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上篇)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鼓应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1-16,4,共17页
多年来,陈鼓应先生致力于道家的专门研究。1990年,他在《哲学研究》杂志上发表的《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一文,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而且这种争论渐渐从专业哲学领域扩延到大的文化领域。李存山、赵吉惠、张立文、涂又光、陈... 多年来,陈鼓应先生致力于道家的专门研究。1990年,他在《哲学研究》杂志上发表的《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一文,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而且这种争论渐渐从专业哲学领域扩延到大的文化领域。李存山、赵吉惠、张立文、涂又光、陈红兵等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撰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道家主干说”中,陈先生提出两个有争议的观点:一、道家是哲学,儒家是伦理学(特别是社会伦理学)。中国哲学的主体是宇宙论和人生哲学,道家是形上学的主干,在人生哲学上尤推《庄子》。中国的哲学突破始于道家。二、“知识产权”问题。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原创性思想”是道家创发的,“系统性理论”也以道家最完备。陈先生还指出,许多人认为儒家是积极的,道家是消极的,这种看法十分错误,他会在以后撰文论及这个问题。 1994年12月,陈先生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道家在先秦哲学中的主干地位》的论文,首次深入而细致地回答了学术界几年来的争论。本刊征得陈先生同意,分两次刊登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庄子》 黄老道家 思维方式 稷下道家 先秦哲学 天人合 形上学 人生哲学 《老子》
原文传递
《鬼谷子·符言篇》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学勤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8-101,共4页
《鬼谷子·符言篇》研究李学勤近年大量战国秦汉简牍帛书出土,不仅使人们直接看到当时书籍的真貌,而且影响到对不少传世古书的认识,丰 富了中国学术史的研究。三 十年代世界书局辑印《诸子集成》,其《刊行旨趣》所列“伪托周... 《鬼谷子·符言篇》研究李学勤近年大量战国秦汉简牍帛书出土,不仅使人们直接看到当时书籍的真貌,而且影响到对不少传世古书的认识,丰 富了中国学术史的研究。三 十年代世界书局辑印《诸子集成》,其《刊行旨趣》所列“伪托周秦诸子”,有些已被证明不伪或部分不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谷子 中国学术史 战国秦汉 阴阳说 李学勤 文子 黄老道家 周秦 《汉志》 诸子平议
原文传递
黄老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及其治理智慧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师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9,共10页
黄老道家作为一种突出治理主题的政治思想,源出于老子,融合了诸子,它既是战国后期诸子思想渗透融合的产物,也体现了古老的治理传统,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治世学说。在黄老道家的治理思想中,"无为而治"具有特别重要的纲领性作用,... 黄老道家作为一种突出治理主题的政治思想,源出于老子,融合了诸子,它既是战国后期诸子思想渗透融合的产物,也体现了古老的治理传统,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治世学说。在黄老道家的治理思想中,"无为而治"具有特别重要的纲领性作用,集中体现了黄老道家思想中的道家成分。在内容上,"无为而治"的思想内容既集中指向治理者的"政",突出了简政放权的原则;也指向了统治者的自我节制,突出了清心寡欲的要求;同时还指向统治者的权术手腕,突出了不被臣下所趁的防奸意识。"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一种治理的智慧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地位与应用价值。它提醒现代复杂社会的治理者要警惕自己的所谓理性,治理者应自觉地简政无为,淡化宏大的改造社会心理,正确处理国富和民富的关系,实现现代复杂社会的稳健有序,保持社会的充盈活力,实现共同体的持久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无为而治 政治思想 治世学说 治理智慧
下载PDF
先秦道家研究的新方向──从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说起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鼓应 《管子学刊》 1995年第1期54-58,共5页
先秦道家研究的新方向──从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说起陈鼓应晚近,由于考古文献的出土,丰富了古代思想史,也改写了古代哲学史。出土的众多文献之中当属道家类古佚书最受瞩目。其他大批的医书、数术、方技、兵书也和道家思想有... 先秦道家研究的新方向──从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说起陈鼓应晚近,由于考古文献的出土,丰富了古代思想史,也改写了古代哲学史。出土的众多文献之中当属道家类古佚书最受瞩目。其他大批的医书、数术、方技、兵书也和道家思想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仅就明确的道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黄帝四经》 《管子》 稷下道家 帛书《老子》 黄老道家 马王堆汉墓 先秦道家 黄老思想 黄老之学 《易传》
下载PDF
清华简《三寿》《汤在啻门》二文中的鬼神观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40,共8页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和《汤在啻门》两篇文献都对鬼神非常敬重。《殷高宗问于三寿》中彭祖反复强调,让"神"与"民"均得到满足,是衡量统治者是否高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汤在啻门》讨论了构成"人""...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和《汤在啻门》两篇文献都对鬼神非常敬重。《殷高宗问于三寿》中彭祖反复强调,让"神"与"民"均得到满足,是衡量统治者是否高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汤在啻门》讨论了构成"人""邦""地""天"的重要因素,其中"四神"和"九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此二文既重视鬼神,又不惟鬼神;既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又借重鬼神作为禁忌所能产生的神秘作用,因此和将鬼神视为绝对力量的墨家无关,思想倾向更接近黄老道家。《汤在啻门》出现了"地真"这个特定的道教用语,"四神"和"九神"也很有可能和道家、道教中的"神人""真人"等神仙有关。所以,后世道教可能从这些战国文献的鬼神观中吸收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鬼神观 黄老道家 道教
下载PDF
《淮南子》的成书、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广忠 《船山学刊》 CSSCI 1996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在距今二千一百年前的西汉前期,江淮之间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文化学术中心,数千名“俊伟之士”,云集古都寿春,探讨天下兴亡,研究学术方技,而他的倡导者,就是被南宋史学家高似孙称为“天下奇材”的淮南王刘安。
关键词 《淮南子》 《老子》 黄老道家 《庄子》 《说文》 高似孙 《离骚》 《汉志》 刘文典 《汉书》
下载PDF
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下篇)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鼓应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5年第3期1-10,4,共11页
五、早期儒家的道家化 儒家在哲学上的道家化和道家在伦理学上的儒家化,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儒道两家从他们的创始人开始,便有着思想上的对话。战国中期以后,在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里,庄子思想是一枝独秀,而稷下... 五、早期儒家的道家化 儒家在哲学上的道家化和道家在伦理学上的儒家化,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儒道两家从他们的创始人开始,便有着思想上的对话。战国中期以后,在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里,庄子思想是一枝独秀,而稷下道家在伦理思想上吸收儒家的仁义学说及礼制文化;儒家的孟、荀则在哲学上接受道家的宇宙论、自然观。因此我们可以说所谓先秦儒家的道家化乃是指儒家在哲学上的道家化,而所谓稷下道家的儒家化,乃是指稷下道家在伦理学上的儒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道家 道家思想 《中庸》 《管子》 先秦哲学 黄老道家 黄帝四经 《大学》 “诚” 《吕氏春秋》
原文传递
道家生命观的主题嬗变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霞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32,共6页
生命观念是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道家生命观随着道家哲学形态由老庄道家到黄老道家再到玄学新道家的演变而呈现出相应的主题嬗变老庄道家生命观的主题是生命与自然,即揭示生命的自然性以及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黄老道家以老庄生命... 生命观念是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道家生命观随着道家哲学形态由老庄道家到黄老道家再到玄学新道家的演变而呈现出相应的主题嬗变老庄道家生命观的主题是生命与自然,即揭示生命的自然性以及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黄老道家以老庄生命观的薄弱环节为焦点,将生命观的主题逻辑转移为生命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着重探讨了生命的社会性以及生命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玄学新道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生命的两重属性即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关系问题,他们将这一问题归结为生命与自由的关系问题。经由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由的主题嬗变,道家生命观终于完成了它的逻辑演变过程而归于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生命观 哲学 老庄道家 黄老道家 玄学新道家
原文传递
20世纪以来黄老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6
9
作者 袁青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32,共14页
20世纪以来,黄老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学术研究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今天要进一步推进黄老学的研究,就必须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大体来说,20世纪以来黄老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时代,1973年马王... 20世纪以来,黄老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学术研究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今天要进一步推进黄老学的研究,就必须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大体来说,20世纪以来黄老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时代,1973年马王堆帛书出土之前的黄老学研究发展较为缓慢,而帛书出土以后的黄老学研究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相关学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论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学派 基本特征 《黄帝四经》 黄老道家 稷下黄老 黄老之学
原文传递
《鹖冠子》非伪书考辨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光 《浙江学刊》 1983年第4期38-44,共7页
有一部先秦古籍《鹖冠子》,过去被许多人判为伪书,长期不受重视。各种思想史哲学史著作都不提它,也无人具体分析研究其学说内容。近年来,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及乙本卷前四篇黄老学佚书(以下简称《黄老帛书》)的出土和发表... 有一部先秦古籍《鹖冠子》,过去被许多人判为伪书,长期不受重视。各种思想史哲学史著作都不提它,也无人具体分析研究其学说内容。近年来,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及乙本卷前四篇黄老学佚书(以下简称《黄老帛书》)的出土和发表,《鹖冠子》的伪书说再次受到挑战,它的学术价值引起了少数专家的注意。如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史纲》肯定《鹖冠子》是“传世古籍”,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认为“今本《鹖冠子》不完全是伪书,也不完全是真书”,惜乎语焉不详,未能发明指意。学术界仍来引起普遍重视,也无人作出有说服力的考辨。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今本《鹖冠子》既非伪书亦非原书的新考证,并对它的作者、时代和学派倾向、学说特点等问题作一简析,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古籍 黄老帛书 伪书说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黄老学派 今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 学派倾向 黄老道家 中国思想史
下载PDF
黄老道家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7,共10页
黄老道家研究的一些基础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黄老学”与“黄老道家”的概念可以成立,这既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思想现象,也是一种对于共同思想倾向的概括。《史记》所见“黄老”可以分为“清静无为”“君道至上”“黄老刑名”“黄老道... 黄老道家研究的一些基础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黄老学”与“黄老道家”的概念可以成立,这既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思想现象,也是一种对于共同思想倾向的概括。《史记》所见“黄老”可以分为“清静无为”“君道至上”“黄老刑名”“黄老道德”“养生成仙”五类,探究这五类的性质,有助于上溯黄老思想的来源,下探黄老思想的去向。养生思想是黄老道家的底色,贯穿于黄老思想发生、发展乃至转变的所有时期,不能将“道法”融合视为判定黄老道家的唯一标准。在黄老道家中,托名“黄帝”的知识思想系统和老子思想系统是互补关系,不能将黄老学说仅仅视为老子思想的转化。正是通过“黄帝”这个媒介,为社会普遍遵循的规则、禁忌系统才得以导入黄老道家,使之具有实操性和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老子 黄帝 养生 道法
下载PDF
试论黄老之学的理论特点与历史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光 《浙江学刊》 1984年第3期17-22,共6页
道家黄老学派是战国末至西汉初期出现的道家新流派,这个学派建立的学说体系就是所谓“黄老之学”,它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和思想演变的产物。那么,黄老之学作为道家新流派的理论“新”在哪儿,具有什么特点?它在思想史和社会史上起了什... 道家黄老学派是战国末至西汉初期出现的道家新流派,这个学派建立的学说体系就是所谓“黄老之学”,它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和思想演变的产物。那么,黄老之学作为道家新流派的理论“新”在哪儿,具有什么特点?它在思想史和社会史上起了什么作用?本文试作探讨。一、黄老之学的理论特点首先,黄老之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杂采众家之言。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评论道家的理论特点是“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之学 理论特点 历史作用 黄老道家 吕氏春秋 董仲舒 道家思想 黄老学派 早期道家 黄老帛书
下载PDF
帛书《系辞》和帛书《黄帝四经》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鼓应 《周易研究》 1993年第4期1-8,共8页
考察帛书《黄帝四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 考察帛书《黄帝四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以前几篇文章中反复论证过的,《系辞》由于其与老庄道家的多方面联系,因而并不能被看作是儒家学派之作。通过本文的考察,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系辞》与道家黄老学派的联系,同时也使《系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四经 系辞 帛书本 道家黄老 黄老道家 黄老学派 老子 易传 刚柔 思维方式
下载PDF
黄老道家的政治思想与汉初的治国实践 被引量:6
14
作者 宁国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黄老思想是汉初政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在治国理念上倡导“仁性当分”,在治国方略上坚持“无为而治”,在治国原则上强调重民爱民,在治国手段上重视仁义礼法,是一套以道为主,杂之以儒、法等家的兼收并蓄的治国理论体系。它对汉初的政治... 黄老思想是汉初政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在治国理念上倡导“仁性当分”,在治国方略上坚持“无为而治”,在治国原则上强调重民爱民,在治国手段上重视仁义礼法,是一套以道为主,杂之以儒、法等家的兼收并蓄的治国理论体系。它对汉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政治思想 治国实践
下载PDF
《尸子》辨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文武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历史上关于《尸子》一书的记载存在着多重矛盾性,通过考证,可发现先秦时期曾经有两种书名为《尸子》的古籍。其一为鲁《尸子》,鲁人尸佼所著,作于战国中期,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具有“非儒”的思想倾向;其二是楚《尸子》,楚国尸姓学者所著... 历史上关于《尸子》一书的记载存在着多重矛盾性,通过考证,可发现先秦时期曾经有两种书名为《尸子》的古籍。其一为鲁《尸子》,鲁人尸佼所著,作于战国中期,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具有“非儒”的思想倾向;其二是楚《尸子》,楚国尸姓学者所著,作于战国晚期,受黄老道家思想影响,具有“兼儒”的思想倾向。鲁《尸子》早佚,今存辑本《尸子》是楚《尸子》。将两种《尸子》误认为是同一种《尸子》是文献记载产生矛盾现象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倾向 先秦时期 法家思想 战国晚期 思想影响 黄老道家 矛盾现象 文献记载 矛盾性 辑本
原文传递
《淮南子》与墨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广忠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3-41,共9页
关键词 《淮南子》 《墨子》 墨家学派 《春秋》 《诗》 儒家 教育思想 孔子 黄老道家 三年之丧
原文传递
《史记·论六家要指》的文本解读与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吉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2-86,共5页
关键词 学术思想 汉书·艺文志 黄老道家 司马谈 文本解读 早期道家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公孙龙子 梁启超 司马迁
下载PDF
古之道术:黄老生命哲学的思想渊源
18
作者 白延辉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黄老生命哲学的渊源可谓纷繁复杂,其最初源头要追溯到前诸子时期的三代文化,其中“敬德”思想的确立及其相关概念的演变,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生命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子》是黄老道家生命哲学的最直接源头,为黄老生命哲学... 黄老生命哲学的渊源可谓纷繁复杂,其最初源头要追溯到前诸子时期的三代文化,其中“敬德”思想的确立及其相关概念的演变,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生命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子》是黄老道家生命哲学的最直接源头,为黄老生命哲学的本原论、人性论、价值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从老子哲学走向黄老之学的过程中,范蠡对道家哲学的创造性阐释至关重要,黄老生命哲学的阴阳气化论、“因人情”的人性论、刚柔相济的人生观等内容都离不开范蠡哲学的深远影响。黄帝神话传说中已经具备了比较朴素且明晰的生命哲学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生命哲学 思想渊源 老子 范蠡
下载PDF
黄老道家、齐法家与《管子》学派(齐法家笔谈之二)
19
作者 白彤东 王威威 杨玲 《管子学刊》 2024年第3期5-21,共17页
在表面的异同之下,需要通过基于哲学概念的文本分析才能挖掘经典的思想关联。通过初步考察发现,《管子》不是综合的,而是驳杂的,但“《管子》四篇”是相对内在一致。后者处于儒道法之间,也是内圣外王之学的最早的正面表达之一。以三晋... 在表面的异同之下,需要通过基于哲学概念的文本分析才能挖掘经典的思想关联。通过初步考察发现,《管子》不是综合的,而是驳杂的,但“《管子》四篇”是相对内在一致。后者处于儒道法之间,也是内圣外王之学的最早的正面表达之一。以三晋法家为参照进行齐法家研究,有利于把握法家的整体特征,也能凸显齐法家的个性和独特价值,亦利于辨明齐法家和儒家、道家、阴阳家的关系,甚至可以帮助确定齐法家的文献。需要注意的是,揭示齐法家和三晋法家的异同,需以细致的文本对照解读为根据,避免简单地对二者作截然二分的判断。从经济角度考量《管子》的学派归属,其法家属性显然。作为齐法家之代表,《管子》与三晋法家之《韩非子》均包含丰富的术论思想,对其进行比较,既可见它们同为法家的共性,也可揭示先秦法家思想的多样性。这对客观认识和评价法家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法家 《管子》 黄老道家
下载PDF
《管子》以“理”为核心的政治秩序建构途径及思想特征
20
作者 荆雨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9,共9页
《管子》之“理”是其政治秩序建构的核心概念和观念。“理”与道的同异关系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内涵,使其能够表现道、接续道继而成为法的本原根据,因而形成“理-法”或“道-理一法”的政治秩序结构;《管子》之“理”具有天道公理、... 《管子》之“理”是其政治秩序建构的核心概念和观念。“理”与道的同异关系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内涵,使其能够表现道、接续道继而成为法的本原根据,因而形成“理-法”或“道-理一法”的政治秩序结构;《管子》之“理”具有天道公理、阴阳之理的超越向度,并与常、则、名等概念一起构成了与天地同构的普遍性秩序;《管子》之“理”还包含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之义,与“以人为本”的精神共同形成了“理义”秩序。《管子》以“理”为核心融理法、理则、理义为一体的政治秩序的建构途径,体现了其法、道、儒融合的整体思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政治秩序 黄老道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