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路径研究——以黔剧为例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一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7,共8页
在中国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存续面临着多重困境,谋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成为备受社会和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作为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的传统戏曲形式,黔剧在二百多... 在中国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存续面临着多重困境,谋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成为备受社会和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作为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的传统戏曲形式,黔剧在二百多年的发展中曾数次遭遇生存危机,但是,黔剧从业者在面对危机时采取了积极适应变化了的文化生态环境的自我更新中,于困境里重获新生。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活态传承的典型案例,深刻地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时,应该以积极主动的自我调适和自我革新,才能获得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黔剧 自我调适 文化生态环境
下载PDF
黔剧《秦娘美》与《天渠》唱词的程式性对比研究
2
作者 孙丹丹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2期8-10,共3页
中国戏曲程式讲究“唱念做打”,此称为四功。其中的“唱”,是戏曲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戏曲演员通过掌握戏曲唱词的规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状态,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本文将对贵州地方戏曲黔剧的两部经典代表作《秦娘美》与《天渠... 中国戏曲程式讲究“唱念做打”,此称为四功。其中的“唱”,是戏曲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戏曲演员通过掌握戏曲唱词的规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状态,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本文将对贵州地方戏曲黔剧的两部经典代表作《秦娘美》与《天渠》唱词进行细致分析,通过对比,分析黔剧唱词在近60年的时间里,有无程式性变化。在借鉴、吸收、保留传统黔剧艺术优秀之处的同时,进行探索与发展,更好地了解中国地方传统戏曲的审美文化内涵,以便提出黔剧保护传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剧 唱词 结构 程式性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黔剧现状与其在师范类高校传承的可行性研究
3
作者 杜艳 张锦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2期66-68,共3页
在申请国家级非遗成功后,黔剧的保护和传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黔剧形成、发展到新时期的剧目创作、黔剧院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对师范类高校传承黔剧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 黔剧 师范类高校 传承
下载PDF
“变脸”的辉煌与沉寂——川剧在贵州130年
4
作者 莫洪军 《文史天地》 2024年第9期80-85,共6页
在当下的贵阳,提起川剧团,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但对“老贵阳”而言,70岁以上,没川剧情结的几乎为零。曾经,在京剧、越剧、话剧等林林总总的演艺形式还未登陆贵州,黔剧、花灯剧等本土剧种尚未成形时,川剧无疑是这块土地上一家独大的剧... 在当下的贵阳,提起川剧团,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但对“老贵阳”而言,70岁以上,没川剧情结的几乎为零。曾经,在京剧、越剧、话剧等林林总总的演艺形式还未登陆贵州,黔剧、花灯剧等本土剧种尚未成形时,川剧无疑是这块土地上一家独大的剧种。还别说,至今在贵州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一些文化名人如廖公弦、戴明贤、卜小贵等当年都是川剧团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 变脸 花灯剧 黔剧 本土剧种 京剧 廖公弦 文化名人
原文传递
黔剧《天渠》经典曲目唱腔分析
5
作者 孙丹丹 《黄河之声》 2024年第6期134-137,共4页
在研究黔剧艺术的唱腔特点过程中,选取了黔剧《天渠》中的两首经典曲目《天上一条河》和《一句话犹如惊雷闪电》,分析其唱腔结构连接的特点。通过具体的唱腔特点分析,有利于借鉴、吸收传统黔剧艺术的优秀之处,以进行符合当代艺术审美形... 在研究黔剧艺术的唱腔特点过程中,选取了黔剧《天渠》中的两首经典曲目《天上一条河》和《一句话犹如惊雷闪电》,分析其唱腔结构连接的特点。通过具体的唱腔特点分析,有利于借鉴、吸收传统黔剧艺术的优秀之处,以进行符合当代艺术审美形式的音乐表演改编与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剧 唱腔结构 唱腔节奏 情感变化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黔剧的传承发展思路
6
作者 邓梨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6期48-50,共3页
戏曲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不同地方的戏曲蕴藏着地区文化和民族特质,是不可替代、难以复制的优秀文化。发源于贵州地区的黔剧曾因独特的表演风格、扣人心弦的戏曲故事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逐渐发展成为贵州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新时... 戏曲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不同地方的戏曲蕴藏着地区文化和民族特质,是不可替代、难以复制的优秀文化。发源于贵州地区的黔剧曾因独特的表演风格、扣人心弦的戏曲故事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逐渐发展成为贵州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新时期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黔剧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文化生态学视角出发,基于黔剧文化与环境、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简要概述黔剧的诞生过程和艺术特色,分析目前黔剧传承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然后就黔剧的传承和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黔剧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视域 黔剧 传承 策略
下载PDF
贵州黔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婷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0期9-11,共3页
在我国现代化飞速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存在诸多难题,如何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问题备受社会与理论界的关注。黔剧是贵州国家级非遗文化典型,是承载乡土人情、乡音人文的传统戏曲剧种,其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曾屡次走... 在我国现代化飞速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存在诸多难题,如何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问题备受社会与理论界的关注。黔剧是贵州国家级非遗文化典型,是承载乡土人情、乡音人文的传统戏曲剧种,其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曾屡次走到生死存亡的境地,但黔剧传承人在生存危机面前主动选择了自我创新,不断适应发生改变的文化生态环境,在逆境中破茧重生。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活态传承的极具代表性的实例,进一步阐明了在演变不断加速的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主动积极地对自身进行调整与创新,才可以实现自身的深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黔剧 文化生态环境
下载PDF
黔剧音乐在电影《秦娘美》中的映射及其艺术价值探析
8
作者 舒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112,共6页
一、黔剧和《秦娘美》背景梗概,(一)黔剧及其音乐,黔剧,原称文琴戏,亦称贵州弹词、文琴、贵州扬琴,是贵州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贵阳、遵义、安顺、毕节以及黔西南等地区。[1]黔剧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吸收了不同地区的戏曲艺... 一、黔剧和《秦娘美》背景梗概,(一)黔剧及其音乐,黔剧,原称文琴戏,亦称贵州弹词、文琴、贵州扬琴,是贵州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贵阳、遵义、安顺、毕节以及黔西南等地区。[1]黔剧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吸收了不同地区的戏曲艺术元素,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剧 贵州弹词 文琴 表演风格 黔西南 价值探析 戏曲艺术
下载PDF
黔剧艺术创作的审美阐释
9
作者 姚宁馨 《艺术评鉴》 2023年第17期165-170,共6页
本文以分析黔剧经典剧目文本创作为主,阐释了其在继承中国戏曲母体特征的同时又极具地域性、民俗性特点。文中通过阐释黔剧文本创作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继承,黔剧对中国戏曲文化价值观的传承,黔剧文本创作中的贵州地域空间展现、民俗... 本文以分析黔剧经典剧目文本创作为主,阐释了其在继承中国戏曲母体特征的同时又极具地域性、民俗性特点。文中通过阐释黔剧文本创作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继承,黔剧对中国戏曲文化价值观的传承,黔剧文本创作中的贵州地域空间展现、民俗特征展现、黔剧文本创作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等内容,力争解析黔剧艺术创作的审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黔剧 唱腔艺术 文化审美 贵州地区
下载PDF
电影《秦娘美》中黔剧的音乐探究
10
作者 刘昊佳 《时代人物》 2023年第3期35-37,共3页
《秦娘美》作为我国贵州省的传统地方黔剧,同时也是我国独具风格和特色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从简单的杨琴伴奏,分角色坐唱的说唱艺术到完整的剧目表演,这无疑是黔剧从曲艺发展为戏曲的重要转变表现。因此,本篇文章以电... 《秦娘美》作为我国贵州省的传统地方黔剧,同时也是我国独具风格和特色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从简单的杨琴伴奏,分角色坐唱的说唱艺术到完整的剧目表演,这无疑是黔剧从曲艺发展为戏曲的重要转变表现。因此,本篇文章以电影《秦娘美》中的黔剧作为研究主题,首先简单地介绍黔剧的发展背景和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秦娘美》故事中讲述的基本内容。其次,分别从旋律和曲词的角度,分析作品中黔剧的艺术特点。最后,文章从演唱风格、演唱技巧、演唱意境和技巧的融合这三个方面,阐述《秦娘美》中黔剧的演唱表达方式,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在掌握电影《秦娘美》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更近一步对黔剧及其音乐特色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领会我国传统优秀艺术文化的内涵,将黔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作为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美娘》 黔剧 音乐探究 艺术特色
下载PDF
黔剧《秦娘美》与《天渠》的群舞阵列、舞台光影氛围对比
11
作者 孙丹丹 《文存阅刊》 2023年第6期96-98,共3页
本文选取《秦娘美》与《天渠》这两部具有经典性、代表性的剧目,进行表演形式的对比研究。研究方法采用影像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两部剧的群舞阵列变化、舞台光影氛围进行细致的对比与分析。通过对两部剧的对比,提炼出两部剧目的审美... 本文选取《秦娘美》与《天渠》这两部具有经典性、代表性的剧目,进行表演形式的对比研究。研究方法采用影像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两部剧的群舞阵列变化、舞台光影氛围进行细致的对比与分析。通过对两部剧的对比,提炼出两部剧目的审美共性和个性,以期为进行符合当代艺术审美观念的表演形态改编与创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剧 音乐形态 群舞阵列变化 舞台光影氛围
下载PDF
黔剧《秦娘美》与《天渠》念白的程式性对比
12
作者 孙丹丹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第7期108-110,共3页
本文选取黔剧《秦娘美》与《天渠》两部剧目的念白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两部相隔近 60 年的作品,分析其念白的程式性有无变化,并对产生的对比结果进行解释。旨在借鉴、吸收、保留传统黔剧艺术的优秀之处,同时进行探索与发展,更好地了解中... 本文选取黔剧《秦娘美》与《天渠》两部剧目的念白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两部相隔近 60 年的作品,分析其念白的程式性有无变化,并对产生的对比结果进行解释。旨在借鉴、吸收、保留传统黔剧艺术的优秀之处,同时进行探索与发展,更好地了解中国地方传统戏曲的审美文化内涵,以便提出黔剧保护传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剧 念白 贵州方言 韵辙 程式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传承机理探究
13
作者 周妍黎 张衡 《湖南包装》 2023年第5期27-29,共3页
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法律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但仅靠传承人传承和发扬存在诸多局限性。文章以产业化为视角探讨非遗传承的有效路径和机理,研究景德镇陶瓷、相声、黔剧的实践历程,构建利用开发、认同文化和利益主体者的产业化传承的模... 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法律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但仅靠传承人传承和发扬存在诸多局限性。文章以产业化为视角探讨非遗传承的有效路径和机理,研究景德镇陶瓷、相声、黔剧的实践历程,构建利用开发、认同文化和利益主体者的产业化传承的模型,细化产业传承中的创新行为,为产业化传承的复杂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 产业化 景德镇陶瓷 相声 黔剧
下载PDF
黔剧经典剧目《秦娘美》的音乐表演形态特征
14
作者 孙丹丹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3年第9期57-60,共4页
2008年,由《中国文化报》登载,黔剧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中国黔剧经典剧目《秦娘美》为研究个案,旨在借鉴、吸收、保留传统黔剧艺术的优秀之处,同时进行探索与发展,更好地了解中国地方传统戏曲的审美文化内涵,以便... 2008年,由《中国文化报》登载,黔剧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中国黔剧经典剧目《秦娘美》为研究个案,旨在借鉴、吸收、保留传统黔剧艺术的优秀之处,同时进行探索与发展,更好地了解中国地方传统戏曲的审美文化内涵,以便发掘黔剧保护、传承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剧 《秦娘美》 音乐形态 唱腔 传承发展
原文传递
黔剧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李诗雨 舒然 《艺术评鉴》 2023年第24期135-140,共6页
在中国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存续面临着多重困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反复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 在中国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存续面临着多重困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反复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本文深挖黔剧蕴含的历史价值、人文精神、发展理念,立足于“两性”并围绕“两创”,聚焦黔剧少数民族剧目,探索黔剧与线上的“橙光游戏”与线下的“剧本杀”的融合,创新传统艺术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方式,提升黔剧的转化能力和消费市场占有率,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剧 传统艺术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浅谈黔剧《天渠》中唱腔音乐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宁馨 《艺术评鉴》 2019年第20期1-2,共2页
黔剧《天渠》应用的黔剧唱腔来讴歌时代楷模黄大发的感人事迹,为黔剧的剧目库再次增加一部优秀剧目,本文将对该作品中的唱腔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黔剧 《天渠》 黔剧唱腔
下载PDF
社会互动视角下贵州地方戏曲传播分析——以黔剧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果果 《戏剧之家》 2022年第25期18-20,共3页
本文从黔剧的发展、黔剧的视觉符号表达、黔剧的听觉符号表达三个方面分析了黔剧的艺术符号表达形式,并且从社会互动理论、黔剧传播的特点、黔剧传播的形式、黔剧传播的媒介、新媒体时代下的黔剧传播新思路、创新黔剧形式、时代化黔剧... 本文从黔剧的发展、黔剧的视觉符号表达、黔剧的听觉符号表达三个方面分析了黔剧的艺术符号表达形式,并且从社会互动理论、黔剧传播的特点、黔剧传播的形式、黔剧传播的媒介、新媒体时代下的黔剧传播新思路、创新黔剧形式、时代化黔剧内容和新媒体引导下的黔剧传播及黔剧人才的培养几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互动视角下贵州地方戏曲的传播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动 戏曲分析 黔剧
下载PDF
浅谈黔剧《秦娘美》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倩 《艺术评鉴》 2017年第15期116-117,共2页
《秦娘美》属于贵州省地方传统戏曲中的经典剧目,该剧讲述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侗族民间传说而改编,自诞生以来该剧一直深受贵州戏迷们的厚爱,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本文就此剧目谈谈笔者的见解。
关键词 黔剧 《秦娘美》
下载PDF
演得人生别样红——记黔剧表演艺术家刘玉珍
19
作者 傅合连 邓小玲 《贵阳文史》 2022年第1期68-72,共5页
六十年前,刘玉珍主演黔剧《秦娘美》而名扬大江南,六十年来,她以保护传承黔戏为己任,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今已是耄耋老人的刘玉珍应约笔者采访,不必接送,只需一个电话,便会神采奕奕地准时准点出现在小会议室里,就着清茶一杯,打开记忆大门... 六十年前,刘玉珍主演黔剧《秦娘美》而名扬大江南,六十年来,她以保护传承黔戏为己任,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今已是耄耋老人的刘玉珍应约笔者采访,不必接送,只需一个电话,便会神采奕奕地准时准点出现在小会议室里,就着清茶一杯,打开记忆大门,娓娓道来黔剧发展过程中的那些往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剧 耄耋老人 保护传承 表演艺术家 会议室 六十年
下载PDF
谈贵州地方戏曲——黔剧 被引量:1
20
作者 祝晓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3期5-7,共3页
黔剧从流传于民间的说唱艺术,逐渐嬗变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演出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并形成了其清丽委婉、善于抒情的戏剧抒情风格和贴近生活,又不失浪漫的表演特色。黔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要注重戏曲艺术的发展规律,更要在坚持黔剧独... 黔剧从流传于民间的说唱艺术,逐渐嬗变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演出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并形成了其清丽委婉、善于抒情的戏剧抒情风格和贴近生活,又不失浪漫的表演特色。黔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要注重戏曲艺术的发展规律,更要在坚持黔剧独立文化品格和审美价值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开拓创新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剧 艺术特色 价值保护 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