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艺术理论传统的世界性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一川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在当今的多元文化世界,一种民族的艺术理论传统具有本土特性,这毋庸置疑,因为独特的土壤条件会造就独特的民族艺术理论之树;但是,这种植根于本乡本土的艺术理论传统还能开放出世界性意义吗?问题就提出来了。这里的艺术理论传统,就我国... 在当今的多元文化世界,一种民族的艺术理论传统具有本土特性,这毋庸置疑,因为独特的土壤条件会造就独特的民族艺术理论之树;但是,这种植根于本乡本土的艺术理论传统还能开放出世界性意义吗?问题就提出来了。这里的艺术理论传统,就我国现有学科体制而言,并非指代艺术学门类下的所有学科话语,而主要是指被列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理论”,即研究各门艺术间普遍规律和特性的学科。提出上面的问题并非多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传统 学科体制 心声心画 世界学术 人物品藻 晋人 诗言志 现代性 伦勃朗
原文传递
盘古图考 被引量:10
2
作者 饶宗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6年第1期75-76,共2页
本文提供了关于盘古神话的一则新材料,对历来以为盘古之说最早出自三国时徐整《三五历记》的看法提出了不同意见,可供研究我国古代神话的学者参考。
关键词 古图 益州 盘古氏 文翁 学馆 刘绘 历代名画记 古说 汉末
原文传递
为何以北山为起点?石刻背后的晚唐风云
3
作者 首阳 《国家人文历史》 2024年第17期18-27,共10页
“盖益都多名画,富视他郡,谓唐二帝播越及诸侯坐镇之秋,是时画艺之杰者,游从而来,故其标格模楷,无所不有。”北宋《益州名画录》的作者黄休复觉得,得益于唐玄宗、唐宗二帝人蜀避难,引来一大批知名画匠同行,才有了后来成都画坛的繁荣。... “盖益都多名画,富视他郡,谓唐二帝播越及诸侯坐镇之秋,是时画艺之杰者,游从而来,故其标格模楷,无所不有。”北宋《益州名画录》的作者黄休复觉得,得益于唐玄宗、唐宗二帝人蜀避难,引来一大批知名画匠同行,才有了后来成都画坛的繁荣。无独有偶,大足石刻中的北山摩崖造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北山摩崖造像 唐玄宗
原文传递
棋盘上的诗(26)
4
作者 韩晗 《围棋天地》 2024年第16期83-87,共5页
唐代张怀璀《画断》(今)将绘画定为“神、妙、能”三品,此后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又旁设“逸品”,以其“不拘常法”而论。及至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提出“画之逸格,最难其”,始将逸品更置于神品之上,自此,中国绘画品藻的四格遂成... 唐代张怀璀《画断》(今)将绘画定为“神、妙、能”三品,此后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又旁设“逸品”,以其“不拘常法”而论。及至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提出“画之逸格,最难其”,始将逸品更置于神品之上,自此,中国绘画品藻的四格遂成定论。历代文人关于四格的阐发如过江之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州名画录》 逸品 朱景玄 画断 《唐朝名画录》 四格 品藻
原文传递
画品与风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安治 《美术研究》 1984年第4期62-67,共6页
“画品”是我国传统画论中常见的一个名词,历代的画家和评论家,或运用它来品评作者及作品的等级,或用以指明各种风格的差异。在中国古代,不仅有“画品”,还有“诗品”和“书品”可以说,讲求品第、分品评论也是中国传统美学上的一个特点... “画品”是我国传统画论中常见的一个名词,历代的画家和评论家,或运用它来品评作者及作品的等级,或用以指明各种风格的差异。在中国古代,不仅有“画品”,还有“诗品”和“书品”可以说,讲求品第、分品评论也是中国传统美学上的一个特点。在西方美学史上,评论各类文艺作品并不分品,常常仅就具体作品讨论其优劣高下;对于风格的研究,虽不少论及崇高之美,或悲剧美、喜剧美等,但没有中国分得那么细,剖析得那么精微。中国传统美学之所以出现分品评议,首先与对人物的品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悲剧美 喜剧美 评论 作品 画论 文人画家 评论家 西方美学史
原文传递
得意与放逸——浅析罗戟人物画的创作法度
6
作者 芦甲川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21,共2页
自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画家们就开始探索人物画的价值本体和创作法度:东晋画家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了“生气”“骨法”“神气”“情势”等美学范畴;南朝齐梁时期画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绘画“... 自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画家们就开始探索人物画的价值本体和创作法度:东晋画家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了“生气”“骨法”“神气”“情势”等美学范畴;南朝齐梁时期画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绘画“六法”;唐代张怀瓘在《画品断》中提出了“神、妙、能”三品论,张彦远又提出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品论;到了宋代,黄休复又提出“逸、神、妙、能”四格论,首推“逸格”为最,这些理论多是品评人物画家或作品的,有着重要的本体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法用笔 古代画家 气韵生动 张彦远 张怀瓘 画品 南朝齐梁
原文传递
“逸品”论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7
作者 马鸿增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8-40,共3页
自从南齐谢赫把“逸”的概念引入画论,继而唐代朱景玄确立了“格外不拘常法”的逸品画,至北宋黄休复正式将逸品置于神、妙、能三品之上。从此,逸品愈益成为文人士大夫评画的至上标尺,也是创作追求的最高品格。综观历代论述,逸品论的构... 自从南齐谢赫把“逸”的概念引入画论,继而唐代朱景玄确立了“格外不拘常法”的逸品画,至北宋黄休复正式将逸品置于神、妙、能三品之上。从此,逸品愈益成为文人士大夫评画的至上标尺,也是创作追求的最高品格。综观历代论述,逸品论的构架不外三个方面:一为逸才,二为逸气,三为逸笔。三者兼得的程度如何,决定着逸品画的成败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品 文化内涵 文人士大夫 逸气 审美理想 倪云林 审美标准 自然天成 谢赫
原文传递
《益州名画录》书名考辨
8
作者 黄浩龙 《中国美术》 2023年第1期53-58,共6页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同书异名的现象非常普遍,如《诗经》又名《诗三百》、《道德经》又名《老子》、《史记》又名《太史公书》等。画学古籍亦是如此,如南朝谢赫的《古今画品》又名《古画品录》、南朝姚最的《续画品》又名《续画品...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同书异名的现象非常普遍,如《诗经》又名《诗三百》、《道德经》又名《老子》、《史记》又名《太史公书》等。画学古籍亦是如此,如南朝谢赫的《古今画品》又名《古画品录》、南朝姚最的《续画品》又名《续画品录》、唐朝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又称《唐画断》等。北宋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亦不例外,别称《成都名画记》。不过,为何《成都名画记》不如《益州名画录》这一名称流传广泛呢?这与古地名“益州”有关吗?基于这些疑问,笔者认为围绕该书书名值得进行一番考索与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州名画录》 同书异名 “益州” 成都
下载PDF
黄休复生平考略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广骞 《古籍研究》 2017年第2期216-223,共8页
黄休复为五代、北宋时期蜀地著名处士,性情恬淡,不乐仕进,兼通儒释,精于画学,其著作今存《茅亭客话》和《益州名画录》。《茅亭客话》十卷,“是编乃杂录其所见闻。始王、孟二氏,终于宋真宗时,皆蜀中轶事,无一条旁涉他郡”~①,具有鲜明... 黄休复为五代、北宋时期蜀地著名处士,性情恬淡,不乐仕进,兼通儒释,精于画学,其著作今存《茅亭客话》和《益州名画录》。《茅亭客话》十卷,“是编乃杂录其所见闻。始王、孟二氏,终于宋真宗时,皆蜀中轶事,无一条旁涉他郡”~①,具有鲜明的四川地域特色。其所记内容涉及仙道灵迹、异物奇人、烧炼升仙等佛道内容,对太宗淳化甲午(994年)及真宗咸平庚子(1000年)蜀地两次战乱进行了如实记述。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亭客话》 《益州名画录》 益州名画录 大中祥符
原文传递
论逸品画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郁火星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14,33,共6页
自唐代朱景玄于《唐朝名画录》中将逸品与神、妙、能三品并置。后经黄休复在《圣朝名画评》中提到首位以后,逸品一格受到了文人画家的极力推祟。虽然在宋徽宗时期的皇家画院。由于强调法度规矩,崇尚精细体物,不免排斥抒情畅神之作,复将... 自唐代朱景玄于《唐朝名画录》中将逸品与神、妙、能三品并置。后经黄休复在《圣朝名画评》中提到首位以后,逸品一格受到了文人画家的极力推祟。虽然在宋徽宗时期的皇家画院。由于强调法度规矩,崇尚精细体物,不免排斥抒情畅神之作,复将逸品降至神品之下,然由于逸品所体现的艺术追求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人格理想相吻合,因而无论是逸品画还是逸品画家,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都曾有过崇高的地位。本文试图以绘画史上对逸品的阐述为基础,联系逸品画的创作与欣赏,对它的艺术特征进行一番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征 逸品 中国古代绘画 人格理想 审美情趣 艺术追求 分析研究 文人画家 士大夫
原文传递
话语 维度 界域——宋代黄休复逸格概念的话语维度及其评价标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希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55,共2页
逸格,是中国画评价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品鉴等级。宋人黄休复在其《益州名画录》中,对逸格进行了最为根本性的评价标准的建构,从绘画性本体与画外人格精神两个层面维度,对其进行了界域的拓展与规约,并对确定逸品论在中国画评价标准中的地... 逸格,是中国画评价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品鉴等级。宋人黄休复在其《益州名画录》中,对逸格进行了最为根本性的评价标准的建构,从绘画性本体与画外人格精神两个层面维度,对其进行了界域的拓展与规约,并对确定逸品论在中国画评价标准中的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格 话语 维度 界域
下载PDF
张彦远的再发现(续完)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朗 王鲁湘 《美术》 1988年第1期67-71,共5页
四、绘画的创造本体性的发现 传为王维所撰之《山水诀》,首唱“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张彦远似乎想对此加以论证。 “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术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 四、绘画的创造本体性的发现 传为王维所撰之《山水诀》,首唱“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张彦远似乎想对此加以论证。 “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术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夫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彦远 山水诀 中国绘画史 吴道玄 师造化 《历代名画记》 骨法用笔 画云台山记 画道
原文传递
“逸品”精神的张扬——论中国绘画美学追求的历史转折
13
作者 郑苏淮 《南昌高专学报》 2002年第2期32-36,共5页
北宋时期的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第一次将“逸品”放在了神、妙、能三品之上 ,这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在美学追求上的一个历史转折。“逸”从历史上看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后成为知识分子生活的常态 ,因此对绘画乃至整个艺... 北宋时期的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第一次将“逸品”放在了神、妙、能三品之上 ,这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在美学追求上的一个历史转折。“逸”从历史上看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后成为知识分子生活的常态 ,因此对绘画乃至整个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倪云林为代表的元代画家将逸品绘画推向了高峰。“逸品”的特征是“崇自然”和“尚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绘画美学 倪云林 美学内涵 绘画艺术
下载PDF
中国画论中“逸”之观念流变与本义辨析——徐复观中国画“逸格”观异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建军 《中国书画》 2005年第7期57-60,共4页
一中国画以神、妙、能、逸分品,一般认为始于唐张怀瓘,张在《画品》中将画分为神、妙、能三品,另加逸品,朱景玄同之,而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则列逸格于神妙能三格之上。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序》云:"古今画品,论之者多矣。隋... 一中国画以神、妙、能、逸分品,一般认为始于唐张怀瓘,张在《画品》中将画分为神、妙、能三品,另加逸品,朱景玄同之,而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则列逸格于神妙能三格之上。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序》云:"古今画品,论之者多矣。隋、梁以前,不可得而言。自国朝以来,惟李嗣真《画品录》,空录其人名,而不论其善恶,无品格高下,俾后观者,何所考焉。景玄窃好斯艺,寻其踪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推之至心,不愧拙目。以张怀瓘《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格 中国画论 逸品 朱景玄 张怀瓘 古今画品 《画品》 李嗣真 拙目
下载PDF
逸及逸品·逸笔·逸气——兼论文人画的艺术追求 被引量:2
15
作者 才彦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3-9,共7页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三个系统:宫廷绘画、民间绘画和文人画。自宋以降,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并影响着今日的中国画坛。文人画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是与其完美的表现形式及良好的审美心理分不开的。本文就文人画的艺术追求问...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三个系统:宫廷绘画、民间绘画和文人画。自宋以降,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并影响着今日的中国画坛。文人画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是与其完美的表现形式及良好的审美心理分不开的。本文就文人画的艺术追求问题做一粗浅剖析,借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品 逸笔 论文人画 逸气 民间绘画 中国画坛 宫廷绘画 二十四画品 《历代名画记》
下载PDF
禅宗画的经验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建融 《新美术》 1986年第4期40-44,48,共6页
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罗汉图》,“状貌古野,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槁项,黝然若夷獠异类,见者莫不骇瞩;自谓得之梦中”(《宣和画谱》卷三)。欧阳炯《禅月大师应梦罗汉歌》有云:“时帧大绢泥高壁。闭目焚香坐禅室;忽... 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罗汉图》,“状貌古野,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槁项,黝然若夷獠异类,见者莫不骇瞩;自谓得之梦中”(《宣和画谱》卷三)。欧阳炯《禅月大师应梦罗汉歌》有云:“时帧大绢泥高壁。闭目焚香坐禅室;忽然梦里见真仪,脱下袈裟点神笔。高握节腕当空掷,窣窣豪端任狂逸;逡巡便是两三躯,不似画工虚费日。”(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和画谱》 益州名画录 经验模式 禅室 古野 禅月 图绘宝鉴 深目
原文传递
黄休复与益州名画录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香 孙越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5-66,共2页
《益州名画录》是北宋黄休复所著的一部地方绘画史籍,书中阐述的"逸"、"神"、"妙"、"能"四格,是唐、宋以来历代评论绘画艺术风格和艺术理想的审美标准。作为研究中国画史的重要参考书,《益州... 《益州名画录》是北宋黄休复所著的一部地方绘画史籍,书中阐述的"逸"、"神"、"妙"、"能"四格,是唐、宋以来历代评论绘画艺术风格和艺术理想的审美标准。作为研究中国画史的重要参考书,《益州名画录》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州名画录 四格 文献
下载PDF
试论范宽在山水画史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彦文 《美术大观》 2004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于范宽的史料记载着实有限,在有限的记载中,元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性温厚,嗜酒落魄"。这不禁要让我们重新思考其在历史中的真正位置到底如何了。因为与其"落魄"的身世相比,古代文献记载中... 关于范宽的史料记载着实有限,在有限的记载中,元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性温厚,嗜酒落魄"。这不禁要让我们重新思考其在历史中的真正位置到底如何了。因为与其"落魄"的身世相比,古代文献记载中范宽在山水画史中的地位却是绝对的举足轻重。本文的主体思想也是客观的恢复范宽在绘画史中的真正地位,针对这种恢复,我选了"徽宗的意旨"和"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逸格” 苏轼 绘画史 主体思想 《图绘宝鉴》 《图画见闻志》 文献记载 象外之境
下载PDF
以“逸”观之--龚晴皋书画的美学阐释
19
作者 刘墨 《中国书画》 2022年第9期11-13,共3页
唐代的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一书中,参考班固《汉书》设立古今人表,将人分为九等,又直接沿用了张怀瓘评价书法的标准,将绘画分为神、妙、能三品。除此之外,又特别增加了“逸品”,排列顺序为“神、妙能、逸”。宋代的黄休复在《益州名... 唐代的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一书中,参考班固《汉书》设立古今人表,将人分为九等,又直接沿用了张怀瓘评价书法的标准,将绘画分为神、妙、能三品。除此之外,又特别增加了“逸品”,排列顺序为“神、妙能、逸”。宋代的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里,记载了自唐、五代、宋初以来的益州地区绘画名家58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州名画录》 张怀瓘 朱景玄 逸品 《唐朝名画录》 美学阐释 古今人表
下载PDF
心灵的倾诉——中国画中的“以情入画”
20
作者 冯保荣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4年第3期24-25,共2页
由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画将古老的哲学意趣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注重情感的表达与人格的体现。中国哲学所提倡的“写心论”、苏东坡曾提出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中国画论中所提出的“逸品为上”,等等,这些无一不是强调了... 由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画将古老的哲学意趣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注重情感的表达与人格的体现。中国哲学所提倡的“写心论”、苏东坡曾提出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中国画论中所提出的“逸品为上”,等等,这些无一不是强调了这一个问题。历代画家的作品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中 逸品 中国画论 论画 历代画家 不求形似 中国传统文化 胸中逸气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