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后监护室病人监测治疗应注意的问题(附2000例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方才 秦凤华 +1 位作者 杨文辉 王文芸 《安徽医学》 200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评价麻醉后监护室 ( post -anesthesiacareunit ,PACU)的重要意义。 方法  2 0 0 0例择期手术病人术后入PACU进行监测治疗 ,其中男性 10 75例 ( 5 3 .75 %)、女性 92 5例 ( 4 6.2 5 %) ,年龄 6个月~ 90岁 ,气管插管静 -吸复合麻... 目的 评价麻醉后监护室 ( post -anesthesiacareunit ,PACU)的重要意义。 方法  2 0 0 0例择期手术病人术后入PACU进行监测治疗 ,其中男性 10 75例 ( 5 3 .75 %)、女性 92 5例 ( 4 6.2 5 %) ,年龄 6个月~ 90岁 ,气管插管静 -吸复合麻醉 13 97例 ( 69.85 %)、全凭静脉麻醉 3 0 8例 ( 15 .4%)、硬膜外麻醉 15 7例 ( 7.85 %)、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浅全麻 116例 ( 5 .8%)和神经阻滞麻醉 2 2例 ( 1.1%)。结果 病人在PACU留观时间 10min~ 3h不等 ,其中 10min~ 1h180 2例 ( 90 .1%)。 1968例 ( 98.4%)病人在PACU达到恢复标准后 ,转至病房 ,3 2例 ( 1.6%)重症病人保留气管导管送入重症监护病房 (ICU )继续监测治疗。监护期间常见并发症和意外主要有心律失常、低氧饱和度血症、恶心、呕吐、拔管后呼吸抑制和躁动等。结论 监护设备完善、急救物品齐全、医护人员高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事项 麻醉监护室 监测治疗 并发症 麻醉恢复
下载PDF
全麻术后成人患者麻醉后监护室转出标准的构建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尚昆 陈罡 +2 位作者 李文奇 韩文军 王颖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37,61,共3页
目的构建全麻术后成人患者麻醉后监护室(PACU)转出标准,为麻醉苏醒室护士转出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PACU转出标准条目,构建转出标准指标体系。结果形成的全麻术后成人患者转出标准为呼吸、循环、活动... 目的构建全麻术后成人患者麻醉后监护室(PACU)转出标准,为麻醉苏醒室护士转出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PACU转出标准条目,构建转出标准指标体系。结果形成的全麻术后成人患者转出标准为呼吸、循环、活动与肌力、舒适及潜在风险5个方面共22个条目。2轮专家积极性分别为100%、94.7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5和0.9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85、0.392。结论构建的麻醉后苏醒室成人转出标准评估内容较为全面、贴近临床,适用于护士对苏醒室患者的转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患者 全麻手术 麻醉监护室 麻醉苏醒 德尔菲法 转出标准
下载PDF
行全身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复苏室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幸芝 谢春花 +2 位作者 郑娜 胡婷 尹帆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7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行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妇科手术患者于麻醉后监护室(PACU)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行全麻下妇科手术的29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 目的探讨行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妇科手术患者于麻醉后监护室(PACU)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行全麻下妇科手术的29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出现苏醒延迟分为苏醒延迟组(23例)与非苏醒延迟组(269例)。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了解诱发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292例行全麻下妇科手术患者的术后PACU驻留时间为26~93 min,平均(45.65±12.77)min;其中23例出现苏醒延迟,发生率为7.88%(23/292)。2组患者在年龄、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中低体温、术中追加麻醉药物、手术总时长和麻醉总时长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中低体温、术中追加麻醉药物和麻醉总时长≥4h均是影响行全麻下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行全麻下妇科术后患者发生苏醒延迟与高龄、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中低体温、术中追加麻醉药物和麻醉总时长均密切相关,临床需采取评估高危因素、维持术中体温稳定及确保麻醉深度等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全身麻醉手术 麻醉监护室 苏醒延迟 影响因素 护理策略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导致麻醉后监护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柏昊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导致滞留在麻醉后监护室(PA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接受MECT的患者,按照是否滞留在PACU时间延长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164例)。统计两组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导致滞留在麻醉后监护室(PA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接受MECT的患者,按照是否滞留在PACU时间延长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164例)。统计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疾病分类、1周内MECT治疗次数、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病史、合并高血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大、BMI越大、疾病类型为精神分裂症、1周内MECT治疗次数越多、有OSAHS病史、合并高血压,MECT后发生滞留PACU时间延长的风险性越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年龄、精神分裂症、1周内MECT治疗次数越多、OSAHS病史、合并高血压是MECT后滞留PACU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年龄大、精神分裂症、1周内MECT治疗次数越多、有OSAHS病史、合并高血压会增加MECT后滞留在PACU时间延长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麻醉监护室 滞留时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术毕前仅以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对喉罩通气静-吸复合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PACU停留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威 朱琳佳 +2 位作者 董洪权 蒋秀红 倪燕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792-794,共3页
目的观察术毕前仅以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对喉罩通气静-吸复合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在麻醉后监护室(PACU)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喉罩通气静-吸复合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毕前约30 min,A组停止静脉麻... 目的观察术毕前仅以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对喉罩通气静-吸复合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在麻醉后监护室(PACU)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喉罩通气静-吸复合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毕前约30 min,A组停止静脉麻醉用药,仅以七氟醚吸入维持,B组停止七氟醚吸入,持续静脉麻醉用药至手术结束。记录术毕前约30 min内喉罩移位发生率。术毕停止所有麻醉用药,转入PACU复苏。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观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喉罩移位发生率低(3.3%vs.26.7%)(P<0.05),自主呼吸恢复快,拔除喉罩时间缩短,PACU停留时间减少(P<0.01)。两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术毕前约30 min仅以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可以降低患者术中喉罩移位率,缩短患者在PACU的停留时间,且不增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喉罩通气 麻醉监护室 乳腺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在麻醉后监护室低体温改善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文倩 陈华 皇甫娜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在麻醉后监护室(PACU)低体温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本院PACU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PACU护理,研究组在对... 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在麻醉后监护室(PACU)低体温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本院PACU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PACU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构建并应用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比较两组重点监测指标落实情况、麻醉苏醒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3项重点监测指标落实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苏醒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显著提升PACU低体温改善效果,能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体温进行全程、优质的监测与管理,可有效降低麻醉苏醒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监护室 手术低体温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下载PDF
可约束反穿式保暖背心在麻醉复苏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宋俪 陈婷 张连英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第5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可约束反穿式保暖背心在麻醉复苏室(PA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术后处于PACU全麻复苏期的75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可约束反... 目的探讨可约束反穿式保暖背心在麻醉复苏室(PA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术后处于PACU全麻复苏期的75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可约束反穿式保暖背心进行保暖,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比较两组PACU滞留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体温变化情况及滞留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ACU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进入PACU后各时点的MAP、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时点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约束反穿式保暖背心能够缩短PACU患儿滞留时间,同时能降低患儿PACU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暖背心 麻醉监护室
下载PDF
PACU交班指引单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敏 张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12期113-113,共1页
麻醉恢复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护室(PACU),是对术后全身麻醉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与病房护士进行完整交接班,可使交接班护士对病人病情有更直观地了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1],完整的交班也为下一班治疗和... 麻醉恢复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护室(PACU),是对术后全身麻醉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与病房护士进行完整交接班,可使交接班护士对病人病情有更直观地了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1],完整的交班也为下一班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依据[2],是病人得到连续有效护理的重要保证[3]。但目前缺乏专业而详尽的交班指引,影响交班内容完整性,造成病人出现安全问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2013年6月以来采用自制的麻醉恢复室交班指引单,使交班人员交班时有所指引,提高交班完整性,效果满意。现将指引单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班 PACU 麻醉恢复 应用 设计 麻醉监护室 病人生命体征 病房护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