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龈上菌斑灭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栾秀玲 秦艳利 +3 位作者 白雪峰 毕良佳 张治国 于胜利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甲苯胺蓝对龈上菌斑的灭菌效果。方法:从门诊20例牙周病病人下前牙区取龈上菌斑一份,放入10mL生理盐水中振荡均匀,在2h内送到微生物室,用微量移液器取25μL放在琼脂培养皿中,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后,分别滴入0.01,0.1...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甲苯胺蓝对龈上菌斑的灭菌效果。方法:从门诊20例牙周病病人下前牙区取龈上菌斑一份,放入10mL生理盐水中振荡均匀,在2h内送到微生物室,用微量移液器取25μL放在琼脂培养皿中,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后,分别滴入0.01,0.1,0.5,1.0,2.5,5.0mg/mL甲苯胺蓝,用12J/cm2,159mW/cm2波长为630nm的二极管激光照射57s后,观察比较各种浓度的灭菌效果。结果:在相同的光波长、光剂量、光强度和光照时间下,1.0mg/mL的甲苯胺蓝的灭菌效果最好,灭菌率为79%。结论:以甲苯胺蓝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对龈上菌斑有灭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胺蓝 菌斑 光动力疗法 二极管激光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和龈上菌斑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明桃 刘莹 +4 位作者 漆正楠 邹岩 尹君 庞小燕 唐子圣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649-652,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和龈上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方法:30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分别采集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运用DGGE技术分析两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聚类分析(CA)、偏最小二乘法(PLS)找出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的条带,通过...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和龈上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方法:30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分别采集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运用DGGE技术分析两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聚类分析(CA)、偏最小二乘法(PLS)找出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的条带,通过测序确定与区别条带最相近的微生物。结果:CA和PLS结果均显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和龈上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测序结果显示,福赛斯坦纳菌、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龈沟产线菌、卡氏卟啉单胞菌、普氏菌属、简明弯曲菌是龈下菌斑的相关优势菌,而索氏密螺旋体和有害新月形单胞菌是龈上菌斑的相关优势菌。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和龈上菌斑微生物群落存在生物多样性及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微生物群落 DGGE 菌斑 菌斑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龈上菌斑致龋菌分布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玉姣 王玮 +3 位作者 潘雅婷 陈力元 范晓敏 田宇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5期321-327,共7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微生物中致龋菌群落分布特征与功能基因,提高对2型糖尿病与龋病关系的认识。方法试验组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口腔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正常对照组选取社区人群中口腔健康且不患2型糖尿...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微生物中致龋菌群落分布特征与功能基因,提高对2型糖尿病与龋病关系的认识。方法试验组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口腔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正常对照组选取社区人群中口腔健康且不患2型糖尿病受试者(10例)。采集口腔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龈上菌斑样本,分别进行宏基因组学测序,对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黏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等致龋菌进行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龈上菌斑样本中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黏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丰度稍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EGG Pathway功能代谢差异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龈上菌斑微生物的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生物膜形成-大肠杆菌代谢、己内酰胺降解、精氨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较正常对照组丰富,而硫胺素代谢、硒化合物代谢、丙酮酸代谢等代谢通路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结论口腔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致龋菌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功能基因差异代谢途径表明精氨酸代谢通路富集,有助于维持口腔微生态坏境的酸碱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2型糖尿病 菌斑 宏基因组学 变异链球菌 乳酸杆菌 黏性放线菌 白色念珠菌
下载PDF
不同牙龋病状况患者龈上菌斑及龋损组织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诗维 杨建军 张松梓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龋病状况患者龈上菌斑及龋损组织微生物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差异。方法 :随机双盲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确诊的龋病患者33例(轻度、中度、重度各11例),无龋病健康者10例。收集龈上牙菌斑和... 目的 :探讨不同龋病状况患者龈上菌斑及龋损组织微生物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差异。方法 :随机双盲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确诊的龋病患者33例(轻度、中度、重度各11例),无龋病健康者10例。收集龈上牙菌斑和龋损组织,采用细菌DNA测序方法对细菌16S r RNA-cDNA高可变区进行测序,比较各组微生态种属和相对丰度。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无龋组相比,龋病组龈上菌斑、龋损组织中微生物含量和丰富度均显著降低(P<0.05)。轻、中、重度组患者龋损组织微生物主要为拟杆菌门、螺旋体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各组菌属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轻、中、重度组患者龈上菌斑微生物主要有21种,其中,梭杆菌、科里亚细菌、奈瑟菌目、放线菌目、乳杆菌目占比高,其他均小于1%,各组5种菌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龋病的发生由多菌种所致,且为多种细菌的共同作用。不同龋病状况患者龈上菌斑及龋损组织微生物丰度有显著差异,随着龋病的发生,微生物的多样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龋病 菌斑 龋损组织 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1例健康人龈上菌群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松梅 田菲 +3 位作者 黄庆丰 赵琰芳 郭晓奎 张富强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健康人龈上菌群的组成。方法取1例健康成年女性龈上菌斑并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其龈上菌群组成。结果 1例健康人龈上菌斑细菌的种水平分类有62种,其中可以培养的细菌有34种而尚无法培养的细菌... 目的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健康人龈上菌群的组成。方法取1例健康成年女性龈上菌斑并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其龈上菌群组成。结果 1例健康人龈上菌斑细菌的种水平分类有62种,其中可以培养的细菌有34种而尚无法培养的细菌有28种(45.1%);新发现的细菌物种有17种(27.4%);缓症链球菌是克隆子数最多的优势菌种;链球菌属、奈氏菌属和嗜血杆菌属占文库的60%,为主要菌群;构建的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的覆盖率为95%,文库的均匀度值为0.016。结论 1例健康人龈上菌群中45.1%的细菌尚无法分离培养、27.4%的物种尚不清楚,未培养菌及尚不清楚的菌种中可能藏匿着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的致病菌,全面地了解健康人龈上菌群的组成有助于研究龋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斑 微生态 16S RRNA基因 测序
原文传递
健康成人口腔微生物组成及功能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玉姣 程小刚 +3 位作者 钱飞 潘雅婷 陈力元 田宇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8期533-541,共9页
目的基于宏基因组学测序探究健康成人唾液和龈上菌斑微生态的物种组成及功能基因代谢途径,为口腔疾病的生物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唾液和龈上菌斑样本,分别提取样本总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对合格的文库进行宏基因组学测序,... 目的基于宏基因组学测序探究健康成人唾液和龈上菌斑微生态的物种组成及功能基因代谢途径,为口腔疾病的生物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唾液和龈上菌斑样本,分别提取样本总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对合格的文库进行宏基因组学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口腔样本主要菌门为变形菌门(32.51%)、拟杆菌门(30.81%)、放线菌门(16.23%)等,主要菌种为马氏棒状杆菌(3.84%)、副流感嗜血菌(2.91%)、产黑色素普雷沃菌(2.76%)等;龈上菌斑组的Alpha多样性高于唾液组,且两组间微生物群落构成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种水平上,唾液样本中产黑色素普雷沃菌、牙周梭杆菌、中间普雷沃菌等较龈上菌斑样本丰富,而龈上菌斑样本中马氏棒状杆菌、产酸丙酸杆菌、龋齿罗氏菌等比唾液样本丰富(P<0.05)。基于宏基因组学测序构建了健康成人唾液及龈上菌斑的高质量基因集。KEGG通路功能代谢差异结果显示唾液微生物中淀粉与蔗糖代谢、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精氨酸生物合成等较龈上菌斑丰富,而龈上菌斑中糖酵解/糖合成、碳代谢等较唾液丰富。结论健康成人唾液和龈上菌斑微生态的物种组成及功能基因代谢途径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微生态区的优势物种对识别口腔疾病的敏感性可能不同,在口腔疾病微生物研究中,应根据研究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高通量测序 唾液 菌斑 口腔微生物 口腔微生态 微生物多样性 产黑色素普雷沃菌 马氏棒状杆菌 功能基因 代谢 口腔疾病
下载PDF
青少年隐形矫治患者龈上菌斑龋病活跃性分析
7
作者 岳圆 程波 黄声富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检测青少年隐形矫治患者龈上菌斑致龋菌数目及其产酸耐酸能力变化,分析隐形矫治对青少年龋病活跃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少年隐形矫治患者14例,在矫治前、矫治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集患者龈上菌斑样本;通过平板计数检测龈上菌斑... 目的:检测青少年隐形矫治患者龈上菌斑致龋菌数目及其产酸耐酸能力变化,分析隐形矫治对青少年龋病活跃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少年隐形矫治患者14例,在矫治前、矫治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集患者龈上菌斑样本;通过平板计数检测龈上菌斑中总厌氧菌、链球菌及变形链球菌的数目;将适当稀释度菌液加入不同pH值和不同葡萄糖浓度的BHI培养基中,检测其产酸耐酸能力。结果:与矫治前相比,在患者隐形矫治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厌氧菌数量及变形链球菌数量明显增加。菌斑产酸能力及耐酸能力均显著增强,且矫治6个月时最为显著。结论:隐形矫治器的佩戴使青少年患者龈上菌斑龋病活跃性增强,患龋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 菌斑 龋病活跃性 产酸性 耐酸性
原文传递
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畅 刘莹 +2 位作者 漆正楠 陈慧 唐子圣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94-699,共6页
目的:分析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方法:选取30名牙周健康志愿者,分别采集龈上菌斑及唾液样本,经DNA抽提与PCR扩增细菌16Sr RNA V3区后,运用DGGE技术分析各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 目的:分析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方法:选取30名牙周健康志愿者,分别采集龈上菌斑及唾液样本,经DNA抽提与PCR扩增细菌16Sr RNA V3区后,运用DGGE技术分析各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及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两组间检出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条带,通过割胶测序确定与区别条带最相近的微生物。结果:PCA、CA、PLS结果均显示,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P<0.05);测序结果提示,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长奈瑟球菌和微黄奈瑟球菌在龈上菌斑内为优势菌群,而澳大利亚链球菌、谭氏普氏菌和黏滑罗斯菌在唾液内为优势菌群。结论: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存在生物多样性及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DGGE 牙周健康 菌斑 唾液
下载PDF
青岛市5岁低龄儿童重度龋患者龈上菌斑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梦佳 滕飞 +3 位作者 公文 徐颖婕 丛蓓蓓 王万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7-351,共5页
目的:研究青岛市5岁重度低龄龋病儿童和健康儿童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结构及其差异。方法:纳入34例健康(H组)和31例重度龋病(C组)5岁儿童,采集龈上菌斑样本共65份,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16S rRNA V3-V4区进行双端测序,分析微生物群... 目的:研究青岛市5岁重度低龄龋病儿童和健康儿童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结构及其差异。方法:纳入34例健康(H组)和31例重度龋病(C组)5岁儿童,采集龈上菌斑样本共65份,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16S rRNA V3-V4区进行双端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建立龋病风险评估模型。结果:C组的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高于H组,2组菌群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组菌群结构更复杂,H组菌群结构比C组更为集中;鉴别出H组高表达的健康相关微生物(P<0.05)及C组高表达的可疑致龋微生物(P<0.05),如变形链球菌;基于龈上菌斑种水平微生物图谱建立的龋病风险评估模型辨别健康和龋病者的准确率可达71%。结论:龈上菌斑菌群和特定细菌种类的检测有助于评估和预测低龄儿童龋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口腔微生物组 菌斑 宏基因组学
下载PDF
不同患龋状态双胞胎儿童及其母亲牙菌斑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玉巧 张萌 +3 位作者 陈泳杏 江汉 李宇红 杜民权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采用人类口腔微生物芯片(HOMINGS-Human Oral Microbe Identification using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分析拥有不同患龋状态双胞胎及其母亲龈上菌斑中菌群的结构及微生物多样性。方法:牙菌斑样本取自14对双胞胎、1组三胞胎儿童... 目的:采用人类口腔微生物芯片(HOMINGS-Human Oral Microbe Identification using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分析拥有不同患龋状态双胞胎及其母亲龈上菌斑中菌群的结构及微生物多样性。方法:牙菌斑样本取自14对双胞胎、1组三胞胎儿童(年龄3~6岁)和15位母亲,共46份样本,分别提取龈上菌斑细菌总DNA,采用HOMINGS测试分析牙菌斑中菌群结构及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共获得2293650条有效序列,使用QIIME软件基于97%的相似性聚类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得到20431个OTU,经物种注释获得11个门,116个属和139个种水平的物种。在门水平上,母亲组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丰度显著高于有龋组和无龋组。在属水平上,有龋组和无龋组比较,有龋组在链球菌属、乳杆菌属、放线菌属、嗜血杆菌的丰度要高于无龋组(P<0.05);母亲组的微生物种类较儿童组多,分别在普氏菌属、坦纳氏菌属等10种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高于儿童组(P<0.05﹚。结论:母亲组龈上菌斑微生物多样性及优势微生物属水平上丰度显著高于有龋组和无龋组;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嗜血杆菌属和放线菌属可能为乳牙早期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胞胎 龋病 菌斑 母亲 微生物
原文传递
心脏移植患者3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莹 吕亚林 +3 位作者 贾一新 韩笑 刘冬宇 丁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19-522,527,共5页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心脏移植患者龈上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进行检测,分析其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55例心脏移植患者为实验组,36例正常成人为对照组。以16、26为受检牙位,分别采集龈上菌...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心脏移植患者龈上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进行检测,分析其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55例心脏移植患者为实验组,36例正常成人为对照组。以16、26为受检牙位,分别采集龈上菌斑,应用PCR技术检测菌斑中的Pg,Tf,Td。同时记录受检牙位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结果:心脏移植组PLI、SBI、PD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移植组龈上菌斑中Pg、Tf、Td检出率分别为为81.8%、69.1%、76.4%,对照组中3种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8.3%、41.7%、41.7%。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移植组3种致病菌同时检测出率为53.6%(59/110),对照组3种致病菌同时检出率为29.2%(21/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移植组中3种致病菌均为阳性患者的PLI、SBI、P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移植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为防止牙周疾病的发生,应及早进行口腔卫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移植 菌斑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口腔龈上菌斑5种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莹 吴明桃 +3 位作者 陈慧 庞小燕 赵立平 唐子圣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144-147,161,共5页
目的寻找方便、快捷、经济、获取细菌信息量最多的细菌基因组DNA抽提方法。方法采用洗涤+冻融+BeadBeater+酚氯仿抽提法(X法)、试剂盒法(Y法)、洗涤+冻融+试剂盒法(Z法)、直接煮沸法(U法)和加Chelex-100后煮沸法(V法)5种DNA抽提方法,分... 目的寻找方便、快捷、经济、获取细菌信息量最多的细菌基因组DNA抽提方法。方法采用洗涤+冻融+BeadBeater+酚氯仿抽提法(X法)、试剂盒法(Y法)、洗涤+冻融+试剂盒法(Z法)、直接煮沸法(U法)和加Chelex-100后煮沸法(V法)5种DNA抽提方法,分别提取3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上菌斑DNA,检测DNA片段大小和浓度;同时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样本微生物多样性和相似度,从多个角度对5种DNA提取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X法DNA片段集中于3 000~20 000bp处;Y法和Z法DNA片段均匀分布于500~20 000 bp处;U法无明显DNA片段出现;V法DNA片段主要分布于500~2 000 bp处。Y法、Z法与V法所提DNA浓度较高,X法与U法所提DNA浓度较低。X法、Y法、Z法和V法反应的龈上菌斑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X法、Y法和Z法的相似度较高,而V法与X法、Y法、Z法的相似度较低。结论洗涤+冻融+Bead Beater+酚氯仿抽提法,试剂盒法,洗涤+冻融+试剂盒法,加Chelex-100后煮沸法的DNA提取效果无显著差异;直接煮沸法的DNA提取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提取 变性剂梯度凝胶电泳 菌斑
下载PDF
心脏移植患者龈上菌斑中五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莹 吕亚林 +3 位作者 贾一新 韩笑 刘冬宇 丁芳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比较成人心脏移植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中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具核梭杆菌(Fn)、中间普氏菌(Pi)、变黑普氏菌(Pn)、伴放线放线杆菌(Aa)及直肠弯曲菌(Cr)的分布,为进一步探讨牙周可疑致病菌对心脏移植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 目的:比较成人心脏移植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中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具核梭杆菌(Fn)、中间普氏菌(Pi)、变黑普氏菌(Pn)、伴放线放线杆菌(Aa)及直肠弯曲菌(Cr)的分布,为进一步探讨牙周可疑致病菌对心脏移植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2例HT患者和35例牙周健康对照者,选取16,26为受检牙位,进行牙周检查并采集龈上菌斑样本,应用以16S rRNA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龈上菌斑中5种牙周病原微生物。结果:两组Fn、Cr、Pi检出率均高于Pn和A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移植患者龈上菌斑中牙周可疑致病菌Fn,Cr,Pi的检出率较高,这些细菌的共同定植可能增加了心脏移植患者感染牙周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菌斑 牙周致病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3岁高龋与无龋儿童龈上菌斑微生物差异的宏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倩霞 郭静 +4 位作者 关玲霞 传爱云 张薇 李玉姣 王胜朝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604-610,共7页
目的用16S rDNA测序技术,探讨不同龋患程度儿童乳牙龈上菌斑微生物多样性及差异。方法选择3岁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高龋组(dmft≥5)和无龋组(dmft=0)各12名,采集光滑面龈上菌斑,基于Ion S5TMXL平台(Thermo Fisher,美国)进行16S V4区域测序... 目的用16S rDNA测序技术,探讨不同龋患程度儿童乳牙龈上菌斑微生物多样性及差异。方法选择3岁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高龋组(dmft≥5)和无龋组(dmft=0)各12名,采集光滑面龈上菌斑,基于Ion S5TMXL平台(Thermo Fisher,美国)进行16S V4区域测序并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与SILVA132数据库比对,可注释到14个菌门、21个菌纲、53个菌目、93个菌科、150个菌属、159个菌种。Alpha多样性分析提示高龋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低于无龋组。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高龋和无龋样本群落结构相似,组间无显著分离。两组中,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等;优势菌属为放线菌属、棒状杆菌属、奈瑟菌属、罗氏菌属、链球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等。LEfSe分析显示,高龋组显著丰富的微生物菌群有罗氏菌属、嗜血杆菌属、金氏菌属、龋齿罗氏菌、奈瑟杆菌等(P<0.05);无龋组显著丰富的微生物菌群有梭杆菌门、纤毛菌属、Leptotrichia_sp_oral_clone_IK040、颗粒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等(P<0.05)。变形链球菌的相对丰度在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远缘链球菌仅在高龋组中被检出。此外,两组微生物样本中均存在低丰度的未曾定义新物种。PICRUSt分析显示,高龋组的微生物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等较无龋组更为丰富。结论3岁儿童乳牙龈上菌斑微生物群落呈现多样性,不同龋患程度儿童口腔微生物群落在不同分类和功能水平上呈现显著差异,为乳牙龋的微生物因素研究提供了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龋病 菌斑 16S rDNA测序 口腔微生态 宏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四碘荧光素钠对口腔龈上菌斑抑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若珍 吕永昌 毕良佳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四碘荧光素钠对口腔龈上菌斑的细菌抑制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6月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炎患者5例,收集其口腔龈上菌斑,溶于无菌生理盐水中,离心取菌悬液,比浊法配成标准浓度。在避光条件下,将菌悬...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四碘荧光素钠对口腔龈上菌斑的细菌抑制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6月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炎患者5例,收集其口腔龈上菌斑,溶于无菌生理盐水中,离心取菌悬液,比浊法配成标准浓度。在避光条件下,将菌悬液分别与不同质量浓度的四碘荧光素钠溶液(以无菌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混合,孵育培养后计数平板菌落,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四碘荧光素钠的细菌抑制效果。结果质量浓度为0.5、1.0、2.0、4.0、8.0 g/L的四碘荧光素钠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03±39.09、255±51.18、111±19.32、115±28.54、121±39.80,与空白对照平板上的菌落数(374±14.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四碘荧光素钠质量浓度为0.5~2.0 g/L时,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菌失活率显著增高;在质量浓度为2.0 g/L时,细菌失活率达到70%左右;质量浓度为4.0~8.0 g/L时,细菌失活率略下降但变化幅度不明显。结论四碘荧光素钠对口腔龈上菌斑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斑 四碘荧光素钠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龈上菌斑微生物与宿主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赵芬 董婷 +3 位作者 苑克勇 晋巧巧 黄正蔚 马瑞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分析龈上菌斑微生物与宿主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68名45~60岁志愿者的龈上菌斑样本,提取总DNA并对其16S rDNA V3-V4区进行PCR扩增。扩增所得产物经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测序后,进行OTU聚类、物种注释,并将注释到的物种(... 目的:分析龈上菌斑微生物与宿主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68名45~60岁志愿者的龈上菌斑样本,提取总DNA并对其16S rDNA V3-V4区进行PCR扩增。扩增所得产物经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测序后,进行OTU聚类、物种注释,并将注释到的物种(属水平)与宿主血脂水平作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名志愿者的龈上菌斑样本测序所得平均序列数为41929条,聚类所得OTU数为1037,共注释到25个门,45个纲,92个目,155个科和330个属。物种聚类热图显示68个样本具有相似的物种组成丰度模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龈上菌斑微生物中,拟普雷沃菌属、小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和普雷沃菌属7与宿主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宿主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奈瑟菌属的丰度呈正相关,但与普雷沃菌属2的丰度呈负相关。结论:人群中龈上菌斑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具有稳定性,与宿主血脂水平相关,可进一步探究龈上菌斑微生物作为宿主脂代谢状态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斑 微生物 血脂水平 16S rDNA测序 Spearman相关分析
下载PDF
新型复合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疗法灭菌效果及细胞毒性的体外研究
17
作者 张平 吴迎涛 +1 位作者 栾秀玲 杜锐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80-585,590,共7页
目的研究新型复合光敏剂(甲苯胺蓝-羧甲基壳聚糖-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灭菌效果及细胞毒性,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根据不同的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1.0、1.5、2.0、2.5 g/L)、... 目的研究新型复合光敏剂(甲苯胺蓝-羧甲基壳聚糖-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灭菌效果及细胞毒性,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根据不同的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1.0、1.5、2.0、2.5 g/L)、光强度(53、106、159、212 mW/cm^(2))和光剂量(12、24、36、48 J/cm^(2))依次分为光敏剂组(A1~A4亚组)、光强度组(B1~B4亚组)、光剂量组(C1~C4亚组),进行PDT处理;对照组(A5、B5、C5亚组)为不加复合光敏剂且不用激光照射。分析比较各组的灭菌效果。(2)在人牙周膜细胞的培养基中分别设置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为1.5、2.0、2.5 g/L,在光强度212 mW/cm^(2)、光剂量60 J/cm^(2)下进行PDT处理的记为PDT组,不进行光照的记为避光组;以不加入复合光敏剂(0 g/L)进行PDT或避光处理的为各自的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relative growth rat,RGR),并评价细胞毒性。结果(1)光敏剂组、光强度组、光剂量组的组内各亚组间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9、28.15、25.36,均P<0.05)。各组中灭菌率最高的分别为A2、B4、C3亚组,其中C3亚组的灭菌率高于A2、B4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的增加,PDT组和避光组的RGR均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06和24.15,均P<0.05)。当光敏剂质量浓度为2.5 g/L时,PDT组和避光组较对照组RG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应用不同质量浓度复合光敏剂PDT处理后的细胞毒性均为0和1级,属于合格。结论新型复合光敏剂介导的PDT对龈上菌斑中的细菌具有较好的灭活作用,局部应用有效灭菌浓度的复合光敏剂介导PDT的细胞毒性级别低,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光敏剂 光动力疗法 菌斑 灭菌率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不同妊娠状态下女性口腔微生物的结构差异性
18
作者 冉丽华 冯阳 +2 位作者 杨正艳 李月恒 蒋丹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339,共17页
【背景】妊娠期妇女口腔微生物改变与口腔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目的】比较不同妊娠状态下女性口腔微生物结构的差异,探讨该差异与不同妊娠状态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8名孕妇和9名非孕妇为研究对象[(28.2±3)岁]... 【背景】妊娠期妇女口腔微生物改变与口腔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目的】比较不同妊娠状态下女性口腔微生物结构的差异,探讨该差异与不同妊娠状态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8名孕妇和9名非孕妇为研究对象[(28.2±3)岁],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estational diabetesmellitus,GDM,年龄(28.9±3.6)岁,孕周(30.1±3.2)周]、妊娠期非糖尿病组[non-diabetic pregnantwomen,PW,年龄(27.9±3.0)岁,孕周(28.6±4.7)周]和非妊娠期非糖尿病组[non-pregnant women,NPW,年龄(27.7±2.1)岁],每组9名,收集口腔唾液(saliva,S)和龈上牙菌斑(supragingival dental plaque,D),采取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针对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可变区进行测序,以SILVA为参考数据库使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对特征序列进行分类学注释,利用QIIME软件对样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三组中唾液及牙菌斑微生物差异比较显示:D-GDM中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检出量高于D-PW,而月形单胞菌属检出量显著低于D-PW;S-GDM中产气单胞菌属、拟杆菌属等厌氧菌属检出量高于S-PW,韦荣氏菌属检出量低于S-PW;D-PW中纤毛菌属、普氏菌属和月形单胞菌属检出量显著高于D-NPW;D-NPW中产气单胞菌属、放线杆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杆菌属、奈瑟菌属、链球菌属和劳特罗氏菌属等检出量高于D-PW;S-PW中韦荣菌属、普氏菌属、链球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检出量低于S-NPW;D-GDM中福赛斯坦纳菌属、纤毛菌属检出量高于D-NPW,劳特罗氏菌属检出量低于D-NPW;S-GDM中密螺旋体属、弯曲杆菌属检出量高于S-NPW,链球菌属低于S-NPW。在种水平上,S-GDM菌群中具核梭杆菌检出量显著高于S-PW,S-GDM菌群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福赛斯坦纳菌检出量与S-P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黑普氏菌检出量低于S-PW;S-PW中牙龈卟啉单胞菌、产黑普氏菌和福赛斯坦纳菌检出量均显著高于S-NPW。【结论】孕妇妊娠期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口腔微生物 唾液 菌斑
原文传递
甲苯胺蓝介导的超声疗法对牙菌斑中细菌灭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鑫 代佳音 +2 位作者 林江 毕良佳 高丽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2期4222-4225,共4页
目的:验证甲苯胺蓝介导超声对龈上牙菌斑中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从门诊20例牙周炎病人下前牙区取龈上菌斑一份,每个患者的菌斑于实验室培养后,在同一甲苯胺蓝浓度下与不同超声强度联合作用,利用涂板计数法分析其对菌斑中细菌的抑制作... 目的:验证甲苯胺蓝介导超声对龈上牙菌斑中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从门诊20例牙周炎病人下前牙区取龈上菌斑一份,每个患者的菌斑于实验室培养后,在同一甲苯胺蓝浓度下与不同超声强度联合作用,利用涂板计数法分析其对菌斑中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分组:空白组、单独甲苯胺蓝组、单独超声组、甲苯胺蓝+超声组。结果:单独超声作用时没有灭菌效果,细菌数目反而有所增长(P<0.05),超声联合甲苯胺蓝作用时取得明显的灭菌效果,超声强度2W/CM2灭菌率可达到79%。结论:低强度超声能够促进细菌生长,甲苯胺蓝介导一定强度的超声疗法对龈上牙菌斑中的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胺蓝 超声 菌斑 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