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芨岭岩体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
作者 祁程 宋振涛 +2 位作者 韩栋昱 陈云杰 王生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103-104,共2页
龙首山成矿带位于华北地块西南缘,受加里东运动改造,南部祁连裂谷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向北推挤,发生了多次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由花岗岩体组成的北西向岩浆岩带,芨岭岩体便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铀成矿 钠交代 龙首山 找矿方向 芨岭岩体
下载PDF
阿拉善地块南缘龙首山岩群及相关岩石的起源和归属——来自LA-ICP-MS锆石U-Pb年龄的制约 被引量:45
2
作者 宫江华 张建新 于胜尧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5-818,共24页
采用LA-ICP-MS方法对采自阿拉善地块南缘龙首山岩群及上覆的墩子沟群底部共6个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了锆石U-Pb测年,获得龙首山岩群上部变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01 Ga和~2.15 Ga,花岗质片麻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主要在2.04~2.17 Ga... 采用LA-ICP-MS方法对采自阿拉善地块南缘龙首山岩群及上覆的墩子沟群底部共6个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了锆石U-Pb测年,获得龙首山岩群上部变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01 Ga和~2.15 Ga,花岗质片麻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主要在2.04~2.17 Ga之间,变质重结晶(增生边)的年龄在1.89~1.93 Ga之间,表明龙首山岩群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获得龙首山岩群中斜长角闪岩中变质锆石年龄为~1.85 Ga,指示古元古代晚期龙首山岩群经历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上覆的墩子沟群底部变沉积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集中在2.03~2.05 Ga之间,表明其物源来自古元古代的岩浆岩。这些年龄资料显示龙首山岩群及相关岩石所代表的阿拉善地块南部在早前寒武纪与华北克拉通具有明显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年龄 龙首山 阿拉善地块
下载PDF
龙首山岩群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3
作者 董国安 杨宏仪 +3 位作者 刘敦一 张建新 曾建元 万渝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8-697,共10页
利用SHRIMP定年法取得龙首山岩群最上部层位三件变质沉积岩中,单颗粒碎屑锆石62个有地质意义的年龄资料.锆石年龄主要介于1.7~2.2Ga之间,约占80%,峰值在1.8~2.0Ga,其余在2.3~2.7Ga之间,约占20%.在这些碎屑锆石中,最... 利用SHRIMP定年法取得龙首山岩群最上部层位三件变质沉积岩中,单颗粒碎屑锆石62个有地质意义的年龄资料.锆石年龄主要介于1.7~2.2Ga之间,约占80%,峰值在1.8~2.0Ga,其余在2.3~2.7Ga之间,约占20%.在这些碎屑锆石中,最年轻年龄为(1724±19)Ma,此资料可表示为沉积作用完成的最大年龄,其固结成岩的年龄也必小于(1724±19)Ma.比对碎屑锆石的年龄频谱和周围古老地块岩浆岩的年代,显示龙首山岩群最上部层位的变质沉积岩的沉积物可能来自阿拉善和塔里木两地块.阿拉善地块与塔里木地块亲缘性较强,在早元古.中元古代时有可能是一个统一的陆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SHRIMP 碎屑锆石 U-Pb定年学 变质沉积岩
原文传递
龙首山岩群主体划归古元古代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被引量:30
4
作者 修群业 陆松年 +1 位作者 于海峰 杨春亮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长期以来对甘肃省龙首山岩群时代的划分存在争议,尽管用Rb-Sr等时线等方法获得过一些同位素年龄,但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作者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对龙首山岩群花岗质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测定,获得了精确、可靠的锆石U-Pb... 长期以来对甘肃省龙首山岩群时代的划分存在争议,尽管用Rb-Sr等时线等方法获得过一些同位素年龄,但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作者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对龙首山岩群花岗质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测定,获得了精确、可靠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1 914±9)Ma, 为龙首山岩群划归古元古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古元古代 同位素年龄 甘肃 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
下载PDF
阿拉善地块南缘龙首山东段“龙首山岩群”的再厘定——来自碎屑锆石U-Pb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27
5
作者 宫江华 张建新 于胜尧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共22页
龙首山东段滑石口井地区存在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岩系,原被认为属于古元古代“龙首山岩群”。本文取自这套变沉积岩系的2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介于0.52~3.56Ga之间,与相邻的寒武系大黄山群碎屑锆石年龄谱相似,其时代可能为中、... 龙首山东段滑石口井地区存在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岩系,原被认为属于古元古代“龙首山岩群”。本文取自这套变沉积岩系的2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介于0.52~3.56Ga之间,与相邻的寒武系大黄山群碎屑锆石年龄谱相似,其时代可能为中、晚寒武世。取自原“龙首山岩群”和寒武系大黄山群的3件变沉积岩样品中,共获得129个谐和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0.7~1.2Ga(约占47%,峰值~0.8、~0.94、~1.0C-a)和2.5~2.8Ga(约占31%,峰值~2.5、~2.7Ga),相对较小的年龄群集中在0.5~0.6Ga(约占7%,峰值~0.56Ga)和1.4~1.8渤(约占10%,峰值~1.5Ga),其余年龄零星分布于1.8~2.4Ga,少量锆石年龄〉3.0Ga。碎屑物源分析认为,大黄山群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祁连地块,其中新元古代末一早古生代初期的碎屑物质来自北祁连造山带相关的火成岩,新元古代碎屑物质来自祁连地块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而中元古代一太古宙碎屑物质可能来自祁连地块再循环的变质基底岩石。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龙首山东段的浅变质沉积岩系和寒武系大黄山群可能沉积于祁连地块北侧的大陆边缘,在构造背景上属于祁连造山带,而不属于阿拉善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 UPb定年 碎屑锆石 龙首山 大黄 阿拉善地块
下载PDF
甘肃东大山地区龙首山岩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25
6
作者 胡能高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2-39,共8页
 东大山地区龙首山岩群形成于早元古代,是一套经角闪岩相变质改造的变质地质体。按岩石组合特征划为四个岩组:A岩组以黑云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夹有少量变粒岩、大理岩和二云石英片岩;B岩组以各种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为主,夹多层石...  东大山地区龙首山岩群形成于早元古代,是一套经角闪岩相变质改造的变质地质体。按岩石组合特征划为四个岩组:A岩组以黑云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夹有少量变粒岩、大理岩和二云石英片岩;B岩组以各种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为主,夹多层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和薄层状大理岩;C岩组以各种云母片岩和石英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D岩组以中层—中厚层状大理岩为主,夹钙质片岩、云母片岩和变粒岩。A岩组原岩为一套以火山岩为主的沉积岩;B、C岩组原岩建造均以杂砂岩—泥质岩为主,但B岩组比C岩组有更多石英砂岩,而C岩组夹基性火山岩;D岩组原岩以碳酸盐岩为主。A、C岩组中基性火山岩均显示偏碱性成分特征,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B、C岩组中泥质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与后太古代的均值接近。与B岩组相比,C岩组泥质岩更富稀土、更小的δEu、更大的(La/Lu)N;Cr、Ni、Co低,Rb、Ba、Hf、Nb、Ta高;FeO、MgO、CaO、Na2O低,P2O5、TiO2、K2O高。龙首山岩群原岩建造显示华北板块西部早元古代的板内裂谷从早到晚构造活动性由强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构造环境 龙首山 原岩恢复 甘肃
下载PDF
龙首山直沟门岩体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8
7
作者 胡能高 许安东 杨家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5-11,共7页
直沟门岩体(年龄374±38Ma)侵入于华北板块西缘的龙首山岩群,主要由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等岩性组成。根据野外产状和岩相学特征可划分为3个单元,从早到晚依次为:直沟门单元、湾湾圈单元和马路湾单元。岩体的w(SiO2)65.94%~75.18%,w(... 直沟门岩体(年龄374±38Ma)侵入于华北板块西缘的龙首山岩群,主要由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等岩性组成。根据野外产状和岩相学特征可划分为3个单元,从早到晚依次为:直沟门单元、湾湾圈单元和马路湾单元。岩体的w(SiO2)65.94%~75.18%,w(K2O)2.36%~4.35%,w(Na2O)3.53%~5.47%,总体上w(Na2O)≈w(K2O)。随w(SiO2)增大w(CaO),w(TFeO),w(MgO)减少,所有岩石均具铝弱过饱和,ANKC=1.01~1.09,岩浆类型属钙碱性系列,σ=1.99~2.64,皮可克指数为55.6。Li,Cs,Rb质量分数较低,而Ba,Sr较高,从早到晚大体存在Rb/Sr减少,而Sr,Ba,Co和Ba/K增加。湾湾圈和马路湾单元在∑REE((152.11~171.94)×10-6),∑LREE/∑HREE(24.81~26.92),δEu(0.91~1.10)以及配分模式等方面是相似的,与其相比,直沟门单元的∑REE(46.62×106),∑LREE/∑HREE(3.52)低,而δEu(1.60)高。w(La)与w(La)/w(Sm)大体存在正相关,δEu,∑REE与DI变化也相一致。直沟门岩体形成于祁连造山带碰撞阶段之后,属后碰撞花岗岩。在w(CaO)/w(Na2O)对w(Al2O3)/w(TiO2)图上,与拉克伦褶皱带后碰撞花岗岩的投影区相近。直沟门岩体的岩浆可能源自祁连褶皱带下冲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环境 岩体特征 后碰撞花岗岩 龙首山 二长花岗岩 岩相学特征 钙碱性系列 RB/SR 祁连造 祁连褶皱带 华北板块 岩浆类型 质量分数 配分模式 单元 过饱和 Ba 正相关 REE 马路 西缘 岩性 产状 岩石
下载PDF
龙首山-北大山北部的属性——来自海森楚鲁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毛毛 张磊 +2 位作者 霍雨佳 史兴俊 刘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1-645,共15页
阿拉善北大山西北部地区出露少量原属"龙首山岩群"的前寒武纪岩石,其形成时代和同位素特征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基底性质和探讨阿拉善北部构造格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大山西北部海森楚鲁地区出露的片麻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 阿拉善北大山西北部地区出露少量原属"龙首山岩群"的前寒武纪岩石,其形成时代和同位素特征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基底性质和探讨阿拉善北部构造格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大山西北部海森楚鲁地区出露的片麻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并对其构造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海森楚鲁片麻岩为一套具有片麻状构造的长英质正片麻岩。锆石核部的LA-ICP MS分析结果显示,207Pb/206Pb年龄相对集中,并在U-Pb谐和图上获得了1 408±29 Ma(MSWD=13)的上交点年龄,表明海森楚鲁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1. 4 Ga。海森楚鲁片麻岩的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为-4. 38^+6. 68,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 091~1 624Ma,反映了片麻岩原岩岩浆可能来自相对年轻的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龙首山-北大山北部出露的前寒武纪岩石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及以后,而不是以往认识的中太古代-古元古代;龙首山-北大山北部可能不是阿拉善地块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北大 中元古代 片麻岩 龙首山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下载PDF
张掖市红寺湖一带龙首山岩群地层含矿性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何维嘉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19期278-279,共2页
龙首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通过研究龙首山岩群地层的地质特征及地层含矿性,希望能为找矿提供帮助,在龙首山岩群找矿有所突破。
关键词 龙首山 地层含矿性
下载PDF
甘肃省大青山花岗岩逆冲推覆体下钻获轻质原油
10
作者 李永胜 吕鑫 +5 位作者 甄世民 宓奎峰 边伟华 于晓飞 王宗起 薛林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65-1666,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甘肃省高台县大青山地区地处阿拉善地块龙首山基底杂岩带,位于酒东盆地马营凹陷东段山前沉积盆地北缘(图1a)。区内主要出露有古元古界-新太古界龙首山岩群、中元古界蓟县系墩子沟群、海西期侵入岩、侏罗系龙凤山组... 1研究目的(Objective)甘肃省高台县大青山地区地处阿拉善地块龙首山基底杂岩带,位于酒东盆地马营凹陷东段山前沉积盆地北缘(图1a)。区内主要出露有古元古界-新太古界龙首山岩群、中元古界蓟县系墩子沟群、海西期侵入岩、侏罗系龙凤山组和白垩系庙沟组(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墩子沟 龙凤 蓟县系 龙首山 沉积盆地 酒东盆地 基底杂岩
下载PDF
甘肃金川变质磁铁矿特征研究
11
作者 谢兆元 张世涛 《河南科学》 2016年第1期98-102,共5页
在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周围实施JCSD钻探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矿化层.经过分析研究该磁铁矿化层的物质组分,时空分布及矿床成因等地质问题.表明金川龙首山铁矿含矿岩石及围岩主要为强烈变质的龙首山岩群晚元古界白家咀子组地层.磁... 在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周围实施JCSD钻探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矿化层.经过分析研究该磁铁矿化层的物质组分,时空分布及矿床成因等地质问题.表明金川龙首山铁矿含矿岩石及围岩主要为强烈变质的龙首山岩群晚元古界白家咀子组地层.磁铁矿化主要出现在斜长角闪岩和混合岩中.磁铁矿所赋存的斜长角闪岩经原岩恢复为沉积岩和火山岩两大类.表明铁元素的来源与陆源、火山沉积作用密切相关.进而说明磁铁矿属沉积变质型,区内的成岩作用即为成矿作用.磁铁矿的形成经历了陆源、火山沉积、区域变质改造和混合岩化改造等复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变质岩 磁铁矿化 原岩恢复 沉积变质
下载PDF
甘肃金川地区龙首山岩群深部磁铁矿化作用初探
12
作者 赵焕强 王士友 高海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38-539,共2页
金川地区以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产资源为主,其他矿产资源几乎没有,本次新发现深部1200-1800 m有较大规模的磁铁矿化现象,累计厚度达260 m以上,其中最厚矿化层约124 m,TFe含量变化于10.21%~23.17%,均处于白家咀子组变质岩地层中。通过对... 金川地区以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产资源为主,其他矿产资源几乎没有,本次新发现深部1200-1800 m有较大规模的磁铁矿化现象,累计厚度达260 m以上,其中最厚矿化层约124 m,TFe含量变化于10.21%~23.17%,均处于白家咀子组变质岩地层中。通过对其矿化类型、赋存状态、矿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掌握该区域深部的矿产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累计厚度 矿产资源 条带状分布 变质岩系 混合花岗岩 咀子 沉积变质型 陆缘海 塔里木板块
下载PDF
金川铜镍矿床中磁铁矿期次及成因探讨
13
作者 刘欢 焦建刚 +2 位作者 芮会超 张国鹏 高栋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35-,共1页
<正>金川铜镍矿床位于华北陆块西南边缘的龙首山隆起中部,是世界上著名的超大型Ni-Cu-PGE岩浆硫化物矿床,镍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矿化率大于47.8%。岩体呈小角度侵位于古元古代龙首山岩群白家嘴子组中,为一复式岩体。岩体长约6.5 ... <正>金川铜镍矿床位于华北陆块西南边缘的龙首山隆起中部,是世界上著名的超大型Ni-Cu-PGE岩浆硫化物矿床,镍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矿化率大于47.8%。岩体呈小角度侵位于古元古代龙首山岩群白家嘴子组中,为一复式岩体。岩体长约6.5 km,宽0.02~0.527 km,出露面积约1.34 km2,呈NW向不规则透镜状,后期NE向的断裂将岩体划分为几段,由西向东依次为Ⅲ、Ⅰ、Ⅱ、Ⅳ4个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矿床 二辉橄榄岩 龙首山 硫化物矿床 古元古代 岩相 出露面积 侵位 透镜状 矿化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