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粱种质资源对黑束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5
- 1
-
-
作者
胡兰
刘可杰
徐婧
姜钰
徐秀德
-
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0-555,共6页
-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80551144)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6)~~
-
文摘
2016-2017年,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110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黑束病鉴定与评价研究,拟探明高粱抗病性及不同寄主来源的高粱、玉米黑束病菌致病力差异。110份高粱种质资源中,对高粱来源的黑束病菌(GHS-1)表现免疫(IM)的13份(占11.8%),高抗(HR)的17份(占15.5%),抗病(R)和中抗(MR)的各14份(占25.4%);感病(S)的17份(占15.5%),高感(HS)的35份(占31.8%);对玉米来源的黑束病菌(YHS-1)表现免疫(IM)的21份(占19.1%),高抗(HR)的11份(占10.0%),抗病(R)的15份(占13.6%),中抗(MR)的12份(占10.9%);感病(S)的21份(占19.1%),高感(HS)的30份(占27.3%)。上述结果表明,目前高粱育种中广泛应用的育种种质恢复系中抗黑束病材料较为丰富,且不同寄主来源的高粱和玉米黑束病菌致病力存在差异。
-
关键词
高粱
黑束病
直帚枝杆孢
抗病性
-
Keywords
Sorghum bicolor(L.)Moench
Black Bundle Disease
Sarocladium strictum
disease resistance
-
分类号
S435.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玉米黑束病研究病害症状与病原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孟有儒
张保善
-
机构
甘肃省张掖农业学校
张掖地区农牧处
-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7-32,共6页
-
文摘
玉米黑束病菌〔Acremonium strictum W.Gams(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da)〕产生的症状类型,主要是髓部出现黑束型和褐节型;叶部出现淡紫红枯死型和个别品种产生黄白色枯死型.病原菌只侵染玉米.菌丝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适温28~30℃,孢子萌发为20~33℃,致死温度50℃.该菌对 pH 值适应范围广,但以 PH 值6最佳.紫外线与黑暗和光照与黑暗各12h 交替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在 PDA、蔡氏、马丁、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玉米粉、PDA 上产孢量最大.玉米茎髓提取液有利于菌丝生长.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尤以蔗糖,D(+)葡萄糖最好,在可溶性淀粉培养液中产孢量最多.无机氮对菌丝生长较有机氮为好,其中磷酸氢二铵和碳酸氢铵最隹.
-
关键词
玉米
黑束病
生理特性
-
Keywords
Corn
Acremonium strictum W. Gams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
分类号
S435.13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玉米品种及亲本对玉米黑束病抗病性调查
被引量:3
- 3
-
-
作者
侯保荣
张曙平
-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植保系
-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35-136,共2页
-
文摘
本文介绍了全国O2玉米区域试验、华北玉米区域试验、O2玉米预备试验、引种试验和配合力测定共52个品种和31个亲本抗病性的调查,以症状典型时期──结实后剖茎观察维管束变色程度,诊断由玉米头包菌(Acremonium acremonium)引起的玉米黑束病。其中陕8410、野门65-2/72/O2,中系012/O2属免疫类型;中单2号、唐玉1号等15个品种或亲本属高抗类型;石单021、高单3号、SC704等9个品种或亲本属高感类型,其他为中感类型。
-
关键词
头包菌
维管束
玉米
黑束病
抗病性
-
分类号
S513.03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我国高粱上一种新病害——黑束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徐秀德
赵廷昌
刘志恒
-
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
-
出处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
文摘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高粱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高粱黑束病的研究结果。引起黑束病的病原菌是点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trictum W.Gams);适宜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0℃,pH值范围为5—8;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28℃,适宜pH值范围为5—7;大多数糖类均可作为该病菌的碳源营养,以果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甘露糖、麦芽糖、淀粉为佳,而山梨糖则不利于病菌生长。单独应用有机或无机氮素作为营养均不适于此病菌生长;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病菌可侵染高粱、苏丹草、玉米、谷子、珍珠粟等禾本科植物;不同高粱品种的感病性有明显差异。
-
关键词
高粱
黑束病
症状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
Keywords
Acremonium wilt of sorghum symptom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icity
-
分类号
S435.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玉米黑束病产量损失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4
- 5
-
-
作者
郝铠
孟有儒
-
机构
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河西学院
-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3-136,共4页
-
文摘
玉米Zea mays黑束病Acrimonium strictum抗、感病品种影响产量构成的因素是病株不形成雌穗或穗粒数减少及千粒重降低,病株平均损失率66.0%。耐病品种则主要是穗粒数减少,病株平均损失率14.7%。2005-2006年通过土壤接菌共鉴定1 382份玉米品种(系),其中未发病1 097份,占79.3%;高抗5份,抗病5份,各占0.36%,耐病15份,占1.08%,感病27份,占2.0%,高感233份,占16.9%。而且对茎秆体内还原糖、全磷、全氮、粗蛋白含量与品种(系)抗病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测试研究。
-
关键词
玉米黑束病
产量损失率
抗病性
-
Keywords
Acrimonium stricture of maize
yield loss
disease resistance
-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玉米黑束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孟有儒
李万苍
王多成
李文明
-
机构
河西学院
甘肃张掖市玉米原种场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4,共4页
-
文摘
玉米黑束病是苗期根部侵染,系统性发生的病害。由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传播。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以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清除病株根、茎残体等保健栽培措施可取得持续地防治效果。
-
关键词
玉米黑束病
发病原因
防治对策
-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高粱病菌种群动态及防治策略研究
- 7
-
-
作者
徐秀德
-
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新农业》
2002年第10期7-7,共1页
-
文摘
本研究系统地研究了高梁病菌种群动态,明确了高粱病害消长规律,发现并研究报道了我国高粱3种新病害(高粱靶斑病、高粱顶腐病和高梁黑束病)和高粱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发现了辽宁高粱上的2种新病害(高粱煤纹病。
-
关键词
种群动态
防治策略
煤纹病
车斑病
顶腐病
黑束病
红条病毒病
高梁
病菌
-
分类号
S435.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玉米黑束病的发生与防治
- 8
-
-
作者
石永红
-
机构
山东省禹城市农业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2期131-131,共1页
-
文摘
介绍玉米黑束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特征、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为玉米黑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玉米黑束病
危害症状
病原特征
发病原因
防治对策
-
Keywords
corn black bundle disease
damage symptorlas
pathogen characteristics
etiology
control measures
-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