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序格局”再思考 被引量:77
1
作者 陈俊杰 陈震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7-204,共8页
问题的提出:现有阐释的缺憾 在有关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研究中,“关系”一直是引起人们兴趣的题目之一。正如费孝通教授曾经指出的那样,文化的深处,往往存在于人们洒扫应对的日常起居之间(费孝通,1986[1945]:76),人们越来越充分地意识到,... 问题的提出:现有阐释的缺憾 在有关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研究中,“关系”一直是引起人们兴趣的题目之一。正如费孝通教授曾经指出的那样,文化的深处,往往存在于人们洒扫应对的日常起居之间(费孝通,1986[1945]:76),人们越来越充分地意识到,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各个角落的种种“关系”行为,事实上正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中最深层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差序格局” 日常生活 差序性 费孝通 儒家伦理 中国社会与文化 黄仁宇 社会结构 社会学研究
原文传递
马克·奥夫顿等合著:《英国家居生产与消费,1600—1750》 被引量:4
2
作者 卜永坚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7年第1期398-407,共10页
背景介绍公元1529年,当中国明世宗嘉靖八年。这一年,中国相当平静,明世宗年方23岁,他与朝中大臣就自己应该继承亲生父亲兴献王之"嗣"还是继承伯父明孝宗之"统"的争议,即所谓"大礼议",已尘埃落定。朝廷大... 背景介绍公元1529年,当中国明世宗嘉靖八年。这一年,中国相当平静,明世宗年方23岁,他与朝中大臣就自己应该继承亲生父亲兴献王之"嗣"还是继承伯父明孝宗之"统"的争议,即所谓"大礼议",已尘埃落定。朝廷大事,就是重臣杨一清的退休,与当权派张璁、桂萼二人在三个月内走马灯似的罢免与复任。套用黄仁宇名著《万历十五年》英语原著的书名副题,这一年也真是"无关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孝宗 黄仁宇 奥夫 杨一清 康沃尔 桂萼 八年 亨利八世 张璁 礼议
原文传递
数字化治理:现代国家的技术、组织与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明明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6,157,共9页
一、引言:“没有数学家,怎能进行战斗?”传统国家的治理一般具有“粗放经营”的特点,理论上被认为是制度结构分殊化程度不足的结果,结构分殊化有限,反映了技术、统计和计算水平的低下。黄仁宇用“数目字管理”(1)的短缺来刻画传统中国... 一、引言:“没有数学家,怎能进行战斗?”传统国家的治理一般具有“粗放经营”的特点,理论上被认为是制度结构分殊化程度不足的结果,结构分殊化有限,反映了技术、统计和计算水平的低下。黄仁宇用“数目字管理”(1)的短缺来刻画传统中国国家能力的羸弱,即在量化上无法对国家的财政、军事、经济作出精细准确的评估和测算,“家底”不清就难有正确决策,“本账”模糊就容易被各层级中饱私囊,帝国徒有其大,又欲维持其大,就不得不实行低水平的简易式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仁宇 数目字管理 简易式 粗放经营 正确决策 数学家 分殊
下载PDF
黄仁宇大历史观析论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永理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0-54,共5页
大历史观是黄仁宇一生中从事学术研究的总结,它从中外长期历史在技术的变数上来解构中国和欧美及日本的历史,力图找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共通道路,使中国也早日进入现代国家的行列,批判从道德和文化功能的角度以及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分析... 大历史观是黄仁宇一生中从事学术研究的总结,它从中外长期历史在技术的变数上来解构中国和欧美及日本的历史,力图找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共通道路,使中国也早日进入现代国家的行列,批判从道德和文化功能的角度以及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分析历史。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对大历史观进行了解剖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黄仁宇 穿越历史隧道 析论
下载PDF
汉初治政与贾谊的礼治思想 被引量:5
5
作者 马育良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4-54,共11页
贾谊对秦暴政的批判,向为人们所注目,但他对秦与汉初“乱政”的抨击,却常常被忽视,或者是将上述两种批判归而为一。这导致了对贾谊礼治政治思想的不能深入理解。一尽管对“汉承秦制”理解不同(见朱永康文《“汉承秦制”说质疑》,《上海... 贾谊对秦暴政的批判,向为人们所注目,但他对秦与汉初“乱政”的抨击,却常常被忽视,或者是将上述两种批判归而为一。这导致了对贾谊礼治政治思想的不能深入理解。一尽管对“汉承秦制”理解不同(见朱永康文《“汉承秦制”说质疑》,《上海师大学报》1987年2期),但无论怎样看,那都不是一句毫无根据的虚辞。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多次指出,古代中国的帝国往往是先创造一个中央政权,而后向全国笼盖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思想 汉初 治政 政治思想 中国历史 统治者 中央政权 陆贾 黄仁宇 秦制
原文传递
文学性的叙事与通俗化的经典——论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书写策略 被引量:7
6
作者 杨乃乔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5-113,共9页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在欧美史学界推出后,即成为一首以英文叙事讲唱给欧美读者倾听东方历史故事的通俗性叙事歌曲。其汉语读本在中国出版后也呈现出惊人相似的现象,即通俗性。但是《万历十五年》所秉有的通俗性在特质上有着自己的内...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在欧美史学界推出后,即成为一首以英文叙事讲唱给欧美读者倾听东方历史故事的通俗性叙事歌曲。其汉语读本在中国出版后也呈现出惊人相似的现象,即通俗性。但是《万历十五年》所秉有的通俗性在特质上有着自己的内涵,是以历史事件的叙事真实性收获读者而达向学术的通俗性或历史的文学性。从历史铭刻在本体上的相对原始印迹看,《万历十五年》在其相当通俗化和文学性的叙事中恒持着历史的真实。《万历十五年》毕竟是在美国学界语境下所撰写和翻译的,所以英汉两个文本所呈现出来的通俗化、大众性、文学性与作者所栖居的那个时段、区域的后现代文化语境是同步的。《万历十五年》潜在的叙事结构具有小说性的叙事模式,明代万历年间的历史在作者的文本结构中被组接为一个个故事性叙事,我们只要翻阅其目录,就不难发现这部史学著作就是一个个故事的逻辑编排,整部叙事文本充溢着文学性与小说性的形式主义色彩。同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的历史叙事中所给出的隐喻,即对20世纪70年代治国方略的启示,也因时过境迁产生了当下阅读语境与文本隐喻思想的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 书写策略 文学性 通俗化
原文传递
“大历史”与“整体史”——黄仁宇学术思想的一个渊源问题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席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3期86-91,共6页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是一种经验历史哲学,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深受法国年鉴学派尤其是布罗代尔"整体史"与"长时段"理论的影响。黄仁宇学术思想受其影响主要来自纽约、哈佛与剑桥;其中,哈佛学派给了黄仁宇...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是一种经验历史哲学,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深受法国年鉴学派尤其是布罗代尔"整体史"与"长时段"理论的影响。黄仁宇学术思想受其影响主要来自纽约、哈佛与剑桥;其中,哈佛学派给了黄仁宇反面的激励,而剑桥学派则让他受益匪浅;另外,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也与这一时期年鉴新史学的转型有关。具体而言,这种影响可归为两点:一是宏观视野和整体思维融入大历史之中,二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整体史观 黄仁宇 布罗代尔 思想渊源
下载PDF
从黄仁宇的“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与西式现代化的差异
8
作者 刘晨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27-30,共4页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以“大历史观”享誉史界,他以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发展为参照来思考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问题,认为中国社会不具备产生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五个特色,与以资本为中心的西式现代化有本质上的...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以“大历史观”享誉史界,他以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发展为参照来思考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问题,认为中国社会不具备产生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五个特色,与以资本为中心的西式现代化有本质上的不同。这是由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需注意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的联系;(二)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力;(三)应争取民众最大公约数,避免走向极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仁宇 “大历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 西式现代化
下载PDF
细节与大势:融通历史境脉的单元教学
9
作者 马公启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历史是由细节构成的,一个微小的细节,往往能够转动历史的巨轮.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指出:"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1]然而,统编... 历史是由细节构成的,一个微小的细节,往往能够转动历史的巨轮.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指出:"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1]然而,统编教科书叙事简要、笼统,重视历史大势的叙述及历史结论的概述,缺乏对历史细节的描述,导致学生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极具有挑战性,从而影响其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教学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历史细节 理解和认识 基本规律 挑战性 大势
下载PDF
向未知探险
10
作者 卢鑫 《高中生之友》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一定程度上,写作如同探险,我们面对混沌的话题、材料、思绪、情感,需要用笔写下一个个句子,描绘出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探索一处处未知的洞天。荆公变法:超越时代的孤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一定程度上,写作如同探险,我们面对混沌的话题、材料、思绪、情感,需要用笔写下一个个句子,描绘出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探索一处处未知的洞天。荆公变法:超越时代的孤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这段流传千古的名言背后,反映的便是一种“向未知探险”的精神。这也成为他日后推行变法、勇于革新的一种精神支撑。宋仁宗之时,为治水患,王安石不拘一格,为百姓修建“荆公堤”,成为“不务正业的水利工程师”;被称为“劫相公”的他看得很长远,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经济制度,改造农业结构,转变金融体系;晚年不得志,罢相后兴办教育,在金陵城中隐居,讲学、治学,打造“荆公新学”。黄仁宇说,王安石距古人远,离现代人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仁宇 王安石 荆公新学 精神支撑 流传千古 有志者 不得志 探险
原文传递
黄仁宇“资本主义”研究述论
11
作者 李宝祥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9-74,共6页
黄仁宇的“资本主义”研究是其史学创获的组成部分,他考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路径,揭示出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他还从多元综合视角出发,阐释了“资本主义”的内涵。他的研究学术特色鲜明,在学术批判的同时也有学术继承,坚持中国... 黄仁宇的“资本主义”研究是其史学创获的组成部分,他考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路径,揭示出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他还从多元综合视角出发,阐释了“资本主义”的内涵。他的研究学术特色鲜明,在学术批判的同时也有学术继承,坚持中国本位并放眼世界,凭借研究对“大历史”观作了应用并予以延伸,其学术取向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仁宇 “资本主义”研究 学术特色 学术史意义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角下的历史解释素养培养
12
作者 陈晓珊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年第18期69-71,共3页
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提及教授历史的重点从“应当如是”向“何以如是”转变,认为“历史学不专恃记忆,它本身也成为一种思维的方法”[1]。他倡导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长时段、宽镜头、多领域是其典型特点。从横向上... 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提及教授历史的重点从“应当如是”向“何以如是”转变,认为“历史学不专恃记忆,它本身也成为一种思维的方法”[1]。他倡导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长时段、宽镜头、多领域是其典型特点。从横向上看,历史的发展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层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纵向上,前后历史事件之间总会有其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黄仁宇 因果联系 素养培养 典型特点 长时段 历史学
下载PDF
试评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与《万历十五年》 被引量:4
13
作者 文波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黄仁宇对历史的诠释从宏观着手 ,他选取的角度颇具新意 ,以社会的联系和整合方式为切入点 ,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解释明代的历史与人物 ,主旨在于进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探讨。黄氏史观并不复杂 ,胜在具体操作 ,其历史叙事精微深刻 ,充满个人... 黄仁宇对历史的诠释从宏观着手 ,他选取的角度颇具新意 ,以社会的联系和整合方式为切入点 ,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解释明代的历史与人物 ,主旨在于进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探讨。黄氏史观并不复杂 ,胜在具体操作 ,其历史叙事精微深刻 ,充满个人色彩 ,这也是他对传统史学的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仁宇 大历史观 《万历十五年》
下载PDF
《万历十五年》对李贽著作的误读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叔明 许苏民 《东南学术》 2000年第5期35-39,共5页
本文指出如下一种学术现象 ,即西方和日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学者 ,大都比较注重语言文字的辨析和史料证据的确凿可靠 ,但不尽然。学术规范的确认和坚持 ,毕竟是两回事 ,两者不一致 ,涉及更为深层的复杂学术关系。文中就黄仁宇《万历十... 本文指出如下一种学术现象 ,即西方和日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学者 ,大都比较注重语言文字的辨析和史料证据的确凿可靠 ,但不尽然。学术规范的确认和坚持 ,毕竟是两回事 ,两者不一致 ,涉及更为深层的复杂学术关系。文中就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对李贽著作的误读择要举证辨析。并认为造成如此误读的原因在于其学术偏见支配了他对史料的失实处理 ,其学术偏见是 :像中国这样的社会 ,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新经济、新思想的萌芽 ,只能在外力作用下“被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仁宇 李贽作品 《万历十五年》 误读 学术偏见
下载PDF
海外偶像崇拜:中国学术的迷障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运长 《粤海风》 2008年第2期3-10,共8页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如果要全面总结这些年来的中国学术发展,评选学术界的风云人物的话,几位美籍华裔学者大概将榜上有名。如文学史家夏志清,文化思想史家余英时,文学评论家李欧梵。
关键词 中国学术界 夏志清 余英时 李欧梵 历史唯物主义 陈寅恪 张爱玲 中国现代小说史 黄仁宇 偶像崇拜
下载PDF
孤独的抗倭名将
16
作者 朱小平 《特别关注》 2023年第12期58-59,共2页
自古名将命途多,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献就是其中一例。黄沙百战穿金甲俞大猷是福建晋江人。都说“俞龙戚虎”,俞大献比戚继光大25岁,是戚继光的前辈,但戚继光后来的名声、官阶都超过俞大献。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写戚继光,曾说俞大献提... 自古名将命途多,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献就是其中一例。黄沙百战穿金甲俞大猷是福建晋江人。都说“俞龙戚虎”,俞大献比戚继光大25岁,是戚继光的前辈,但戚继光后来的名声、官阶都超过俞大献。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写戚继光,曾说俞大献提出“让战术全面现代化”的建议,鉴于寇娴于陆战,可用战船、火炮歼于海上,无使其有登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俞大猷 戚继光 福建晋江 全面现代化 名将
下载PDF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7
作者 《两岸关系》 2023年第3期67-68,共2页
作者简介:黄仁宇,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天津南开大学肄业,曾担任国军下级军官10年;自成都中央军官校毕业后,任陆军第十四师排长及代理连长。1943年加入驻印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1944年5月曾在缅甸密支那负伤,受颁陆海空军一等奖章。晚... 作者简介:黄仁宇,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天津南开大学肄业,曾担任国军下级军官10年;自成都中央军官校毕业后,任陆军第十四师排长及代理连长。1943年加入驻印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1944年5月曾在缅甸密支那负伤,受颁陆海空军一等奖章。晚年黄仁宇任第三方面及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少校参谋。1946年参加全国考试后,获保送入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后曾任国防部参谋。1950年以驻日代表团少校团员的身份退伍。再度赴美国,于密歇根大学攻读历史,先后获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曾在南伊利诺伊大学任教,1968年至1980年任纽约州立大学NewPaltz分校教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安司令 新一军 天津南开大学 纽约州立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 黄仁宇 作者简介 学士学位
原文传递
从编辑出版角度解读史书经典《万历十五年》
18
作者 任斐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11期202-204,共3页
《万历十五年》是华裔美籍作家黄仁宇的代表作,全书语言简洁流畅,解读历史的视角独特,提出的观点极具说服力。作者对大量历史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实地考察和口述调查,使得研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其运用了社会学、经济... 《万历十五年》是华裔美籍作家黄仁宇的代表作,全书语言简洁流畅,解读历史的视角独特,提出的观点极具说服力。作者对大量历史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实地考察和口述调查,使得研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其运用了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其核心观点是“明朝覆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综合性问题”。黄仁宇认为,明朝的覆灭并非由于某个单一的原因,而是一系列问题的积累和相互作用。从各方面来看,《万历十五年》都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广泛影响力的经典,不仅对中国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还在普及历史知识、提高读者历史素养、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982年,中华书局最先出版该书的中文版。此后,三联书店和中华书局又分别推出此书的多个版本。基于此,文章从编辑出版角度对史书经典《万历十五年》进行分析,以出版时间为主要线索,分析该书在我国的出版历史以及不同出版社所作出的努力,为今后各出版社推出更多经典的书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出版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 版本 装帧设计
下载PDF
为了变革而认识——黄仁宇对“洪武型财政”的病理分析
19
作者 高寿仙 《史学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22,159,160,共15页
黄仁宇对明代漕运和财政的研究,是其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其历史观念的基点。他将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财政体制称为“洪武型财政”,认为这种体制长期僵化不变,甚至一直延续到20世纪。黄仁宇提出的“洪武型财政”,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和认... 黄仁宇对明代漕运和财政的研究,是其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其历史观念的基点。他将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财政体制称为“洪武型财政”,认为这种体制长期僵化不变,甚至一直延续到20世纪。黄仁宇提出的“洪武型财政”,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但也受到一些专业学者的严厉批评。事实上,黄仁宇的史学研究与学院派大异其趣,也难以用学院派的标准去衡量。他的史学研究是从其身经战乱的独特经历生发出来的,从本质上说属于“为了变革而认识”的“政论史学”;而其所说的“洪武型财政”,可以视为一个突显明代以降财政以及社会和国家体制之“荒谬”的统摄性概念。尽管其立场与观点存在明显偏颇,但如果仔细体会黄仁宇对明代财政体制的具体评述,可能会发现不少“片面的深刻”之处,强烈的批判意识确实使他洞察到明代财政存在的一些体制性缺陷,他提出的一些具体论断也颇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仁宇 洪武型财政 学术旨趣
原文传递
青年黄仁宇的抗日战地报道——《缅北之战》评析
20
作者 许家铭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231-234,共4页
1943—1945年,青年黄仁宇随中国远征军参加了缅北反攻战役,期间写下多份战地笔记,并将自己所写文章向《大公报》等报刊投稿。1946年,上海大东书局选择了他发表的12篇文章,将其整理后出版,书名为《缅北之战》。《缅北之战》不仅是黄仁宇... 1943—1945年,青年黄仁宇随中国远征军参加了缅北反攻战役,期间写下多份战地笔记,并将自己所写文章向《大公报》等报刊投稿。1946年,上海大东书局选择了他发表的12篇文章,将其整理后出版,书名为《缅北之战》。《缅北之战》不仅是黄仁宇在缅甸战场上的战地笔记,同时也为历史学家研究缅甸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一手历史资料。《缅北之战》有四个突出的特点:强烈的爱国情怀、向下的新闻视角、逼真的战场、深刻的人道关怀。阅读《缅北之战》,不仅可以看到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进入青年黄仁宇这个未来历史学家心路历程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仁宇 《缅北之战》 战地报道 抗日战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