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文课堂学生学习成就感的培养
1
作者 黄燕飞 《福建教育(综合)(D版)》 2013年第3期15-16,共2页
语文课堂的成就感更具形象性,它的成就展示更具体化、鲜明化、语言化。可以说语文课堂更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语文课堂是成就的课堂,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关键词 学习成就感 语文课堂 学生 培养 学会学习 语文教学 形象性 鲜明
下载PDF
赫哲族民间故事的形象塑造及其美学追求
2
作者 李秀华 黄儒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2期81-82,共2页
赫哲族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塑造具有个体形象鲜明化和单一化和与群体形象的丰富化和类型化的特点 ,在对比对立中表现对生活的鲜明态度和审美评价 ,表达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 赫哲族民间故事 单一性 鲜明 丰富 类型 对比
下载PDF
苏轼次韵词考——以诗词间所呈现的次韵之异同为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内山精也 金育理 邵毅平 《中国韵文学刊》 2004年第4期36-41,共6页
次韵的定义;次韵的三种效果:一、游戏性、比赛性;二、对比鲜明化;三、社交交情。苏轼古今体诗中的次韵有两种形态,对自己过去作品的次韵和对过去的诗人之作的次韵。第一种形态主要满足第二种效果,第二种形态则可以满足一、二两种效果。
关键词 苏轼 次韵效果 次韵形态 游戏性 对比鲜明 社交交情
下载PDF
《潜伏》中不潜伏的人物魅力——《潜伏》三大人物塑造之印象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木斐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0-50,共1页
初看《潜伏》,其实没抱什么期待,《暗算》、《梅花档案》之后,已经厌倦了。但随着镜头触角的延伸、剧情深度的发展,人物形象的鲜明化,不禁眼前一亮。明线暗线,纵横交错,真爱假情,柳暗花明,悬念包袱,波澜迭起,情节铺设,险象环生,... 初看《潜伏》,其实没抱什么期待,《暗算》、《梅花档案》之后,已经厌倦了。但随着镜头触角的延伸、剧情深度的发展,人物形象的鲜明化,不禁眼前一亮。明线暗线,纵横交错,真爱假情,柳暗花明,悬念包袱,波澜迭起,情节铺设,险象环生,最让人惊叹的,怕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鲜明的性格特征以及演绎手法,让人眼前一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塑造 印象 《梅花档案》 人物形象 《暗算》 性格特征 鲜明 剧情
原文传递
浅谈如何在现代诗的教学中创设情境——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
5
作者 卢朋云 《魅力中国》 2010年第14期233-233,共1页
现代诗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难处理的部分。分析现代诗一般侧重于抓住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可是现代诗中的意象往往不像古诗那样鲜明化、固定化,而是相对灵活多变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通... 现代诗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难处理的部分。分析现代诗一般侧重于抓住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可是现代诗中的意象往往不像古诗那样鲜明化、固定化,而是相对灵活多变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通过意象去体会作者情感昵?我个人认为创设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是非常可行的方法,因为情境教学可以让知识感性起来。形象起来,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就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浅谈如何在现代诗的教学中创设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设情境 现代诗 大海 作者情感 情境教学 意象 鲜明
下载PDF
评析商业广告及包装的用色鲜明化倾向
6
作者 庄开达 《包装世界》 1999年第3期54-54,共1页
色彩是平面广告、包装装潢乃至整个平面设计里的灵魂。而鲜明的色彩感却正在形成一股视觉潮流,这股潮流是当今社会的商业化体现。下面通俗分析这一现象。广告色彩的鲜明化当前,在平面设计界、广告宣传领域里,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鲜... 色彩是平面广告、包装装潢乃至整个平面设计里的灵魂。而鲜明的色彩感却正在形成一股视觉潮流,这股潮流是当今社会的商业化体现。下面通俗分析这一现象。广告色彩的鲜明化当前,在平面设计界、广告宣传领域里,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鲜明色彩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路牌、海报招贴、广告灯箱、展示、宣传手册、商品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 广告 商品包装 功能 色彩 鲜明
下载PDF
语文教学中比喻的作用
7
作者 汪成存 《青海教育》 2014年第6期16-16,共1页
比喻是在不同的事物中间寻找和表现相同方式的修辞方式。其作用大致有三:一是经过联想的点化,把差异最大的事物出入意料地结合起来;二是强化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三是使抽象、难以描摹的对象具体鲜明化。但比喻也并不是墨守某一手法模... 比喻是在不同的事物中间寻找和表现相同方式的修辞方式。其作用大致有三:一是经过联想的点化,把差异最大的事物出入意料地结合起来;二是强化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三是使抽象、难以描摹的对象具体鲜明化。但比喻也并不是墨守某一手法模式,而是一种很具有创造性的辞格,细细品味,可以获得很多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语文教学 修辞方式 生动形象 审美体验 鲜明 创造性 事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