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患儿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美娟 付英英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7期952-953,共2页
目的总结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KD患儿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年龄4岁内29例(90.63%),发病季节四季均可发病;典型KD25例,不典型KD7例。典型KD冠状动脉病变发... 目的总结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KD患儿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年龄4岁内29例(90.63%),发病季节四季均可发病;典型KD25例,不典型KD7例。典型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8%,不典型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71.43%,不典型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典型KD(P〈0.05)。典型组10d内丙球治疗与10d后丙球治疗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与不典型组均不同(均P〈0.05)。结论川崎病4岁内好发,临床表现较典型,不典型、病程大于10d的冠脉血管损害率高,KD发病10d内使用丙种球蛋自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原文传递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耿排力 近藤直实 +1 位作者 金子英雄 折居忠夫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6-9,共4页
本文探讨了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时机体免疫球蛋白生成的情况。通过对三种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及免疫球蛋白生成细胞水平的实验测定,了解包括针对一些未知抗原在内的特异性抗体生成的情况,以期在深层次阐明该病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本文探讨了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时机体免疫球蛋白生成的情况。通过对三种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及免疫球蛋白生成细胞水平的实验测定,了解包括针对一些未知抗原在内的特异性抗体生成的情况,以期在深层次阐明该病与体液免疫的关系。研究方法为:在发病过程中,对患者血清三种免疫球蛋白浓度及未经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数量变化进行了测定,使之能充分反映在该病状态下机体内免疫球蛋白生成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患病急性期,先出现血清IgM、IgG和IgA浓度上升,接着才出现PBMCs中IgM-、IgG-和IgA-分泌细胞数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其中2名患者发病后期的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水平比发病初期1周的该细胞数量还要多。这些结果表明,测定PBMCs内的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水平有助于评价体内免疫球蛋白生成的能力,而免疫球蛋白生成的异常可通过了解包括针对某些未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而加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 川崎病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rs1883965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芳 罗颉 +2 位作者 李申堂 罗叶萍 杨作成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rs1883965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治疗及门诊随访的100例川崎病(KD组)汉族患儿及100例中南大学湘雅...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rs1883965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治疗及门诊随访的100例川崎病(KD组)汉族患儿及100例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中国汉族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应用PCR扩增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其mTO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根据有无冠脉损伤,将川崎病分为冠脉损伤组(KD-CAL组,n=20)和无冠脉损伤组(KD-WO组,n=80)。应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构成比差异。结果KD组mTOR基因rs1883965位点的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1.0%、19.0%、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5%、9.5%,健康对照组mTOR基因rs1883965位点的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5.0%、14.0%、1.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0%、8.0%,K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0.28;均P>0.05)。KD-CAL组mTOR基因rs1883965位点的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0.0%、20.0%、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0%、10.0%;KD-WO组mTOR基因rs1883965位点的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1.2%、18.8%、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6%、9.4%,KD-CAL组与KD-W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02;均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mTOR基因rs1883965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的发生及其冠脉损伤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冠状血管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6例儿童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强 朱丹 +2 位作者 王哲 陈安清 刘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儿童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09年9月,6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病儿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中男5例,女1例 年龄6~12岁.确诊川崎病0.5~5.0年.冠状动脉左主干闭塞1例...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儿童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09年9月,6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病儿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中男5例,女1例 年龄6~12岁.确诊川崎病0.5~5.0年.冠状动脉左主干闭塞1例,左、右冠状动脉瘤样病变5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例,Ⅲ级5例.术前心脏超声示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39~54 mm 左室收缩未内径(LVSD)23~45 mm 左室射血分数(LVEF)0.33~0.71 二尖瓣中度反流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移植血管均用动脉,平均旁路移植血管(2.0±0.6)根.其中左乳内动脉4根,桡动脉7根.同期冠状动脉成形术4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平均(95.6±31.0)min 主动脉阻断平均(57.8±33.9)min.术后LVDD 32~56 mm,LVSD 21~39 mm,LVEF 0.45~0.71.冠状动脉CT示移植血管均通畅.均获随访,无远期死亡,病儿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随访0.1~4.5年,心功能平均(1.4±0.55)级.5例术后1年移植血管100%通畅,1例术后2年移植血管通畅.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有效治疗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全动脉化有利于旁路血管远期通畅,其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军 王军杰 李磊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总结小儿不典型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以期早诊断、早治疗,减轻冠脉病变程度,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不典型KD(不典型KD组)及116例典型KD(典型KD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例的性别构成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目的总结小儿不典型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以期早诊断、早治疗,减轻冠脉病变程度,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不典型KD(不典型KD组)及116例典型KD(典型KD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例的性别构成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不典型KD组为35.7%,高于典型KD组的17.2%(P<0.05)。结论不典型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 儿童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