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走向一种良性的道德相对论:从以行为主体或评判者为中心到以行为对象为中心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34,共17页
通常的道德相对论经常被谴责、蔑视和嘲笑为一种荒谬的理论,黄百锐提出了一种多元相对论或有约束的相对论,在一定程度上成功避免了通常的道德相对论所面临的问题,但黄百锐的道德相对论仍然有没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发展一种新的道德相对...
通常的道德相对论经常被谴责、蔑视和嘲笑为一种荒谬的理论,黄百锐提出了一种多元相对论或有约束的相对论,在一定程度上成功避免了通常的道德相对论所面临的问题,但黄百锐的道德相对论仍然有没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发展一种新的道德相对论来加以解决。这种新的道德相对论以行为对象为中心,相比之下,通常的道德相对论则是以行为主体或评判者为中心。行为对象相对论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是一种个体而非群体的相对论,但它仍然可以发挥调节和促进个体之间社会合作的功能,因为它尽管是个体主义的,却不是主观主义的。行为对象相对论既是一种道德实在论,又是一种道德普遍主义,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相对论
多元相对论
以行为对象为中心
黄
百
锐
庄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机效力与规范证成——黄百锐对孟子“同情心”的诠释及其反省
2
作者
东方朔
李斯源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4,共13页
按照休谟论者的主张,一个人行动的理由与其内在激情和欲望密切相关,而理性在促成人的行动方面是无能为力的。但学者又普遍认为,孟子的恻隐之心(同情心)若作为一个行动理由的概念则既提供了道德行动的动力,又包含或提供了道德行动赖以证...
按照休谟论者的主张,一个人行动的理由与其内在激情和欲望密切相关,而理性在促成人的行动方面是无能为力的。但学者又普遍认为,孟子的恻隐之心(同情心)若作为一个行动理由的概念则既提供了道德行动的动力,又包含或提供了道德行动赖以证成的理由。黄百锐(David B.Wong)在其相关论著中对此作了深入分析。依黄氏,孟子的同情心具有认知功能,包含着对规范性理由的认识,而且这种理性的认识还能导入本能的同情反应的倾向,为道德行动提供动力。黄氏的论述显然有其理论上的旨趣,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当然也不免会引发我们的一些疑问:假如同情心包含的隐然的理性认识具有“导入”人的本能的动机力量,那么这种“导入”是否具有必然性?若说同情心所具有的激发人的行动的动机效力不包含欲望,那么对于孟子文本中有关道德欲望的论述,我们在理论上又该作出怎样的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
百
锐
孟子
行动理由
动机效力
原文传递
题名
走向一种良性的道德相对论:从以行为主体或评判者为中心到以行为对象为中心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勇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34,共17页
文摘
通常的道德相对论经常被谴责、蔑视和嘲笑为一种荒谬的理论,黄百锐提出了一种多元相对论或有约束的相对论,在一定程度上成功避免了通常的道德相对论所面临的问题,但黄百锐的道德相对论仍然有没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发展一种新的道德相对论来加以解决。这种新的道德相对论以行为对象为中心,相比之下,通常的道德相对论则是以行为主体或评判者为中心。行为对象相对论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是一种个体而非群体的相对论,但它仍然可以发挥调节和促进个体之间社会合作的功能,因为它尽管是个体主义的,却不是主观主义的。行为对象相对论既是一种道德实在论,又是一种道德普遍主义,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道德相对论
多元相对论
以行为对象为中心
黄
百
锐
庄子
Keywords
Moral Relativism
Pluralist Relativism
Patient-centered
David Wong
Zhuangzi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B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机效力与规范证成——黄百锐对孟子“同情心”的诠释及其反省
2
作者
东方朔
李斯源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4,共13页
基金
复旦大学卓越人才计划。
文摘
按照休谟论者的主张,一个人行动的理由与其内在激情和欲望密切相关,而理性在促成人的行动方面是无能为力的。但学者又普遍认为,孟子的恻隐之心(同情心)若作为一个行动理由的概念则既提供了道德行动的动力,又包含或提供了道德行动赖以证成的理由。黄百锐(David B.Wong)在其相关论著中对此作了深入分析。依黄氏,孟子的同情心具有认知功能,包含着对规范性理由的认识,而且这种理性的认识还能导入本能的同情反应的倾向,为道德行动提供动力。黄氏的论述显然有其理论上的旨趣,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当然也不免会引发我们的一些疑问:假如同情心包含的隐然的理性认识具有“导入”人的本能的动机力量,那么这种“导入”是否具有必然性?若说同情心所具有的激发人的行动的动机效力不包含欲望,那么对于孟子文本中有关道德欲望的论述,我们在理论上又该作出怎样的交代?
关键词
黄
百
锐
孟子
行动理由
动机效力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走向一种良性的道德相对论:从以行为主体或评判者为中心到以行为对象为中心
黄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动机效力与规范证成——黄百锐对孟子“同情心”的诠释及其反省
东方朔
李斯源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