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上游煤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对固碳服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泽民 刘博 关潇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201,共12页
明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是“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矿区低碳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多源数据集,使用InVEST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缓冲区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识别了1990-2020年黄河流... 明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是“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矿区低碳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多源数据集,使用InVEST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缓冲区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识别了1990-2020年黄河流域上游13个大中型煤矿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评估了不同矿区及其周边不同距离缓冲区的固碳服务能力,并对二者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旨在厘清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固碳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煤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和耕地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转移为主,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以288.8 hm^(2)/a的速度持续扩张.(2)1990-2020年不同时段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单一动态度均为正值,草地和未利用地则均为负值,其中2010-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动态度均较高,2015-2020年则均相对较低,并且露天开采方式矿区土地利用强度远高于井工开采方式.(3)1990-2020年各矿区内单位面积年固碳量在0.7~4.1 Mg/hm^(2)之间,在时间上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并且在距离矿区50 km范围内,距离越远,平均单位面积年固碳量越高,影响程度逐渐下降.(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单位面积年固碳量的平均关联度从高到低表现为未利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水体.研究显示,黄河流域上游煤矿区开发过程中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是矿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上游 煤矿区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固碳服务 缓冲区分析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上游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张宏伟 别强 +2 位作者 石莹 苏晓杰 李欣璋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5-1394,共10页
植被覆盖度能很好的反映流域生态状况,遥感技术为大规模、高效、精准地监测植被覆盖变化提供了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2001—2020年黄河流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利用Hurst指数与Cv系数检验其持续性、稳定性,分析气候、地形和人口... 植被覆盖度能很好的反映流域生态状况,遥感技术为大规模、高效、精准地监测植被覆盖变化提供了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2001—2020年黄河流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利用Hurst指数与Cv系数检验其持续性、稳定性,分析气候、地形和人口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度由东北向西南递增,69.25%区域呈增长趋势。稳定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73.79%,强持续性区域面积占比为66.49%。(2)植被覆盖度与降水正相关区域占比75.63%,与气温正相关区域占比39.28%。(3)植被覆盖度随着高程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与坡度呈正相关,与坡向关系不显著。(4)植被覆盖度在人口密度为65~85人·km^(-2)与GDP为27000~37000元·km^(-2)时最高,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上游植被覆盖变化呈现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上游生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序变化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上游
下载PDF
GRACE/GRACE-FO揭示黄河上游2002-2022年GWS及可持续性时空演化
3
作者 瞿伟 陈沛男 +2 位作者 张普方 唐兴友 李久元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7-1299,1336,共14页
开展黄河流域上游地下水储量(groundwater storage,GWS)时空变化及可持续性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合理开发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和GRACE-FO(GRACE follow on)... 开展黄河流域上游地下水储量(groundwater storage,GWS)时空变化及可持续性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合理开发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和GRACE-FO(GRACE follow on)重力卫星Mascon和球谐数据,联合先验水文模型,反演估算了黄河流域上游2002-04—2022-12陆地水储量及GWS变化时空演化特征,通过计算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指数(sustainability index,SI)评估该区域地下水可持续性概况,并探讨了降雨量变化、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蒸散发量(evapotranspiration,ET)与区域GWS变化的相关性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域GWS变化以约-3.89±0.37 mm/a速率呈整体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南、北量值差异分区的特性,与实测水井监测结果较一致(相关度约为0.73);研究时段内区域地下水几乎均处于重度不可持续状态,空间上可持续性也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平均可持续性指数仅为0.38;贡献度量值大小显示出NDVI对研究区域GWS变化产生的影响最大,ET次之,降雨量影响最小;NDVI、ET与区域GWS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约为-0.76和-0.77),黄河流域上游南、北部降雨与相应GWS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约为0.54和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上游 GRACE GRACE-FO 时变重力场 地下水储量变化 可持续性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机会成本的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何慧爽 单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5-21,共7页
精准测度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标准,对于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机会成本法测算黄河流域上游地区2014—2018年的机会成本值和中下游地区相对应的生态补偿额度。研究发现:补偿区的生态补偿额度比较符合各地区... 精准测度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标准,对于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机会成本法测算黄河流域上游地区2014—2018年的机会成本值和中下游地区相对应的生态补偿额度。研究发现:补偿区的生态补偿额度比较符合各地区的实际支付能力,上游地区的机会成本为1202亿—1474亿元,中下游地区的补偿额度为18亿—22亿元;引入调整系数的机会成本法核算生态补偿额度具有实际操作性。为推动流域生态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未来应从“量身定制”流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相关政策、加快推进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市场化和提高公众的认识度与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标准 机会成本法 黄河流域上游地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群三生空间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变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鑫 李晓丹 +3 位作者 芦倩 黄倩倩 程文仕 许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4-194,204,共12页
识别三生空间迁移演化规律并掌握其引发的空间性状改变情况,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利用水平影响深远。以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转移矩阵对研究区2000—2020年三生空间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强度分析模... 识别三生空间迁移演化规律并掌握其引发的空间性状改变情况,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利用水平影响深远。以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转移矩阵对研究区2000—2020年三生空间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强度分析模型,从三生空间一、二级分类双重视角,就空间演化带来的变化稳定性问题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20年间,研究区三生空间转移变化活跃但发生数量和规模均呈缩减态势,空间转移以呼包鄂榆和宁夏沿黄城市群两地为主,呈东多西少分布特征,但以生态为主、生产和生活空间为辅的整体格局未发生改变。(2)20年间,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先强后弱,整体不稳定。生产和生活空间稳定活跃增加,减少趋于平缓,生态空间增加趋于平缓,但减少趋向活跃,前二者对生态空间的胁迫趋向常态。同时,流域三生空间内部彼此转移频繁,存在生产—生活及生活—生态2种稳定地系统性转变模式。(3)三生空间二级子类此消彼长的改变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变化的显性原因,而经济发展驱动、城市引力影响以及宏观政策指引则是引发流域三生空间演替变化的内在作用机制。(4)转移矩阵与强度分析模型的联合研究框架,有助于实现区域三生空间变化及其性状改变情况的一体化监测。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控制城市规模,坚持耕地保护,推行有效的空间退出机制,发挥宏观政策对空间流转的导引作用,将对研究区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时空演化 强度 变化稳定性 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群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收支以及再分析资料可用性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瑞霞 吴国雄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6-324,共9页
首先以实测资料为准定量计算了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收支各分量,包括降水、径流、蒸发、水汽辐合等,分析其季节循环、年际变化以及线性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多年平均该区域是水汽汇区,主要来自天气过程造成的瞬变波辐合,蒸发所占比例远大... 首先以实测资料为准定量计算了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收支各分量,包括降水、径流、蒸发、水汽辐合等,分析其季节循环、年际变化以及线性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多年平均该区域是水汽汇区,主要来自天气过程造成的瞬变波辐合,蒸发所占比例远大于径流和水汽辐合,对流域水分循环至关重要;各要素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很大,20世纪70年代后降水和蒸发的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减小;1958年以来,降水显著减少,天然径流和蒸发也有所减少,但不显著.然后同ECM WF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作进一步对比分析,以检验两套再分析资料对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循环的描述能力,在论证了其适用性的同时,指出其局限性,从而为使用再分析资料进行该区域水分收支分析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上游 水分收支 评估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荒漠化防治现状与治理对策
7
作者 周占邦 左忠 +2 位作者 姜黎 黄婷 范金鑫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75-78,共4页
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修复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文献整理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系统修复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为提高荒... 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修复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文献整理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系统修复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为提高荒漠化治理成效、巩固生态治理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上游 荒漠化防治 对策与建议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上游煤-水协调开采的地下水原位保护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白二虎 郭文兵 +2 位作者 张合兵 谭毅 郭明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907-914,共8页
煤炭开采是破坏黄河流域煤矿区地表生态环境最强烈的人为活动,而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制约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因素。为缓解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及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采动影响下含水层破坏机理,形成了近黄河流域... 煤炭开采是破坏黄河流域煤矿区地表生态环境最强烈的人为活动,而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制约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因素。为缓解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及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采动影响下含水层破坏机理,形成了近黄河流域煤炭开采的地下水保护思路,提出了黄河流域中上游煤-水协调开采的地下水原位保护技术,阐明了该技术以控制坚硬顶板不破断与充填体置换煤柱的思路而实现地下水原位保护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地下水原位保护技术中加固煤柱的条带开采、留窄煤柱的置换煤柱充填开采2个技术步骤及优势。结合沿空留巷的围岩控制技术与充填开采的快速增阻强度,通过建立坚硬顶板破断力学模型,分析了加固煤柱的条带开采、留窄煤柱的置换煤柱充填开采的可行性。以近黄河流域的离柳矿区双柳煤矿为研究对象,分析确定了有效达到地下水原位保护的关键技术参数,如条带开采参数、煤柱旁充填宽度、充填置换煤柱时维持巷道稳定的窄煤柱留设宽度以及坚硬顶板不破断的最小充填率等,并基于条带开采煤柱剥离理论及其长期稳定性评价方法,分析表明该技术所留设煤柱及充填体具有长期稳定性,能有效保护含水层及地表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开采 黄河流域上游 煤-水协调 原位保护 煤柱稳定性
下载PDF
土默川平原黄灌区地下水化学控制因素来源分析
9
作者 王子河 金婧 +3 位作者 刘伟 邓腾林 赵义平 王明新 《内蒙古水利》 2024年第S02期1-2,12,共3页
土默川平原黄灌区是黄河流域中上游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区内地下水口感苦涩、苦咸,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为研究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研究人员于2016年11月的冬灌期和2017年4月春灌期共采集地下水、灌渠水和雨水样品3... 土默川平原黄灌区是黄河流域中上游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区内地下水口感苦涩、苦咸,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为研究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研究人员于2016年11月的冬灌期和2017年4月春灌期共采集地下水、灌渠水和雨水样品32组,综合运用Gibbs图、Schoeller图和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土默川平原黄灌区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对其物质来源进行了定性分析。本研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上游 黄灌区 地下水化学特征 土默川平原
原文传递
葡萄酒产业与黄河流域煤炭基地生态治理现状与思考
10
作者 宋瑞 朱宗文 +1 位作者 李华 王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5,共7页
黄河中上游地区能源丰富,土地广袤,常年煤炭开采加上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该区域土地侵蚀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自然植被覆盖率极低,迫切需要找到一条生态治理与经济并行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之路。葡萄作为多年生藤本植物,种类多样,具有极... 黄河中上游地区能源丰富,土地广袤,常年煤炭开采加上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该区域土地侵蚀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自然植被覆盖率极低,迫切需要找到一条生态治理与经济并行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之路。葡萄作为多年生藤本植物,种类多样,具有极强的环境耐受性和可塑性,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能衍生巨大的生态价值。本文对我国黄河流域煤炭基地生态治理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阐明种植葡萄对改善矿区周边环境、促进水土保持、提升固碳释氧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发展葡萄酒产业对治理黄河流域煤炭基地生态脆弱区的可行性,并提出煤炭基地种植酿酒葡萄存在的问题与可行性措施。将葡萄酒产业与煤炭开发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加矿区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质量、控制水土流失、修复受损生态、促进区域碳减排等众多需求,同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是一种兼顾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上游 煤炭基地 生态脆弱 植被恢复 固碳减排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上游四大城市群经济联系和网络结构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小宁 白永平 +1 位作者 宋龙军 高祖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3,共6页
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和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测度各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分析城市群内部城市等级结构,从中心性、网络密度和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各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 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和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测度各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分析城市群内部城市等级结构,从中心性、网络密度和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各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内城市等级结构不一,兰西、宁夏沿黄和关中均分为3个等级,呼包鄂榆中缺少三级城市;各城市群市(州)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其市(州)等级划分呈现一定协同性。(2)各城市群内经济联系总量及紧密程度不一,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内市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小,但联系最紧密,县与县间联系总量最大,但联系最松散;关中则市与县间联系总量最大且联系最紧密。(3)各城市群的网络结构存在差异,关中对外经济吸引辐射能力、中介能力均最强,宁夏沿黄最弱;网络密度上,呼包鄂榆和关中网络密度较高,兰西和宁夏沿黄较低。(4)对各城市群进行聚类分析,兰西、宁夏沿黄凝聚子群基本依赖行政区划分,呼包鄂榆、关中凝聚子群分割行政区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网络结构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法 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群
下载PDF
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及层次结构分解——基于Oprobit-ISM模型
12
作者 县可欣 张瑜 +1 位作者 张仁慧 赵凯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7,共11页
农户采纳节水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农业用水量短缺问题,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文中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2661份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ISM模型分析了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受教育程度、... 农户采纳节水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农业用水量短缺问题,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文中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2661份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ISM模型分析了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耕地经营面积、农户技术认知、经济认知、生态认知、社会网络、村集体经济情况、灌溉条件、灌溉成本、技术推广与技术培训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受教育程度、耕地经营面积、村集体经济情况、技术推广与技术培训是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采纳的深层根源因素。3)深层根源因素主要通过对农业收入占比、技术认知、灌溉条件与社会网络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灌溉成本、经济认知与生态认知,从而直接驱动农户节水技术的采纳行为。4)各影响因素形成了“三路径”的层次结构。根据研究结果,文中提出促进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技术采纳行为 节水技术 影响因素 响应机制 黄河流域上游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