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84
1
作者 章家恩 陆敬雄 +2 位作者 张光辉 骆世明 陆敬雄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鸭子和水稻可以较好地全天候地同生共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平均每公顷大约300-375只鸭子。利用鸭子的野性和杂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防除病、虫、草害,提高土壤肥... 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鸭子和水稻可以较好地全天候地同生共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平均每公顷大约300-375只鸭子。利用鸭子的野性和杂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防除病、虫、草害,提高土壤肥力,因而可代替人耕耙田、施肥、施药等,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鸭群的活动可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利用这种模式可以生产出有机食品或绿色稻米,其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高。鸭稻共作系统的每公顷净收入比常规稻作系统要高出808.5元。若按绿色食品价格高出同类商品市场价格的20%计算,则鸭稻共作系统每公顷比常规稻作系统大约多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模式 功能 效益分析
下载PDF
近10多年来我国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2
2
作者 章家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9,共10页
近10多年来,我国在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技术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因此有必要加以总结。其中,在理论研究层面,主要涉及鸭稻共作对稻田养分循环与能、物流特征的影响,对病虫害的防控和天敌害虫动态的影响,对杂草群落... 近10多年来,我国在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技术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因此有必要加以总结。其中,在理论研究层面,主要涉及鸭稻共作对稻田养分循环与能、物流特征的影响,对病虫害的防控和天敌害虫动态的影响,对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防控,对水体环境与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土壤肥力特征及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水稻生长性状及水稻群体结构形态建成的影响,对温室气体排放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对水稻品质、产量、综合效益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利用鸭稻共作控制福寿螺的效果与机制等领域,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进展。在技术层面,主要开展了鸭稻共作生产技术规程、直播方式下鸭稻共作生产技术、免耕抛秧养鸭技术以及其他鸭稻共作新技术的探索与创新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个方面的研究展望,包括鸭稻共作的生态效应与机制及其长期定位研究、鸭稻共作关键技术的创新、系统集成与示范研究、鸭稻共作生产技术的标准化与产业化研究,以及与全球变化和低碳农业发展的关联与接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关键技术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下载PDF
鸭稻共作对水稻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章家恩 许荣宝 +1 位作者 全国明 赵本良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3-1059,共7页
本研究通过大田小区对比实验,探讨了鸭稻共作对水稻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鸭稻共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稻植株的高度和水稻地上部的生物量,但增大了水稻地下部的生物量和根冠比,有利于水稻地下部根系的发育... 本研究通过大田小区对比实验,探讨了鸭稻共作对水稻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鸭稻共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稻植株的高度和水稻地上部的生物量,但增大了水稻地下部的生物量和根冠比,有利于水稻地下部根系的发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同时,鸭稻共作能提高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可防止水稻在后期的过早枯黄与衰败,从而增强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性能及其持续时间;鸭稻共作还能够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减少空(秕)粒数,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结实率,从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形成。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鸭稻共作生态技术的生产实践与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性状 产量性状 叶绿素含量 根冠比
原文传递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章家恩 许荣宝 +2 位作者 全国明 徐华勤 秦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62,共7页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整体代谢活性,显著增加水稻抽穗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说明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BIOLOG
原文传递
鸭稻共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章家恩 赵美玉 +1 位作者 陈进 黄兆祥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4期654-655,共2页
鸭稻共作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稻田生态农业模式。鸭子不停地在稻田中日夜活动对土壤肥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与常规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发现,除土壤速效磷含量外,鸭稻共作稻田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交换性钾的含量均分别比常规耕作... 鸭稻共作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稻田生态农业模式。鸭子不停地在稻田中日夜活动对土壤肥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与常规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发现,除土壤速效磷含量外,鸭稻共作稻田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交换性钾的含量均分别比常规耕作稻田的有所增高,其中某些土壤养分含量在某些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初步表明,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实现在水稻生产全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而基本上可达到保持土壤肥力,生产绿色食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一稻两鸭共作对稻田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梁开明 章家恩 +3 位作者 林田安 全国明 罗明珠 赵本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9-776,共8页
鸭稻共作是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的重要技术,对稻田土壤养分消耗具有一定的缓冲和调控作用。但在鸭稻共作有机生产模式中,外源性化肥投入的缺乏常常成为水稻高产的限制因素。为更好地解决有机种植中土壤养分供应的问题,对常规鸭稻共... 鸭稻共作是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的重要技术,对稻田土壤养分消耗具有一定的缓冲和调控作用。但在鸭稻共作有机生产模式中,外源性化肥投入的缺乏常常成为水稻高产的限制因素。为更好地解决有机种植中土壤养分供应的问题,对常规鸭稻共作进行了调整,建立了2种"一稻两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常规稻作、常规鸭稻共作、一稻两鸭轮养及一稻两鸭套养4种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稻作,3种鸭稻共作模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全钾、全氮的含量,同时减小碱解氮的消耗。与比生产前期相比,生产结束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而3种鸭稻共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生产前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在生产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一稻两鸭套养和一稻两鸭轮养模式下土壤全磷含量的降低程度低于常规稻作。早稻生产结束后,一稻两鸭套养和一稻两鸭轮养模式下的土壤全磷含量比常规稻作分别高出13.53%和11.01%。与常规鸭稻共作模式相比,一稻两鸭轮养和套养模式增加了全氮以及全钾有机物的积累,同时减缓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下降。晚稻生产结束后,一稻两鸭套养模式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比常规鸭稻共作模式高出3.7%,10.39%和7.59%。产量测定结果表明,早稻时期一稻两鸭套养模式下的水稻产量比常规鸭稻共作模式高12.90%,晚稻时期则比常规鸭稻共作高12.19%。一稻两鸭共作模式中,由于两批鸭子的存在,其排便和中耕作用几乎贯穿于水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因此培肥效果与常规鸭稻共作相比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系统内的养分循环利用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养分消长
下载PDF
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效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章家恩 陆敬雄 +1 位作者 张光辉 黄兆祥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6年第2期94-97,共4页
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与传统的稻田养鸭模式以及现行的水稻单一栽培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包括组分结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效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与传统的稻田养鸭模式以及现行的水稻单一栽培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包括组分结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效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最后提出了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图1,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技术创新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妹娟 周念 +2 位作者 章家恩 向慧敏 梁开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鸭稻共作和水稻混种均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但能否将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即通过不同水稻品种混种与稻田养鸭的叠加,进而产生"1+1>2"的生态效应和生产效益,是一项值得加以实践和探讨的课题。为探明多品种水稻混作养鸭这类复... 鸭稻共作和水稻混种均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但能否将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即通过不同水稻品种混种与稻田养鸭的叠加,进而产生"1+1>2"的生态效应和生产效益,是一项值得加以实践和探讨的课题。为探明多品种水稻混作养鸭这类复合生物多样性利用模式的应用可行性,本试验设置了水稻单作常规种植(施药施肥)、水稻单作养鸭、水稻单作空白对照(不养鸭不施肥药)、水稻品种混作常规种植(施药施肥)、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和水稻品种混作空白对照(不养鸭不施肥药)6种种植模式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对土壤养分动态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双季稻后,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模式。早晚季水稻生长期间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低于水稻品种混作常规种植处理,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以水稻单作空白对照处理的最高,总体上,混作处理比单作处理平均土壤速效磷含量高。种植双季稻后,水稻品种混作养鸭种植模式的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处理的稻米出糙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较其他处理高,且垩白粒率较其他处理低。综合表明,水稻品种混作养鸭模式更有利于改善田间土壤养分状况,提高稻米的品质,故此模式可为优质健康稻米生产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混 土壤养分动态 米品质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不同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评价
9
作者 冯慧敏 郭小丽 +5 位作者 肖远业 温晓彤 李梓珊 曾鸿浩 罗伊莉 李海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贡献,筛选出适合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在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镇紫岭村水稻田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设置水稻单作(CK)、油稻轮作(T1)、鸭稻共作(T2)和油稻鸭模式(T3)4个处理,分析水稻种植后不同处理土壤机... 为探究不同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贡献,筛选出适合推广的生态种养模式。在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镇紫岭村水稻田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设置水稻单作(CK)、油稻轮作(T1)、鸭稻共作(T2)和油稻鸭模式(T3)4个处理,分析水稻种植后不同处理土壤机械组成、容重、pH、有机质、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差异。结果发现,与CK相比,T3处理土壤容重、pH、碳氮比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24.63%、8.78%、23.98%),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显著提高(增幅依次为21.66%、21.66%、57.75%、24.64%、20.81%、26.43%);T2处理土壤容重、pH、碳氮比显著下降(降幅依次为19.34%、8.78%、16.01%),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均显著增加(增幅依次为15.19%、15.19%、36.31%、17.02%、18.81%);T1处理土壤容重显著下降(降幅11.95%),土壤pH、有机质、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碱解氮显著增加(增幅依次为3.03%、11.29%、11.29%、7.01%、4.76%、10.49%)。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肥力综合排名:T3>T2>T1>CK。因此,T3处理更有利于改善稻田土壤各项理化指标,土壤培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绿肥 土壤肥力 评价
下载PDF
桓仁县鸭稻共作生产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付亮 姜宗泽 王辉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19,共2页
本文以辽宁省桓仁县鸭稻共作生产模式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鸭稻共作的作业流程,生产模式的生态结构,并对鸭稻共作效益加以分析,表明"稻鸭共作"生产模式在水稻生产中,能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 恒仁县 效益
下载PDF
“鱼-鸭-稻”共作试验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凤志 《黑龙江水产》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2016年,在"稻-鳅"共作和"稻-鱼"共作两个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鱼-鸭-稻"共作模式的试验.试验地点位于勃利县吉兴乡周宝军家稻田.试验取得了成功,实现每亩稻田增收918元,增效显著,鱼鸭稻共作模式... 2016年,在"稻-鳅"共作和"稻-鱼"共作两个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鱼-鸭-稻"共作模式的试验.试验地点位于勃利县吉兴乡周宝军家稻田.试验取得了成功,实现每亩稻田增收918元,增效显著,鱼鸭稻共作模式在勃利县推广前景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报告 勃利县 试验地
下载PDF
推行“三减”技术 加快增收步伐——绥化市北林区兴和朝鲜族乡保田绿色食品水稻种植基地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曦哲 《植物医生》 2018年第12期16-17,共2页
北林区兴和乡保田绿色食品水稻种植基地位于绥化市北林区兴和乡,由北林区兴和乡保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种植品种为绥粳18、龙稻18、苗香2等优质品种,总种植面积1 493.3hm^2,其中鸭稻共作、蟹稻共作、鱼稻共作种植面积达到1... 北林区兴和乡保田绿色食品水稻种植基地位于绥化市北林区兴和乡,由北林区兴和乡保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种植品种为绥粳18、龙稻18、苗香2等优质品种,总种植面积1 493.3hm^2,其中鸭稻共作、蟹稻共作、鱼稻共作种植面积达到13.3hm^2,有机技术标准种植面积200hm^2,其余部分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食品水 种植基地 技术分析 绥化市 林区 朝鲜族 种植面积
下载PDF
鸭稻系统中水稻地上部对土壤振动的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本良 温婷 +2 位作者 章家恩 汤薇 刘金苓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5-152,共8页
鸭稻共作中存在多种影响水稻生长和稻田微生境的生物行为。为阐明鸭子振动土壤对水稻地上部的影响,采用定量振动装置,设计了9 s(SV9)、39 s(SV39)、90 s(SV90)和0 s(对照) 4个强度对水稻施加机械振动刺激。结果表明:振动21天后,高强度... 鸭稻共作中存在多种影响水稻生长和稻田微生境的生物行为。为阐明鸭子振动土壤对水稻地上部的影响,采用定量振动装置,设计了9 s(SV9)、39 s(SV39)、90 s(SV90)和0 s(对照) 4个强度对水稻施加机械振动刺激。结果表明:振动21天后,高强度振动处理SV90显著降低了叶表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中等强度振动处理SV39显著提高水稻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SV9、SV39和SV90的植株N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0%、16%和12%; Mg含量上升了25%、20%和11%,Ca含量上升了24%、15%和8%;低强度处理SV9显著增加了叶片SOD活性;低强度处理SV9和中等强度处理SV39显著均提高了叶片POD活性和CAT活性;高强度处理SV90导致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低强度处理SV9提高了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土壤振动改变了水稻地上部形态和生理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设计调控水稻生长的机械刺激装置提供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刺激 振动 养分元素
原文传递
娄门鸭在稻鸭共作模式下的应用
14
作者 丁媛媛 杨建生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1年第6期36-37,共2页
稻鸭共生就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将鸭子放牧饲养在稻田内,形成一种种养结合的饲养模式。娄门鸭是在特定环境中选育出来的江苏省著名地方品种,其属于蛋用和肉用兼用型的优良品种。将稻秧培栽成活后再把娄门雏鸭放养于稻田中,这就形成了稻谷... 稻鸭共生就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将鸭子放牧饲养在稻田内,形成一种种养结合的饲养模式。娄门鸭是在特定环境中选育出来的江苏省著名地方品种,其属于蛋用和肉用兼用型的优良品种。将稻秧培栽成活后再把娄门雏鸭放养于稻田中,这就形成了稻谷与鸭子共同生长的良好关系。因为娄门鸭在采食稻田害虫和杂草的基础上,排泄出来的粪便类废弃物成为稻子生长的良好肥料,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养鸭成本,还可以促进稻子的生长,在提高鸭子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稻田使用肥料和农药的残留,进而为广大农民增加丰厚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门 种养结合
下载PDF
简述鸭、稻共作实用技术
15
作者 张胜富 汤业潮 +1 位作者 薛敏开 赵永高 《水禽世界》 2012年第3期40-42,共3页
鸭、稻共作就是将雏鸭放入栽插后十天左右的秧苗田,让其在田间活动栖息,直到水稻抽穗为止(约80d左右)。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消灭秧田杂草和害虫,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鸭... 鸭、稻共作就是将雏鸭放入栽插后十天左右的秧苗田,让其在田间活动栖息,直到水稻抽穗为止(约80d左右)。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消灭秧田杂草和害虫,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鸭肉。鸭、稻共作是目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饲养模式。现就鸭、稻共作实用技术介绍如下:1鸭、稻共作基地的设计1.1基地的环境要求用于实施鸭稻共作生产的田块必须远离工业污染,远离村镇,相对僻静,人为干扰少;水源丰富,地势平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饲养模式 秧苗 杂食性 田间害虫 农民增收
下载PDF
鸭稻共作生产绿色安全稻米关键技术
16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6年第6期16-17,共2页
一、技术概述 针对当前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控过度依赖于化学农药而造成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粮食安全生产问题,采用“鸭稻共作生态技术体系”可以实现鸭子在稻田中全天候地吃草、捕虫、防病、中耕和施肥等综合功能,
关键词 安全生产 生态技术 生态环境安全 病虫草害 化学农药 综合功能
下载PDF
鸭稻共作 经济环保
17
作者 卞文志 《科学种养》 2015年第1期57-58,共2页
鸭子自由觅食,水稻茁壮成长。笔者在山东省鱼台县王鲁镇王鲁村看到,“鸭稻共作”技术在这里成了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据农场主王启龙介绍,这项技术不但环保有效,还能节省种田成本,最主要的是能为人们提供安全、优质的有机大米。“这... 鸭子自由觅食,水稻茁壮成长。笔者在山东省鱼台县王鲁镇王鲁村看到,“鸭稻共作”技术在这里成了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据农场主王启龙介绍,这项技术不但环保有效,还能节省种田成本,最主要的是能为人们提供安全、优质的有机大米。“这项技术很有新意,但鸭子的活动难道不会影响秧苗生长吗?”面对笔者的问题,王启龙回答说,不会的,鸭子们的目标是害虫和杂草,它们在水面上左穿右插,不吃锯齿状的稻叶,不会影响稻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 经济 农业生产模式 秧苗生长 鱼台县 山东省
下载PDF
鸭稻共作生产绿色安全稻米关键技术
18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8年第1期18-19,共2页
一、技术概述 针对当前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控过度依赖于化学农药而造成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粮食安全生产问题,采用“鸭稻共作生态技术体系”可以实现鸭子在稻田中全天候地吃草、捕虫、防病、中耕和施肥等综合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替代... 一、技术概述 针对当前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控过度依赖于化学农药而造成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粮食安全生产问题,采用“鸭稻共作生态技术体系”可以实现鸭子在稻田中全天候地吃草、捕虫、防病、中耕和施肥等综合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农药和化肥的施用,且可同时生产出两种健康安全农产品——鸭稻米和稻田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 生态技术 生态环境安全 病虫草害 安全农产品 化学农药
下载PDF
鸭稻共作生产绿色安全稻米关键技术
19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5年第3期20-21,共2页
针对当前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控过度依赖于化学农药而造成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粮食安全生产问题,采用“鸭稻共作生态生产技术体系”可以实现鸭子在稻田中全天候地吃草、捕虫、防病、中耕和施肥等综合功能,从而可替代农药和化肥的施用,且... 针对当前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控过度依赖于化学农药而造成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粮食安全生产问题,采用“鸭稻共作生态生产技术体系”可以实现鸭子在稻田中全天候地吃草、捕虫、防病、中耕和施肥等综合功能,从而可替代农药和化肥的施用,且同时生产出两种健康安全农产品——鸭稻米和稻田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技术体系 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安全 病虫草害 安全农产品 化学农药
下载PDF
鸭稻共作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章家恩 许荣宝 +1 位作者 全国明 陈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59-1964,共6页
为探讨鸭稻共作对水稻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不同的鸭稻共作处理区,研究了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的某些生理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降低叶片的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 为探讨鸭稻共作对水稻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不同的鸭稻共作处理区,研究了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的某些生理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降低叶片的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说明鸭稻共作方式对提高水稻植株的抗性、延缓叶片衰老以及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生理 保护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