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视物变形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曦达 王怡 +6 位作者 刘丽梅 高萌 郁艳萍 王曾仪 陈金秋 刘欣欣 刘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视物变形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方法,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纳入北京同仁医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C2F6填充术的黄斑前膜患者39例39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术后3个月...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视物变形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方法,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纳入北京同仁医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C2F6填充术的黄斑前膜患者39例39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进行评估。采用M图得出M评分值,评估患者视物变形程度。采用EDTRS视力表测定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力)。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和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CST)、黄斑区平均厚度(CA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内核层(INL)厚度和外层视网膜[外核层(ONL)+外丛状层(OPL)]厚度,并观察外界膜、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的完整性,计算黄斑区容积(CV)。结果患眼平均M评分由术前的0.8(0.3,1.1)减小至术后3个月的0.5(0.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3,P=0.044)。术后6个月平均M评分为0.6(0.2,0.8),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73,P=0.061;Z=-0.288,P=0.773)。其中,术后3个月、6个月水平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29,P=0.020;Z=-2.858,P=0.004)。术后3个月、6个月垂直M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BCVA为0.40(0.30,0.66),术后3个月为0.20(0.0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87,P<0.001),术后6个月BCVA为0.30(0.10,0.52),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5,P=0.025)。联合手术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BCVA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13,P=0.009;Z=-2.466,P=0.014);未联合手术组术后3个月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4,P=0.002),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4,P=0.001)。术前M值与术前BCVA、CST、CFT均呈正相关(rs=0.384,P=0.016;rs=0.585,P<0.001;rs=0.601,P<0.001),与GCL、INL、ONL+OPL厚度均无明显相关性。术后6个月水平M值与术后6个月CST、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手术 视物变形 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M-评分
下载PDF
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前后屈光状态改变 被引量:14
2
作者 余盈盈 黎晓新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5-1029,共5页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否受黄斑前膜的影响对术眼术后获得准确的屈光度至关重要.目的 了解IMEM患者行白内障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屈光变化的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IMEM合并ARC的患者42例42眼为IMEM合并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同期纳入单纯ARC患者47例47眼为单纯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术前应用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术眼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应用SRK-T公式计算出IOL植入后的预期屈光度.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医学验光,计算其等效球镜度数作为术后实际屈光度,并对术后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进行对比分析.对两个组间术眼手术前后屈光度的误差进行比较,对IMEM合并ARC患者术后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两个组间患者年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3、0.704、0.770).IMEM合并ARC组和单纯ARC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IMEM合并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实际屈光度绝对值均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实际屈光度绝对值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01);但IMEM合并ARC组与单纯ARC组间手术前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417,P=0.520).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的屈光度误差分别为(-0.727±0.6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手术 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玻璃体切割术 屈光度 眼轴 近视漂移 生物测量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菊 王怡 +2 位作者 高萌 刘丽梅 刘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IVTA)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iERM患者49例49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切割术...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IVTA)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iERM患者49例49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24例24眼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25例25眼,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术眼仅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术和黄斑前膜剥除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术眼术中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2 mg。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测定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眼压,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检测手术前后术眼黄斑中心厚度(CMT)和黄斑区容积;评估术后1、3和12个月BCVA、CMT和黄斑容积变化量。结果:术后1个月、12个月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术眼BCVA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术眼CMT值分别为(432.46±66.68)μm和(378.38±42.31)μm,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CMT值分别为(433.20±52.71)μm和(383.00±47.58)μm,均低于术前的(487.58±93.84)μm和(517.64±92.05)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12个月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黄斑容积分别为(11.68±1.11)mm^3、(10.68±0.91)mm^3,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黄斑容积分别为(11.66±0.66)mm^3、(10.36±0.57)mm^3,小于术前的(12.86±2.24)mm^3和(13.06±1.42)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术后1、3和12个月与术前BCVA、CMT和黄斑容积的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术后3眼眼压升高,占12.5%,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治疗iERM是安全、有效的,可改善术眼BCVA、CMT和黄斑容积,但联合IVTA对术后黄斑区功能恢复并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腔注射 曲安奈德 黄斑 光相干断层扫描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黄斑前膜相关手术编码错误案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韦献 吴学红 +1 位作者 刘锦魁 曾勇 《现代医院》 2022年第11期1706-1709,共4页
目的分析黄斑前膜相关手术编码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分析黄斑前膜的解剖、病理生理、病因分类及治疗方法,结合案例探讨黄斑前膜相关手术在国家临床版3.0手术操作编码(ICD-9-CM3)中的错误编码原因。结果黄斑前... 目的分析黄斑前膜相关手术编码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分析黄斑前膜的解剖、病理生理、病因分类及治疗方法,结合案例探讨黄斑前膜相关手术在国家临床版3.0手术操作编码(ICD-9-CM3)中的错误编码原因。结果黄斑前膜剥除术编码14.2900x002,视网膜下膜取出术需要手术切开视网膜编码于14.9x05,内界膜剥除需根据黄斑疾病的性质编码,黄斑水肿和黄斑前膜行内界膜剥除术编码于14.2900x004,黄斑裂孔行内界膜剥除术编码于14.3901,使用激光治疗无伴脱离或修补视网膜疾病编码14.2402。结论临床医师规范病案书写,编码员熟悉眼科编码规则,掌握较为全面的医学知识,正确理解每一个手术名称代表的内在含义,才能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相关手术 国家临床3.0版ICD-9-CM-3 编码 案例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治疗微创黄斑前膜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后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林涛 张励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712-716,共5页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治疗微创黄斑前膜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术后黄斑水肿患者80例(80只眼)并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40只眼)。对照组术后予双...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治疗微创黄斑前膜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术后黄斑水肿患者80例(80只眼)并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40只眼)。对照组术后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迈之灵片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当归芍药散口服。2组均观察12个月。检查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并记录数据。结果(1)BCVA: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4个月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对照组)=9.123,t_(研究组)=10.244,均P=0.000)。2组治疗后8个月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对照组)=10.012,t_(研究组)=11.635,均P=0.000)。2组治疗后12个月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对照组)=11.210,t_(研究组)=12.652,均P=0.000)。治疗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组间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4个月)=4.254,t_(8个月)=11.783,t_(12个月)=15.645,均P=0.000)。(2)眼压:治疗前后的组内及组间比较,2组治疗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均无明显变化(P>0.05)。(3)CMT: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4个月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2,P=0.000)。治疗后8个月2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对照组)=9.421,t_(研究组)=9.462,均P=0.000)。治疗后12个月2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对照组)=9.316,t_(研究组)=9.547,均P=0.000)。研究组治疗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4个月)=4.706,t_(8个月)=16.623,t_(12个月)=4.527,均P=0.000)。(4)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8,P=0.015)。结论当归芍药散治疗微创黄斑前膜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后黄斑水肿有良好的疗效,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微创黄斑手术 术后黄斑水肿 活血利水方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