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土黑衣壮文化进中学校园的路径研究与思考
1
作者 陈红利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6期34-36,共3页
文章探究大新县本土黑衣壮文化进中学校园的路径和方法,将本土黑衣壮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教育教学实践中,从中探索一条符合本地学校开展第二课堂的实践之路。
关键词 黑衣文化 路径 方法 校本教材
下载PDF
共生教育:文化失衡下的应然选择——那坡县黑衣壮族文化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杰远 李运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共4页
生活在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族,在严峻的环境里创造了精彩的黑衣壮文化。然而在外力影响下形成的功利化取向使他们陷入了生态恶化与文化失衡的困境,因而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从培养人入手,实施以共生为价值取向的共生教育,达成人... 生活在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族,在严峻的环境里创造了精彩的黑衣壮文化。然而在外力影响下形成的功利化取向使他们陷入了生态恶化与文化失衡的困境,因而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从培养人入手,实施以共生为价值取向的共生教育,达成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衣文化 文化失衡 共生教育
下载PDF
黑衣壮文化如何物化为现实生产力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毛堂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黑”,是黑衣壮族群的标志;崇黑,浓缩了黑衣壮人的族群意识,也是黑衣壮文化的精髓。黑衣壮文化研究开发的重点应转移到它的物化上来,要让它物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让物化的黑衣壮文化产品给黑衣壮群众带来长久的经济实惠。
关键词 黑衣文化 物化 生产力
下载PDF
多模态隐喻视阈下黑衣壮文化的认知构建研究——以纪录片《那坡那坡》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钟荛键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4-49,共6页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态呈现形成的隐喻,以多模态形式表征的民族纪录片是民族形象在话语层面的重要承载。运用多模态隐喻探析壮族纪录片《那坡那坡》中的隐喻及其认知动因,发现《那坡那坡》中多模态隐喻存在石具...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态呈现形成的隐喻,以多模态形式表征的民族纪录片是民族形象在话语层面的重要承载。运用多模态隐喻探析壮族纪录片《那坡那坡》中的隐喻及其认知动因,发现《那坡那坡》中多模态隐喻存在石具隐喻、节日隐喻及服饰隐喻三类,其中源域常示以语言模态,目标域由图像、声音及语言模态结合呈现,该片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是多民族文化共性和黑衣壮文化个性相结合的认知产物。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探究黑衣壮文化的认知构建,不仅揭示黑衣壮以黑为美、勤劳朴实的民族形象,且有利于促进黑衣壮原生态文化活态传承和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黑衣文化 认知构建 民族形象纪录片
下载PDF
功能对等视角下信息型文本的英译研究——以黑衣壮文化简介翻译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可昊雨 林秋明 崔伟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26-129,共4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黑衣壮文化简介三个不同译本中较典型的词句译法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和篇章对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信息型文本中的译文效果,对提高翻译准确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信息型文本 黑衣文化
下载PDF
多模态隐喻视阈下黑衣壮文化的认知构建研究——以纪录片《那坡那坡》为例
6
作者 钟荛键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9-64,共6页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态呈现形成的隐喻。以多模态形式表征的民族纪录片是民族形象在话语层面的重要承载。本文运用多模态隐喻探析壮族纪录片《那坡那坡》中隐喻及其认知动因,发现:《那坡那坡》中多模态隐喻存在...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态呈现形成的隐喻。以多模态形式表征的民族纪录片是民族形象在话语层面的重要承载。本文运用多模态隐喻探析壮族纪录片《那坡那坡》中隐喻及其认知动因,发现:《那坡那坡》中多模态隐喻存在石具隐喻、节日隐喻及服饰隐喻三类;其中源域常示以语言模态,目标域由图像、声音及语言模态结合呈现;该片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是多民族文化共性和黑衣壮文化个性相结合的认知产物。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探究黑衣壮文化的认知构建,不仅揭示黑衣壮以黑为美、勤劳朴实的民族形象,且有利于促进黑衣壮原生态文化活态传承和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黑衣文化 认知构建 民族形象纪录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