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林外史》对八股取士制度的批判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川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72-76,90,共6页
《儒林外史》是批判科举制度的,一开始就借王冕之口批评明太祖“用《五经》、《四书》八股文”取士的制度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儒林外史》第一回)其实王冕此时已经逝世,... 《儒林外史》是批判科举制度的,一开始就借王冕之口批评明太祖“用《五经》、《四书》八股文”取士的制度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儒林外史》第一回)其实王冕此时已经逝世,并没有说过这个话,而是作者虚构的。作者是个考中秀才后不愿继续应考的大家公子,他看不惯那些通过科举来追求功名富贵的“儒林”中人因而写了这部小说。他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文行”并重,而八股文标榜解释经典,“代圣贤立言”,实际上是肢解儒家经典语言,抽去儒家“文行”并重的核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八股取士制度 文行出处 经典语言 进士出身 诗赋 编修 儒家思想 《五经》 吴敬梓
下载PDF
《儒林外史》“黄评”对“卧评”的突破
2
作者 付康平 王则远 《唐山文学》 2019年第2期185-186,共2页
在对《儒林外史》评点的研究中,鲜有学者注意到各个评本之间的传承乃至突破关系。研究对比'卧评'与'黄评'之后,发现'黄评'在继承'卧评'的基础上,脱离了传统的'以史作比'的小说批评方法,在'... 在对《儒林外史》评点的研究中,鲜有学者注意到各个评本之间的传承乃至突破关系。研究对比'卧评'与'黄评'之后,发现'黄评'在继承'卧评'的基础上,脱离了传统的'以史作比'的小说批评方法,在'诗教观'的理论基础上,更进一步,以'小说观'评点《儒林外史》,这在《儒林外史》批评史乃至整个小说批评史上是重大突破。自《儒林外史》(以下简称《外史》)问世至今,相关评点浩如烟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小说观 杨执中 功名富贵 编修 诗教观 人物语言
原文传递
“穷翰林”鲁氏父女
3
作者 陈美林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14-120,共7页
明清科举制度有三级考试,最高一级考试为会试(包括殿试),中选者为进士。读书人无不以考中进士为殊荣。但进入翰林院的进士方为人看重,这是因为明清两朝'卜相非翰林不与;大臣饰终必翰林乃得谥文;他官叙资亦必先翰林'(朱克敬《瞑... 明清科举制度有三级考试,最高一级考试为会试(包括殿试),中选者为进士。读书人无不以考中进士为殊荣。但进入翰林院的进士方为人看重,这是因为明清两朝'卜相非翰林不与;大臣饰终必翰林乃得谥文;他官叙资亦必先翰林'(朱克敬《瞑庵二识》卷二《翰林仪品记》)。自明代英宗天顺朝起,'非进士不入翰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修 翰林院 相非 克敬 天顺 选举志 杨执中 仕途经济 诗词歌赋 列卿
原文传递
《儒林外史》妇女形象思想意义初探
4
作者 平其贤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50-54,共5页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著名的讽刺小说,作品以三十万字的篇幅,塑造了三百多个人物,许多人物描绘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其中也不乏妇女形象。这部不朽的言情小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犀利的笔锋直...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著名的讽刺小说,作品以三十万字的篇幅,塑造了三百多个人物,许多人物描绘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其中也不乏妇女形象。这部不朽的言情小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犀利的笔锋直指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通过不同人物,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了科举考试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思想意义 妇女形象 言情小说 讽刺小说 吴敬梓 科举考试 沈琼枝 编修 范进
下载PDF
《儒林外史》艺术风格的再认识
5
作者 陈铁镔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59-64,89,共7页
一、《儒林外史》艺术风格的再检讨如同对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认识,都需要经过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一样,对《儒林外史》艺术风格的认识也是如此。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艺术风格 范进 讽刺小说 编修 文学作品 官场现形记 儒林外史 谐铎 八骏图
下载PDF
“八股才女”——鲁小姐
6
作者 朱万曙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9-101,共3页
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背负的封建枷锁最多。然而,封建枷锁却锁不住她们的聪明才智,谢道韫,李清照、朱淑真、苏小妹……都曾留下了才华横溢、令须眉羞惭的功人佳话。古代进步作家们也敢于突破世俗的偏见。
关键词 朱淑真 谢道韫 吴敬梓 编修 封建统治阶级 《儒林外史》 解学士诗 闺阁绣 日丹 《四书》
原文传递
《儒林外史》黄评述略
7
作者 胡光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5期68-74,共7页
我国传统的小说批评常常采取夹批、眉点和回评的方式,优点是批评和作品紧密结合,便于读者在阅读中欣赏品味,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从理论形态看,评点虽然不免零散细碎、系统性弱,但在小说中以点悟方法洞幽烛微,会意阐发,往往能切中肯綮,抓... 我国传统的小说批评常常采取夹批、眉点和回评的方式,优点是批评和作品紧密结合,便于读者在阅读中欣赏品味,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从理论形态看,评点虽然不免零散细碎、系统性弱,但在小说中以点悟方法洞幽烛微,会意阐发,往往能切中肯綮,抓住关键,并引发出精辟的小说理论。《儒林外史》的评骘,流行的有卧闲草堂本评、齐省堂本评和天目山樵评,其实在“齐评”和“天评”之前,黄小田就继“卧评”做了富有特色的评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小说理论 小说批评 杨执中 切中肯綮 范进 蘧公孙 严监生 马纯上 编修
下载PDF
论《儒林外史》中鲁编修“高智”低能的症结所在
8
作者 薛莲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7-80,共4页
《儒林外史》中的鲁编修,因为八股文学得好考中了进士,得到了翰林院编修这个高阶的官位,成为了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体现者。所以他把"中了去"即中进士作为世界观、人生终结追求、衡量世间一切事情的唯一价值标准和荣身之路。但... 《儒林外史》中的鲁编修,因为八股文学得好考中了进士,得到了翰林院编修这个高阶的官位,成为了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体现者。所以他把"中了去"即中进士作为世界观、人生终结追求、衡量世间一切事情的唯一价值标准和荣身之路。但在现实中,他的标准与实际能力包括处理家事、社会关系、自己心胸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与深刻矛盾,最后被活活气死。症结何在?文章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以启示今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修 “高智”低能 症结
下载PDF
牛布衣、牛浦郎和牛玉圃
9
作者 陈美林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87-92,共6页
牛布衣,浙江绍兴秀才,与牛浦郎、牛玉圃原本了无干涉,只因流落到牛浦郎故乡安徽芜湖,他的姓氏和身份被牛浦郎盗用,彼此才发生瓜葛。至于牛玉圃,则是徽州人,与牛浦郎客途相遇,两人认做祖孙,从此携手,闯荡江湖,但最后却不欢而散,各奔东西... 牛布衣,浙江绍兴秀才,与牛浦郎、牛玉圃原本了无干涉,只因流落到牛浦郎故乡安徽芜湖,他的姓氏和身份被牛浦郎盗用,彼此才发生瓜葛。至于牛玉圃,则是徽州人,与牛浦郎客途相遇,两人认做祖孙,从此携手,闯荡江湖,但最后却不欢而散,各奔东西。他们三人都是当时林林总总、为数甚夥的企图从科举中谋得功名富贵的士人。但这三人读书无成,功名不就,乃以名士或冒充名士身份,奔逐四方,为稻粱谋,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浦郎 牛玉圃 浙江绍兴 闯荡江湖 徽州人 董瑛 老和尚 三人 张铁臂 编修
原文传递
“科名蹭蹬”的豪门公子娄琫娄瓒
10
作者 陈美林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娄琫、娄瓒兄弟是《儒林外史》中出现的第一对豪门公子。他们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第8、9、10,12、13诸回。一娄氏为湖州大族、娄琫、娄瓒之祖为太保公;其父为执掌朝政二十余年的中堂大人,'薨逝之后,赐了祭葬,谥为文恪';长兄现任&#... 娄琫、娄瓒兄弟是《儒林外史》中出现的第一对豪门公子。他们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第8、9、10,12、13诸回。一娄氏为湖州大族、娄琫、娄瓒之祖为太保公;其父为执掌朝政二十余年的中堂大人,'薨逝之后,赐了祭葬,谥为文恪';长兄现任'通政司大堂'。亲戚故旧亦多为仕宦人家,娄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通政司 权勿用 杨执中 吴敬梓 张铁臂 编修 平民百姓 杨过 读书君子
原文传递
《儒林外史》中的名士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川 《九江师专学报》 1994年第2期64-66,78,共4页
关键词 编修形象 人物形象 "名士" 赵需斋形象 《儒林外史》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