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内蒙古段)流域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卫 王克军 +1 位作者 李敬伟 刘庄 《环境与发展》 2016年第2期27-31,共5页
本文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对象,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水环境风险的特点,分析流域污染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流域水环境风险水平的影响;识别沿黄主要风险源;制定黄河内蒙古段水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模型估算、实... 本文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对象,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水环境风险的特点,分析流域污染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流域水环境风险水平的影响;识别沿黄主要风险源;制定黄河内蒙古段水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模型估算、实验室分析和野外调查等多种手段,确定水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确定沿黄地区水环境风险源的风险,并初步建立定量化的风险评价及风险分级体系。通过定量分析流域生态安全遭受的风险,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流域环境管理政策提供技术支持,为促进流域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 生态风险评价 水环境风险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水沙运动过程特征及演变趋势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超 全栋 +2 位作者 张岩 史小红 郭子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6,53,共7页
近年来受上游水库、河道控导工程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黄河(内蒙古段)呈现水沙异源、水少沙多的特性,导致河道萎缩和泥沙淤积严重,河道形态演变剧烈,严重威胁夏汛及凌汛行洪安全,也对河道及两岸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选取黄河(内蒙... 近年来受上游水库、河道控导工程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黄河(内蒙古段)呈现水沙异源、水少沙多的特性,导致河道萎缩和泥沙淤积严重,河道形态演变剧烈,严重威胁夏汛及凌汛行洪安全,也对河道及两岸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选取黄河(内蒙古段)干流入境石嘴山水文站和出境头道拐水文站水沙过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频谱分析法、R/S极差分析法和Markov链分析法系统研究2009-2016年两站逐月水沙运动变化的时序、运动状态和演变特征,讨论影响水沙运动变化过程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石嘴山站和头道拐站输沙量的变化周期均为1年,而径流的变化周期分别为1年和6个月;石嘴山和头道拐站径流Hurst指数值分别为0.576和0.515,输沙量Hurst指数分别为0.519和0.249;黄河(内蒙古段)丰水低沙和枯水高沙概率之和约为50%;水沙运动演化过程中,丰水高沙与枯水低沙极限概率之和大于0.8。受期间特殊的来水来沙过程、水文气候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内蒙古段)水沙运动时序特征呈现非同步性和不协调性,未来水沙运动过程趋势逐渐向协调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 水沙运动 演变趋势 水沙异源 MARKOV模型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流域突发性水环境风险预测预警平台构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卫 王克军 +1 位作者 李敬伟 刘庄 《环境与发展》 2015年第4期9-12,共4页
随着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现代工业生产领域和规模的日益扩大,各种危险品以及有害废弃物的产生、贮存、运输、使用量将会大量增加,潜在风险源与风险水平也随之增加,对水环境的威胁将越发显著。本文以黄河流域内蒙古境内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 随着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现代工业生产领域和规模的日益扩大,各种危险品以及有害废弃物的产生、贮存、运输、使用量将会大量增加,潜在风险源与风险水平也随之增加,对水环境的威胁将越发显著。本文以黄河流域内蒙古境内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河网水动力和水质模型,结合水环境风险评价模型,研发并构建了黄河(内蒙古段)流域突发性水环境风险预测预警平台,初步实现了河流水质模拟与长距离河流污染物传输的快速实时追踪,为水环境保护以及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技术依据,可为突发水污染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直观、详实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 河网水动力学 污染物传输扩散 水环境风险 预测预警
下载PDF
多元侵蚀下黄河(内蒙古段)水生态问题探究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超 汪晓华 侯聚峰 《北方经济》 2019年第10期28-32,共5页
黄河是举世闻名的多泥沙河流,其泥沙来源主要在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等多种侵蚀模式交错并存下发生。尤其是黄河(内蒙古段)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影响,多种侵蚀模式共存的现象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黄河(内蒙古... 黄河是举世闻名的多泥沙河流,其泥沙来源主要在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等多种侵蚀模式交错并存下发生。尤其是黄河(内蒙古段)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影响,多种侵蚀模式共存的现象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段)典型的泥沙特征和冻融特征分析,指出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工控导工程影响,黄河(内蒙古段)区间风沙和“十大孔兑”来沙占总来沙量的70%以上,该部分来沙多以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作用而进入黄河,为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应加大其流域保护,尤其是黄河南岸“十大孔兑”、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等沙地的治理工作,同时开展黄河干流水文、气象、泥沙、冰情、地形等监测工作,应用数值模式、理论分析、模型试验等多方法开展黄河生态水利方面的研究,从而建设黄河数值水利和智慧水利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 多元侵蚀 生态水利 泥沙 冻融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1951—2012年气温、降水变化及其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星 马龙 +2 位作者 刘廷玺 王静茹 刘丹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7-1040,共14页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研究其气候因子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研究区及其周边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51—2012年气温与降水量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年代均值比较、...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研究其气候因子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研究区及其周边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51—2012年气温与降水量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年代均值比较、5 a滑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2 a来,研究区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0.283℃/10 a、0.235℃/10 a、0.590℃/10 a),尤以20世纪90年代增温最为明显,冬季增长速率最快,对气温升高贡献最大。3类气温分别在1988、1989、1982年发生了突变,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突变时间均晚于平均最低气温。多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1.48 mm/10 a),但下降幅度不明显。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在20世纪80—90年代相关性较好,均呈上升趋势,而其他时期则呈阶段反对称变化。从季节上看,春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年值相关性最好;夏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的年际变化趋势类似;秋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呈阶段反对称性变化;冬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呈反对称变化,其他年代则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反对称 黄河流域内蒙古
原文传递
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植被与水文要素的时空协同演变
6
作者 陈永喆 崔艳红 +8 位作者 张才金 崔英杰 王怡璇 白亮亮 郭建英 刘廷玺 卢静 徐于月 龙笛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为了探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和水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集成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集与模型模拟数据,得到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降水、蒸散发、径流、表层土壤含水率、陆地总水储量变化信息,解析了2003—2018年不同土地利... 为了探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和水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集成多源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集与模型模拟数据,得到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降水、蒸散发、径流、表层土壤含水率、陆地总水储量变化信息,解析了2003—2018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植被与水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植被与各水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东部森林植被覆盖度的提升促使蒸散发增加,年均蒸散发量和径流量之和较降水量高16.5 mm,导致土壤水和地下水储量下降;农田年平均净灌溉耗水量为101.3~108.9 mm,并因农田植被覆盖度逐年增大而增加;虽然草地区域年均蒸散发和径流量之和低于降水量,但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持续增大导致水分盈余量显著降低,草地的耗水正接近其生态水文阈值;陆地总水储量等效水高以(7.5±1.9)mm/a的速率下降,区域地下水呈现亏缺趋势;降水的年际波动对植被覆盖度和蒸散发的影响逐渐减弱,对森林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水文要素 生态恢复 时空演变 黄河流域内蒙古
下载PDF
基于InVEST-PLUS模型的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系统碳储量评价及预测
7
作者 李冰洁 范志韬 +4 位作者 曲芷程 姚顺予 宿夏姝 刘东伟 王立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7-1227,共11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意义,评估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变化的影响,可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本研究运用InVEST模型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过去20 a的碳储量进行评估,运用PLUS模型预测了2040...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意义,评估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变化的影响,可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本研究运用InVEST模型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过去20 a的碳储量进行评估,运用PLUS模型预测了2040年3种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并耦合InVEST-PLUS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未来20 a的碳储量进行估算,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草地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和最重要的碳库。草地面积增加是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碳储量上升的主要原因,碳储量累计上升4.08×10^(7)t。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最有利于2040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碳储量的增加,可使碳储量累计增加4.50×10^(7)t。年均降水是解释度最高的单因子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因子对碳储量时空分异特征的解释度增加。双因子交互影响的解释度普遍远高于单因子对于碳储量时空分异特征的解释度。本研究以期为区域用地规划提供建议,为我国更好的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黄河流域内蒙古
下载PDF
2003~2020年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水质演变趋势
8
作者 侯元松 谢志磊 +8 位作者 田永莉 姜家伟 梁运青 王倩 房强 许韬 张英芳 李浩 策力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65-3972,共8页
为全面了解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近年来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基于流域内5个监测断面2003~2020年的水质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长短时记忆模型等多源数据分析方法,结合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探究了黄河流域水质的时空变... 为全面了解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近年来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基于流域内5个监测断面2003~2020年的水质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长短时记忆模型等多源数据分析方法,结合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探究了黄河流域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水质状况整体向好并稳定.时间特征方面,汛期和非汛期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与农业灌溉用水和汛期水量增大有关;空间特征方面,可将5个监测断面归为3类,汛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时间特征,而非汛期3类监测断面的水质差异主要由其周边城市的用水结构决定. LSTM模型的预测值变化趋势与真实值拟合效果良好,可对黄河内蒙古段的水质指标进行有效的预测评价,可为黄河干流各河段水质达标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内蒙古 水质评价 时空变化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 水质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毫米波云雷达的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云宏观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慧 郑旭程 +2 位作者 苏立娟 辛悦 张杰 《干旱气象》 2023年第3期434-441,共8页
云是地-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宏观特征不仅与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及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还直接影响云降水过程模式预报的准确性,鉴于此本文基于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呼和浩特地区毫米波云雷达观测数据,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云出现频... 云是地-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宏观特征不仅与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及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还直接影响云降水过程模式预报的准确性,鉴于此本文基于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呼和浩特地区毫米波云雷达观测数据,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云出现频率及垂直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多以晴空为主,全年晴空廓线超过了云雷达总采样廓线的70.00%,相比而言,云出现频率较小,6月最高值也仅为43.84%。云类型以中高云为主,云底高度多出现在3.00~4.00 km之间,云层较薄,厚度介于0.50~1.00 km的云出现频率最高。云宏观属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春季和夏季云的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39.71%和35.77%,冬季云的出现频率最小,春、夏、秋季午后云出现频率明显高于上午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出现频率 云底高度 云顶高度 云雷达 黄河流域内蒙古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康健 杨光 +1 位作者 韩雪莹 张雨 《草学》 2022年第6期32-42,共11页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减轻沙漠化土地的威胁,本研究以1995~2020年6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5.3,ArcGIS10.2支持下,通过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获取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沙漠化土地分布数据,并采用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减轻沙漠化土地的威胁,本研究以1995~2020年6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5.3,ArcGIS10.2支持下,通过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获取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沙漠化土地分布数据,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沙漠化程度空间分异特征与驱动力进行解释。结果表明:(1)在1995~2020年期间土地整体向良好方向发展,轻度、非沙漠化面积分别增加3 765.36km~2,4 927.48km~2,极重度沙漠化减少了1 853.31km~2。(2)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沙漠化空间差异主要由人口密度、湿润指数、干燥度、年平均降水量决定,其因子解释力均超过25%,驱动因子间交互均呈现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交互解释力最强的是湿润指数和土壤,q值为0.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内蒙古 沙漠化 动态变化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区乡村重构特征及问题区域识别——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例
11
作者 董又铭 乔文怡 +1 位作者 刘泽淼 黄贤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91-1902,共12页
科学、有序重构是实现农牧区现代化和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选取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这一典型北方农牧区乡村,基于乡村发展指标和计量模型,探究了乡村重构的特征并识别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乡村发展各维度的水平均... 科学、有序重构是实现农牧区现代化和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选取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这一典型北方农牧区乡村,基于乡村发展指标和计量模型,探究了乡村重构的特征并识别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乡村发展各维度的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总体上经济发展>空间利用>社会发展。(2)1990—2020年研究区乡村经济重构总体先增强后减弱,空间重构则一直增强,社会重构整体滞后。乡村综合重构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其中经济重构地域差异较小,社会重构表现为南高北低;空间重构以河套平原较为剧烈。1990—2020年乡村经济-社会-空间重构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先升高后降低,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3)乡村发展及重构的问题县域共6类11个,分布在研究区黄河以西、阴山以北,映射了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区位交通、经济基础、区域政策等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影响,需结合地域实际分类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乡村重构 耦合协调度 黄河流域内蒙古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分析
12
作者 韩佳莹 王珊 +2 位作者 赵晓东 时光 张泽矩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34-138,共5页
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产业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也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构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和耦合协... 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产业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也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构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4—2020年内蒙古黄河流域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旅游产业部分年份有轻微回落,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则稳步增长。耦合协调度等级从中度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系统协调度有很大改善,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逐渐从无序发展向有序协同发展方向改进。耦合协调度类型从生态环境滞后型转为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同步发展型,又转为旅游产业滞后型,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间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对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内蒙古 旅游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时序影像和非线性边界监测土壤干旱研究——以1986—2020年黄河内蒙古段生长季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新平 权全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土壤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是表征土壤干旱状态的常用指标,土地利用/覆被(LULC)类型、LSTNDVI特征空间的干燥与湿润边界的非线性属性是TVDI遥感反演过程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前人的研究与应用大多忽视了这些条件,带来了部分误差。选取... 土壤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是表征土壤干旱状态的常用指标,土地利用/覆被(LULC)类型、LSTNDVI特征空间的干燥与湿润边界的非线性属性是TVDI遥感反演过程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前人的研究与应用大多忽视了这些条件,带来了部分误差。选取黄河流域典型资源驱动型河段内蒙古“几”字湾都市圈(呼包巴鄂乌五市)作为研究对象,以1986—2020年8期816景Landsat-5/8时序影像和同期30 m土地利用/覆被栅格数据为数据源,剔除建设用地和水体,采用无缝拼接和生长季均值合成重构LST-NDVI特征空间,在4类LULC下,非线性拟合干燥边界和湿润边界,反演得到8期经验证精度可靠的黄河内蒙古段的土壤表层干旱等级空间分布100 m栅格。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性的土壤旱情预测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影像拼接 均值合成 非线性边界 黄河流域内蒙古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典型支流径流变化的贡献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龙 刘廷玺 +1 位作者 马丽 段剑波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3,共6页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典型支流旗下营、准格尔站点控制流域为基础,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析了径流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径流量多年来呈减少趋势,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随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典型支流旗下营、准格尔站点控制流域为基础,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析了径流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径流量多年来呈减少趋势,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随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少。径流量2000 s最小,相对1990 s减少了45.67%~58.26%。径流突变点为1981年。1981~2010年与1957~1980年相比,旗下营、准格尔两个水文站点控制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2.80%和23.46%,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7.20%和7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 贡献率 黄河流域内蒙古
下载PDF
1981-2017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气候及植被生态变化状况 被引量:1
15
作者 桑婧 《内蒙古气象》 2021年第1期33-38,45,共7页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例,基于NOAA/AVHHRR和SPOT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NDVI和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气候上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和周边内蒙古境内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呈...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例,基于NOAA/AVHHRR和SPOT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NDVI和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气候上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和周边内蒙古境内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斜率为0.048℃/a,年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北部明显减少,中部和南部无明显趋势;(2)1981—2017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NDVI从空间上呈现由北向南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分布状态,NDVI以0.1~0.4为主,占本流域面积的74.4%;(3)NDVI值显著增加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43.39%,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交界处;NDVI无明显变化的区域占流域的38.07%,主要分布在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NDVI显著减少区域占流域面积的17.94%,主要分布在大青山、库布齐沙漠;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区的NDVI值较高,且变化趋势以显著增加为主,草地区的NVDI值较低,无明显变化趋势;(4)NDVI年平均值较高的区域,变化趋势以显著增加为主,在NDVI值较低的地区,NDVI的变化趋势以显著减少为主;准格尔旗和呼和浩特市交界地区植被覆盖状况较差,改善的趋势却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内蒙古 NDVI 气候变化 MANN-KENDALL检验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典型支流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6
作者 马龙 刘廷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26,共5页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及其周边地区44个气象站点、支流20个水文站点1956~2010年水文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分区方式,选取典型支流水文站点,分析了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径流对降水响应敏感。在1950S、1960S、1970S、1980S、1...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及其周边地区44个气象站点、支流20个水文站点1956~2010年水文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分区方式,选取典型支流水文站点,分析了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径流对降水响应敏感。在1950S、1960S、1970S、1980S、1990S、2000s等6个阶段,随降水增减,径流呈现出相应变化趋势。多年来,降水呈微弱减少趋势,径流则呈现大幅度减少趋势。空间上降水多年平均减少量为0.21~14.92mm,径流减少量为65.38~818.38万m3。在2000S之前。降水不论增加还是减少。径流相应增减幅度平均为其1~8倍,个别在25~30倍之间;而在2000S,平均达到了11~17倍,个别达到69倍。较少的降水变化幅度会引起较大幅度的径流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气候变化 响应方式 黄河流域内蒙古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重金属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52
17
作者 赵锁志 刘丽萍 +6 位作者 王喜宽 李世宝 朱锁 郑萍 张青 张宝 蒙奎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4-312,共9页
系统地采集黄河内蒙古段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研究了黄河干流内蒙古段的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的重金属沿程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除了A... 系统地采集黄河内蒙古段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研究了黄河干流内蒙古段的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的重金属沿程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除了As元素,悬浮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上高于底泥中的含量。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悬浮物和底泥属于无污染—中度污染,悬浮物总体上比底泥污染严重;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底泥和悬浮物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总体上属轻微状态;因此,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水 悬浮物 底泥 黄河内蒙古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六六六和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裴国霞 张岩 +2 位作者 马太玲 田春元 任智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4期25-27,33,共4页
为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黄河内蒙段的分布状况,采用固相萃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该段水体样品中的六六六(HCH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HCHs和PCBs在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均有检出,HCHs残留水平在63.14~188.65ng/L之间... 为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黄河内蒙段的分布状况,采用固相萃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该段水体样品中的六六六(HCH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HCHs和PCBs在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均有检出,HCHs残留水平在63.14~188.65ng/L之间,平均值为146.94ng/L;PCBs的残留水平在0.64~2.25ng/L之间,平均值为1.51ng/L。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解析,HCHs污染的最大贡献源是河套灌区的农业退水,PCBs的主要来源是历史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六六 多氯联苯 源解析 黄河内蒙古
下载PDF
十大孔兑综合治理与黄河内蒙古段度汛安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冯国华 张庆琼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0,共3页
十大孔兑是黄河内蒙古段由南向北汇流的10条相邻的一级支流,多年平均向黄河输沙2 711万t,近年来向黄河输沙呈增加态势,洪水泥沙对黄河及下游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针对十大孔兑泥沙来源于上中游的特点,应在孔兑上游实施沟道、坡面综合治理... 十大孔兑是黄河内蒙古段由南向北汇流的10条相邻的一级支流,多年平均向黄河输沙2 711万t,近年来向黄河输沙呈增加态势,洪水泥沙对黄河及下游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针对十大孔兑泥沙来源于上中游的特点,应在孔兑上游实施沟道、坡面综合治理工程,在孔兑中游进行防沙治沙,在孔兑中下游引洪澄地,缓洪减沙,保障黄河内蒙古段的度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十大孔兑 黄河内蒙古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乌兰布和沙漠入黄风积沙监测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何京丽 张三红 +4 位作者 崔崴 郭建英 母吉君 陈全才 张俊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6-48,共3页
黄河内蒙古段途经乌兰布和沙漠,局部河段发展为"地上悬河",洪灾、凌灾频繁发生。对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河段风沙入黄的初步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揭示沿黄段入黄风沙运移规律并精确计算出风积沙入黄沙量。国家及有关部门应... 黄河内蒙古段途经乌兰布和沙漠,局部河段发展为"地上悬河",洪灾、凌灾频繁发生。对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河段风沙入黄的初步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揭示沿黄段入黄风沙运移规律并精确计算出风积沙入黄沙量。国家及有关部门应对乌兰布和沙漠对黄河的危害高度重视,形成多渠道、多学科联合攻关研究的平台,使研究结果更好地为科学治理黄河泥沙问题及完善黄河沿岸综合防护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 沙漠 风积沙 入黄沙量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