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晶Cu表面黏-滑效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程东 严志军 严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49-1152,共4页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Cu单晶在微摩擦过程中的黏-滑效应.模拟结果表明:在原子尺度,摩擦表面的原子排列较规则,摩擦力曲线为大小锯齿的周期变化.这种黏-滑效应可以解释为位错机制,即摩擦表面间位错的产生与消失的过程.大小锯齿的...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Cu单晶在微摩擦过程中的黏-滑效应.模拟结果表明:在原子尺度,摩擦表面的原子排列较规则,摩擦力曲线为大小锯齿的周期变化.这种黏-滑效应可以解释为位错机制,即摩擦表面间位错的产生与消失的过程.大小锯齿的峰值受载荷、滑动速度、接触面两侧的晶格常数及品格位向差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载荷越大,针尖滑动时移动的原子数量越多,接触面两侧的原子排列越不规则,则小锯齿的峰值越小,并随着载荷的增大而逐渐消失.摩擦力曲线中的小锯齿峰值与滑动速度呈线性关系.不同材料的接触面和不同滑动方向的黏-滑现象并不相同.摩擦力曲线的变化周期取决于滑动过程中基体沿滑动方向的晶格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单晶 -效应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微观干摩擦
下载PDF
扭转冲击提速工具在文安区块的现场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玮 李卓伦 +2 位作者 刘伟卿 邱晓宁 陈世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4-146,158,共3页
钻具黏滑振动现象造成PDC钻头过早失效是限制PDC钻头在深井、超深井硬地层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该问题,研制了扭转提速冲击工具。该工具通过给钻头提供一定频率的扭转冲击力,从而抑制钻具黏滑振动,提高钻速。通过室内实验验证了周... 钻具黏滑振动现象造成PDC钻头过早失效是限制PDC钻头在深井、超深井硬地层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该问题,研制了扭转提速冲击工具。该工具通过给钻头提供一定频率的扭转冲击力,从而抑制钻具黏滑振动,提高钻速。通过室内实验验证了周期性扭转冲击外载能够有效地抑制PDC钻头的黏滑效应。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扭转冲击提速工具后的机械钻速提高了102%。该研究为扭转冲击提速工具在钻井过程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提速 效应 PDC钻头 扭转冲击提速工具 文安区块
下载PDF
扭力冲击钻井工具模拟分析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新勇 张苏 +3 位作者 付潇 邱晓宁 马谢书 杨恺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32,共4页
对于硬度高、研磨性强的地层,PDC钻头在井底存在黏滑振动和寿命短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的提速提效。鉴于此,根据水力结构周向式振动原理,研制了扭力冲击钻井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结合工具内部流体特性数值模拟分析以及室内模拟试验... 对于硬度高、研磨性强的地层,PDC钻头在井底存在黏滑振动和寿命短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的提速提效。鉴于此,根据水力结构周向式振动原理,研制了扭力冲击钻井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结合工具内部流体特性数值模拟分析以及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工具内部流道流体压力和流速的分布特性,以及扭力冲击钻井工具消减PDC钻头黏滑效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现场试验中,扭力冲击钻井工具工作稳定,机械钻速平均提高64. 4%以上;高钻压下的钻进效率比低钻压下的钻进效率明显提高;纯钻30. 2 h的钻头起出新度在90%以上。扭力冲击钻井工具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寿命长和延缓PDC钻头磨损等特点,是硬质地层钻井提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提速 效应 扭力冲击工具 模拟分析 现场试验
下载PDF
考虑碰撞与黏滑的小天体表面软着陆模型与轨迹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姜宇 李恒年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33,共9页
在考虑碰撞与黏滑效应的情况下,针对小天体表面软着陆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多面体模型分析了小天体表面的不规则外形与地形地貌.采用软球离散元模型填充多面体模型及覆盖多面体模型表面的方法来模拟不规则小天体的不规则几何外形、... 在考虑碰撞与黏滑效应的情况下,针对小天体表面软着陆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多面体模型分析了小天体表面的不规则外形与地形地貌.采用软球离散元模型填充多面体模型及覆盖多面体模型表面的方法来模拟不规则小天体的不规则几何外形、引力环境、表面碰撞与弹跳等.分别考虑了无效软着陆和软着陆成功两种不同情形下的着陆器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分析了达到预定软着陆区域和未达到预定软着陆区域的算例的不同.研究表明,小天体表面软着陆的核心问题则是碰撞弹跳与黏滑效应.如果软着陆初始条件选取不佳,着陆器可能弹跳后继续形成环绕轨道运动、或者未弹跳直接形成平衡点附近的拟周期轨道、或者最终着陆区域远离预定软着陆区域而导致任务失败.小天体表面软着陆应尽量选择非赤道面、平坦区域或凹区域进行软着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天体 软着陆 碰撞运动 弹跳运动 效应
原文传递
复合式扭力冲击器在坚硬地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崭 王博 +3 位作者 盖京明 李玮 赵欢 陈冰邓 《中国煤炭地质》 2021年第5期47-50,57,共5页
近年来我国油田开发以深井、超深井为主,存在钻井成本高、机械钻速慢等问题,PDC钻头的黏滑效应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研制出一种新型钻井提速工具——复合式扭力冲击器。工具内部独特的流道结构可以将钻井液的流体能量转换成... 近年来我国油田开发以深井、超深井为主,存在钻井成本高、机械钻速慢等问题,PDC钻头的黏滑效应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研制出一种新型钻井提速工具——复合式扭力冲击器。工具内部独特的流道结构可以将钻井液的流体能量转换成高频的、周期性的扭转和轴向冲击力,抑制PDC钻头的黏滑效应,使钻头由单一持续的扭转冲击破岩转变为扭转和轴向冲击相结合破岩。复合式扭力冲击器在吉林油田J1井(营城组营四段)和J2井(营城组营一段)进行了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式扭力冲击器能有效保护钻头,在较硬地层中提速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提速工具 扭力冲击器 复合式冲击 效应 火成岩
下载PDF
汽车底盘紧固件粘滑效应研究
6
作者 王远 王强 殷平玲 《传动技术》 2021年第4期13-18,共6页
黏滑效应产生的不稳定性会使得拧紧后产生预紧力不足,造成螺栓松动等引发汽车安全问题。结合现行扭矩控制要求,采用扭矩控制法拧紧试验,通过试验数据收集,分析,参数调整,对比不同拧紧速度及摩擦系数下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当拧紧速度大... 黏滑效应产生的不稳定性会使得拧紧后产生预紧力不足,造成螺栓松动等引发汽车安全问题。结合现行扭矩控制要求,采用扭矩控制法拧紧试验,通过试验数据收集,分析,参数调整,对比不同拧紧速度及摩擦系数下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当拧紧速度大于20L/min后,拧紧速度不再作为决定性因素,此时摩擦系数大于0.20则易出现黏滑效应,同时研究表明当拧紧速度相对较小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黏滑效应出现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固件 效应 摩擦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