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贾思伯与《北魏贾使君碑》
1
作者 张桂芳 《走进孔子(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北魏贾使君即贾思伯,以儒术为家学,本是武威著姓。太武帝灭北凉后,将其家族东迁至齐郡,遂注籍为齐郡益都人,而碑文载其本贯为武威人。宣武帝时,贾思伯曾先后出任南青州刺史、兖州刺史,见青齐连年饥荒,州民各怀去就,礼仪废阙。贾思伯用... 北魏贾使君即贾思伯,以儒术为家学,本是武威著姓。太武帝灭北凉后,将其家族东迁至齐郡,遂注籍为齐郡益都人,而碑文载其本贯为武威人。宣武帝时,贾思伯曾先后出任南青州刺史、兖州刺史,见青齐连年饥荒,州民各怀去就,礼仪废阙。贾思伯用法整训,均平赋税,复兴儒学,州境大治。本文运用碑刻材料,结合相关文献,考察青齐的社会经济状况及风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籍 宣武帝 使君 社会经济状况 青州刺史 太武帝 均平 齐郡
原文传递
再论“秦郡不用灭国名”——以秦代封泥文字的释读、辨伪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孟龙 何慕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5,共8页
"秦郡不用灭国名"是王国维对秦郡命名规律的一项总结。然而随着"赵郡左田"、"齐中尉印"、"齐左尉印"三枚秦封泥的发现.这一规律遭学界普遍质疑。本文对三枚封泥重新辨析.指出"赵郡左田&qu... "秦郡不用灭国名"是王国维对秦郡命名规律的一项总结。然而随着"赵郡左田"、"齐中尉印"、"齐左尉印"三枚秦封泥的发现.这一规律遭学界普遍质疑。本文对三枚封泥重新辨析.指出"赵郡左田"乃"杨氏左田"的误释.而"齐中尉印"、"齐左尉印"两枚封泥的真伪尚有争议。三枚封泥并不能推翻"秦郡不用灭国名"的结论。就目前出土文献、文物所见秦郡名来看,"秦郡不用灭国名"仍具有合理性。此项秦郡命名规律对于指导秦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理应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郡 秦封泥 赵郡 齐郡 左田
原文传递
咸阳发现汉齐郡太守虎符 被引量:4
3
作者 景明晨 刘晓华 《文博》 1990年第6期86-,85+101,共3页
一九八九年五月,咸阳博物馆征集到一合完整的铜质虎符,该虎符是秦都区沣西乡李家庄村的村民王小春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在村北菜地打墙时发现的。虎符为铜质。虎符伏卧状,两眼平视,眼呈三角形,较大,右眼清晰,左眼腐蚀比较严重。嘴巴较短,前... 一九八九年五月,咸阳博物馆征集到一合完整的铜质虎符,该虎符是秦都区沣西乡李家庄村的村民王小春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在村北菜地打墙时发现的。虎符为铜质。虎符伏卧状,两眼平视,眼呈三角形,较大,右眼清晰,左眼腐蚀比较严重。嘴巴较短,前端呈圆筒形,口微张,刻作一道凹槽。鼻扁平,鼻梁较宽,两耳下垂,耳较大,耳朵和耳颐连在一起,象羊的角向后卷。尾极短粗,上翘,两符合起来象个小圆球。前边每肢各有五个清晰的支爪,后肢因腐蚀较重,无法看清。前爪的楼角有磨出的青铜微带淡红色。符底较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郡 咸阳博物馆 李家庄村 微带 上翘 一九 八年 秦都区 角向 观堂集林
下载PDF
闽南民间刺绣艺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宏图 《美术大观》 2008年第10期164-165,共2页
  刺绣,俗称'绣花'、'扎花'、'女红',是以针引彩色丝线在丝帛织品上穿刺造型样式.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不少的记载.<考工记·画缋>云:'五彩备谓之绣.'汉代王充<论衡>中记:'齐郡世...   刺绣,俗称'绣花'、'扎花'、'女红',是以针引彩色丝线在丝帛织品上穿刺造型样式.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不少的记载.<考工记·画缋>云:'五彩备谓之绣.'汉代王充<论衡>中记:'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说明了齐地刺绣的普及.目前所见最早的刺绣实物有战国长沙楚墓出土的凤纹绣残片.刺绣工艺的发展,从开始到隋唐五代,大都属于实用的范围.宋时,已经沿着日用性绣品和欣赏性绣品两大绣品方面并存发展.部分作品从实用走向艺术欣赏,也就是说它不再只是单纯的作为衣饰附属品,不仅是家具上的饰物,而且也模仿名人书画作品,它把刺绣工艺推进到另一新的领域.这类刺绣作品可以装裱成卷轴册页,如书画作品一般,大大提高了刺绣工艺的地位.明清两代,丝织业发展繁荣,其品种之丰富,针法工艺之精美为世人所惊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刺绣 刺绣工艺 凤纹 考工记 画缋 齐郡 先秦文献 盘金 楚墓 《论衡》
下载PDF
黄县为徐福故里新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永先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3-10,33,共9页
笔者曾撰文《徐福故里赣榆说质疑》①,论述秦代率几千名童男女东渡日本的方士徐福为黄县(今山东龙口市)人,对主张徐福故里为江苏赣榆说者提出质疑.现在,据个人的深入研究,再进一步申述我的一些新的论证根据.
关键词 徐福故里 江苏赣榆 东渡日本 纪国 徐福村 齐郡 东夷 齐王建 纪王 莱国
下载PDF
《史记》中有关徐福史料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志坚 《古籍研究》 1995年第4期31-34,共4页
徐福及其东渡问题是中日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对日友好交往的需要,徐福研究进入了黄金时代。江苏、山东等地相继成立了徐福研究会,并多次召开学术研究会,取得了众多学术成果。据不完全统... 徐福及其东渡问题是中日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对日友好交往的需要,徐福研究进入了黄金时代。江苏、山东等地相继成立了徐福研究会,并多次召开学术研究会,取得了众多学术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徐福的论文上百篇,出版论著10余部。但在研究中出现了象牵强附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福村 旅游事业 中日关系史 徐福东渡 齐郡 学术研究会 徐福故里 学术刊物 北至 徐市
原文传递
徐福研究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毅 《日本研究》 CSSCI 1992年第1期41-47,共7页
徐福,是《史记》中记载渡海寻仙的方士。在中国,这是一个流传了二千多年的古老传说。“徐福率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故事,南北皆递,东西鲜异,口碑承传,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然而,由于太史公在《史记》中仅赐略略数十文句,且语焉不详... 徐福,是《史记》中记载渡海寻仙的方士。在中国,这是一个流传了二千多年的古老传说。“徐福率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故事,南北皆递,东西鲜异,口碑承传,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然而,由于太史公在《史记》中仅赐略略数十文句,且语焉不详,遂使学子却步,史家不语。徐福之事几成湮没千载的一段公案,更是难登学术研究之殿堂。 1982年全国地名普查时,于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发现徐阜村。1984年4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罗其湘、汪承恭先生《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福村 东渡日本 学术讨论会 太史公 徐福东渡 徐福故里 学术研究 江苏省赣榆县 齐郡 弥生文化
下载PDF
也谈徐福故里及其东渡启航海港
8
作者 李永先 《贵州文史丛刊》 1990年第3期6-11,共6页
高立宝、仲璟维《徐福故里考证》一文(载《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第一期)从历史沿革、历史地理和考古方面进行探究,论证徐福故里为江苏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原名徐福村)。我认为这些方面论证值得商榷。根据《史记》《汉书》及其他史志古... 高立宝、仲璟维《徐福故里考证》一文(载《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第一期)从历史沿革、历史地理和考古方面进行探究,论证徐福故里为江苏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原名徐福村)。我认为这些方面论证值得商榷。根据《史记》《汉书》及其他史志古籍记载分析,我认为徐福为黄县(今山东龙口市)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福故里 徐福村 江苏赣榆 贵州文史丛刊 历史地理 史志 千人 战国时期 齐郡 古籍记载
下载PDF
屯戍人物绢底刺绣图
9
作者 张东 《文物天地》 2015年第4期38-39,共2页
中国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是殷商和西周时期制品。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辫子绣、锁绣。汉代的刺绣应用更广泛,贵族、富商多以丝织刺绣品作服装和礼物,社会需求大增。汉代... 中国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是殷商和西周时期制品。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辫子绣、锁绣。汉代的刺绣应用更广泛,贵族、富商多以丝织刺绣品作服装和礼物,社会需求大增。汉代王充《论衡》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汉代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运用辫子绣,它是以丝线圈套连接而成的,可以单向锁绣表现轮廓,也可以圈排、并排锁绣成面饰。这种针法圈套浮线短,所以坚实耐用,是实用型的主要针法。辫子绣以长寿绣、信期绣、乘云绣为代表,表现龙纹与云纹、凤纹与云纹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绣工艺 锁绣 信期 刺绣技艺 齐郡 《论衡》 绣针 绣法 长寿绣 凤纹
原文传递
齐人徐福故里辨析
10
作者 李艺 《蚌埠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57-162,共6页
徐福故里研究作为徐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备受各方面的关注,江苏赣榆、烟台龙口、青岛胶南及青岛平度说较为盛行。司马迁距离徐福东渡的时间不足百年,他的记载是研究徐福最权威的信史。据《史记》载,徐福为"齐人","齐... 徐福故里研究作为徐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备受各方面的关注,江苏赣榆、烟台龙口、青岛胶南及青岛平度说较为盛行。司马迁距离徐福东渡的时间不足百年,他的记载是研究徐福最权威的信史。据《史记》载,徐福为"齐人","齐人"的"齐"有三种含义,这造成了后世对于徐福故里研究的偏差。齐国、齐地、齐郡三者范围不同,通过对"齐"字的考证,最后得出结论:徐福故里的"齐"为齐地。考证徐福的故里所在地对本地区的历史沿革、历史地理和考古发现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福故里 齐人 齐国 齐地 齐郡
下载PDF
徐福故里考证
11
作者 高立保 仲璟维 《贵州文史丛刊》 1987年第1期87-89,共3页
徐福的故里在哪里?史料记载颇为简略。《史记》只记载为齐人。亦作琅邪人。但徐福到底是哪县人?一直是个谜。正因如此,史学界不少人对历史上是否有徐福其人,以及是否曾有徐福东渡,均产生怀疑。近年来,在全国地名普查中,发现江苏省赣榆... 徐福的故里在哪里?史料记载颇为简略。《史记》只记载为齐人。亦作琅邪人。但徐福到底是哪县人?一直是个谜。正因如此,史学界不少人对历史上是否有徐福其人,以及是否曾有徐福东渡,均产生怀疑。近年来,在全国地名普查中,发现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原名徐福村),是徐福故里的线索后,引起许多学者关注。我们从史料、本区历史沿革、历史地理和考古等方面,对徐福其人进行探究,初步考证了徐福故里。 (一) 徐福的故里在哪里?《史记》只记载为齐人。齐,泛指秦统一前的齐国。当时齐与鲁为邻。齐境西有清河,北有渤海,东滨大海,南达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当时为海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福故里 徐福村 江苏省赣榆县 郁州 徐福东渡 江苏连云港市 初步考证 历史地理 齐郡 琅邪人
下载PDF
《印象烟台》之“人·和”篇
12
作者 郑野军 《走向世界》 2017年第35期34-43,共10页
人杰地灵,和乐融融。烟台是我国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经略大海,为这座城注入了"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创新力,植根民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特质。距今约1万年前,就有人类在烟台繁衍生息... 人杰地灵,和乐融融。烟台是我国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经略大海,为这座城注入了"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创新力,植根民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特质。距今约1万年前,就有人类在烟台繁衍生息。夏朝时,东夷于此建国。西周、春秋时,烟台为莱国地,战国属齐,秦时为齐郡,汉代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郡 东莱郡 海洋文化 莱国 东夷 thousand BREAKING 朝时 TODAY 大杆号
原文传递
“挥汗如雨”话临淄
13
作者 罗勋章 《文史知识》 1987年第10期98-100,共3页
齐国临淄故城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从公元前九世纪中叶齐献公自薄姑迁都于此,经历了春秋和战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临淄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六百三十余年。秦汉时。
关键词 齐郡 薄姑 齐都镇 田齐 战国时期 临淄城 桓公 齐襄王 高门大屋 二层台
原文传递
指尖舞布:朝阳民间刺绣
14
作者 单晶晶 《侨园》 2017年第11期40-41,共2页
中国刺绣历史久远,文献记载创于虞舜,考古出土遗物目前发现仅到商周。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 中国刺绣历史久远,文献记载创于虞舜,考古出土遗物目前发现仅到商周。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齐郡临淄为汉王室设官服三所,织工数千人,每年耗资万万。到了汉。末、六朝时期,中国便开始进入“像教弥增”的时代,因而兴盛了绣制佛像之风。唐宋时期的刺绣已向着精致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由它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刺绣因多为妇女所做,故又名“女红”,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里,女孩子都要学习"女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刺绣 刺绣工艺 齐郡 男耕女织 画笺 襄邑 汉时期 精致化 出土遗物 虞舜
原文传递
甯家大院的烽火故事
15
作者 詹昌政 《炎黄纵横》 2016年第4期9-11,共3页
毛泽东在甯家大院住过在宁化县北部,最大的古厝当属水茜乡沿溪村的甯家大院。宁化党史专家考证:毛泽东在此住过。甯家大院位于南山下,背山面溪。《齐郡甯氏八修族谱》记载,它由沿溪村甯氏开基祖贵蕃公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是一... 毛泽东在甯家大院住过在宁化县北部,最大的古厝当属水茜乡沿溪村的甯家大院。宁化党史专家考证:毛泽东在此住过。甯家大院位于南山下,背山面溪。《齐郡甯氏八修族谱》记载,它由沿溪村甯氏开基祖贵蕃公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是一个砖墙围护、全封闭式的庞大建筑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茜乡 齐郡 山面 专家考证 毛泽东诗词 红十二军 首词 九井 词题 第三次反围剿
原文传递
北齐《张谟墓志》与北新城 被引量:3
16
作者 殷宪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11-19,共9页
2006年,大同地区民间发现了北齐《张谟墓志》拓本一帧。张谟系北齐武平五年(555)到任的北新城领民正,"武平六年十一月五日薨于新城治所,""七年三月十二日窆于新城之北岗。"循《张谟墓志》之迹,于大同市西南150公里... 2006年,大同地区民间发现了北齐《张谟墓志》拓本一帧。张谟系北齐武平五年(555)到任的北新城领民正,"武平六年十一月五日薨于新城治所,""七年三月十二日窆于新城之北岗。"循《张谟墓志》之迹,于大同市西南150公里的朔州市朔城区梵王寺村北500米发现了一处北魏、北齐古城,墙垣宛然。其西半为北魏城,又被里人指为皇城。皇城之西、之北多有古代墓葬,照壁山被称为皇陵者径40米,北岗复有称太子坟的新盗封土,二陵间尚有二较大坟冢,皆有盗洞。据《魏书》",立平齐郡于平城西北北新城……寻徙治京城西南二百余里旧阴馆之西。""后乃徙二城民望于下馆,朝廷置平齐郡,怀宁、归安二县以居之。"《北齐书.地形志》载:"朔州……延和二年置为镇,后改为怀朔,孝昌中改为州。后陷。"同书《高叡传》又载,天保"八年,征(高)叡赴邺,仍除北朔刺史,都督北燕、北蔚、北恒三州,及库推以西黄河以东长城诸镇诸军事"。于此可证,朔州市梵王寺村之古城,即北魏之平齐郡,北齐之北新城镇和北朔州。它还可能是代王拓跋猗卢南移的小平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北新城 领民正 张谟 北魏 齐郡 小平城
下载PDF
北齐张谟墓志及其书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殷宪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共3页
二○○七年,笔者于市井间购得北齐武平七年(五七五)《张谟墓志》墨拓一纸.拓片纵横皆60cm,楷书,二十行,足行二十字,全文三九七字,惟首行末字缺泐莫辨.其文云: 君讳谟,字晏略、安定乌氏人.洛州刺史之元孙,长乐\太守之长子.其基绪所由来... 二○○七年,笔者于市井间购得北齐武平七年(五七五)《张谟墓志》墨拓一纸.拓片纵横皆60cm,楷书,二十行,足行二十字,全文三九七字,惟首行末字缺泐莫辨.其文云: 君讳谟,字晏略、安定乌氏人.洛州刺史之元孙,长乐\太守之长子.其基绪所由来,焕于史谋,不假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郡 古城遗址
原文传递
关于北魏青齐土民的几个问题
18
作者 杨洪权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1998年第1期33-41,共9页
唐长孺先生在《北魏的青齐土民》一文中敏锐发现,所谓青齐土民,其中颇大一部分是随慕容德南渡的河北人。他们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便被认为当地'土民'。尽管他们脱离河北本乡,又在北魏占领青齐时被迁往代京,但他们却能在他乡异地形... 唐长孺先生在《北魏的青齐土民》一文中敏锐发现,所谓青齐土民,其中颇大一部分是随慕容德南渡的河北人。他们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便被认为当地'土民'。尽管他们脱离河北本乡,又在北魏占领青齐时被迁往代京,但他们却能在他乡异地形成其控制地方的势力,又能长期保持下来。对个中原因,唐先生也作了初步解释,认为'这是南燕政权的组成,南北军事形势以及北魏孝文帝的政策,三种因素所造成'。鄙人试在大师启发下,对青齐土民扎根青齐及崛起于孝文帝时原因略作补充,不妥之处,敬请前辈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民 北魏孝文帝 南燕 《魏书》 唐长孺 慕容超 房法寿 齐郡 刘休宾 平齐民
下载PDF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家谱收藏热原因探析——以《齐郡谭氏族谱》的编修为例
19
作者 谭业绥 《山东青年》 2019年第2期152-153,共2页
族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弥补国史、地方志之不足.学者或出于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或出于整理文献资料的兴趣,或缘于寻找新的学术领域的需要,数十年来,保持着对家谱的关注,有力推动了家谱的整理和研究.血缘和宗族观... 族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弥补国史、地方志之不足.学者或出于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或出于整理文献资料的兴趣,或缘于寻找新的学术领域的需要,数十年来,保持着对家谱的关注,有力推动了家谱的整理和研究.血缘和宗族观念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家谱所倡导的忠孝文化、礼仪文化、家风家规等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这些优秀文化,不但有利于培养有文化、有道德的"四有"新人,而且能增强族人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谱 齐郡谭氏 文化 寻根
原文传递
徐福籍贯学术论讨会最近在龙口举行
20
作者 唐禄庭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34-34,共1页
由山东社科院、山东师大和龙口市政府发起召开的徐福籍贯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十日至十二日在龙口市东莱宾馆举行。来自天津、江苏、辽宁及山东的有关专家学者共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十余篇。与会代表本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由山东社科院、山东师大和龙口市政府发起召开的徐福籍贯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十日至十二日在龙口市东莱宾馆举行。来自天津、江苏、辽宁及山东的有关专家学者共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十余篇。与会代表本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秦代方士徐福籍贯与东渡日本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一)关于徐福籍贯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是江苏赣榆说;二为山东黄县(今龙口市)说,与会代表一致指出,司马迁《史记》记载徐福为齐人。《汉书·地理志》东莱郡下有徐乡县,清代王先谦《补注》引元人于钦《齐乘》:“盖以徐福求仙为名。”徐乡县为西汉设置,齐国之士乡秦时为徐乡,屑齐郡黄县。徐乡就是徐福的家乡。今龙口市乡城镇东村古城遗址,即为汉代徐乡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福 东莱郡 东渡日本 古城遗址 乡城镇 于钦 江苏赣榆 士乡 齐郡 学术讨论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