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Ti耐磨钢TiC粒子析出行为及其对钢板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勇伟 张青学 +3 位作者 刘丹 周文浩 罗登 邓想涛 《轧钢》 2023年第2期30-38,共9页
TiC粒子增强型耐磨钢可以实现在不提高硬度的同时提高传统低合金耐磨钢的耐磨性。为了研究高Ti耐磨钢TiC粒子析出行为及对钢板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260 mm厚工业试制的高Ti耐磨钢连铸坯不同厚度位置TiC粒子的形貌... TiC粒子增强型耐磨钢可以实现在不提高硬度的同时提高传统低合金耐磨钢的耐磨性。为了研究高Ti耐磨钢TiC粒子析出行为及对钢板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260 mm厚工业试制的高Ti耐磨钢连铸坯不同厚度位置TiC粒子的形貌、尺寸及分布,并对不同压缩比轧制钢板的析出粒子、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连铸坯中分布着大量微米级TiC粒子,呈现出仿晶界分布,从铸坯的表面到心部,从边部到中间,TiC粒子的尺寸增大,数量减少,表面上的粒子主要为短棒状,心部粒子表现为颗粒状、长条状、多边形状和三叉状等多种形状;随着轧制压缩比增大(终轧厚度减小),TiC粒子弥散程度增加;热处理后不同厚度(16、32、50 mm)试验钢板的抗拉强度均达到1 300 MPa以上,伸长率均达到11.0%以上,表面硬度均达到460HBW以上,心部硬度均达到400HBW以上,-20℃冲击功均达到20 J以上,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标准要求;随着轧制压缩比增大,热处理后钢板的强度、硬度、伸长率和冲击吸收功也随之增加。在干砂/橡胶轮三体磨料磨损条件下,高Ti耐磨钢的耐磨性能是传统同等级耐磨钢的1.49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耐磨钢 tiC粒子 析出行为 力学性能 耐磨
原文传递
中Mn高Ti耐磨钢中残余奥氏体调控及对其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建华 《轧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对于工程机械用耐磨钢,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塑韧性。通过中Mn合金成分设计及采用两相区退火工艺,在高Ti马氏体耐磨钢中引入残余奥氏体,使耐磨钢获得了良好的塑韧性和耐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在630℃两相... 对于工程机械用耐磨钢,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塑韧性。通过中Mn合金成分设计及采用两相区退火工艺,在高Ti马氏体耐磨钢中引入残余奥氏体,使耐磨钢获得了良好的塑韧性和耐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在630℃两相区退火保温时间的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保温8 h后试样可以获得体积分数为32.1%的残余奥氏体,其伸长率为17%。拉伸过程中,两相区退火试样的加工硬化率曲线先下降后略微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开始降低直至试样发生断裂,加工硬化率的上升与应变诱导马氏体转变有关,高的加工硬化率有利于提高钢的伸长率。相对于轧态试样,两相区退火保温8 h试样的硬度降低了120HV,但是相对耐磨性提升了23%。两相区退火试样的磨损形貌为沟槽和剥落坑,而轧态试样的磨损形貌中除了沟槽和剥落坑,还具有较多的塑变疲劳剥落。因为轧态试样的伸长率低,塑性和耐疲劳性能较差,实验钢在反复变形过程中容易因为塑变疲劳发生剥落。此外,在磨损过程中两相区退火试样中的残余奥氏体会发生相变,产生相变诱导塑性效应,提高加工硬化率。拉伸后期的加工硬化率对实验钢磨损性能的影响较大,加工硬化率越高,其耐磨性能越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磨损后两相区退火试样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都会下降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Mnti马氏体耐磨钢 残余奥氏体 两相区退火 耐磨性能 加工硬化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