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鬼鲉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与饥饿致死时间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慧 谢友佺 +3 位作者 林国文 林小金 陈武 王兴春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0-347,共8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鬼鲉(Inimicus japonicu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和仔鱼饥饿致死时间。结果表明,仔鱼和营游泳生活的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并以白天摄食为主,6日龄仔鱼、17日龄营游泳生活稚鱼的摄食率高峰为10∶00和14∶0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鬼鲉(Inimicus japonicu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和仔鱼饥饿致死时间。结果表明,仔鱼和营游泳生活的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并以白天摄食为主,6日龄仔鱼、17日龄营游泳生活稚鱼的摄食率高峰为10∶00和14∶00。随着生活习性的转变,其摄食节律也发生明显变化,稚鱼和幼鱼在营底栖生活方式的阶段,以夜间摄食为主,另一摄食小高峰出现在早晨。进入底栖生活阶段的29日龄稚鱼、40日龄幼鱼的摄食高峰为22∶00和6∶00。鬼鲉仔、稚、幼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6日龄仔鱼69.7%,17日龄稚鱼57.7%,29日龄稚鱼42.3%,40日龄幼鱼17.7%。在饥饿条件下鬼鲉初孵仔鱼、1、3、5、8和10日龄仔鱼的全部死亡时间分别为192h、216h、168h、80h、178h和264h,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144h、120h、120h、60h、108h和144h,说明5日龄仔鱼是鬼鲉早期发育中最为敏感的阶段。饥饿仔鱼呈现头大、体短、身瘦、体色发白等形态特征,行为上表现为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和静卧底部。长期饥饿后仔鱼脑后部下陷明显,其形态特征可作为判断仔鱼饥饿致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发育 摄食节律 饥饿致死
下载PDF
盐度对日本鬼鲉受精卵发育及仔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小金 《福建水产》 2008年第4期24-26,共3页
研究了盐度对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受精卵发育及仔鱼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1)鬼蚰受精卵盐度在19—35均可孵化,最适盐度为27—31。盐度高于31,孵化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盐度低于2... 研究了盐度对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受精卵发育及仔鱼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1)鬼蚰受精卵盐度在19—35均可孵化,最适盐度为27—31。盐度高于31,孵化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盐度低于27,孵化率随盐度的下降而降低。(2)试验盐度范围内鬼铀仔鱼SM值为3.49~22.12,仔鱼生长和存活的最适盐度范围为23~27,适宜盐度范围为1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受精卵 仔鱼生长 存活系数
下载PDF
鬼鲉肝脏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葛雅辉 刘欣 +5 位作者 唐于平 郭建明 丁少雄 林祥志 林汝榕 段金廒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38,共7页
目的研究鬼鲉肝脏提取物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低下动物模型,免疫器官重量法测定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碳粒廓清法测定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绵羊红细胞免疫法测定小鼠体液免疫功能,采用血细胞计... 目的研究鬼鲉肝脏提取物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低下动物模型,免疫器官重量法测定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碳粒廓清法测定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绵羊红细胞免疫法测定小鼠体液免疫功能,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常规,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2、IL-6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脾细胞周期。结果鬼鲉肝脏提取物可以减缓免疫低下小鼠体重的下降趋势以及脾脏和胸腺的损伤、促进其脾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增加其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血素含量以及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和血清中TNF-α、IL-1β、IL-2、IL-6的含量。结论鬼鲉肝脏提取物可以增强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提取物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人工育苗条件下鬼鲉仔稚幼鱼的摄食节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成进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6期14-16,共3页
鬼鲉(Inimicus japonicus)俗称虎鱼,属鲉形目、毒鲉科,分布于我国、朝鲜和日本,为近海底栖肉食性小型鱼类。其肉质鲜美,有清凉解毒功效,是一种优质的增养殖经济鱼类,目前我国沿海一些地方开展了鬼鲉人工养殖生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仔稚幼鱼 摄食节律 人工 苗条 小型鱼类 经济鱼类 养殖生产
下载PDF
鬼鲉工厂化人工育苗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振勇 《水产科技情报》 2004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工厂化人工育苗 亲鱼选择 人工催产 人工孵化 仔稚鱼培育
下载PDF
日本鬼鲉的种苗生产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覃锐 《河北渔业》 2008年第1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生产试验 种苗 日本 人工养殖试验 小型鱼类 优良品种 海水鱼类
下载PDF
日本鬼鲉工厂化人工繁育试验
7
作者 陶顺顺 徐万土 徐芳君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11期16-18,共3页
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俗称海蝎子、老虎鱼等,属暖温性底层经济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热带及暖温带,中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鱼体色随栖息环境变化,呈黑褐色、红色或黄色;体长可达200mm;鳍棘端部具膨大囊状... 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俗称海蝎子、老虎鱼等,属暖温性底层经济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热带及暖温带,中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鱼体色随栖息环境变化,呈黑褐色、红色或黄色;体长可达200mm;鳍棘端部具膨大囊状毒腺组织,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育试验 日本 工厂化 人工 经济鱼类 北太平洋 环境变化
下载PDF
鬼鲉的苗种生产技术
8
作者 殷蕊 殷禄阁 宫春光 《河北渔业》 2014年第2期46-48,56,共4页
鬼鲉(Inimicus j aponicus )俗称老虎鱼、海蝎子,属硬骨鱼纲、鲉形目、毒鲉科、鬼鲉属,近海暖温性底层肉食性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日本千叶县、新泻县以南的日本南部,琉球、朝鲜,在我国台湾海域、南海、东海、黄海及渤海都... 鬼鲉(Inimicus j aponicus )俗称老虎鱼、海蝎子,属硬骨鱼纲、鲉形目、毒鲉科、鬼鲉属,近海暖温性底层肉食性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日本千叶县、新泻县以南的日本南部,琉球、朝鲜,在我国台湾海域、南海、东海、黄海及渤海都有分布。喜栖于有石砾或岩礁底质的浅海中。鬼鲉体型怪异,体色会随环境而变化。在近岸浅水区多为深褐色,并带有红黑色或红色斑纹。在浅海藻类中生活的多为红色或紫色。鬼鲉的头棘和背、腹鳍棘基部有毒腺,若被刺异常疼痛[1]。鬼鲉肉质鲜美细嫩,在药用上有清凉解毒的功效。据《中国药用动物志》“鬼鲉其肉甘、咸、平,入肝,肾二经。可滋补肝肾,治肾虚、腰痛、慢性肝炎。”另外鬼鲉较易保活运输,为高档食用鱼类。因此研究开发鬼鲉苗种生产技术,不仅可以弥补天然苗种不足,还可增加新的养殖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也为今后资源增殖放流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技术 苗种 肉食性鱼类 慢性肝炎 硬骨鱼纲 日本南部 养殖品种
下载PDF
日本鬼鲉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育苗技术
9
作者 刘海滨 刘朝阳 《渔业致富指南》 2006年第7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日本沿海 人工育苗技术 生物学特征 小型鱼类 人工养殖 福建沿海 解毒作用 出口创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鬼鲉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10
作者 史会来 楼宝 +6 位作者 杨会成 毛国民 詹炜 徐冬冬 程国宝 王奋芬 王晨露 《现代渔业信息》 2011年第10期25-28,共4页
本文综述了鬼鲉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人工繁养技术。为合理利用鬼鲉的自然资源,提高其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繁养技术
下载PDF
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及脂肪酸特性变化 被引量:21
11
作者 黄旭雄 冯隆峰 +2 位作者 温文 陈庆凯 危立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6-535,共10页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72.20%。总脂...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72.20%。总脂肪及极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无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随发育而显著下降。中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有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其含量相对稳定。野生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总脂肪的主要脂肪酸为DHA(22∶6n-3),16∶0,ARA(20∶4n-6),EPA(20∶5n-3),18∶0和18∶1n-9。总脂肪及极性脂肪的DHA,ARA,EPA含量(mg/gDW)均随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而显著下降,且DHA和ARA含量均在胚胎囊胚期至尾芽期大幅降低。中性脂EPA和DHA含量随发育呈先升后降,其峰值分别出现在初孵仔鱼和2日龄(2DPH)卵黄囊仔鱼。中性脂ARA含量随发育逐步升高,峰值出现在3日龄(3DPH)卵黄囊仔鱼。在胚胎发育前期,总脂肪DHA和ARA相对EPA被选择性消耗,饱和脂肪酸(S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相对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被机体选择性消耗,N-6PUFA相对N-3PUFA被选择性消耗;在胚胎发育后期及卵黄囊仔鱼阶段,总脂肪EPA相对DHA和ARA被选择性消耗。在胚胎和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SFAs中16∶0相对18∶0被选择性消耗。胚胎发育后期阶段和卵黄囊仔鱼阶段,总脂肪MUFAs中16∶1相对18∶1被选择性消耗。实验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阶段极性脂肪中DHA、ARA和EPA可以向中性脂肪中转移,胚胎和卵黄囊仔鱼对不同类别脂肪中的重要脂肪酸的消耗具有选择性,且其选择性与发育阶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胚胎 卵黄囊仔鱼 总脂肪 极性脂肪 中性脂肪 脂肪酸
下载PDF
日本鬼鲉脊柱和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 被引量:11
12
作者 崔国强 陈阿琴 吕为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0-238,共9页
通过软骨-硬骨双染色的方法对日本鬼鲉从初孵仔鱼到35日龄的发育过程中脊柱和附肢骨骼的发育进行系统观察。结果显示,脊柱的发育以10日龄髓弓的出现和11日龄脉弓的发育为起点;其中,椎体、髓棘、脉棘在20日龄形成,至35日龄基本完成骨化... 通过软骨-硬骨双染色的方法对日本鬼鲉从初孵仔鱼到35日龄的发育过程中脊柱和附肢骨骼的发育进行系统观察。结果显示,脊柱的发育以10日龄髓弓的出现和11日龄脉弓的发育为起点;其中,椎体、髓棘、脉棘在20日龄形成,至35日龄基本完成骨化并伴随着躯椎的弯曲,并且发育和骨化顺序均为从前向后。附肢骨骼的发育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臀鳍、背鳍和腹鳍。胸鳍的发育以3日龄胸鳍的匙骨、支鳍骨原基的出现为起点,11日龄软骨质的胸鳍支鳍骨形成,35日龄胸鳍下端支鳍骨游离。腰带和腹鳍出现较晚,在18日龄开始发育,但发育较快。背鳍和臀鳍出现在20日龄,23日龄时出现完整背鳍和臀鳍形态,并伴随着鳍棘的发生;背鳍从身体中部出现,此后鳍棘由前向后发育,而臀鳍从身体中部向后发育。尾鳍发育以8日龄仔鱼尾下骨的发育为起点,15日龄尾鳍基本成型,尾下骨和尾鳍条分为上下两部分。35日龄尾鳍支鳍骨形成并初步完成骨化。对日本鬼鲉脊柱和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研究,为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适应性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脊柱 附肢骨骼 早期发育
下载PDF
日本鬼鲉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史会来 楼宝 +4 位作者 王奋芬 杨会成 毛国民 詹炜 徐冬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1-1080,共10页
对日本鬼鲉的胚胎及仔稚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日本鬼鲉的受精卵呈正圆球形,无色透明,无油球,平均卵径为(1.42±0.04)mm,呈浮性。在水温(22±0.5)℃,盐度31‰的条件下,历时约52h10min完成... 对日本鬼鲉的胚胎及仔稚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日本鬼鲉的受精卵呈正圆球形,无色透明,无油球,平均卵径为(1.42±0.04)mm,呈浮性。在水温(22±0.5)℃,盐度31‰的条件下,历时约52h10min完成孵化。初孵仔鱼全长(3.04±0.13)mm,卵黄囊长(2.23±0.08)mm,卵黄囊高为(1.65±0.06)mm,在(21±0.5)℃水温下,仔鱼孵化后3d内营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第4天卵黄囊完全消失,开口摄食轮虫。13d全长(7.12±0.35)mm,背鳍鳍条出现进入稚鱼早期,15d全长(7.92±0.61)mm鱼体及各鳍开始出现金黄色斑纹,25d全长(13.66±0.55)mm,整个鱼体呈黄褐色,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开始营底栖生活。同时观察了自胚胎发育至幼鱼期鱼苗体表色素分布的变化及其器官发育的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胚胎发育 仔稚鱼形态学
下载PDF
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线粒体Cytb和COⅡ基因的克隆及形目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徐辉 李明云 +1 位作者 陈炯 史雨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4,共8页
根据鲉形目鱼类Cytb和COⅡ上下游保守序列各自设计引物,对日本鬼鲉的线粒体DNA进行PCR扩增,克隆并测定了Cytb和COⅡ因的全序列,COⅡ基因为691bp,Cytb为1141bp。从GenBank下载28种鲉形目及外群鱼类的Cytb部分或全序列和10种鲉形目及外群... 根据鲉形目鱼类Cytb和COⅡ上下游保守序列各自设计引物,对日本鬼鲉的线粒体DNA进行PCR扩增,克隆并测定了Cytb和COⅡ因的全序列,COⅡ基因为691bp,Cytb为1141bp。从GenBank下载28种鲉形目及外群鱼类的Cytb部分或全序列和10种鲉形目及外群鱼类的COⅡ部分或全序列,然后进行比对分析,用NJ法和ML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线粒体Cytb和COⅡ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与传统分类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毒鲉科的日本鬼与科的关系最近;在飞角鱼科(Dactylopteridae)是否属于形目还是单独成豹鲂鲉目的问题上,本研究倾向支持飞角鱼科独立归成豹鲂鲉目(Dactylopteriformes)。日本鬼鲉的COⅡ与昆虫类的不同,形目的COⅡ基因比Cytb基因保守,即COⅡ基因比Cytb基因进化慢。COⅡ基因进化树相应的节点上数值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CYT b COⅡ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日本鬼鲉不同组织的8种同工酶谱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徐辉 李明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23,共6页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平板电泳技术,对象山港野生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的9种组织器官的8种同工酶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酶谱表型。结果表明,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简称SuDH)在所有组织中均存在,组织间差异较小;乳酸...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平板电泳技术,对象山港野生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的9种组织器官的8种同工酶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酶谱表型。结果表明,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简称SuDH)在所有组织中均存在,组织间差异较小;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简称LDH)、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简称MDH)、苹果酸酶(Malic enzyme,简称ME)、酯酶(Esterase,简称EST)、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简称ADH)、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则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且这些酶在表型、分布和活性上均表现出高度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Inimicus japonicus)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表达
下载PDF
日本鬼鲉毒腺提取物对大鼠红细胞损伤及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文丹 于业军 +3 位作者 张彩梅 闫凤霞 刘晓萍 郭菲菲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335,T0001,共4页
目的探讨毒鲉科棘毒鱼日本鬼鲉毒腺提取物对大鼠红细胞的结构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与氧化损伤的关系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两种不同浓度的粗提液作用于大鼠红细胞,光、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及荧光偏振实验检测红细胞的流动... 目的探讨毒鲉科棘毒鱼日本鬼鲉毒腺提取物对大鼠红细胞的结构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与氧化损伤的关系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两种不同浓度的粗提液作用于大鼠红细胞,光、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及荧光偏振实验检测红细胞的流动性的变化。结果两种浓度毒素提取液均可使大鼠红细胞发生棘突样变、明显肿胀及异形性改变,出现溶血现象,并随作用时间、剂量的增加而显著;毒液组红细胞膜流动性显著降低;维生素C组可部分阻断毒素的作用。结论蜇伤局部容易感染和难愈合的原因可能与红细胞变形及其流动性下降密切相关。抗氧化剂维生素C可以减轻毒液的作用,毒鲉科棘毒鱼蜇伤的机制可能与部分氧化损伤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棘毒鱼 日本 红细胞 维生素C 大鼠
下载PDF
毒鲉科棘毒鱼蜇伤大鼠机体损伤机制及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文丹 于业军 +1 位作者 刘晓萍 张彩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9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毒科棘毒鱼(日本鬼)蜇伤的机制,并应用抗氧化剂对毒鱼蛰伤有无治疗或阻断作用。方法:吞噬鸡红细胞法测定被蜇伤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MTT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ABC方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胸... 目的:探讨毒科棘毒鱼(日本鬼)蜇伤的机制,并应用抗氧化剂对毒鱼蛰伤有无治疗或阻断作用。方法:吞噬鸡红细胞法测定被蜇伤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MTT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ABC方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胸腺和脾的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应用抗氧化剂VitC探讨其对毒鱼蛰伤的治疗作用。结果:日本鬼蜇伤可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活性明显降低,VitC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巨噬细胞、胸腺和脾脏SP表达明显增高。结论:蛰伤局部容易感染和难愈合的原因可能与免疫系统损伤密切相关。肢体肿胀、剧痛及胸闷、休克与SP等物质的分泌有关。抗氧化剂VitC有部分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巨噬细胞 胸腺 P物质 维生素C 棘毒鱼蜇伤 治疗作用 损伤机制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下载PDF
昆虫、寄生虫性皮肤病
18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1998年第6期335-336,共2页
983253 山东沿海日本鬼鲉螫伤的调查研究/于业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院皮肤科)…//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3).-208~210 为了系统地了解常见棘毒鱼对渔民、赶海者的伤害及螯伤机理的防治方法,对山东沿海20个渔港,4万余名渔民进行... 983253 山东沿海日本鬼鲉螫伤的调查研究/于业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院皮肤科)…//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3).-208~210 为了系统地了解常见棘毒鱼对渔民、赶海者的伤害及螯伤机理的防治方法,对山东沿海20个渔港,4万余名渔民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日本鬼鲉是山东沿海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棘毒鱼,发病率为2‰~3‰,并对毒腺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用日本鬼鲉背棘直接刺伤或毒腺液肌肉注射小白鼠、大鼠的方法,对其螯伤的表现、发病机理进行了初探。提出了防治其螯伤的方法。图5参3 (原文摘要)983254 犬蠕形螨致人体皮炎一例报告/王彦平(白求恩医大实验动物学部)…//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性皮肤病 山东沿海 日本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防治方法 发病机理 人体皮炎 实验动物学 昆虫
下载PDF
日本鬼鲉毒素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袁文丹 于业军 +2 位作者 刘晓萍 张彩梅 郭菲菲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7,共7页
实验选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 )为细胞模型,观察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毒素在体外对免疫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毒素对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并检测注射毒素局部组织过氧化物的含量,应用维生素C(Vc)探讨其对毒鱼蛰伤... 实验选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 )为细胞模型,观察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毒素在体外对免疫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毒素对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并检测注射毒素局部组织过氧化物的含量,应用维生素C(Vc)探讨其对毒鱼蛰伤有无治疗或阻断作用。结果表明,日本鬼鲉毒素可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功能,MTT活性明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P物质(Substance P, SP)表达明显降低;通过电镜观察到毒素损伤巨噬细胞结构,Vc治疗组有部分改善;毒素注射局部皮肤组织中MDA 含量明显升高,而抗氧化GSH -Px、SOD 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显著降低,Vc治疗组MDA含量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提高。结果提示,被日本鬼鲉蛰伤后局部组织容易感染和难愈合的原因可能与免疫细胞活力下降密切相关。抗氧化剂Vc可以减轻毒素的作用,毒鲉科棘毒鱼蜇伤的机制可能部分与氧化损伤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Inimicus japonicus) 毒素 巨噬细胞 氧化损伤 VC
下载PDF
日本鬼鲉螫伤对大鼠红细胞结构和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于业军 李政敏 +2 位作者 王玉贞 张克凌 刘晓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 : 本文探讨在离体条件下日本鬼毒腺提取物对大鼠红细胞结构和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浓度 (浓度为 1μg ml、10 μg ml、10 0 μg ml)的日本鬼毒腺提取物对大鼠红细胞结构的影响 ;MTT法测定毒腺提... 目的 : 本文探讨在离体条件下日本鬼毒腺提取物对大鼠红细胞结构和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浓度 (浓度为 1μg ml、10 μg ml、10 0 μg ml)的日本鬼毒腺提取物对大鼠红细胞结构的影响 ;MTT法测定毒腺提取液对大鼠血液单个核细胞、胸腺细胞和脾细胞活力的影响 ;用LDH释放法检测血液和脾脏中NK细胞的活性 ;用大吞噬法检测毒腺提取物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力的影响。结果 : 三种浓度的毒腺提取液均可使大鼠红细胞发生棘突样变 ,10分钟内红细胞棘变率随毒素的浓度增加而增多 ,5~ 30分钟时间内较大剂量的毒液可使 80 %的红细胞发生棘突样变 ,但未见红细胞溶血现象。毒腺提取液可明显降低血液单个核细胞、胸腺细胞、脾细胞的活力 ;明显降低NK活性 ;并且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论 : 鬼蛰伤后造成的胸闷、憋气甚至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螫伤 大鼠 红细胞结构 免疫细胞功能 毒腺提取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