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地质纵剖面黄土湿陷系数预测及分布规律研究
1
作者 陈志敏 孙勇 +2 位作者 郝彦玉 杨易朴 杨雯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9-1278,1290,共11页
通过充分挖掘现有黄土湿陷试验资料的价值,建立基于克里金插值法的湿陷系数预测模型。以G244线打庆公路(K1+640~K10+640段)工程为背景,利用少量的湿陷系数实测数据,对湿陷系数进行插值预测并沿其纵剖面绘制等值线图。将湿陷系数预测值... 通过充分挖掘现有黄土湿陷试验资料的价值,建立基于克里金插值法的湿陷系数预测模型。以G244线打庆公路(K1+640~K10+640段)工程为背景,利用少量的湿陷系数实测数据,对湿陷系数进行插值预测并沿其纵剖面绘制等值线图。将湿陷系数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并对其二维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地质统计克里金法的黄土湿陷系数插值计算方法可行且插值结果合理,能满足工程对于黄土湿陷性的精度和实际应用需求;(2)利用湿陷系数等值线图,采用“0.015”判定法得到黄土湿陷临界深度,湿陷临界深度的变化相对于地表的坡度变化较缓,且沟谷区的湿陷深度(3~8 m)明显小于山岭区的湿陷深度(15~25 m);(3)自地表向下,黄土湿陷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直至小于0.015,即湿陷性消失;(4)在钻孔取样深度相同时,河沟谷区的含水量大于黄土丘陵区,在较低的自重压力时,河沟谷区的湿陷系数大于黄土丘陵区,随着自重应力逐渐增大,黄土丘陵区的湿陷系数逐渐大于河沟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湿系数 克里金法 半变异函数模型 纵剖面分布规律
下载PDF
兰州市地源热泵土壤传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余龙 俞树荣 《河南科学》 2012年第12期1769-1772,共4页
地源热泵利用土壤中的热源,向建筑物内部提供热量或者冷量.地源热泵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有所区别.结合兰州市马兰黄土的特性和气候环境,分析地源热泵与土壤间热量传递的规律,总结马兰黄土中含水量对热量传递的影响,以及土壤特性对人工增湿... 地源热泵利用土壤中的热源,向建筑物内部提供热量或者冷量.地源热泵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有所区别.结合兰州市马兰黄土的特性和气候环境,分析地源热泵与土壤间热量传递的规律,总结马兰黄土中含水量对热量传递的影响,以及土壤特性对人工增湿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西北地区分布范围较广的马兰黄土特点,提出在土层深度为5 m以下的换热区域,施加人工增湿;为避免黄土湿陷,需要保证黄土含水率在6%-1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马兰黄土 传热 含水率 黄土湿系数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黄土湿陷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风安 《西部资源》 2021年第1期136-138,共3页
以蒙、晋交界处某在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为倒,对黄土湿陷性有较大影响的含水率、孔隙比、塑性指数、天然重度、干重度等五个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通过线性回归法得出湿陷系数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方程。将湿陷系数预测值... 以蒙、晋交界处某在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为倒,对黄土湿陷性有较大影响的含水率、孔隙比、塑性指数、天然重度、干重度等五个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通过线性回归法得出湿陷系数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方程。将湿陷系数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选定影响因子与研究区内黄土湿陷系数明显的相关性。在现场通过快速测定各影响因子计算湿陷系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黄土湿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