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朝时期的方形帐篷与族群互动 被引量:3
1
作者 程嘉芬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5,65,共7页
考古材料中所见的方形帐篷形象,可以为了解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族群互动提供新的视角。一方面,此时期出现的具有平城特色的陶制方形帐篷模型,作为蒙古包式框架结构帐篷的一类亚型,反映了北魏早期鲜卑族与汉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另... 考古材料中所见的方形帐篷形象,可以为了解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族群互动提供新的视角。一方面,此时期出现的具有平城特色的陶制方形帐篷模型,作为蒙古包式框架结构帐篷的一类亚型,反映了北魏早期鲜卑族与汉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另一方面,北朝后期在华西域人所使用石质葬具上的浮雕装饰图像中黑帐篷与蒙古包式帐篷形象的出现,以及载帐架骆驼俑和有关商旅出行题材的使用,则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展示了此时期中西方贸易伴随丝绸之路发展而不断繁荣的情景。随着中原地区人们对帐篷这种游牧民族符号的认识和接受,"胡风"逐渐发展成为流行于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帐篷 陶制帐篷模型 商队 族群互动 “胡风”
原文传递
基于全球黑帐篷体系背景下的藏族黑帐篷建筑起源探析
2
作者 胡斌 孙振宇 《新建筑》 2022年第4期106-111,共6页
被亚非游牧民族所广泛采用的黑帐篷是全球游牧文化最具象征性的物质性遗产代表之一。文章从构造及空间意义两个层面介绍了全球黑帐篷承传应用背景,并对其四个亚型作归纳与对比分析。基于此背景及在回溯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藏族黑... 被亚非游牧民族所广泛采用的黑帐篷是全球游牧文化最具象征性的物质性遗产代表之一。文章从构造及空间意义两个层面介绍了全球黑帐篷承传应用背景,并对其四个亚型作归纳与对比分析。基于此背景及在回溯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藏族黑帐篷与西方黑帐篷所表现出的建筑底层架构一致性得出两者属于同一文化现象的结论。通过文献及考古资料推测,藏族黑帐篷最早不是起源于就地使用树枝和兽皮做简单的掩盖,而是自西亚地区传播而来;并对传播路线做了初步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帐篷 亚非游牧建筑 藏族民居 性别空间 会幕
下载PDF
藏地拂庐的形制与建造——以格尔登拂庐为中心的调查
3
作者 宗喀·漾正冈布 杜礼杨 梁宇舒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基于对传统游牧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川西若尔盖格尔登部落等地区的深度观察和实地调查,对拂庐的编织、搭建、构造及类型等进行了细致的记录、描述和诠释,再现了作为世界游牧黑帐篷东部类型代表—拂庐的6种形制、建造流程及其背后蕴含的... 基于对传统游牧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川西若尔盖格尔登部落等地区的深度观察和实地调查,对拂庐的编织、搭建、构造及类型等进行了细致的记录、描述和诠释,再现了作为世界游牧黑帐篷东部类型代表—拂庐的6种形制、建造流程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内涵,总结了作为濒危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建筑 格尔登 帐篷 拂庐 形制 建造
原文传递
寻找民众戏剧 被引量:1
4
作者 莫昭如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61,共16页
关键词 民众戏剧 三藩市默剧团 菲律宾教育剧场 帐篷剧团 民众剧团 香港
原文传递
时光深处的黑牦牛帐篷
5
作者 胡芳芳 《民艺》 2022年第3期126-128,共3页
玉树地区的牧民沿袭着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利用现有的牦牛资源,手工编织美观又实用的黑牦牛帐篷,结实轻薄便于收藏和携带,防风挡雨又保暖,非常适合青藏高原的牧民,是当地独有的一种原生态古民居。黑牦牛帐篷蕴含着丰富的藏文... 玉树地区的牧民沿袭着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利用现有的牦牛资源,手工编织美观又实用的黑牦牛帐篷,结实轻薄便于收藏和携带,防风挡雨又保暖,非常适合青藏高原的牧民,是当地独有的一种原生态古民居。黑牦牛帐篷蕴含着丰富的藏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和绿色环保理念,它是藏族人民尊重自然改善生活的智慧结晶。黑牦牛帐篷蕴含着深厚的工匠精神和文化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牦牛帐篷 保护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