,认为王安忆的《长恨歌》是以上海和上海的女人为歌重新确定了“史诗”和“女人”的概念,在把上海这座城市化为女人的心灵的同时,拆解了女人的历史,构筑了女人的现代。
关键词 女人 史诗 典故 王安忆 《长恨歌》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文化实景旅游演艺游客感知研究——以华清池《长恨歌》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包富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86-91,共6页
本文通过搜集游客对华清池《长恨歌》的1 901条在线网络评论,基于扎根理论和文本内容分析法研究文化实景旅游演艺的游客感知.研究发现,游客对文化实景旅游演艺的正面感知因素主要包括演出实景、表演水平、历史文化、视觉特效、接待服务... 本文通过搜集游客对华清池《长恨歌》的1 901条在线网络评论,基于扎根理论和文本内容分析法研究文化实景旅游演艺的游客感知.研究发现,游客对文化实景旅游演艺的正面感知因素主要包括演出实景、表演水平、历史文化、视觉特效、接待服务5个方面;游客的负面感知因素可分为5个核心类属和10个子类;对于学界所关注的文化创意性和文化真实性却被网友忽视而未出现在点评之中;同时,针对游客的负面感知评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能为文化实景旅游演艺游客满意度和景区形象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点评 扎根理论 长恨歌 旅游演艺
下载PDF
论诗歌翻译中的文化交流——评《长恨歌》的两种译本 被引量:3
3
作者 戴玉群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9-74,共6页
诗歌是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诗歌翻译既是一项跨语言,也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诗歌所涉及的文化有表、中、深三层之分。在文化表层,全人类共性远远大于个性,因而翻译方法以横向移植为主。在文化中层,两种文化可... 诗歌是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诗歌翻译既是一项跨语言,也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诗歌所涉及的文化有表、中、深三层之分。在文化表层,全人类共性远远大于个性,因而翻译方法以横向移植为主。在文化中层,两种文化可能会出现文化并行或空缺现象,翻译应该着力于沟通。在文化深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隔离现象,主要表现为语言的隔离和心理的隔离,在这一层面翻译所面临的难度较大,译者首先应对此有所认识,然后灵活应对,以便跨越文化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文化交流 《长恨歌》 表层文化
下载PDF
白居易《长恨歌》的层次结构划分综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凌朝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2-39,共8页
《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有讽谕说、爱情说、风情说、又有爱情与讽谕双重主题说等多种。其层次结构的划分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两部分说、三部分说、四部分说、五部分说、两部分九段说等,并且每说之内也多有起始句... 《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有讽谕说、爱情说、风情说、又有爱情与讽谕双重主题说等多种。其层次结构的划分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两部分说、三部分说、四部分说、五部分说、两部分九段说等,并且每说之内也多有起始句上的异同,此乃"诗无达诂"之谓也。清代《唐宋诗醇》所提出的四部分说,历史最为悠久,也为现当代许多学者所宗,是较为合理的一种层次结构划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长恨歌 层次结构 唐诗
下载PDF
白居易《长恨歌》的地理空间书写
5
作者 赵艺斐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白居易创作的《长恨歌》是我国长篇叙事诗的典范之作,诗歌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凄美的爱情故事,涉及多处地理空间。白居易高超的叙事艺术展现在他对诗歌文本中地理空间的排布和书写上,在唐宫建筑空间里蕴含着政治与爱情的双重隐喻,在往... 白居易创作的《长恨歌》是我国长篇叙事诗的典范之作,诗歌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凄美的爱情故事,涉及多处地理空间。白居易高超的叙事艺术展现在他对诗歌文本中地理空间的排布和书写上,在唐宫建筑空间里蕴含着政治与爱情的双重隐喻,在往返蜀路空间里展现回环空间中的流动叙事,在虚构的仙境空间里书写因循中创新的爱情神话。白居易用他天才般的艺术感受力和高超的创作手法对现实的地理空间进行文学的重塑和再创造,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李杨的爱情传说结合,将真实的地理空间与创作的文本空间相叠,最终完成这一伟大的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长恨歌》 地理空间
下载PDF
《长恨歌》与《李夫人》的同质题材和主题分歧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思羽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4-20,共7页
白居易诗《长恨歌》与《李夫人》,均以帝妃爱情为书写对象。二者的题材具有很高的同质性,甚至可能同时存在于诗人的构思中。但《长恨歌》着意于爱情悲剧的讲述,《李夫人》却通过议论部分,对同质的题材做出了新的解读,使主题变为“鉴嬖... 白居易诗《长恨歌》与《李夫人》,均以帝妃爱情为书写对象。二者的题材具有很高的同质性,甚至可能同时存在于诗人的构思中。但《长恨歌》着意于爱情悲剧的讲述,《李夫人》却通过议论部分,对同质的题材做出了新的解读,使主题变为“鉴嬖惑”。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白居易诗歌“感伤”与“讽喻”类别的不同属性的影响。《李夫人》所属组诗《新乐府》,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讽谏性创作,《李夫人》自然也要传达利于政治的公共价值观。但在实际表达上,题材和诗人无意识的影响使《李夫人》整体上依然呈现出爱情感伤之色,与主题发生了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李夫人》 题材 主题
下载PDF
白居易与王安忆《长恨歌》 被引量:3
7
作者 曾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2-84,共3页
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与白居易密切相关。该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看成是对白居易《长恨歌》中部分诗句的阐释。作品中"梧桐"、"美人"意象沿袭了白居易诗的意境,二者的审美特征也相一致,这可以看成是文... 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与白居易密切相关。该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看成是对白居易《长恨歌》中部分诗句的阐释。作品中"梧桐"、"美人"意象沿袭了白居易诗的意境,二者的审美特征也相一致,这可以看成是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故事情节 情感基调 梧桐意象
下载PDF
一样的红颜薄命,不一样的悲剧色彩——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嫣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3-65,共3页
王安忆的《长恨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成为一个有意思的文学研究话题。本文将王安忆《长恨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文本特色、主旨、作家历史观等进行了对比,论证了王安忆对经典文本的借用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日常化”... 王安忆的《长恨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成为一个有意思的文学研究话题。本文将王安忆《长恨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文本特色、主旨、作家历史观等进行了对比,论证了王安忆对经典文本的借用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日常化”的历史观解构经典文本,使得小市民的悲剧也带有美的意味,从而揭示了王安忆借用经典文本传达“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环境里,女性命运长恨”主旨的精巧文本构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白居易 《长恨歌》 对比分析 解构
下载PDF
人与城的融合——析《长恨歌》中女性与城市的同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燕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9-20,共2页
王安忆的《长恨歌》是一曲城市之歌,是一座城市的肖像。作品问世已有十余年,但尚无人对其中女性与城市的同构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从女性生活映照上海发展、女性视角书写城市风貌、女性精神映射上海精魂三个方面,探讨作品中城与人是怎... 王安忆的《长恨歌》是一曲城市之歌,是一座城市的肖像。作品问世已有十余年,但尚无人对其中女性与城市的同构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从女性生活映照上海发展、女性视角书写城市风貌、女性精神映射上海精魂三个方面,探讨作品中城与人是怎样水乳交融、合而为一的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女性 城市
下载PDF
《平家物语》对《长恨歌(传)》的借鉴研究
10
作者 杨夫高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63-67,共5页
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中世军记物语《平家物语》的影响非常深远。以觉一本《平家物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考察和实证分析,探讨觉一本《平家物语》中《长恨歌(传)》的借鉴方法。觉一本《平家物语》中共有9处借鉴了《长恨歌(传)》。借鉴... 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中世军记物语《平家物语》的影响非常深远。以觉一本《平家物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考察和实证分析,探讨觉一本《平家物语》中《长恨歌(传)》的借鉴方法。觉一本《平家物语》中共有9处借鉴了《长恨歌(传)》。借鉴手法既有局部构思的借用,也有体现平家命运这一主题的双重"长恨歌结构"。《平家物语》借鉴《长恨歌(传)》的方式体现了日本古代对中国文学文化借鉴的复杂性与延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家物语》 《长恨歌(传)》 主题构思 《长恨歌》结构
下载PDF
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生命美学呈现——以王琦瑶形象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春霞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22-125,共4页
在《长恨歌》中通过王琦瑶这一新时期女性日常叙事的典型,王安忆对其日常生命美学观念进行了具体的艺术呈现。王琦瑶追求形体审美、服饰审美和饮食审美,这是生命美学的一部分,代表着王安忆对生命存在之美学意蕴的认知。
关键词 王安忆 长恨歌 王琦瑶 生命美学
下载PDF
《长恨歌》与白居易左拾遗翰林学士转任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滕汉洋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101,共5页
白居易任职盩厔县尉仅一年半即转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由低级官吏升任清望朝官,这一快速升迁的经历不同寻常。一般认为白居易是因讽喻诗创作而为宪宗所发现并召入翰林的,但白居易此前只创作了十几首讽喻诗,也并无讽喻诗创作的自觉意识,不... 白居易任职盩厔县尉仅一年半即转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由低级官吏升任清望朝官,这一快速升迁的经历不同寻常。一般认为白居易是因讽喻诗创作而为宪宗所发现并召入翰林的,但白居易此前只创作了十几首讽喻诗,也并无讽喻诗创作的自觉意识,不可能因讽喻诗的创作受到提拔。他在任职盩厔尉时期因创作《长恨歌》而名动天下,此诗所展示出的文学才华及其题材与宪宗本人关注点的契合,才应是白居易被宪宗发现并提拔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盩厔县尉 翰林学士 《长恨歌》
下载PDF
男人的缺席——试论《长恨歌》中的男性形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磊 唐黎 赵吕生 《绥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2-84,共3页
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塑造了很多男性,但由于女性作家的视角,决定了她不能很好的塑造男性,笔者认为《长恨歌》中没有男人,有的是被妖魔化的男性。
关键词 王安忆 王琦瑶 《长恨歌》 男人 男性
下载PDF
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主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艳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1期58-59,共2页
王安忆的《长恨歌》以独特的女性视野讲述了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一生。本文将首先浅析女性主义文学和王安忆的关系,再讨论《长恨歌》中透露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王安忆 《长恨歌》
下载PDF
回本溯源——论《长恨歌》的感伤主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涂小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21-125,共5页
《长恨歌》的主题,有讽喻说、婉讽说、爱情说、隐事说、感伤说、多重主题说和无主题说等。白居易在自编诗集中将其归入"感伤"类,这是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本源,研究者在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作者写作《长恨... 《长恨歌》的主题,有讽喻说、婉讽说、爱情说、隐事说、感伤说、多重主题说和无主题说等。白居易在自编诗集中将其归入"感伤"类,这是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本源,研究者在探讨《长恨歌》主题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作者写作《长恨歌》的本意。本文在《长恨歌》主题研究回顾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唐杨妃故事的传播与接受状况,从《长恨歌》和《李夫人》之对读中去理解"恨"之释义,以及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等方面去解读《长恨歌》的感伤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感伤主题 孤独体验
下载PDF
从《长恨歌》的两种译文看诗歌翻译的话语途径
16
作者 戴玉群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8-91,共4页
传统上,人们倾向于认为诗歌翻译涉及的只是文艺美学的范畴,其实这种观点是一种偏见。事实上,诗歌也是一种话语形式,因此,诗歌翻译从内部信息结构、衔接、连贯诸方面都必须遵守话语语言学的规律。诗歌翻译实际上是文艺美学途径和语言学... 传统上,人们倾向于认为诗歌翻译涉及的只是文艺美学的范畴,其实这种观点是一种偏见。事实上,诗歌也是一种话语形式,因此,诗歌翻译从内部信息结构、衔接、连贯诸方面都必须遵守话语语言学的规律。诗歌翻译实际上是文艺美学途径和语言学途径的完美结合,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诗歌翻译 话语
下载PDF
《长恨歌》两种译文的比较——基于诗歌翻译的标准 被引量:1
17
作者 尤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5-58,共4页
诗歌翻译具有基本标准和最高标准,参考这两个标准对白居易叙事长诗《长恨歌》的两个译文从"音美"、"形似"、"意准"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许渊冲的翻译作品从总体来看比杨宪益、戴乃迭夫妇... 诗歌翻译具有基本标准和最高标准,参考这两个标准对白居易叙事长诗《长恨歌》的两个译文从"音美"、"形似"、"意准"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许渊冲的翻译作品从总体来看比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翻译更胜一筹,符合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为古诗翻译不可多得的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诗歌翻译标准 译文比较
下载PDF
游离于情节之外的非叙事性话语--以王安忆《长恨歌》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宁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00-105,共6页
非叙事性话语属于话语的范畴,因其对故事情节的不介入性,经常被看做叙事的边角料。王安忆的《长恨歌》反而利用了非叙事性话语不介入情节的这一特点来阐发议论,表现叙述者的声音。非叙事性话语在《长恨歌》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平衡叙事... 非叙事性话语属于话语的范畴,因其对故事情节的不介入性,经常被看做叙事的边角料。王安忆的《长恨歌》反而利用了非叙事性话语不介入情节的这一特点来阐发议论,表现叙述者的声音。非叙事性话语在《长恨歌》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平衡叙事节奏和填补叙事空白。非叙事性话语既为叙述者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又反作用于文本叙事,使得作品突破了以情节为中心的传统叙事模式,体现出王安忆在创作中的先锋性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叙事性话语 《长恨歌》 叙述者 叙事节奏 叙事空白
下载PDF
三个女人的女性主义叙述——一份女性主义的反思文稿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巍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9-68,共10页
自从改革开放后,西方的女性主义文论在中国得到大量译介,我们在学习借鉴别人的理论的时候,也应该对这些文论作一些必要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三个女性作家的三部小说,窥探中国女性主义在文本中的表现,并借此对某些理论主张作出一些必要的... 自从改革开放后,西方的女性主义文论在中国得到大量译介,我们在学习借鉴别人的理论的时候,也应该对这些文论作一些必要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三个女性作家的三部小说,窥探中国女性主义在文本中的表现,并借此对某些理论主张作出一些必要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反思 《金锁记》 《青春之歌》 《长恨歌》
下载PDF
怀旧面纱下的忧虑——被误读的《长恨歌》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颜柯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9-82,共4页
王安忆的《长恨歌》自发表以来就充斥着矛盾的声音,在上海怀旧的文学环境中更是直接被作为怀旧文本阅读。文章旨在指出作品在强大的消费主义掩盖下被忽略的生活意义,揭示出文本对传统朴素生活方式流逝的忧思及对消费主义的警醒这一真正... 王安忆的《长恨歌》自发表以来就充斥着矛盾的声音,在上海怀旧的文学环境中更是直接被作为怀旧文本阅读。文章旨在指出作品在强大的消费主义掩盖下被忽略的生活意义,揭示出文本对传统朴素生活方式流逝的忧思及对消费主义的警醒这一真正的价值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误读 消费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