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沥青与古油藏研究 被引量:77
1
作者 谢增业 田世澄 +3 位作者 魏国齐 李剑 张林 杨威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在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川东北地区)找到了迄今为止该盆地最大的天然气田——飞仙关组鲕滩气田。在该气田的鲕滩储层中不同程度地含有固体沥青,沥青含量在0.09%~2.50%之间;储集孔隙发育的残余鲕粒白云岩的沥青含量最高,沥青含量与天然气... 在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川东北地区)找到了迄今为止该盆地最大的天然气田——飞仙关组鲕滩气田。在该气田的鲕滩储层中不同程度地含有固体沥青,沥青含量在0.09%~2.50%之间;储集孔隙发育的残余鲕粒白云岩的沥青含量最高,沥青含量与天然气产量、气藏规模及储层物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应用全岩热模拟和环境扫描电镜实验新技术进行的沥青的产气模拟实验表明,沥青仍有产气潜力,并随成熟度增大,产气潜力降低;沥青模拟产物的碳同位素较轻,反映出了腐泥型母质的特点;沥青的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正常:这些特征表明了储层沥青是古油藏原油裂解成气的中间产物。此外,天然气C1-C3组分进一步证实了鲕滩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在古构造背景下,根据优质储层展布、储层沥青含量的分布趋势,预测了古油藏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原油裂解 储层 古油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32
2
作者 杨晓萍 赵文智 +3 位作者 曹宏 杨雨 张宝民 陶士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近年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目前在中国石油探区内已发现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等大中型气藏。对鲕滩气藏白云岩储集层进行岩心观察、显微薄片分析,并进行微量元素、流体包...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近年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目前在中国石油探区内已发现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等大中型气藏。对鲕滩气藏白云岩储集层进行岩心观察、显微薄片分析,并进行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X衍射、阴极发光及电子探针等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岩化和多期溶蚀是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的关键因素,混合云化与埋藏云化的叠加作用是形成孔隙性白云岩储集层的基本条件。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集层经历了4期溶蚀作用,即同生期溶蚀作用、浅埋期溶蚀作用、深埋期溶蚀作用和抬升期溶蚀作用,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的主要溶蚀作用是浅埋期和深埋期的溶蚀作用。优质白云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台缘鲕粒滩相带,纵向与亮晶鲕粒灰岩呈韵律性互层,横向主要分布在鲕粒滩坝靠近潟湖—潮坪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储集层 分布特征 形成机理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历史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健 张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3-7,共5页
关键词 勘探 侏罗系 四川盆地 红层盆地 浅层 石炭系 滚动勘探开发 高陡构造 大天池构造带 川东北 历史回顾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Permian Changxing reefs and Triassic Feixianguan oolitic reservoirs between Longgang and Luojiazhai-Puguang in the Sichuan Basin 被引量:21
4
作者 ZHAO WenZhi XU ChunChun +4 位作者 WANG TongShan WANG HongJun WANG ZeCheng BIAN CongSheng LI Xi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31期3310-3320,共11页
Reef and oolitic gas reservoirs in the Permian Changxing and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both the Luojiazhai-Puguang and Longgang areas of the Sichuan Basin, but the accumulation scale, abu... Reef and oolitic gas reservoirs in the Permian Changxing and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both the Luojiazhai-Puguang and Longgang areas of the Sichuan Basin, but the accumulation scale,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differ greatly. In fact, the two areas have more differences than they have similarities. Similarities include: (1) the lithology, properties and types of porosity of the reef and oolitic reservoirs are primarily consistent in the two areas; (2) well-developed regional caprocks that seal the fluid system; and (3) accumulation process histories, with liquid hydrocarbon charging at an early stage, cracking into gas at a high to over-mature stage, adjustment of gas reservoirs at an uplifting stage, and final reservoir generation at a late stage. Differences include: (1)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Luojiazhai-Puguang area that are dominated by oil-type cracked gas, with multiple and sufficient gas sources, contrasting with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Longgang area that are dominated by coal-sourced gas with insufficient gas sources; (2) heterogeneity and horizontal diversity of reservoirs in the Longgang area that are stronger than in the Luojiazhai-Puguang area; and (3) the development of deep and large faults in the Luojiazhai-Puguang area that link source, reservoir and migration pathways, contrasting with poorly developed faults in Longgang area, where laterally variable fractures are the major migration pathway.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abundant large-scale structurally-controlled gas accumulations are developed in the Luojiazhai-Puguang area, whereas lithology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Longgang area where accumulations are smaller-scale and have lower gas-bearing abundance. We suggest that future exploration for reef and oolitic gas accumulat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NE Sichuan and NW Sichuan Jiulongshan. In particular,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Longgang and Kaijiang-Liangping Bay has the best potential for new discov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飞仙关组 三叠系 珊瑚礁 水库 地龙 二叠世
原文传递
川东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分布及其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雨 张静 张光荣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47-150,共4页
川东地区在早三叠世飞仙期沉积环境是在继承晚二叠世沉积环境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台地上相带分化明显 ,广泛的发育鲕粒滩体 ,滩体随着台地的发展而逐渐迁移。根据勘探资料 ,可以划分出 4个较厚的鲕粒岩分布区。川东飞仙关组目前已钻... 川东地区在早三叠世飞仙期沉积环境是在继承晚二叠世沉积环境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台地上相带分化明显 ,广泛的发育鲕粒滩体 ,滩体随着台地的发展而逐渐迁移。根据勘探资料 ,可以划分出 4个较厚的鲕粒岩分布区。川东飞仙关组目前已钻获众多的鲕滩工业井 ,其储层均位于鲕粒岩发育较厚的区块的溶孔白云岩及溶孔灰岩中 ,并获得了较大的工业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 飞仙关组
下载PDF
川东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及其储集条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启颖 李才良 +1 位作者 王达俊 李虹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3期64-69,共6页
根据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已钻资料,对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及储集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为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储集条件看,鲕滩气藏多为构造圈闭气藏,保存条件... 根据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已钻资料,对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及储集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为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储集条件看,鲕滩气藏多为构造圈闭气藏,保存条件良好。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藏条件的关键因素是储层与圈闭。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沉积相、成岩相、烃类运聚优势相、局部构造、钻井显示和油气测试结果等因素,对川东的北部地区进行了有利区带预测和划分,即环开江—梁平海槽外缘分布的川东碳酸盐连陆台地边缘鲕粒滩发育区、环开江—梁平海槽内缘分布区是川东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 飞仙关组 控制因素 储集条件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类型划分 被引量:2
7
作者 梅清 张红梅 杨天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近几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发现之一。为查清鲕滩储层的平面分布 ,勘探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其中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法莫过于地震相面法。本文通过声波测井资料做合成记录 ,结合过井地...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近几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发现之一。为查清鲕滩储层的平面分布 ,勘探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其中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法莫过于地震相面法。本文通过声波测井资料做合成记录 ,结合过井地震剖面分析 ,对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并将储层地震响应类型划分为“三 (多 )相位型”、“双强相位型”和“单相位型”三种 ,其中明确反映储层的前二者 ,且同相轴能量的强弱定性反映储层品质的优劣 ;而“单相位型”具有不确定性 ,反映在T1f2 段内有膏质岩存在 ,而膏质岩之下可能发育储层 ,也可能无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飞仙关组 地震响应特征 类型划分 勘探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气水识别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巧玲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2期20-26,i003,共8页
COBEN叠前储层反演及气藏烃类检测技术基于俄罗斯科学家В·П·Сибиряков所提出的离散介质地球物理模型。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在无井约束的前提下,利用叠前地震资料进行特殊处理,从中反演孔隙度、AVD异常、DR等能反... COBEN叠前储层反演及气藏烃类检测技术基于俄罗斯科学家В·П·Сибиряков所提出的离散介质地球物理模型。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在无井约束的前提下,利用叠前地震资料进行特殊处理,从中反演孔隙度、AVD异常、DR等能反映储集层物性和含油气性的参数,再利用以上参数有效地开展储集层物性预测研究。利用此技术对川东北地区渡口河、七里峡、菩萨殿、五宝场、杨家坪、罗家坝、东升地区测线进行储层预测及气水识别,与井对应情况良好,区域预测已在七里北地区得到证实。该技术是气层预测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水识别 飞仙关组 储集层物性 地球物理模型 俄罗斯科学家 叠前地震资料 离散介质 检测技术 储层反演 特殊处理 含油 预测研究 储层预测 区域预测 层预测 井约束 孔隙度 AVD 再利用 测线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古油藏原油裂解型天然气的生成动力学地质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铜山 耿安松 +3 位作者 李霞 徐兆辉 王红军 汪泽成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4-1023,共10页
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以及气藏储层固体沥青的热变质成因,都说明飞仙关组古油藏确曾存在并发生了裂解,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通过高压封闭体系下的原油热裂解模拟实验,从气态烃组分及产率变化、焦沥青的生成等方面探讨了原油裂... 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以及气藏储层固体沥青的热变质成因,都说明飞仙关组古油藏确曾存在并发生了裂解,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通过高压封闭体系下的原油热裂解模拟实验,从气态烃组分及产率变化、焦沥青的生成等方面探讨了原油裂解生气特征。结合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的埋藏史、古地温史、构造演化等地质因素,将实验结果外推至地质条件下,建立了古油藏原油裂解生气的动力学地质模型,指出鲕滩天然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古油藏、古气藏和气藏调整定型3个演化阶段。通过动力学计算定量恢复了古油藏裂解生气的成藏过程,揭示出在不同地质年代和地质温度下甲烷(C1)、总烃类气体(C1-5)和焦沥青等原油裂解产物的转化率的变化。取得的动力学地质模型对古油藏原油裂解型天然气的成藏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原油裂解 固体沥青 生烃动力学 川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测井新技术在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产能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绪全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2年第4期43-47,共5页
常规测井通过建立地层因素(孔隙度或渗透率与有效厚度的乘积)与单井测试产能的关系预测产能,对于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这种裂缝——孔隙型储层误差较大。成像测井技术(FMI、DSI、CMR)可以准确地评价裂缝和溶蚀孔洞参数,这对预测产能... 常规测井通过建立地层因素(孔隙度或渗透率与有效厚度的乘积)与单井测试产能的关系预测产能,对于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这种裂缝——孔隙型储层误差较大。成像测井技术(FMI、DSI、CMR)可以准确地评价裂缝和溶蚀孔洞参数,这对预测产能有很大帮助。结合地层岩性、基质孔隙度、含气饱和度、渗透率、有效厚度等信息,计算得到储层测井产能综合评价因子Q,建立测井产能综合评价因子与单井产能的关系模型,达到预测未测试井单井产能的目的。通过对该区块十多口井进行验证和正钻井产能预测,证明该项技术预测结果与试油测试结果相当吻合,预测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新技术 飞仙关组 产能预测 应用 四川盆地东北部 储层 测井数据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气藏描述技术在渡口河气田飞仙关组鲕滩气藏中的推广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肖 唐雪萍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2年第4期33-42,共10页
渡口河气田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近几年来的重大发现之一。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地震、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运用世行贷款引进的Schlumberger和Landmark油气藏描述软件首次在工作站上一体化完成了渡口河飞仙关组鲕滩... 渡口河气田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近几年来的重大发现之一。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地震、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运用世行贷款引进的Schlumberger和Landmark油气藏描述软件首次在工作站上一体化完成了渡口河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描述,建立了本区的数据库,从而对本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构造、沉积环境和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后,又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利用Schlumberger公司成像新技术对储集层气水分布规律和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在合理确定各种储量参数的基础上,对渡口河气田飞仙关组鲕滩气藏估算了地质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描述 渡口河 飞仙关组 应用 四川盆地东北部 储集层 地质储量
下载PDF
川东飞仙关组沉积相与鲕滩气藏的分布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杨雨 王一刚 +1 位作者 文应初 刘划一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1年第3期18-21,共4页
川东自六十年代初在石油沟钻获飞仙关组工业气流以来,作为次要勘探层系,经历了几十年的勘探历程。最近五年,在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展示了勘探的大场面,川东北部飞仙关组已成为川东继石炭系之后... 川东自六十年代初在石油沟钻获飞仙关组工业气流以来,作为次要勘探层系,经历了几十年的勘探历程。最近五年,在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展示了勘探的大场面,川东北部飞仙关组已成为川东继石炭系之后的重要资源接替层系。本文立足于整个川东地区,从地层对比、沉积发展与鲕粒岩分布、沉积相对鲕滩气藏分布的控制等几方面来阐述飞仙关组沉积相与鲕滩气藏分布的关系,并指出了勘探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东部 飞仙关组 沉积相 分布 勘探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藏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增业 田世澄 +3 位作者 李剑 魏国齐 张林 胡国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飞仙关组 作用 川东北 四川盆地东北部 平均孔隙度 自上而下 H2S CH4 天然 岩性段 山坡 地层 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