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戏”的最初输入与中国早期影坛——为中国电影百年纪念而作 被引量:25
1
作者 范伯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7,共7页
19世纪90年代,“电戏”传入中国。1897年9月5日李伯元所办的《游戏报》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电影评论”文章。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片断,至今已整整100年。中国早期电影工作者主要与通俗作家合作编... 19世纪90年代,“电戏”传入中国。1897年9月5日李伯元所办的《游戏报》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电影评论”文章。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片断,至今已整整100年。中国早期电影工作者主要与通俗作家合作编剧,拍摄一些中国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默片”,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电影的教化作用。1931年由中国电影工作者、进步的新剧艺工作者与通俗作家通力合作,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在“9.18”、“1.28”后,中国民众的抗日情绪空前高涨,促使我国的电影事业在国难声中很快步入了一个左翼电影主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戏 默片 有声片 早期影坛 左翼电影主潮期
下载PDF
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时期状况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英侠 王红霞 王婧雅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77,共7页
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时期对于电影声音的发展乃至整个电影形式的发展至关重要,对这一时期声音创作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清电影语言发展的脉络,更提供给我们重新审视对待电影声音的历史眼光新的角度。纯粹意义上的无声电影其实并非... 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时期对于电影声音的发展乃至整个电影形式的发展至关重要,对这一时期声音创作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清电影语言发展的脉络,更提供给我们重新审视对待电影声音的历史眼光新的角度。纯粹意义上的无声电影其实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坚固地存在于电影发展初期的漫长历史中,因而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的电影声音被赋予的"第二位"身份有待于新去考证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电影 默片 电影声音艺术 空间 蒙太奇
下载PDF
黑暗中的声音:作为叙述者的电影解说员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勇 《符号与传媒》 CSSCI 2017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小说叙述者与电影叙述者都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虚拟人格,但电影叙述者更为复杂。在默片时代,电影叙述者有可能会现身发声,以电影解说员的身份叙述故事。作为具体存在的叙述者,电影解说员拥有全知全能的叙述权力,甚至能干预电影画面的... 小说叙述者与电影叙述者都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虚拟人格,但电影叙述者更为复杂。在默片时代,电影叙述者有可能会现身发声,以电影解说员的身份叙述故事。作为具体存在的叙述者,电影解说员拥有全知全能的叙述权力,甚至能干预电影画面的运作,他的存在使得放映现场成为充满即兴表演与情感反馈的场所。电影解说员通过他的声音与表演将默片与戏剧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突显出来。通过对这一角色的重访与重估,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电影的多元存在与丰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片 声音 叙述者 电影解说员
下载PDF
中国电影默片时代的正反打——兼与贺瑞晴等商榷 被引量:6
4
作者 聂欣如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3-79,共7页
西方早期电影中的正反打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形式:轴线、侧偏和主次,在默片时代发展过程中,轴线和主次的方式逐渐式微,有人根据西方电影的这一特征,将面对镜头的表演归属于另类,并且将这一结论推演至早期的中国电影。而中国默片时代电影中... 西方早期电影中的正反打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形式:轴线、侧偏和主次,在默片时代发展过程中,轴线和主次的方式逐渐式微,有人根据西方电影的这一特征,将面对镜头的表演归属于另类,并且将这一结论推演至早期的中国电影。而中国默片时代电影中正反打发展的轨迹与西方完全不同,不是单科独进,而是三种方式齐头并进,特别是主次方式的正反打发展出了多种样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按照波德维尔的理论,正反打既不应该是"自然"(倾向感知)的,也不应该是"惯例"(文化决定)的,而是应该兼顾这两端,这样才能够包容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默片 无声片 正反打
原文传递
影如梦,星如雨 好莱坞电影明星制
5
作者 乔乔 《大众电影》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电影诞生一百多年,出现过无数名留青史的杰作,也创造了庞大的利润。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更加深刻地留在他们脑海中的是银幕上那些独特的身影、美丽的脸庞,以及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人,被称为“明星”。而围绕着明星来运转的电... 电影诞生一百多年,出现过无数名留青史的杰作,也创造了庞大的利润。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更加深刻地留在他们脑海中的是银幕上那些独特的身影、美丽的脸庞,以及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人,被称为“明星”。而围绕着明星来运转的电影产业体系,被称为“明星制”。明星制的雏形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默片电影时期,便已经初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星制 电影产业 好莱坞 默片
原文传递
默片偶像·时代风华
6
《大众电影》 2024年第2期122-141,共20页
镜头前,他们是惊艳时代的艳丽情人,用精妙的肢体语言为黑白银幕赋梦;镜头后,他们是个性异的“多栖才子”,用特立独行诠释不羁的时代精神。他们热爱银幕,同样热爱生活;他们有着柔美的外表,同样有着坚毅的灵魂。纵然半世纪过去,如同《日... 镜头前,他们是惊艳时代的艳丽情人,用精妙的肢体语言为黑白银幕赋梦;镜头后,他们是个性异的“多栖才子”,用特立独行诠释不羁的时代精神。他们热爱银幕,同样热爱生活;他们有着柔美的外表,同样有着坚毅的灵魂。纵然半世纪过去,如同《日落大道》中的诺玛·戴斯蒙德所言“Im big,the picture got small.(我依然是大明星,只是银幕变小了。)”印刻在时代记忆里的耀眼风华,不会被时间的尘沙拂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落大道》 时代精神 默片 热爱生活 肢体语言 特立独行 时代记忆 镜头前
原文传递
电影音乐白皮书 从默片到早期有声片的配乐 被引量:5
7
作者 韩斌 《音乐爱好者》 2004年第2期24-26,共3页
电影艺术从1895年诞生至今已逾百年,而电影配乐也已走过了96年的历史,从早期无声默片到后来的有声电影,电影音乐也完成了从单纯的配乐发展到独立的音乐体裁的历程。如今,电影原声音乐已然成为人们喜爱的音乐样式并且深入人心。
关键词 电影音乐 默片 有声片 电影配乐 《言斯公爵被刺记》 《一个国家的诞生》 《宾虚传》 《战舰波将金号》 《爵士歌王》
下载PDF
电影严选 一百年1952
8
作者 鬼脚七 小船问鱼 +1 位作者 鲜有废客 周启龙(设计) 《环球银幕》 2023年第12期134-137,共4页
舞台春秋Limelight导演:查理·卓别林出品:美国《舞台春秋》更像是卓别林对于自己表演生涯的告别和总结,正如过气喜剧演员卡尔费罗清楚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拥有舞台和观众之后选择将事业和爱情都让给年轻一代,卓别林也早就知道自己... 舞台春秋Limelight导演:查理·卓别林出品:美国《舞台春秋》更像是卓别林对于自己表演生涯的告别和总结,正如过气喜剧演员卡尔费罗清楚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拥有舞台和观众之后选择将事业和爱情都让给年轻一代,卓别林也早就知道自己并不属于有声片时代,卡尔费罗的遭遇其实正是他的心境自况。影片用了不少篇幅来呈现完整的舞台表演段落,也只有在这些段落里,我们才能看到卓别林短暂地回到那个属于他的世界里。结尾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的历史性同台为人津津乐道,默片时代的两大巨星,是用什么心情来面对这样一部作品的呢,我们不得而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表演 喜剧演员 卓别林 巴斯特 有声片 费罗 默片 段落
原文传递
有声电影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4
9
作者 周传基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38-59,共22页
声音的出现是迄今科学技术的发明给电影艺术带来的一次最大的变革。它的变革深度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有时甚至被拒绝予以承认。例如,我们尚未充分研究和认识画面与声音的正确关系的今天。就有人认为电影是以视觉为主。
关键词 电影创作 理论家 默片 视觉表现 艺术创作 无声影片 电影空间 纪录本性 画框 场面调度 立体声 蒙太奇学派 单镜头 银幕空间 视听艺术 创作者
下载PDF
还原默片本来面目(上)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瀛 《现代电影技术》 2011年第4期44-49,54,共7页
默片在原有的历史环境中的面目因时过境迁而消逝,使现代人对于默片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本文旨在从声音、色彩、版本、速度、保存等多个角度,还原默片的本来面目,一方面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默片,另一方面提高人们对默片保存的关注度。
关键词 默片 声音 色彩 版本 速度 保存 修复 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下载PDF
浅析无声电影中的音乐——以卓别林《摩登时代》为例
11
作者 张千寻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6期92-94,共3页
这是无声电影时代的顶峰,也是喜剧表演者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于无声电影时代与有声电影时代的交接之处,其配乐有着极其特别的时代特点,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有声时代下“倔强”的卓别林坚持用默片的方式完成最后一部影... 这是无声电影时代的顶峰,也是喜剧表演者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于无声电影时代与有声电影时代的交接之处,其配乐有着极其特别的时代特点,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有声时代下“倔强”的卓别林坚持用默片的方式完成最后一部影片,以“无声音乐”为我们留下了最后的默片经典。无声默片的特点在于无声表演,所以音乐作为无声表演的语言在默片中起到无比重要的作用,是无声电影的支架,是无声表演的精髓。本文以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为例,寻找无声电影中的“声音”,品析“无声电影音乐”的配乐特点以及美学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电影 默片 电影配乐 《摩登时代》
下载PDF
早期中国电影人的砥砺探索——袁牧之电影中的音乐特色
12
作者 宋晓蕾 《艺术家》 2023年第3期149-151,共3页
有声电影指的是观众既能够看见屏幕上的画面,又能够听见电影中人物的台词、解说和音乐。这在当下看来是十分寻常的事,但在电影刚诞生时,技术还不足以让画面中的人物直接开口说话,电影便以默片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
关键词 有声电影 音乐特色 袁牧之 早期中国电影 开口说话 默片 台词
下载PDF
翻译与电影:俚语、方言、口音和多语言 被引量:2
13
作者 Andreea Ema Stoian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32,共4页
一、默片时代的字幕翻译与影像本体性.电影在诞生之初,被认为是影响力巨大的人类交流方式。这在默片时代是正确的,因为在引入插卡字幕之前,电影似乎没有必要进行翻译。被拍摄下来的影像可能包含着明显的文化符号,因此对原文化以外的观... 一、默片时代的字幕翻译与影像本体性.电影在诞生之初,被认为是影响力巨大的人类交流方式。这在默片时代是正确的,因为在引入插卡字幕之前,电影似乎没有必要进行翻译。被拍摄下来的影像可能包含着明显的文化符号,因此对原文化以外的观众来说有些陌生;但是,这些记号的含义是可以被吸收的,就像吸收一幅画。在没有语言干扰的情况下,外国电影的观众有可能仅仅根据外表来识别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电影 影像本体 文化符号 默片 一幅画 字幕翻译 人类交流
下载PDF
默片时代的“配音”与“配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伟 严洁琼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43,共9页
电影虽被誉为"第八艺术",集合了音乐、美术、诗歌、戏剧等诸多优点,但其诞生之初,却有着致命的先天不足。从1895年放映第一部电影短片直到1926年第一部有声影片问世,将近30多年的时间,观影是在悄无声息中度过的。有形无声,未... 电影虽被誉为"第八艺术",集合了音乐、美术、诗歌、戏剧等诸多优点,但其诞生之初,却有着致命的先天不足。从1895年放映第一部电影短片直到1926年第一部有声影片问世,将近30多年的时间,观影是在悄无声息中度过的。有形无声,未免让人觉得美中不足,尤其动辄一、两小时的情节剧诞生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片 上海 卡尔 影片放映 电影放映 戏院
原文传递
论音乐形象的特殊性(下)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一民 《音乐研究》 1982年第4期65-71,共7页
概括功能和不确定性的意义先举两个例子:其一、当电影尚在默片时代,常常从头至尾用音乐来烘托影片中剧情的发展。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制片人竟专门把各种不同情绪的音乐分门别类辑成《电影用曲汇编》、《电影音乐手册》之类电影音乐“百... 概括功能和不确定性的意义先举两个例子:其一、当电影尚在默片时代,常常从头至尾用音乐来烘托影片中剧情的发展。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制片人竟专门把各种不同情绪的音乐分门别类辑成《电影用曲汇编》、《电影音乐手册》之类电影音乐“百科大全力,以待新片中各种场面的不时之需。其二、我们知道,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是他从自己的其它作品中借来的,在这段音乐没有定为《塞》剧序曲之前,它已经在罗西尼的另外几部歌剧中被使用过多次了。类似上面的例子多得很,每一位稍懂音乐的人都可信手拈来。一次,看卓别林的《淘金记》,其中有这样一段情景:大个子金和那可怜的小个子手忙脚乱地拼命挣扎着想爬出被暴风雪吹到悬崖上而倾斜的窝棚。与此同时自然就有音乐相配。只听一位观众说:“这不是《野蜂飞舞》吗?可是此情此景,跟飞舞的野蜂还有什么关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形象 制片人 音乐作品 电影音乐 具象化 默片 剧情 观众 纯音乐 影片
原文传递
长影的时代辉煌与历史贡献——以电影作品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星 黄含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长影成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不仅是输送人才,还在于在新的时代中适应意识形态要求并且兼顾艺术表现规律,努力创设多样表现形态而又有经典创作存留。长影的长史成就是电影人在特定时代中艰辛努力的结果,其间的历史得失令人深思。
关键词 长影 新中国电影 东北电影制片厂 默片 有声片 国产片
原文传递
无声电影字幕与早期电影的展映实践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兰心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9,共11页
字幕是电影中复杂且未被充分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探讨了字幕的两个方面:字幕在20世纪初期电影展映实践中的作用,以及无声电影时代围绕字幕展开的讨论。首先,本文研究了字幕与默片解说员、幻灯片、叙事电影的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观众模... 字幕是电影中复杂且未被充分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探讨了字幕的两个方面:字幕在20世纪初期电影展映实践中的作用,以及无声电影时代围绕字幕展开的讨论。首先,本文研究了字幕与默片解说员、幻灯片、叙事电影的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观众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字幕的兴起导致电影放映商和默片解说员失去了自主性,电影的控制权重新落入电影制片人的手中。在电影诞生的最初几十年里,字幕提高了中产阶级对电影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电影 早期电影 无声电影 放映商 中产阶级 解说员 默片 接受度
原文传递
《赤壁》中对古琴音乐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伍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28-129,共2页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听艺术",其中音乐艺术作为声音艺术的精华,成为影视声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歌唱以及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音乐都可能被用于影视作品的音乐艺术创作中。本文以电影《赤壁》中出现的...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听艺术",其中音乐艺术作为声音艺术的精华,成为影视声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歌唱以及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音乐都可能被用于影视作品的音乐艺术创作中。本文以电影《赤壁》中出现的古琴音乐为例,阐述了它作为有声源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及其艺术构思和设计,并对这段古琴音乐在影片中起到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强调音乐在进入电影艺术体系后,应与电影艺术中的各个元素相融合,取得一种新的互动关系,从而最终增强电影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电影 有声源音乐 视听统一 默片
下载PDF
《艺术家》:向默片时代的致敬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欲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95-96,共2页
默片时代是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电影人探索电影表现手法的关键时期。影片《艺术家》以黑白默片的形式,讲述了在电影由无声到有声的过渡阶段,电影人坚持对爱情的执著与对艺术的追求,最终迎来了又一个事业和人生高峰的故事... 默片时代是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电影人探索电影表现手法的关键时期。影片《艺术家》以黑白默片的形式,讲述了在电影由无声到有声的过渡阶段,电影人坚持对爱情的执著与对艺术的追求,最终迎来了又一个事业和人生高峰的故事。影片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黑白默片,而是以黑白默片为基调,加之适度的现代手法,表达在电影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电影人返璞归真,用最质朴的形式还原对电影艺术最本真的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片 情节剧 插卡字幕 有声电影
下载PDF
特吕弗眼中的希区柯克 被引量:2
20
作者 狄荣军 《书城》 2008年第3期104-106,共3页
这个人去世了,但并不是这个电影艺术家死了。因为他的影片是以异乎寻常的细心、独特的激情,并以罕有的娴熟技巧掩盖起来的敏感制作而成的,它们连续不断地流传开来,在全世界传播,能与新出品的影片相媲美,不会遭到时间的破坏。这正如让... 这个人去世了,但并不是这个电影艺术家死了。因为他的影片是以异乎寻常的细心、独特的激情,并以罕有的娴熟技巧掩盖起来的敏感制作而成的,它们连续不断地流传开来,在全世界传播,能与新出品的影片相媲美,不会遭到时间的破坏。这正如让·科克托在论述普鲁斯特时指出的那样:"他的作品将继续存在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好莱坞 影片 默片 导演 有声 作品 大卫 镜头 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