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养生文化的历史沿革(上) 被引量:4
1
作者 魏聪 常丽萍 +2 位作者 李翠茹 李红蓉 贾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法于阴阳、天人相应、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形与神俱。秦汉时期养生理论初步形成,《伤寒杂病论》重视顺应四时、避邪慎养,固护脾胃、饮食调摄,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春秋繁露》进一步发展气-阴阳-五行养生观;《论衡》提出生死寿夭,延年之道,《淮南子》倡导形、气、神兼养,中国养生理论和体系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理论发展,《养生论》提出形神兼养、清虚静泰,《黄庭经》提倡积精保精、吐纳服气、存思内视,《抱朴子》重视玄道守一、积善累德、兼采众术,《养性延命录》兼融三家、认为我命在我、守静食诫,孙思邈融通各家论养生。宋金元时期养生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程朱理学、金元四大家在食养、机体不同阶段养生方面提出新的观点。明清时期养生理论日趋完善,脏腑养生突显,药物养生渐进发展,综合调摄推动养生全面发展。近现代养生理论与实践加快发展,促进养生事业日渐繁荣。通过系统梳理中华养生历史源流,体现了儒释道医四大流派养生思想及其衍化发展,以期为健康服务事业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养生 夏商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诸子百家 伤寒杂病论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下载PDF
宗教影响下魏晋迄唐生育礼俗探微:以佛道教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艳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6-150,共5页
分别于两汉之际传入、东汉末年兴起的佛道二教,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进入发展鼎盛期,其对中古医学尤其妇产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关乎宗族嗣续的生育问题上,佛教的报应轮回说与道教的符箓、咒语、服水、吞符等宗教色彩被写入... 分别于两汉之际传入、东汉末年兴起的佛道二教,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进入发展鼎盛期,其对中古医学尤其妇产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关乎宗族嗣续的生育问题上,佛教的报应轮回说与道教的符箓、咒语、服水、吞符等宗教色彩被写入了产科书籍及病史中,因而在产事过程中形成了医者、病者、普通信众甚至职业教徒等不同的行为和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生育 佛教 道教
下载PDF
生命与信仰:中古时期求子之道的社会文化意蕴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艳玲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0-115,共6页
在宗法制度下的中国传统社会里,子嗣的延续与否无论对家庭、宗族还是国家,都影响重大且深远。尤其是在注重血统阀阅的中古时期,无子或寡续乏后成为一个令人困扰的重要问题。在医疗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佛道二教趁势而入,通过求神拜佛、燃... 在宗法制度下的中国传统社会里,子嗣的延续与否无论对家庭、宗族还是国家,都影响重大且深远。尤其是在注重血统阀阅的中古时期,无子或寡续乏后成为一个令人困扰的重要问题。在医疗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佛道二教趁势而入,通过求神拜佛、燃灯诵经、修斋布施等为无子夫妇开启了另一条方便之门。深受宗教影响的求子之道既反映了佛教与道教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与渗透,也折射出中古社会在儒家伦理、血缘亲情、成文法律等方面对时人的要求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求子之道
原文传递
中华养生文化的历史沿革(下)
4
作者 魏聪 常丽萍 +2 位作者 李翠茹 李红蓉 贾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225-1230,共6页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法于阴阳、天人相应、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形与神俱。秦汉时期养生理论初步形成,《伤寒杂病论》重视顺应四时、避邪慎养,固护脾胃、饮食调摄,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春秋繁露》进一步发展气-阴阳-五行养生观;《论衡》提出生死寿夭,延年之道,《淮南子》倡导形、气、神兼养,中国养生理论和体系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理论发展,《养生论》提出形神兼养、清虚静泰,《黄庭经》提倡积精保精、吐纳服气、存思内视,《抱朴子》重视玄道守一、积善累德、兼采众术,《养性延命录》兼融三家、认为我命在我、守静食诫,孙思邈融通各家论养生。宋金元时期养生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程朱理学、金元四大家在食养、机体不同阶段养生方面提出新的观点。明清时期养生理论日趋完善,脏腑养生突显,药物养生渐进发展,综合调摄推动养生全面发展。近现代养生理论与实践加快发展,促进养生事业日渐繁荣。通过系统梳理中华养生历史源流,体现了儒释道医四大流派养生思想及其衍化发展,以期为健康服务事业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养生 夏商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诸子百家 伤寒杂病论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下载PDF
新出土唐《阴弘道墓志》考释
5
作者 李建华 《唐史论丛》 2021年第1期240-247,共8页
武威阴氏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河西望族,其中最受世人关注的是梁陈时期的著名诗人阴铿,围绕其生平、履历、创作技巧、诗歌成就等学界多有论述[1].和阴铿相比,阴弘道其名不彰,新、旧《唐书》亦皆无传.《旧唐书·经籍志》载阴弘道... 武威阴氏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河西望族,其中最受世人关注的是梁陈时期的著名诗人阴铿,围绕其生平、履历、创作技巧、诗歌成就等学界多有论述[1].和阴铿相比,阴弘道其名不彰,新、旧《唐书》亦皆无传.《旧唐书·经籍志》载阴弘道撰述有"《周易新论》十卷"[2]《新唐书·艺文志》称之为"《周易新传疏》十卷",此外,又补充"《春秋左氏传序》一卷"[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书》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春秋左氏传 弘道 阴铿 诗歌成就 《新唐书·艺文志》 《旧唐书·经籍志》
原文传递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层级变迁述论(中)——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6
作者 梁万斌 《行政科学论坛》 2014年第3期61-62,63,共3页
形成于汉末的州郡县三级制到南北朝后期已非常混乱,要想澄清政治,降低行政成本,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就必须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彻底的改革。隋文帝"罢天下诸郡",确立了州县两级制。唐承隋制。武则天以后,唐廷于边地设置节度使,&q... 形成于汉末的州郡县三级制到南北朝后期已非常混乱,要想澄清政治,降低行政成本,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就必须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彻底的改革。隋文帝"罢天下诸郡",确立了州县两级制。唐承隋制。武则天以后,唐廷于边地设置节度使,"式遏四夷"。安史之乱后,内地也普设方镇,这样,行政区划就由此前的州(府)县两级制演变成了方镇(道)、州、县三级制,而唐帝国则最终亡于藩镇割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行政区划 层级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