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地震响应 被引量:8
1
作者 谭磊 刘宏 +5 位作者 唐昱哲 李飞 唐青松 梁锋 李明 刘微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02-1813,共12页
2005年威远构造威寒1井龙王庙组获11×10^4m^3/d的测试产量揭示了四川盆地内部龙王庙组勘探的突破。随着勘探的深入,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多口百万立方米气井的获得证实了龙王庙组巨大的勘探潜力。然而,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发育... 2005年威远构造威寒1井龙王庙组获11×10^4m^3/d的测试产量揭示了四川盆地内部龙王庙组勘探的突破。随着勘探的深入,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多口百万立方米气井的获得证实了龙王庙组巨大的勘探潜力。然而,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发育情况展现出与磨溪-高石梯(高磨主体)地区较大的差异,以传统"亮点"反射模式作为储层预测的指导思想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勘探的需要。以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储层为例,借助已有岩心、薄片、测录井及地震资料,对区内龙王庙组储层与高磨主体地区龙王庙组储层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储层的地震响应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表明:研究区龙王庙组发育局限台地沉积,颗粒滩相作为储层发育的最有利相带,最主要的储集岩类为颗粒云岩及晶粒云岩,储集空间包括粒间(溶)孔、晶间(溶)孔、溶洞等;研究区内储层表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非均质性强,纵向展布差异大,横向可对比性差。对比分析"亮点"反射模式,采用波形聚类属性对储层进行平面分布预测,明确不同储层发育情况对应的波形特征。Ⅰ类波形对应于储层发育于顶部,储层厚度>30 m;Ⅱ类波形对应于储层发育于中部,储层厚度>20 m,或顶部中部发育2套相距20 m左右、厚度15 m左右的储层;Ⅰ、Ⅱ类波形为储层发育有利波形;Ⅲ类波形对应储层较薄(<5 m)且储层呈薄互层状发育或储层欠发育;Ⅳ类波形对应储层欠发育;Ⅲ、Ⅳ类波形为储层发育不利波形。该方法可有效地规避"假亮点"反射,预测结果与沉积相发育特征及实钻井储层发育情况吻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女地区 龙王庙组 滩相 储集层特征 储层预测 波形聚类
原文传递
川中龙女寺地区茅口组二段储层特征
2
作者 刘芳兰 彭军 +1 位作者 郑斌嵩 梁新玉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270-272,共3页
近年来,潼深4井等多口钻井在川中地区茅口组钻获高产工业气流,明确其储层基础地质特征是增储上产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以川中龙女寺地区茅二段为例,基于钻、测、录井资料,通过薄片鉴定等手段,进一步明确茅口组储层特征,结合地震资料,初... 近年来,潼深4井等多口钻井在川中地区茅口组钻获高产工业气流,明确其储层基础地质特征是增储上产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以川中龙女寺地区茅二段为例,基于钻、测、录井资料,通过薄片鉴定等手段,进一步明确茅口组储层特征,结合地震资料,初步明确构造作用对龙女寺地区茅口组二段储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女地区 茅二段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川中龙女寺地区硅质岩特征及其对储层岩溶改造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怡 韩少瑞 +3 位作者 夏茂龙 曾德铭 贾松 廖明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9,共9页
川中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影组灯四上亚段普遍发育硅质岩,其对储层岩溶改造的影响尚不明确,有必要对其开展研究。为此,基于岩性、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岩心、薄片观察描述,利用硅质岩基本特征、储层对比图以及硅质岩平面图,开展川中龙... 川中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影组灯四上亚段普遍发育硅质岩,其对储层岩溶改造的影响尚不明确,有必要对其开展研究。为此,基于岩性、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岩心、薄片观察描述,利用硅质岩基本特征、储层对比图以及硅质岩平面图,开展川中龙女寺地区灯四上亚段硅质岩对储层岩溶改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硅质岩主要为藻纹层硅质岩、纯硅质岩和含云硅质岩;硅质层在灯四上亚段分为2段,硅质层上下储层良好,平面上硅质岩厚度向东北以及东南方向减薄;硅质岩因桐湾运动产生了裂缝,并遭受溶蚀扩大,无法阻挡岩溶流体下渗;断层切穿硅质层对岩溶储层的改造无影响,因此,硅质岩对储层岩溶改造影响较小。该研究成果为台内龙女寺地区寻找储层发育有利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硅质岩 储层 岩溶作用 震旦系 龙女地区 安岳气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女寺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岩溶地层测井响应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琴琴 司马立强 +3 位作者 王亮 郭宇豪 张浩 温登峰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共11页
以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岩溶地层为例,通过岩心标定成像测井,结合常规测井曲线识别岩溶地层,将龙女寺地区龙王庙组岩溶储层划分为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并进一步研究了龙女寺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岩溶地层的测井响应... 以龙女寺构造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岩溶地层为例,通过岩心标定成像测井,结合常规测井曲线识别岩溶地层,将龙女寺地区龙王庙组岩溶储层划分为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并进一步研究了龙女寺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岩溶地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龙王庙组从风化壳顶部向下可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表层岩溶带分布零星,厚度薄,溶洞全部被充填,测井显示为高伽马、低电阻率,电成像上见角砾状混杂堆积;垂向渗流带发育树枝状溶洞和溶缝,溶洞大部分被充填,测井显示为低伽马、较高电阻率,电成像见不规则分布的暗色斑点和正弦式的黑色条带;水平潜流带发育中—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常见顺层状分布,测井显示为低伽马、低电阻率,电成像上见不规则的斑块或斑点和正弦式的黑色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碳酸盐岩 测井响应 龙王庙组 龙女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构造作用约束下的川中龙女寺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储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方进 张连进 +4 位作者 郑斌嵩 李顺 刘芳兰 梁新玉 彭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4期13-26,共14页
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二叠统茅口组一直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主力产层之一,近年来以白云岩储层为目标,掀起了新的勘探高潮。然而,在储层成因的认识上,目前还缺乏针对各类储集空间的形成机制的系统研究,制约了下一步的滚动勘探。为此,以... 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二叠统茅口组一直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主力产层之一,近年来以白云岩储层为目标,掀起了新的勘探高潮。然而,在储层成因的认识上,目前还缺乏针对各类储集空间的形成机制的系统研究,制约了下一步的滚动勘探。为此,以阐明川中龙女寺地区茅口组二段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为主要目标,依据地表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解释等资料,从构造作用约束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储层形成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岩性主要为细—中晶白云岩,由滩相颗粒灰岩经白云石化形成;②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热液冲击破裂孔洞和非选择性溶蚀孔洞,构造裂缝和溶缝作为次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在热液运移和提高储层渗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③海西期峨眉地裂运动和勉略洋北向俯冲所控制的基底断裂活动诱发了中二叠世晚期川北台盆的形成,并控制了台盆边缘滩相颗粒灰岩的分布;④在较高的古地温梯度、残余的海源流体和随断裂运移的热液流体所提供的丰富的镁离子的作用下,滩相颗粒灰岩被广泛白云石化;⑤海西期的断裂—裂缝—热液活动以及印支期的断裂—裂缝活动控制了区内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各类储集空间的形成;⑥构造作用是川中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机制,下一步滚动勘探应当重视断裂集中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储层 茅口组二段 龙女地区 储层特征 储层成因 构造作用
下载PDF
川中龙女寺构造栖霞组薄储层预测地质模型
6
作者 刘宏 王双琴 +2 位作者 谭磊 唐松 陈聪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0,共12页
近年来,川中地区多口井在栖霞组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展现出该层系巨大的勘探潜力,但较之川西北台缘带,位于台内的龙女寺地区栖霞组碳酸盐岩滩体规模小,储层厚度薄,远低于地震纵向分辨率,一直未取得较好的储层预测效果,严重制约着广大台内... 近年来,川中地区多口井在栖霞组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展现出该层系巨大的勘探潜力,但较之川西北台缘带,位于台内的龙女寺地区栖霞组碳酸盐岩滩体规模小,储层厚度薄,远低于地震纵向分辨率,一直未取得较好的储层预测效果,严重制约着广大台内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为此,针对台内地区薄储层预测难点,综合利用岩芯、薄片、测井及地震等资料,以地质地球物理紧密结合的思路,对川中龙女寺地区栖霞组储层控制因素及预测地质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栖霞组储层主要为滩相白云岩储层,储集岩以晶粒云岩、云质灰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溶)孔、溶洞,可见少量裂缝。控制栖霞组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栖霞期古地貌位置、沉积微相及断裂发育情况,据此建立了“栖霞期古地貌高地+滩核和滩缘微相区+断裂发育区”的龙女寺栖霞组薄储层预测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优选出储层发育有利区,为栖霞组台内地区油气勘探部署优选有利区带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女地区 栖霞组 薄储层预测 地质模型 颗粒滩
下载PDF
川中龙女寺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车国琼 詹旗胜 +3 位作者 汪轰静 范玲 王安琪 李昱翰 《中外能源》 CAS 2021年第12期35-42,共8页
白云岩储层在世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比例超过了50%,尤其在北美地区白云岩储层的比例更接近80%,因而长期以来白云岩储层一直是全球油气勘探中的热点领域。作为川中地区主要天然气储层之一的寒武系龙王庙组是近年油气地质学领域的研究热... 白云岩储层在世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比例超过了50%,尤其在北美地区白云岩储层的比例更接近80%,因而长期以来白云岩储层一直是全球油气勘探中的热点领域。作为川中地区主要天然气储层之一的寒武系龙王庙组是近年油气地质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岩心观察与描述、地震综合解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川中龙女寺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川中龙女寺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类型相对简单,以结晶白云岩、残余粒屑白云岩为主;白云岩储层类型可划分为孔隙型储集体、岩溶型储集体和构造叠加型储集体。川中龙女寺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有望为川中地区乃至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演化机制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白云岩 龙王庙组 寒武系 龙女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基于CT成像技术的白云岩储层微观表征——以川中磨溪—龙女寺台内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田兴旺 杨岱林 +9 位作者 钟佳倚 孙奕婷 王云龙 杨雨 文龙 张玺华 彭瀚霖 何家欢 蒲治锦 马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4-1274,共11页
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是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主力勘探产层之一,是一套受丘滩体发育和桐湾II幕表生岩溶作用共同控制的储层。灯四段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相较于台缘带灯四段孔洞型优质储层连续发育的特征,台内区丘滩相沉积不足、岩溶作用效果变... 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是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主力勘探产层之一,是一套受丘滩体发育和桐湾II幕表生岩溶作用共同控制的储层。灯四段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相较于台缘带灯四段孔洞型优质储层连续发育的特征,台内区丘滩相沉积不足、岩溶作用效果变差,储层厚度减薄,品质降低,常规手段在对此类储层性质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应用X射线CT扫描成像与数字岩心技术,以川中磨溪—龙女寺台内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白云岩岩溶储层为例,将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和喉道,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储层系统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溶蚀孔隙、溶蚀孔洞、裂缝相间发育,裂缝切割相邻孔洞对提高储层连通性具有重要作用。孔喉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孔喉半径、长度、体积等参数共同决定了储层品质,孔隙发育数量及孔径分布特征决定储集空间大小,喉道发育数量、喉道半径、单喉道长度分布情况影响储层中孔隙沟通能力即决定了储层有效性。磨溪东—龙女寺台内区裂缝发育区孔洞型储集空间是台内优质储层关键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溪—龙女地区 CT成像技术 震旦系 孔隙 喉道
下载PDF
四川盆地磨溪──龙女寺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地震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匡文忠 尹成 聂荔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连续性和速度三个参数,在常规地震剖面和G-LOG剖面上对磨溪──龙女寺地区寒武系洗象池地层进行微地震相的划分,结合测并、地质、微地震相和模型正演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该地区风化壳上含油气有利的微地震相... 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连续性和速度三个参数,在常规地震剖面和G-LOG剖面上对磨溪──龙女寺地区寒武系洗象池地层进行微地震相的划分,结合测并、地质、微地震相和模型正演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该地区风化壳上含油气有利的微地震相及最有利的含油气地区。进一步充实了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下古生界风化壳地区的地震地层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相 风化壳 地震地层学 磨溪──龙女地区
下载PDF
龙女寺—广安地区栖霞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菡韵 朱讯 +4 位作者 谷一凡 杨东凡 何溥为 涂罗乐 夏吉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年第3期7-13,共7页
为了明确四川盆地龙女寺—广安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综合利用岩心、镜下薄片、测井资料、地震预测成果分析了该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指出了其储集岩类型以残余生屑云岩、中—细晶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中孔隙类型... 为了明确四川盆地龙女寺—广安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综合利用岩心、镜下薄片、测井资料、地震预测成果分析了该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指出了其储集岩类型以残余生屑云岩、中—细晶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中孔隙类型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溶洞类型以孔隙型溶洞为主、次为裂缝型溶洞。研究结果表明:①其储层物性为低孔—低渗背景下的局部高孔—高渗,主要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洞)型,白云岩储层发育受多因素控制,古地貌控制下的台内生屑滩为后期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基础;②生屑滩滩体的分布范围大致决定了储层分布范围;③后期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④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裂缝极大地改善了白云岩储层的储渗能力。研究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纵向上具有单套厚度薄、多套叠置的特点,横向则分布不连续,展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在MX42、MX107、MX31-X1、GS16井区集中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女-广安地区 中二叠统 栖霞组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