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钼靶和超声多普勒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早期乳腺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霞 宋倩 +1 位作者 郑国红 曹钢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钼靶、超声多普勒和血清肿瘤标志物中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黏蛋白1(MUC1)、人类生长分化因子3(GDF3)单独及联合检测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 目的:探讨钼靶、超声多普勒和血清肿瘤标志物中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黏蛋白1(MUC1)、人类生长分化因子3(GDF3)单独及联合检测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96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同期在本院接受诊治的7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病灶组)以及同时选取在本院体检健康的50名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钼靶、超声多普勒检查以及血清PSA、CA153、MUC1、GDF3单独及6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组9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78例乳腺超声诊断为恶性,阳性检出率为81.3%;80例钼靶X射线检查诊断为恶性,阳性检出率为83.1%;乳腺癌组的血清PSA、CA153、MUC1及GDF3的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灶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良性病灶组)=8.783、10.361、11.258、18.965;t_(健康对照组)=9.564、12.658、12.688、20.163,P<0.05);以乳腺癌作为因变量,血清PSA、CA153、MUC1及GDF3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SA、CA153、MUC1及GDF3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OR=1.165、1.168、1.472、1.248,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应用时:乳腺超声、钼靶,血清PSA、CA153、MUC1及GDF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3(0.595~0.851)、82.56%和67.32%,0.761(0.636~0.886)、85.79%和65.36%,0.833(0.726~0.941)、81.48%和85.73%,0.837(0.738~0.926)、61.25%和70.17%,0.768(0.648~0.889)、71.49%和80.87%,0.613(0.469~0.758)、52.94%和50.57%;而6项联合应用时AUC(95%CI)、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8(0.905~0.999)、96.37%和84.83%,其诊断效能更高。结论:钼靶、超声多普勒和血清PSA、CA153、MUC1、GDF3联合检测效能高于单独检测,有助于早期鉴别和诊断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钼靶X射线摄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糖类抗原153(CA153) 蛋白1(muc1) 人生长分化因子3(GDF3)
下载PDF
CK19 mRNA,MUC1 mRNA,LUNX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建英 刘安 +2 位作者 鱼军 白洁 何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非肿瘤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黏蛋白1(MUC1)和肺特异性蛋白X(LUMX)mRNA表达情况,探讨微转移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15例,应...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非肿瘤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黏蛋白1(MUC1)和肺特异性蛋白X(LUMX)mRNA表达情况,探讨微转移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1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K19、MUC1和LUNX三项标志物。结果: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0%,其表达状况与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吸烟史无明显关系,而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关系密切;MUC1 mRNA阳性率分别为6.7%、6.7%,其表达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吸烟史均无显著关系,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LUNX mRNA阳性率分别为16.7%和13.3%,可以作为指示NSCLC微转移的敏感特异的指标。结论:三种检测标志物中CK19 mRNA对微转移的诊断敏感性较高,但存在假阳性的可能;LUNX mRNA作为一个新的检测指标对微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MUC1 mRNA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转移 细胞角蛋白19(CK19) 蛋白1(muc1) 肺特异性蛋白X(LUMX)
下载PDF
输卵管积水妇女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胞饮小泡及部分种植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路 徐步芳 +1 位作者 陈秋菊 孙晓溪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对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胞饮小泡及种植因子integrinβ3、MUC1及LI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IVF治疗的20例输卵管积水妇女(积水组)及21例因男性因素所致不孕的妇女(对照组),在种植窗期间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表面...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对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胞饮小泡及种植因子integrinβ3、MUC1及LI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IVF治疗的20例输卵管积水妇女(积水组)及21例因男性因素所致不孕的妇女(对照组),在种植窗期间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表面胞饮小泡的形态、密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种植因子integrinβ3、MUC1及LIF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成熟期胞饮小泡所占比例以及胞饮小泡的密度与积水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integrinβ3、LIF及MUC1在正常对照组的腺上皮细胞和腔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积水组,integrinβ3在间质细胞中表达亦明显高于积水组。结论:integrinβ3、MUC1及LIF受积水的影响较胞饮小泡更为敏感,先于子宫内膜表面超微结构受到改变,可能是造成胚胎种植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积水 子宫内膜接受性 胞饮小泡(pinopode) 整合素β3(integrin β3)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蛋白1(muc1)
下载PDF
黏蛋白1(MUC1)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曾艳芳 卢琦 +5 位作者 王张智 刘兴 雷婷 严诗佳 陶炳灼 秦鑫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53-958,共6页
黏蛋白1(MUC1)是抗肿瘤药物设计的重要靶点。我们主要总结了MUC1的生物学特点和生物学功能,特别是MUC1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上皮间质转化、免疫逃逸以及肿瘤细胞表观遗传学重塑等方面的作用;并对基于MUC1的抗肿瘤策略:疫苗设计策略、... 黏蛋白1(MUC1)是抗肿瘤药物设计的重要靶点。我们主要总结了MUC1的生物学特点和生物学功能,特别是MUC1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上皮间质转化、免疫逃逸以及肿瘤细胞表观遗传学重塑等方面的作用;并对基于MUC1的抗肿瘤策略:疫苗设计策略、靶向MUC1的抗体研究、以MUC1为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树突状细胞(DC)等免疫治疗策略以及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基于MUC1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1(muc1) 肿瘤 免疫治疗 综述
下载PDF
黏蛋白1多肽通过small MUC1蛋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5
作者 马吉春 台桂香 +5 位作者 赵小霞 方芳 张庆勇 窦蕊 陈文博 柳忠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1,MUC1)串联重复序列多肽(简称黏蛋白1多肽,MUC1多肽)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MUC1多肽与多种肿瘤细胞Jurkat、Raji、U937、MCF-7、SMMC7721及活化的T细胞、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培养,观察MUC1...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1,MUC1)串联重复序列多肽(简称黏蛋白1多肽,MUC1多肽)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MUC1多肽与多种肿瘤细胞Jurkat、Raji、U937、MCF-7、SMMC7721及活化的T细胞、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培养,观察MUC1多肽对上述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BABL/c小鼠Jurkat细胞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应用MUC1多肽进行治疗;采用GST免疫沉降实验鉴定与MUC1多肽结合的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结果:MUC1多肽对Jurkat、Raji、U937、MCF-7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活化的T细胞和小鼠RAW264.7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MUC1多肽对BABL/c小鼠皮下Jurkat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GST免疫沉降实验显示,Jurkat和MCF-7细胞裂解上清中与MUC1多肽结合的蛋白可与两种抗MUC1串联重复序列抗体(GP1.4和HMPV)及抗胞内段抗体(Ab5)发生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大约115000,提示可能是MUC1新的同种型,命名为smallMUC1(sMUC1)。结论:MUC1多肽可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smallMUC1蛋白的相互作用向细胞传导生长抑制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1(muc1) SMALL muc1 肿瘤细胞 生长抑制
下载PDF
黏蛋白1(MUC1)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富 谢映红 +5 位作者 杨翔云 刘云 郑晓华 吴炎 张昊 徐路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2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以Cp G作为免疫佐剂,应用黏蛋白1(MUC1)致敏树突状细胞(DC)制备疫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诱导DC,观察细... 目的研究以Cp G作为免疫佐剂,应用黏蛋白1(MUC1)致敏树突状细胞(DC)制备疫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细胞标志物CD80、CD86。再应用Cp G作为免疫佐剂,MUC1作为抗原致敏DC制备疫苗,致敏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观察其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与肿瘤靶细胞以5∶1、10∶1、20∶1的效靶比共孵育,MTT法检测CTL杀伤活性。结果 DC表型检测结果为CD80+细胞占70.4%,CD86+细胞占72.0%,呈现成熟DC表型。MUC1致敏的DC疫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显示,DC疫苗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的作用,其中DC+Cp G+MUC1组明显高于MUC1+DC或Cp G+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疫苗诱导产生的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单独T细胞组或DC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效靶比增大,其杀伤作用呈逐渐增强。结论经Cp G和MUC1致敏的DC疫苗在体外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1(muc1) 树突状细胞(DC) CpG(CpG ODN2006) 肿瘤疫苗
下载PDF
糖肽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占一 蔡辉 +3 位作者 黄智华 石磊 陈永湘 李艳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糖肽肿瘤疫苗凭借其特异性高、不良反应小以及易于控制等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疫苗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文从半合成疫苗和全合成疫苗两方面对糖肽肿瘤疫苗进行了综述。另外,黏蛋... 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糖肽肿瘤疫苗凭借其特异性高、不良反应小以及易于控制等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疫苗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文从半合成疫苗和全合成疫苗两方面对糖肽肿瘤疫苗进行了综述。另外,黏蛋白1(MUC1)作为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成为目前糖肽肿瘤疫苗的研究热点,本文对MUC1相关糖肽疫苗进行了着重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糖肽 疫苗 蛋白1(muc1) 进展
下载PDF
小鼠黏蛋白1(MUC1)基因的体外转录及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
8
作者 林煊 陈鹤丹 +6 位作者 谢颖 曾柱 胡祖权 贾义 王赟 谭承建 刘丽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6-901,共6页
目的体外转录获得小鼠黏蛋白1(MUC1) mRNA并在NIH/3T3细胞中表达。方法通过反转录PCR从小鼠4T1细胞中扩增MUC1基因,然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 1(+)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 DNA3. 1(+)-MUC1。双酶切鉴定正确后,以该质粒为模板,下游引... 目的体外转录获得小鼠黏蛋白1(MUC1) mRNA并在NIH/3T3细胞中表达。方法通过反转录PCR从小鼠4T1细胞中扩增MUC1基因,然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 1(+)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 DNA3. 1(+)-MUC1。双酶切鉴定正确后,以该质粒为模板,下游引物中引入血凝素标签(HA TAG)序列,PCR扩增MUC1-HA TAG融合基因片段,然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c DNA3. 1(+),重组载体经双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后作为模板,PCR扩增获得含T7启动子和MUC1-HA TAG融合基因片段的PCR产物作为体外转录模板,通过体外转录、加尾、纯化最终获得修饰的MUC1 mRNA。通过多种转染试剂将体外转录MUC1-HA TAG mRNA转入NIH/3T3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MUC1-HA TAG的表达。结果反转录PCR扩增的MUC1基因长度约为1900 bp,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MUC1-HA TAG融合基因已成功插入pc DNA3. 1(+)质粒。插入序列与Gen Bank中小鼠的MUC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HA TAG正确插入MUC1下游,读框正确。Western blot法分析证实体外转录修饰的MUC1-HA TAG mRNA能在NIH/3T3细胞中表达。结论体外转录修饰的小鼠MUC1-HA TAG mRNA能在哺乳动物NIH/3T3细胞中翻译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1(muc1) 体外转录 蛋白表达
下载PDF
CpG联合MUC1增强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徐富 谢映红 +5 位作者 杨翔云 刘云 郑晓华 吴炎 张昊 徐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25-528,共4页
目的:观察Cp G联合黏蛋白1(MUC1)应用对树突状细胞(DC)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标志物CD80、... 目的:观察Cp G联合黏蛋白1(MUC1)应用对树突状细胞(DC)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标志物CD80、CD86。收获DC按如下分组:A:DC;B:DC+Cp G;C:DC+MUC1;D:DC+Cp G+MUC1;E:Cp G+MUC1,分别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通过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DC表型检测结果为:CD80^+细胞占70.4%,CD86^+细胞占72.0%,呈现成熟DC表型。MUC1与DC联合疫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显示:DC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Cp G+DC组和MUC1+DC组,分别较单纯DC组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明显增强(P<0.01),DC+Cp G+MUC1组又明显高于单用MUC1或Cp G+DC组,差别显著(P<0.01),单纯加Cp G和MUC1(无DC组)则基本无明显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结论:Cp G联合MUC1能明显提高DC促T细胞增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蛋白1(muc1) 树突状细胞(DC)
下载PDF
黏蛋白1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徐富 郑晓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797-3799,共3页
黏蛋白1(MUC1)是一种膜结合型跨膜糖基化蛋白,在许多组织的上皮细胞表面都有表达。MUC1在大多数肿瘤中常出现异常表达,异常糖基化。MUC1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及转移等有重要影响,对肿瘤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1结构和功能MUC1... 黏蛋白1(MUC1)是一种膜结合型跨膜糖基化蛋白,在许多组织的上皮细胞表面都有表达。MUC1在大多数肿瘤中常出现异常表达,异常糖基化。MUC1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及转移等有重要影响,对肿瘤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1结构和功能MUC1是一种膜结合型黏蛋白,MUC1基因含有许多连续重复序列(VNTRs),不同人的VNTRs数量从20~125不等,每个VNTR有60个碱基,其表达产物由20个氨基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1(muc1) 肿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早期复发性流产与亚临床性子宫内膜炎相关性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步芳 孙晓溪 +2 位作者 冯云 张爱军 程利南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91-795,821,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复发性流产与子宫内膜炎之间的相关性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24例早期复发性流产(early recurrent miscarriage,ERM)妇女种植窗期子宫内膜(ERM组)行透射电镜观察,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黏蛋白-1(mucin-1,MUC-1)、缺氧诱... 目的:探讨早期复发性流产与子宫内膜炎之间的相关性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24例早期复发性流产(early recurrent miscarriage,ERM)妇女种植窗期子宫内膜(ERM组)行透射电镜观察,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黏蛋白-1(mucin-1,MUC-1)、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结果:ERM组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炎性细胞浸润率为79.2%,并有细胞坏死及细胞表面微绒毛破坏表现,因男方因素接受ICSI的正常妇女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对照组,n=22)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ERM组MUC-1表达异常下降,HIF-1α表达增强。结论:ERM妇女存在亚临床性子宫内膜炎可能。子宫内膜MUC-1表达下降可能与亚临床性子宫内膜炎相关,其表达增强可能是造成子宫内膜炎性细胞浸润的原因之一,HIF-1α强表达提示子宫内膜缺血缺氧,证实子宫内膜慢性缺血缺氧可能是造成ERM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发性流产(ERM) 子宫内膜炎 慢性缺氧 蛋白-1(muc-1)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原文传递
半乳糖凝集素-3和黏蛋白-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张心武 马双余 张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0,114,共4页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和黏蛋白-1(mucin-1,MUC1)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标本45例,另取癌旁非肿瘤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和黏蛋白-1(mucin-1,MUC1)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标本45例,另取癌旁非肿瘤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al-3和MUC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Gal-3在癌旁组织、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73.3%,大肠癌中Gal-3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Gal-3的阳性表达率为61.5%(16/26);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89.5%(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3)。MUC1在癌旁组织、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4.5%,大肠癌中MUC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MUC1的阳性表达率为34.6%(9/26);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84.2%(16/1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9)。结论大肠癌中Gal-3和MUC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Gal-3和MUC1在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其可能与大肠癌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半乳糖凝集素-3(Gal-3) 蛋白-1(muc1)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