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I和ITS-1基因对魁蚶野生群体和人工繁育子代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桢 邱兆星 +2 位作者 王鸿霞 张秀梅 刘保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32,共9页
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和核糖体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基因,对荣成(RC)和即墨(JM)2个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野生地理群体及一个人工繁育的即墨子代(JZ)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探讨即墨人工繁育的子代作为荣成魁... 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和核糖体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基因,对荣成(RC)和即墨(JM)2个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野生地理群体及一个人工繁育的即墨子代(JZ)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探讨即墨人工繁育的子代作为荣成魁蚶底播增殖苗种的可行性。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差异主要存在群体内。荣成野生群体和即墨野生群体间的Fst值,基于COI基因和ITS-1基因分别为0.1678和0.1193,表明荣成野生群体与即墨野生群体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繁育的即墨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荣成野生群体与即墨子代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较之与即墨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更大。如果采用即墨子代在荣成底播,可能会对荣成野生魁蚶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采用即墨人工繁育子代作为荣成魁蚶底播增殖的苗种来源时必须十分慎重,并在苗种繁育时尽量采用大群体有效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 遗传多样性 COI基因 ITS-1基因
下载PDF
海湾扇贝、刺参、魁蚶间作立体混养模式试验
2
作者 刘婧美 徐晨曦 +1 位作者 肖国娟 任雪莲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期9-11,20,共4页
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成本,在海洋牧场海域进行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间作立体混养试验,形成由不同营养级生物组成的综合养殖系统。苗种增殖后对试验海域... 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成本,在海洋牧场海域进行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间作立体混养试验,形成由不同营养级生物组成的综合养殖系统。苗种增殖后对试验海域和非试验海域进行了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苗种增殖对试验海域没有造成污染,而三个水产品种的滤食特性对水质有一定的改善。统计三个水产品种收获情况,海湾扇贝、刺参和魁蚶产量分别为11000 kg/hm^(2)、767.59 kg/hm^(2)和1302 kg/hm^(2)。试验证明,海湾扇贝、刺参、魁蚶间作立体混养模式不仅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capharca broughtonii) 间作立体混养
下载PDF
17β-HSD14 基因在魁蚶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3
作者 王文静 吴彪 +3 位作者 刘志鸿 孙秀俊 周丽青 徐万栋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4,共10页
为探究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4(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14,17β-HSD14)在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魁蚶转录组中筛选并验证了17β-HSD14基因序列,通过原位杂交和... 为探究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4(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14,17β-HSD14)在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魁蚶转录组中筛选并验证了17β-HSD14基因序列,通过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该基因在魁蚶中的组织定位及性腺发育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7β-HSD14基因的编码区序列长度为822 bp,编码273个氨基酸;原位杂交实验在魁蚶卵巢的成熟卵细胞、滤泡壁和精巢中的精原细胞、精子以及其他组织的细胞中都检测到了17β-HSD14基因的阳性杂交信号;qRT-PCR结果表明,17β-HSD14基因的表达随其性腺发育而产生变化,在形成期(Ⅰ期)到增殖期(Ⅱ期)的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成熟期(Ⅲ期)至耗尽期(Ⅴ期)呈下降趋势,且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组织。综上,17β-HSD14基因与魁蚶的性腺发育密切相关,可能对其性腺发育、功能维持和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pharca broughtonii) 17β-HSD14 性腺发育 性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魁蚶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青 李琪 +2 位作者 聂鸿涛 郑小东 于瑞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15,共5页
研究了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条件。用强度为2 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 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遗传失活的精... 研究了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条件。用强度为2 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 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遗传失活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形幼虫前期停止。经紫外线照射的精子受精后所产生的单倍体胚胎发育速度慢于正常受精所产生的二倍体胚胎,各照射组均出现非整倍体。45 s照射组中早期胚胎存活率达到67.2%,D形幼虫发生率为0,单倍体率达到最高值37.1%,出现Hertwig效应。结果表明在强度2 561μW/(cm2.s)的紫外线下照射45 s是获得魁蚶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最适条件。研究结果为魁蚶雌核发育二倍体的人工诱导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pharca broughtonii) 雌核发育 紫外线照射 Hertwig效应
下载PDF
魁蚶室内人工育苗技术
5
作者 刘英霞 刘英梅 《河北渔业》 2018年第8期30-33,共4页
根据多年的贝类室内人工育苗生产工作积累,总结归纳了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室内人工育苗的生产经验及技术要点。在室内人工升温育苗生产过程中,通过生物饵料培养、水质控制等管理措施强化培育亲蚶;通过促熟培育,使其在最佳繁殖温... 根据多年的贝类室内人工育苗生产工作积累,总结归纳了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室内人工育苗的生产经验及技术要点。在室内人工升温育苗生产过程中,通过生物饵料培养、水质控制等管理措施强化培育亲蚶;通过促熟培育,使其在最佳繁殖温度24~26℃时自然排放大量优质精、卵,提高孵化率及成活率;23 h发育成D形幼虫后及时选幼;选择最佳时间投放附着基,提高附着变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pharca broughtonii) 育苗 升温促熟 室内
下载PDF
4个地理群体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梁超 杨爱国 +2 位作者 刘志鸿 周丽青 吴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韩国统营、山东黄岛、山东蓬莱、江苏前三岛4个地理区域的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种群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Tukey检验表明,魁蚶不同地理种群表现出显著形态变...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韩国统营、山东黄岛、山东蓬莱、江苏前三岛4个地理区域的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种群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Tukey检验表明,魁蚶不同地理种群表现出显著形态变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岛和前三岛两个种群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类,然后与韩国种群聚类,再与蓬莱种群聚类;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PC1为33.366%,PC2为20.407%,PC3为15.422%,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195%;建立了魁蚶4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分别为韩国通营96.4%,山东蓬莱100%,山东黄岛84.3%,江苏前三岛95.6%。这些数据可为魁蚶不同地理种群的识别、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pharca broughtonii 形态变异 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