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审美趣味与区隔:布尔迪厄美学视域下的体育美学研究
1
作者
张洁
方超
+1 位作者
胡静
张伦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92-597,共6页
审美趣味的探究是后现代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后现代消费社会所引发的“日常审美生活化”的到来直接催生体育审美的大众化和泛化。同时,个体或群体由于文化教育和习性的不同产生多样的审美差异,而且不同阶级的体育审美趣味不仅表现出复...
审美趣味的探究是后现代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后现代消费社会所引发的“日常审美生活化”的到来直接催生体育审美的大众化和泛化。同时,个体或群体由于文化教育和习性的不同产生多样的审美差异,而且不同阶级的体育审美趣味不仅表现出复杂的审美体验,亦透露出体育的社会分层,未被引发足够的关注。本研究根植于体育社会实践,发轫于对消费时代体育审美问题的理论反思,面向消费社会的体育现实逻辑,并吸纳布尔迪厄社会学美学理论,在布尔迪厄“审美趣味”思想的观照下,从权力、习性、场域和资本等维度出发诠释新时代的体育之美的内在规律,进而做到“理论性”与“现实性”的双重自觉,探索体育美学研究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美学
审美趣味
审美区隔
布尔迪厄
消费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审美无区分”何以可能
被引量:
1
2
作者
原百玲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2-26,共5页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以"审美无区分"去对立于主体美学的"审美区分",旨在使全部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得到本体论上的证明。"审美区分"将作品与现实世界割裂开来,容易陷入"诠释学虚无主义"的理论困...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以"审美无区分"去对立于主体美学的"审美区分",旨在使全部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得到本体论上的证明。"审美区分"将作品与现实世界割裂开来,容易陷入"诠释学虚无主义"的理论困境,"审美无区分"则确立了艺术以"表现"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悲剧、绘画、文学等艺术门类的作品都是与其世界不可分的,并以"非审美"为背景展开的审美体验,这种关系即"偶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区分”
“审美无区分”
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审美在区分与无区分之间:来自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
3
作者
何小平
《甘肃理论学刊》
2014年第4期92-97,共6页
康德的主体化美学,强调了审美判断的主观性和非功利性,这是西方近现代审美自律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西方"审美区分"思想的基础。但康德另一方面也认为,审美判断本身不等同于认识与意志、理性与知性,但兼备认识和意志、知性与...
康德的主体化美学,强调了审美判断的主观性和非功利性,这是西方近现代审美自律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西方"审美区分"思想的基础。但康德另一方面也认为,审美判断本身不等同于认识与意志、理性与知性,但兼备认识和意志、知性与理性的性质,这就意味着审美判断本身就具备那些认识与意志、理性与知性等非审美因素,康德在这里强调了审美判断的非纯粹性与功利性,这是康德审美判断的矛盾处。应该重视康德审美判断的纯粹性与非纯粹性之间、非功利性与功利之间以及审美区分与审美无区分之间的悖论状态中所形成的艺术理解张力,艺术真理的生成和被揭示就产生在这种张力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审美区分
审美无区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六朝“韵”的内涵建构与审美分野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玉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3,共10页
探讨魏晋六朝“韵”内涵的不可通约性,揭示“韵”的审美分野现象,是基于对这一被忽视的历史现象的学理考量,旨在统一性之外探求差异性,以呈现“韵”的复杂面貌。文艺美学对“韵”多层涵义的参与性建构及选择性使用既存在意界融合,也存...
探讨魏晋六朝“韵”内涵的不可通约性,揭示“韵”的审美分野现象,是基于对这一被忽视的历史现象的学理考量,旨在统一性之外探求差异性,以呈现“韵”的复杂面貌。文艺美学对“韵”多层涵义的参与性建构及选择性使用既存在意界融合,也存在审美分野,且后者要早于前者。经过考证,现存佐证“韵”字始于先秦及汉代的文献或不可信或存疑,至三国曹魏时期才出现对“韵”的释义,以之为“音和”。晋人品评人物舍声言韵,将“韵”指向抽象的人物气度,以不和谐的放旷怪诞为大韵;其后南朝画论与文论形成了“舍声”与“即声”论“韵”的审美分野。谢赫《古画品录》所论之“韵”不是指形式的和谐美而是指形象的生动传神之美,它的哲学基础不是汉代元气说而是魏晋玄学的形神之辨,它契合的是中国美学传神写意的理论体系。刘勰《文心雕龙》中“韵”字有33处,基本没有脱离声韵范围,其哲学基础是儒家的“中和”学说。刘勰固守“韵”的本义,呼应了当时重视探讨声韵的学术风尚,他忽视“韵”之新义,由此形成了他在韵论上的历史局限性。文论对“韵”之形上性的探讨至宋代才有突破,随着余意之韵在文论中的出现,“韵”在文论与艺论中才走向意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六朝
韵
内涵建构
审美分野
范畴
《古画品录》
《文心雕龙》
原文传递
胡塞尔“意向性”:“审美无区分”的现象学思想基础
5
作者
何小平
《甘肃理论学刊》
2016年第2期46-50,共5页
伽达默尔的"审美无区分"概念的思想基础,来自于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中的意识与被意指物之间的不可区分的特征,从根源上深入到了审美意识的抽象及"审美区分"思想形成的原因,构成了伽达默尔"...
伽达默尔的"审美无区分"概念的思想基础,来自于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中的意识与被意指物之间的不可区分的特征,从根源上深入到了审美意识的抽象及"审美区分"思想形成的原因,构成了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对"审美区分"思想批判的基础。在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基础上,伽达默尔的"审美无区分"思想认为,审美意识本身并不是纯粹的,是不能从人类的意识整体中区分开来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是不能分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之间是同一的关系。因此,审美判断的纯粹性只是先验的设定,非审美要素是在审美判断时无法回避的。所以对艺术的理解,审美是内核,但不是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审美区分
审美无区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趣味与区隔:布尔迪厄美学视域下的体育美学研究
1
作者
张洁
方超
胡静
张伦之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芜湖市艺术剧院舞美中心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92-597,共6页
基金
安徽省科研编制计划重点项目(2022AH050125)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22D127).
文摘
审美趣味的探究是后现代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后现代消费社会所引发的“日常审美生活化”的到来直接催生体育审美的大众化和泛化。同时,个体或群体由于文化教育和习性的不同产生多样的审美差异,而且不同阶级的体育审美趣味不仅表现出复杂的审美体验,亦透露出体育的社会分层,未被引发足够的关注。本研究根植于体育社会实践,发轫于对消费时代体育审美问题的理论反思,面向消费社会的体育现实逻辑,并吸纳布尔迪厄社会学美学理论,在布尔迪厄“审美趣味”思想的观照下,从权力、习性、场域和资本等维度出发诠释新时代的体育之美的内在规律,进而做到“理论性”与“现实性”的双重自觉,探索体育美学研究的新范式。
关键词
体育美学
审美趣味
审美区隔
布尔迪厄
消费社会
Keywords
sports
aesthetic
s
aesthetic
taste
aesthetic
distinction
Bourdieu
consumer
society
分类号
G802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无区分”何以可能
被引量:
1
2
作者
原百玲
机构
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2-26,共5页
文摘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以"审美无区分"去对立于主体美学的"审美区分",旨在使全部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得到本体论上的证明。"审美区分"将作品与现实世界割裂开来,容易陷入"诠释学虚无主义"的理论困境,"审美无区分"则确立了艺术以"表现"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悲剧、绘画、文学等艺术门类的作品都是与其世界不可分的,并以"非审美"为背景展开的审美体验,这种关系即"偶缘性"。
关键词
“审美区分”
“审美无区分”
艺术
Keywords
aesthetic
distinction
aesthetic
without
distinction
art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在区分与无区分之间:来自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
3
作者
何小平
机构
湖南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甘肃理论学刊》
2014年第4期92-97,共6页
文摘
康德的主体化美学,强调了审美判断的主观性和非功利性,这是西方近现代审美自律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西方"审美区分"思想的基础。但康德另一方面也认为,审美判断本身不等同于认识与意志、理性与知性,但兼备认识和意志、知性与理性的性质,这就意味着审美判断本身就具备那些认识与意志、理性与知性等非审美因素,康德在这里强调了审美判断的非纯粹性与功利性,这是康德审美判断的矛盾处。应该重视康德审美判断的纯粹性与非纯粹性之间、非功利性与功利之间以及审美区分与审美无区分之间的悖论状态中所形成的艺术理解张力,艺术真理的生成和被揭示就产生在这种张力中。
关键词
康德
审美区分
审美无区分
Keywords
Kant's
aesthetic
Judgment
aesthetic
distinction
aesthetic
Non-
distinction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六朝“韵”的内涵建构与审美分野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玉强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3,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观念史视野下的中古新兴文艺美学范畴研究”(15BZW027)。
文摘
探讨魏晋六朝“韵”内涵的不可通约性,揭示“韵”的审美分野现象,是基于对这一被忽视的历史现象的学理考量,旨在统一性之外探求差异性,以呈现“韵”的复杂面貌。文艺美学对“韵”多层涵义的参与性建构及选择性使用既存在意界融合,也存在审美分野,且后者要早于前者。经过考证,现存佐证“韵”字始于先秦及汉代的文献或不可信或存疑,至三国曹魏时期才出现对“韵”的释义,以之为“音和”。晋人品评人物舍声言韵,将“韵”指向抽象的人物气度,以不和谐的放旷怪诞为大韵;其后南朝画论与文论形成了“舍声”与“即声”论“韵”的审美分野。谢赫《古画品录》所论之“韵”不是指形式的和谐美而是指形象的生动传神之美,它的哲学基础不是汉代元气说而是魏晋玄学的形神之辨,它契合的是中国美学传神写意的理论体系。刘勰《文心雕龙》中“韵”字有33处,基本没有脱离声韵范围,其哲学基础是儒家的“中和”学说。刘勰固守“韵”的本义,呼应了当时重视探讨声韵的学术风尚,他忽视“韵”之新义,由此形成了他在韵论上的历史局限性。文论对“韵”之形上性的探讨至宋代才有突破,随着余意之韵在文论中的出现,“韵”在文论与艺论中才走向意界融合。
关键词
魏晋六朝
韵
内涵建构
审美分野
范畴
《古画品录》
《文心雕龙》
Keywords
Wei
Jin
and
the
Six
Dynasties
Yun(rhyme,韵)
Connotation
Evolution
aesthetic
distinction
Category
Gu
Hua
Pin
Lu(Ancient
Painting
Records,古画品录)
Wen
Xin
Diao
Long(Carving
a
Dragon
at
the
Core
of
Literature,文心雕龙)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胡塞尔“意向性”:“审美无区分”的现象学思想基础
5
作者
何小平
机构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甘肃理论学刊》
2016年第2期46-50,共5页
文摘
伽达默尔的"审美无区分"概念的思想基础,来自于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中的意识与被意指物之间的不可区分的特征,从根源上深入到了审美意识的抽象及"审美区分"思想形成的原因,构成了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对"审美区分"思想批判的基础。在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基础上,伽达默尔的"审美无区分"思想认为,审美意识本身并不是纯粹的,是不能从人类的意识整体中区分开来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是不能分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之间是同一的关系。因此,审美判断的纯粹性只是先验的设定,非审美要素是在审美判断时无法回避的。所以对艺术的理解,审美是内核,但不是唯一。
关键词
意向性
审美区分
审美无区分
Keywords
Intentionality
"
aesthetic
distinction
"
"
aesthetic
non--
distinction
"
分类号
B516.5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审美趣味与区隔:布尔迪厄美学视域下的体育美学研究
张洁
方超
胡静
张伦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审美无区分”何以可能
原百玲
《宜宾学院学报》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审美在区分与无区分之间:来自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
何小平
《甘肃理论学刊》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魏晋六朝“韵”的内涵建构与审美分野
陈玉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5
胡塞尔“意向性”:“审美无区分”的现象学思想基础
何小平
《甘肃理论学刊》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