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变啮合刚度的修形齿轮承载接触分析
1
作者 王浩 韩振华 +3 位作者 周酝晨 石万凯 单文桃 曹忠亮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86,192,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齿轮承载接触分析力学解析方法难以考虑齿廓修形的问题,以齿廓修形渐开线直齿轮为研究对象,基于时变啮合刚度,提出了一种齿轮承载情况下齿间载荷分配系数与齿面接触应力解析算法。通过对比齿轮承载接触时接触点在啮合线方... 为了解决传统齿轮承载接触分析力学解析方法难以考虑齿廓修形的问题,以齿廓修形渐开线直齿轮为研究对象,基于时变啮合刚度,提出了一种齿轮承载情况下齿间载荷分配系数与齿面接触应力解析算法。通过对比齿轮承载接触时接触点在啮合线方向的变形量与修形量,提出修形齿轮单双齿啮合状态判定方法,并计算不同状态下的啮合刚度;推导修形齿轮的啮合力、刚度与变形的力学关系,建立各啮合齿对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计算模型,应用赫兹接触理论求解齿面接触应力;分别在不同修形高度、修形曲线与配对齿数情况下,计算分析多种齿廓修形算例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与齿面接触应力。结果表明,解析算法求解的齿间载荷分布系数、齿面接触应力及相应单双齿啮合区间与有限元结果相一致,相对误差较小,证明了该算法有较高的精度与稳定性,为齿廓修形齿轮承载接触分析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承载接触分析 时变啮合刚度 齿廓修形 载荷分配 接触应力
下载PDF
螺旋线偏差对圆柱齿轮副振动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常乐浩 贺朝霞 刘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80-85,共6页
综合计入时变啮合刚度激励、误差激励和啮入冲击激励,建立了圆柱齿轮副弯扭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形式螺旋线偏差对直齿轮副和斜齿轮副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旋线偏差对直齿轮副振动几乎不产生影响,但对斜齿轮副振动影响显... 综合计入时变啮合刚度激励、误差激励和啮入冲击激励,建立了圆柱齿轮副弯扭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形式螺旋线偏差对直齿轮副和斜齿轮副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旋线偏差对直齿轮副振动几乎不产生影响,但对斜齿轮副振动影响显著,其中中凹螺旋线齿轮的振动最大;负螺旋角偏差齿轮振动次之;在多数载荷情况下,正螺旋角偏差齿轮的振动要小于理想螺旋线齿轮;中凸螺旋线齿轮的振动最小。因此,螺旋线偏差在分析直齿轮副振动时可以忽略,但在分析斜齿轮副振动时则需要计入才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线偏差 齿轮承载接触分析 齿轮 齿轮 振动
下载PDF
双重螺旋法齿面分区修形对降低安装误差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严宏志 吴顺兴 肖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6-294,共9页
为了降低齿轮副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将双重螺旋法加工的齿面划分为小端、中间接触区和大端3个区域,并沿啮合线方向对3个区域分别进行抛物线修形,得到修形后的理论齿面;采用有约束最小二乘法求得与修形后理论齿面逼近的修形后实际齿面;... 为了降低齿轮副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将双重螺旋法加工的齿面划分为小端、中间接触区和大端3个区域,并沿啮合线方向对3个区域分别进行抛物线修形,得到修形后的理论齿面;采用有约束最小二乘法求得与修形后理论齿面逼近的修形后实际齿面;通过齿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得到原始齿面与修形后实际齿面在有安装误差时的齿面接触区、接触应力和齿根弯曲应力。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分区修形,正、反车齿面最大接触应力降低,齿面接触应力更加均匀,齿轮副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降低,同时,齿根弯曲应力也有一定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螺旋法 安装误差敏感性 分区修形 齿轮承载接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