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两种药物对褶皱臂尾轮虫和两种纤毛虫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汤荣成
齐红莉
王红宇
郑晓楠
李雪菡
王茜
-
机构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
-
出处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9-544,共6页
-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JCYBJC29800)
天津市科委应用基础与前言技术研究项目(15JCYBJC23900)
+2 种基金
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项目(TD13-5089)
天津市“131”第二层次人才项目(2017A-03)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KLM2018003)
-
文摘
本研究采用96 h静态水试验法研究硫酸锌和三氯异氰尿酸对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锌对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499、1.946 mg/L和221.135 mg/L;硫酸锌对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1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896 mg/L和334.808 mg/L;三氯异氰尿酸对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412、0.167 mg/L和1.255 mg/L,三氯异氰尿酸对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1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519 mg/L和3.044 mg/L。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对硫酸锌和三氯异氰尿酸的耐受性顺序均为黄色伪角毛虫>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
-
关键词
急性毒性
硫酸锌
三氯异氰尿酸
褶皱臂尾轮虫
海洋尾丝虫
黄色伪角毛虫
-
Keywords
acute toxicity
zinc sulfate
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
Brachionus plicatilis
Uronema marinum
Pseudokeronopsis flava
-
分类号
S963.21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黄色伪角毛虫和扇形游仆虫对盐度的适应性
- 2
-
-
作者
吕湘琳
齐红莉
石雪
刘家乐
-
机构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
-
出处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6,60,共8页
-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JCYBJC29800、15JCYBJC23900)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专项(2018SDKJ0406-4)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M2018003).
-
文摘
为了阐明原生动物纤毛虫对盐度变化的适应性,在(25±1)℃下,将生活在盐度30下的黄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flava)和扇形游仆虫(Euplotes vannus)分别接种于容积3 mL海水的六孔培养板中,虫体密度为10 ind.·mL-1,由高温灭菌的蒸馏水与海水晶配成盐度为10、15、20、25、30、35、40、45、50、55、60、65,及70的海水。每组3个平行,每24 h对两种纤毛虫进行计数并测量其体长和体宽,观察其种群密度变化和生态学变化。7 d的实验发现,两种纤毛虫在盐度10~70中均可存活,40盐度组生长率最高,随着盐度升高,黄色伪角毛虫的停滞期延长,而扇形游仆虫的停滞期下降;盐度高于55时,两种纤毛虫的细胞均皱缩,黄色伪角毛虫的长轴、短轴分别下降68.17%和69.26%,虫体变为圆形、梭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盐度由55升至60时,扇形游仆虫的长轴下降了69.88%,短轴下降了72.01%;盐度升高至65后,虫游动减慢甚至停止,食物泡逐渐扩大直至充满整个虫体,体色改变;盐度70时,虫体变为圆型。两种纤毛虫的最适生长盐度为40。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生生物适应海洋盐度变化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
关键词
盐度
黄色伪角毛虫
扇形游仆虫
种群生长
细胞形态
-
Keywords
salinity
Pseudokeronopsis flava
Euplotes vannus
population growth
cell morphology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