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脸油葫芦线粒体基因组:一种新的基因排列方式 被引量:9
1
作者 叶伟 党江鹏 +1 位作者 谢令德 黄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6-244,共9页
采用长距PCR扩增及保守引物步移法测定并注释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黄脸油葫芦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660bp,A+T含量为73.1%。谷氨酸、色氨酸及天冬酰胺的转运RNA基因由N链编码,形成了直翅目中的... 采用长距PCR扩增及保守引物步移法测定并注释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黄脸油葫芦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660bp,A+T含量为73.1%。谷氨酸、色氨酸及天冬酰胺的转运RNA基因由N链编码,形成了直翅目中的第三种基因排列顺序,其余结构与其它螽亚目昆虫的线粒体结构一致。基因间隔序列共计73bp,间隔长度从1—24bp不等;有14对基因间存在共54bp重叠,重叠碱基数在1—11bp之间。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12个基因(除COⅠ基因外)的起始密码为标准的ATN组成,COI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为TTA。有10个基因在基因3'端能找到完全的TAA或TAG终止密码子,而有三个基因(COII,ND5和ND4)终止密码子为不完整的T。除tRNASer(AGN)外,其余21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均属典型的三叶草结构。黄脸油葫芦940bp的A+T富集区中存在一个被认为与复制起始有关的保守的二级结构,该结构不仅存在于直翅目昆虫中,而且也存在于双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中,但是未见于昆虫纲的早期分化类群——弹尾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脸油葫芦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顺序 蟋蟀科 直翅目
下载PDF
黄脸油葫芦五种群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尤平 刘建玲 +1 位作者 秦铭 郑哲民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8-62,共5页
本文对分布于湖北五当山,神农架,陕西西安,洋县,延安的黄脸油葫芦(Teleogrylusemma)五种群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并应用核型似近系数对这五种群作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油葫芦 染色体 核型 蟋蟀科 黄脸油葫芦 直翅目
下载PDF
两种蟋蟀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延清 尤平 郑哲民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2期68-71,共4页
本文利用体内注射秋水仙素,精巢低渗和空气干燥法,分析了两种蟋蟀的核型:藏蜀哑蟋(Goniogryluspotanini),组式为2n=4L+16M+X;核型为2n=21(12m+8t+X),NF=34。黄脸油葫芦... 本文利用体内注射秋水仙素,精巢低渗和空气干燥法,分析了两种蟋蟀的核型:藏蜀哑蟋(Goniogryluspotanini),组式为2n=4L+16M+X;核型为2n=21(12m+8t+X),NF=34。黄脸油葫芦(Teleogrylusemma),组式为2n=2L+16M+6S+X;核型为2n=25(12m+6sm+6t+X),NF=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蟋蟀 核型 染色体 直翅目 藏蜀哑蟋 黄脸油葫芦
下载PDF
黄脸油葫芦消化道和马氏管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卢晓 何慧 奚耕思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4-767,I0001,共5页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Ohmachi and Matsumura)成虫消化道和马氏管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组成:前肠由内向外可分为6层:内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纵肌、环肌和围膜;中肠组织结构...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Ohmachi and Matsumura)成虫消化道和马氏管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组成:前肠由内向外可分为6层:内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纵肌、环肌和围膜;中肠组织结构也分为6层,即由内向外依次为围食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环肌、纵肌和围膜;后肠的组织结构与前肠基本相似,但内膜比前肠的薄,且肌肉的排列较前肠不规则,与中肠的肌肉排列相似,即环肌在内,纵肌在外。消化道各部位的结构差异与功能有密切关系。马氏管管壁由8个左右形状多变并具有显著细胞核的大形的单层上皮细胞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脸油葫芦 消化道 马氏管 组织结构
原文传递
温度对黄脸油葫芦卵滞育解除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阳艳萍 赵吕权 朱其松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2,共5页
黄脸油葫芦在我国分布广泛,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调查了温度对江苏泗洪地区黄脸油葫芦卵滞育的影响,检测了低温对其卵滞育的解除效果及高温对促进滞育解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脸油葫芦的卵在30、25、20℃的温度条件下均进入滞育;... 黄脸油葫芦在我国分布广泛,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调查了温度对江苏泗洪地区黄脸油葫芦卵滞育的影响,检测了低温对其卵滞育的解除效果及高温对促进滞育解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脸油葫芦的卵在30、25、20℃的温度条件下均进入滞育;8℃处理40 d以上对黄脸油葫芦的卵滞育具明显的解除效果,但要完全解除其滞育需经8℃处理100 d以上;8℃低温处理20 d尚未能有效解除黄脸油葫芦卵的滞育,但8℃低温处理20 d后再30℃加温,卵的孵化虽然很不整齐,但在60 d内孵化率可达100%;同样,8℃低温处理20 d后经30℃处理7 d以上也会显著提高其孵化率,说明高温具促进黄脸油葫芦卵滞育解除的效果.高温对黄脸油葫芦卵滞育解除的促进作用,在维持其生活史的整齐性,并使其发育与季节保持同步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学 黄脸油葫芦 卵滞育 滞育强度 温度
下载PDF
黄脸油葫芦与短额负蝗马氏管组织结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吴静 何慧 奚耕思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4-716,F0002,共4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直翅目剑尾亚目和锥尾亚目的两个物种——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和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成虫的马氏管进行了观察,发现两者在着生位置、方式和细胞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着生位置上,黄脸油葫芦的马氏管...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直翅目剑尾亚目和锥尾亚目的两个物种——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和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成虫的马氏管进行了观察,发现两者在着生位置、方式和细胞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着生位置上,黄脸油葫芦的马氏管着生在后肠前端与后肠后端的交界处,短额负蝗的马氏管着生在中肠与后肠的交界处。着生方式上,黄脸油葫芦的马氏管是通过一根无色透明的公共管与肠道相通的,而短额负蝗的马氏管分为12丛,每一丛直接与肠道相连。细胞结构上,黄脸油葫芦的管壁由8个细胞构成,且集中在管的中央,与管壁有空隙;而短额负蝗的管壁由3~4个细胞组成,分散在管壁外围,有马氏管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脸油葫芦 短额负蝗 马氏管 石蜡切片 马氏管凸
下载PDF
蟋蟀受精囊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慧玲 奚耕思 秦瑞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6,共3页
黄脸油葫芦雌体受精囊主要由腺细胞和肌肉构成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后发现 ,受精囊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内膜、腺细胞层、基膜和肌肉层四层结构 .其中 ,腺细胞层比较发达 ,主要是由细胞体和毛细分泌管组成 ;而肌肉层则由纵、环肌两层结构组成 ... 黄脸油葫芦雌体受精囊主要由腺细胞和肌肉构成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后发现 ,受精囊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内膜、腺细胞层、基膜和肌肉层四层结构 .其中 ,腺细胞层比较发达 ,主要是由细胞体和毛细分泌管组成 ;而肌肉层则由纵、环肌两层结构组成 ,纵肌位于内侧 ,而环肌位于外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蟋蟀 黄脸油葫芦 受精囊 超微结构 腺细胞 肌肉 透射电镜 直翅目
下载PDF
黄脸油葫芦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柯 奚耕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3-85,89,共4页
应用解剖镜和光镜观察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emma(OhmachiandMatsuura))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解剖学结构,并对脑和各体神经节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脸油葫芦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食道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前、中、后... 应用解剖镜和光镜观察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emma(OhmachiandMatsuura))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解剖学结构,并对脑和各体神经节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脸油葫芦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食道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前、中、后脑分化明显,腹神经索包括三对胸神经节、五对腹神经节及纵贯各神经节的神经索;脑和各体神经节的组织学结构相似,由外向内依次是神经鞘、神经细胞层和髓质层;脑的髓质层复杂,其中含有四种由神经细胞球体和神经纤维束形成的脑体,一对蕈状体、一个脑桥体、一个中央体及一对脑腹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脸油葫芦 中枢神经系统 组织解剖学 形态学 昆虫
下载PDF
黄脸油葫芦的鸣声结构及行为分析(直翅目:蟋蟀总科) 被引量:2
9
作者 何祝清 李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31,共9页
研究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Ohmachi and Matsumura,1951)的多种行为模式,并对其鸣声结构进行了分析.其行为模式包括取食、清理、避敌、交配和鸣叫等,鸣声包括召唤声、求偶声和争斗声.鸣声时域特征结果表明黄脸油葫芦的鸣声一... 研究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Ohmachi and Matsumura,1951)的多种行为模式,并对其鸣声结构进行了分析.其行为模式包括取食、清理、避敌、交配和鸣叫等,鸣声包括召唤声、求偶声和争斗声.鸣声时域特征结果表明黄脸油葫芦的鸣声一般由主音和陪音构成,召唤声和求偶声均具有主音和陪音,求偶声相对召唤声而言,陪音部分较长,而争斗声只具有主音部分;鸣声频域特征表明争斗声的频率高于其他两类鸣声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蟋蟀总科 黄脸油葫芦 行为 鸣声结构
下载PDF
黄脸油葫芦精巢TeHsc70和TeHsp90敲低对20E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文杰 谭娥 +3 位作者 王桂荣 纪艳青 薛竞雄 奚耕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3,共7页
为了研究Hsc70和Hsp90与ERR和20E下游初、次级应答基因的关联性,明确Hsc70和Hsp90如何参与20E信号通路进而调控雄性生殖,以雄性成体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Matsuura)为实验对象,设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Control组。... 为了研究Hsc70和Hsp90与ERR和20E下游初、次级应答基因的关联性,明确Hsc70和Hsp90如何参与20E信号通路进而调控雄性生殖,以雄性成体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Matsuura)为实验对象,设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Control组。实验组注射ds TeHsc70和ds TeHsp90;阴性对照组注射EGFP-dsRNA,干扰48、72和96h后qPCR检测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效率和20E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TeEcR、TeERR和TeUsp在空白组成体精巢中高表达,并且TeERR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TeEcR和TeUsp(P<0.05)。ds TeHsc70+ds TeHsp90干扰96h后,TeHsc70和TeHsp90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并且TeERR和20E初、次级应答基因TeEcR、TeUsp、TeE75B和TeHR3mRNA的表达也随之极显著下调(P<0.01)。据此推测,TeHsc70、TeHsp90和TeERR均参与20E信号通路,并且TeHsc70、TeHsp90和TeERR对于20E信号通路维持精巢的发育和形态建成方面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脸油葫芦 精巢 热休克蛋白 RNA干扰 蜕皮激素
下载PDF
黄脸油葫芦雌雄嵌体个例
11
作者 袁峰 王春浩 +1 位作者 张彦周 朱朝东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2,共2页
报道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Ohmachi&Matsumura,1951)的雌雄嵌体1例,提供了其形态特征图。观察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直翅目 蟋蟀科 黄脸油葫芦 形态特征 雌雄嵌体
下载PDF
原癌基因类c-Myc蛋白在蟋蟀精子中的定位
12
作者 奚耕思 金卓明 王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7-609,共3页
目的检测黄脸油葫芦雄性个体精子发生过程中类c-Myc蛋白的表达。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精子发生中类c-Myc表达进行定位。结果发现类c-Myc蛋白在精母细胞上为弱表达,精子细胞上有较高水平的表达,精原细胞及精子上没有表达。结论... 目的检测黄脸油葫芦雄性个体精子发生过程中类c-Myc蛋白的表达。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精子发生中类c-Myc表达进行定位。结果发现类c-Myc蛋白在精母细胞上为弱表达,精子细胞上有较高水平的表达,精原细胞及精子上没有表达。结论类c-Myc蛋白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对于维持黄脸油葫芦精子的成熟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脸油葫芦 类c-Myc 精子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