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陌生的爱情话语——浅析“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模式 被引量:3
1
作者 岑优波 李杭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7-21,共5页
"十七年"文学中爱情书写空间狭小,但有关爱情的文字依然存在。论文聚焦"十七年"爱情小说书写的两大主要模式:战争爱情与劳动爱情。前者圣洁而悲壮,后者功利而理性;同时分析两大模式下爱情书写在心理纵深度、艺术表... "十七年"文学中爱情书写空间狭小,但有关爱情的文字依然存在。论文聚焦"十七年"爱情小说书写的两大主要模式:战争爱情与劳动爱情。前者圣洁而悲壮,后者功利而理性;同时分析两大模式下爱情书写在心理纵深度、艺术表现力、时代烙痕、女性成长主题等几个方面相异或相同的书写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小说 爱情 战争 劳动
下载PDF
“民族形象社会主义中国画”的建构——“十七年”中国画的发展与演进 被引量:1
2
作者 蔡青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6年第4期15-19,共5页
本文着重分析建国以来1949-1965年前中国画的发展与演进的情况,认为建国初中国画家们进行年画创作以及年画创作的繁荣说明了“十七年”间艺术必须与政治相结合,并且为政治服务,而五十年代中后期的北京中国画院的成立和反右运动则表现了... 本文着重分析建国以来1949-1965年前中国画的发展与演进的情况,认为建国初中国画家们进行年画创作以及年画创作的繁荣说明了“十七年”间艺术必须与政治相结合,并且为政治服务,而五十年代中后期的北京中国画院的成立和反右运动则表现了党对民族保守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修正,并确立了中国画在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方向。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中国画形成了一定的带有“十七年”特征的图式语言和风格,各个画种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的指导下,“民族形象社会主义中国画”得到了建构。因此,可以看出,只要政治与艺术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协调发展,仍然会产生优秀的作品,而一旦这种平衡得到破坏,艺术就会沦为政治的工具,文革美术就是这种结果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中国画民族形象
下载PDF
“十七年”满族作家文学梳理
3
作者 关纪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21-227,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伊始"十七年"间的满族文学,清晰地带有历史的制约痕迹。业已显示出创作实力的满族知名作家们,囿于当时独尚一尊的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刚性原则,只能走在题材选择十分逼仄的道路上。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伊始"十七年"间的满族文学,清晰地带有历史的制约痕迹。业已显示出创作实力的满族知名作家们,囿于当时独尚一尊的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刚性原则,只能走在题材选择十分逼仄的道路上。百部并腔绝唱寡,只有老舍,利用有限时机,以个性书写向文艺界清规戒律发起衅战,完成了话剧《茶馆》与小说《正红旗下》的开篇,成了满族文学在该过程绝无仅有的独特"族性"书写。回忆起"十七年"的满族文学,人们不能不说,真正做到了在民族文学本质意义上丰沛书写的作家,实在太少了。假若没有老舍的话,满族文学在该过程中特有的"族性"书写,几乎要交白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满族 作家文学 教训
下载PDF
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从一种视角对十七年文学演变的考察
4
作者 熊忠武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从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之关系这一特定视角,对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的演变轨迹作了历史性的考察,并提出了这一演变的内在历史原因和表现特征。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艺术风格 文学演变 思想倾向
下载PDF
论“十七年”战争小说英雄人物死亡书写的类型
5
作者 冷其中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9-71,共3页
“十七年”战争小说作品对于英雄人物的死亡书写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拼力搏斗,战死沙场;二是义无反顾,捐躯刑场;三是身陷绝境,悲壮自尽。对此三种死亡书写加以分析阐述、发掘品鉴,有利于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十七年”战争小说作品对于英雄人物的死亡书写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拼力搏斗,战死沙场;二是义无反顾,捐躯刑场;三是身陷绝境,悲壮自尽。对此三种死亡书写加以分析阐述、发掘品鉴,有利于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有利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面对强敌英勇搏杀的血性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小说 “十七年” 英雄人物 死亡类型
原文传递
“十七年”时期柳青小说研究述评
6
作者 张琰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3-26,35,共5页
柳青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内容上看,关于柳青的创作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家的小说文本研究上。从《种谷记》相关研究,《铜墙铁壁》《咬透铁锹》相关研究和《创业史》相关研究三个方面,对"十七年"时期的柳青... 柳青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内容上看,关于柳青的创作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家的小说文本研究上。从《种谷记》相关研究,《铜墙铁壁》《咬透铁锹》相关研究和《创业史》相关研究三个方面,对"十七年"时期的柳青小说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青 “十七年” 小说研究 述评
下载PDF
环节缺失与逻辑断裂:对“十七年”时期古代戏曲作家作品“政治认证”程序的省察
7
作者 黄静枫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8-161,共14页
"十七年"时期,戏曲史学人集体尝试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批评法,考察古代戏曲作家、作品的政治意蕴,对它们进行"政治认证",完成价值评估。这一"以今逆古"学术实践的具体操作主要有三种:联系... "十七年"时期,戏曲史学人集体尝试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批评法,考察古代戏曲作家、作品的政治意蕴,对它们进行"政治认证",完成价值评估。这一"以今逆古"学术实践的具体操作主要有三种:联系作家阶级属性阐发作品政治意图;揭示作品所寄托的作家政治动机;基于"反映论"肯定作品的客观"暴露"意义。遗憾的是,很多讨论缺少必备的论证环节、逻辑断裂,为历史研究抹上了浓厚的世俗色彩。唯政治标准指导下的上述操作虽然不甚可取,但尝试本身也为戏曲史学带来了"新意"。它使得动机、立场和思想的考察出现在研究中。相比民国,作家基本信息的钩沉广泛转变为主体内在的探索,而作品声律辨析和风格鉴赏则基本被政治意蕴发掘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戏曲史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批评法 政治认证 逻辑断裂
原文传递
中国电影史链条上的主旋律电影及其未来走向 被引量:22
8
作者 彭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主旋律"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对异质性价值的疑虑或者排斥,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其领地日渐收缩的一种"应激反应"。主旋律电影与中国电影史链条上各相关时期的电影既有承继关系,也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作为... "主旋律"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对异质性价值的疑虑或者排斥,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其领地日渐收缩的一种"应激反应"。主旋律电影与中国电影史链条上各相关时期的电影既有承继关系,也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功能始终未变。主旋律电影在坚守自身价值范畴的同时,也兼容、挪用了一些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范畴,其内涵在扩展、丰富,疆界在拓宽。如果主旋律电影走向一种融合了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本土价值和外来价值的文化,它就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具有广泛文化辐射力的"共同文化",主旋律电影也因此会走上一条前景更广阔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中国电影史 左翼电影 十七年电影 共同文化
下载PDF
现代民族共同体的想象与认同——论“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志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6,共7页
20世纪80年代至今,现代性理论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也导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由革命-政治性叙事话语向现代性-文化叙事话语的转型。在这一转换中,“十七年文学”以及作为其渊源的30年代左翼文学,却被许多研究者认为不具... 20世纪80年代至今,现代性理论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也导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由革命-政治性叙事话语向现代性-文化叙事话语的转型。在这一转换中,“十七年文学”以及作为其渊源的30年代左翼文学,却被许多研究者认为不具备现代性而受到冷落和摈弃。实际上,中国的现代进程,具有独特的中国现代性的品格,在相当长时段里,是以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为中心的。相应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命题,是对现代民族共同体和未来中国的独立强大的热烈想象,以及热切认同和赞颂。这一特性与世俗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反思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等,共同构成现代性的多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现代民族国家 想象 认同 现代性品格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十七年电影英雄人物形象的符号学意义——以电影《红色娘子军》等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牧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9-53,共5页
本文试图以电影《红色娘子军》等为例,分析其英雄人物的具体特征,勾勒出英雄人物形象在十七年电影叙事策略中的重要地位,探讨英雄人物形象与作为符号存在的人的内在一致性和现实虚幻性,分析英雄人物的叙事形式和内涵上如何参与到十七年... 本文试图以电影《红色娘子军》等为例,分析其英雄人物的具体特征,勾勒出英雄人物形象在十七年电影叙事策略中的重要地位,探讨英雄人物形象与作为符号存在的人的内在一致性和现实虚幻性,分析英雄人物的叙事形式和内涵上如何参与到十七年电影符号化叙事的过程之中,并最终形成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电影 英雄人物形象 符号学 《红色娘子军》
下载PDF
政治夹缝中的爱情无实之花——“十七年文学”爱情小说略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涘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2期11-14,共4页
十七年时期,爱情进入文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爱情在政治夹缝中孤独地生长。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的爱情作品不可避免地打下了政治的深深印痕,具有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所以这一时期的爱情小说只不过披的是爱情的迷人的外衣,... 十七年时期,爱情进入文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爱情在政治夹缝中孤独地生长。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的爱情作品不可避免地打下了政治的深深印痕,具有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所以这一时期的爱情小说只不过披的是爱情的迷人的外衣,其实质是一篇篇的政治教化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爱情 政治 革命 无实之花
下载PDF
在主流意识形态制导下的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宗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39,共4页
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在全国的支配地位的确立,十七年文学的生产被纳入到了国家的政治轨道上来,文学也就从私人话语转变成了国家权力话语。这就要求作家的文学创作要自觉地纳入主流意识形态已经规范好的框架里,这就会使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与... 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在全国的支配地位的确立,十七年文学的生产被纳入到了国家的政治轨道上来,文学也就从私人话语转变成了国家权力话语。这就要求作家的文学创作要自觉地纳入主流意识形态已经规范好的框架里,这就会使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应的文化政策内化到作家思想中,成为他们创作中的定律。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尽管其生成的文化语境一直被主流意识形态紧紧钳制着,但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家努力下,还是获得了较大的文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英雄叙事 文化语境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评价与文学经典性问题 被引量:6
13
作者 贺仲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100,共8页
"十七年文学"的评价充满争议,其背后蕴含着与对文学经典性密切相关问题的不同认识。首先是文学评价的标准问题,它关系着文学经典最根本的原则,也是"十七年文学"评价分歧的重要归结点。将文学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统... "十七年文学"的评价充满争议,其背后蕴含着与对文学经典性密切相关问题的不同认识。首先是文学评价的标准问题,它关系着文学经典最根本的原则,也是"十七年文学"评价分歧的重要归结点。将文学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我们既能认识到"十七年文学"的价值,又看到它与经典的距离;其次是文学经典构建中的外部因素问题,它也深刻地影响到"十七年文学"的研究和评价。客观辨析这些外在因素,同时更应该认识到建构文学经典的最根本因素是文学性。"十七年文学"评价问题对中国新文学的经典建构提出了建设性的启示:一是回到以文学为中心的评价标准;二是强化对文学规范的建设;三是客观认识非文学经典作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经典 标准 文学性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研究与“历史叙述”的重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令存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6-63,共8页
论文试图从“历史叙事”的重构角度对五十多年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十七年文学”研究进行一次清理,检讨在“重构”这一段“历史叙事”——作为文学史的“十七年文学”研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以及“重构”所指向的“十七年... 论文试图从“历史叙事”的重构角度对五十多年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十七年文学”研究进行一次清理,检讨在“重构”这一段“历史叙事”——作为文学史的“十七年文学”研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以及“重构”所指向的“十七年文学”的“过去”与“未来”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历史叙事 现代性 左翼文学 历史叙述
下载PDF
在瞻望黄金世界中迷失现在——读解《洼地上的“战役”》兼及17年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保昌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9-104,共6页
路翎的短篇小说《洼地上的“战役”》是否不恰当地描写了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与朝鲜姑娘金圣姬之间“不该发生的”的爱情 ?17年文学的“现代性”应该以何为标准 ?这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切对文学文本的重读与文学史著的改写 ,都具有... 路翎的短篇小说《洼地上的“战役”》是否不恰当地描写了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与朝鲜姑娘金圣姬之间“不该发生的”的爱情 ?17年文学的“现代性”应该以何为标准 ?这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切对文学文本的重读与文学史著的改写 ,都具有伽达默尔所说的“效果史”特征。半个世纪后的今天 ,重读《洼地上的“战役”》 ,会有一些令人激动也令人伤感的收获 ,由此亦将引发一个关于 17年文学“现代性”问题的深长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翎小说 17年文学 “现代性”问题
下载PDF
作为类型的政治运动:十七年电影中的象征与意识形态关联 被引量:4
16
作者 柏佑铭 刘宇清(译) 陈犀禾(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4,共6页
对于中国十七年电影,在电影理论中一般被当作类型问题的象征形象(即对视觉形象的主题和意义的研究)往往是由意识形态内容决定的,结果允许在虚构的故事片和纪实的纪录片之间、动态的镜头段落和静态的舞台表演之间形成一条松散分界线。不... 对于中国十七年电影,在电影理论中一般被当作类型问题的象征形象(即对视觉形象的主题和意义的研究)往往是由意识形态内容决定的,结果允许在虚构的故事片和纪实的纪录片之间、动态的镜头段落和静态的舞台表演之间形成一条松散分界线。不同电影类型之间可以互动,并且以共同的意识形态目标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运动类型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形象 十七年电影 运动类型片
下载PDF
英雄形象塑造与十七年《人民文学》的爱情叙事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海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作为建国后十七年时期的权威文学期刊,《人民文学》集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文学风貌。透过十七年间《人民文学》的英雄塑造和爱情描写,我们发现,通过“大众化”、“典型化”以及“两结合”等一系列叙事策略的转型,解放区文艺的创作原则和... 作为建国后十七年时期的权威文学期刊,《人民文学》集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文学风貌。透过十七年间《人民文学》的英雄塑造和爱情描写,我们发现,通过“大众化”、“典型化”以及“两结合”等一系列叙事策略的转型,解放区文艺的创作原则和叙事范式得以确立,并在之后的文学实践中得到了彻底的贯彻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人民文学》 英雄形象 爱情叙事
下载PDF
论中国“十七年”美术片音乐在国家意志下的发展起落
18
作者 王萌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学界通常将中国“十七年”时期的电影(二维)动画片、剪纸片、折纸片、水墨片、木偶片等统称为中国美术片。建国后,“十七年”美术片达到第一次发展高潮,音乐作为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化、交响化、大众化的音乐特征以其特有的时代印记... 学界通常将中国“十七年”时期的电影(二维)动画片、剪纸片、折纸片、水墨片、木偶片等统称为中国美术片。建国后,“十七年”美术片达到第一次发展高潮,音乐作为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化、交响化、大众化的音乐特征以其特有的时代印记,显示出在国家意志引领下的发展起落。文章从文艺学的角度分析“十七年”国家文艺政策的制定、执行,以及顶层文艺思想对艺术创作实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两创”对当下大众文艺发展做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美术片音乐 国家意志 文艺政策 “两创”
原文传递
十七年小说中的“革命引路人”——以《红豆》《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例
19
作者 蒋潞瑶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十七年小说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展现出鲜明的政治工具属性,由此小说中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便相对稳定模板化。其中“革命引路人”这一人物形象因其在特定情节模式中不可缺少,而在革命历史叙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红豆》《... 十七年小说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展现出鲜明的政治工具属性,由此小说中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便相对稳定模板化。其中“革命引路人”这一人物形象因其在特定情节模式中不可缺少,而在革命历史叙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红豆》《红旗谱》以及《青春之歌》中“革命引路人”以正面鼓励型和以身践行型两种类型出现。尽管“引路人”由于身份和环境的不同会产生些许差异,但其共有的“引路”属性仍不容忽视。“革命引路人”还承担着解救、完成任务、身份转换三种叙事功能,对丰富当代文学人物画廊和传承红色文化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革命引路人 《红豆》 《青春之歌》 《红旗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