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康治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6期99-100,共2页
目的分析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6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 目的分析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6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研究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开始负重时间。结果研究组38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DHS内固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薛小东 张鸿程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4期105-106,共2页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0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6月2日-2017年1月20日,并将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患者实施...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0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6月2日-2017年1月20日,并将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患者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51例患者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15±0.47)个月、住院时间为(26.30±1.18)天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 中药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彬 唐小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3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究给予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6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方案.对比两组... 目的 探究给予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6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方案.对比两组髋关节恢复情况;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恢复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3.11±9.32)min,骨折愈合时间(14.59±2.24)d,短于对照组的(112.21±23.01)min、(74.26±26.31)d;术中出血量(315.21±81.03)ml少于对照组的(425.42±96.2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高佩满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20期32-33,共2页
目的:探析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9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观察组开展PFNA内固定手术。分析效果;患... 目的:探析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9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观察组开展PFNA内固定手术。分析效果;患者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中出血总量情况、X线平均暴露的次数、平均输血量;施术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指标、疼痛程度指标、患者的生活自理ADL指标;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效果、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指标、疼痛程度指标、患者的生活自理ADL指标、患者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中出血总量情况、X线平均暴露的次数、平均输血量、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均显著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手术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患者 PFNA内固定手术 临床效果 人工股骨头置换
原文传递
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6
5
作者 庞向华 欧兆强 欧阳建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对比两种术式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例及39例,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早期... 目的对比两种术式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例及39例,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半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半髋组患肢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半髋关节置换适用于骨质疏松严重、内科疾病少,身体情况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对于身体素质差,内科疾病多的患者,可选择PFNA治疗,但晚期并发症多,应注重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适当延长患肢负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0
6
作者 苏世先 刘前前 刘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18-120,共3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很易发生髋内翻[1]。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较多,褥疮、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可能导致基础疾病[2]。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受直接外...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很易发生髋内翻[1]。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较多,褥疮、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可能导致基础疾病[2]。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受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生,骨折多为粉碎性[3]。老年人骨质疏松,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可造成骨折,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淤血斑,伤后患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大粗隆部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文 《四川中医》 2016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预防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且早期出现气滞血瘀症状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预防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且早期出现气滞血瘀症状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口服血府逐瘀汤水煎剂,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剂,在术后第2天,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5天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PT和APTT均显著长于术前(P<0.05);观察组的INR在术后第15天显著高于术前(P<0.05)。同一时间点组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在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5天观察组的PT均长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APTT在术后第15天长于对照组(t=5.384,P<0.0001)。术后,两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别(χ2=0.327,P>0.05)。2不同时间点两组间HGB水平和D-二聚体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GB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D-二聚体的水平在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7天与术前差异显著(P<0.05)。3不同时间点两组间TXB2和6-Keto-PGF-α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TXB2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6-Keto-PGF-α水平在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5天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4术后第15天观察组患者VW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VWF水平(t=3.271,P=0.002),其余时间点两组间VWF水平和GMP-140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的比较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GMP-140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VWF水平在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5天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的预防治疗可明显改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与口服阿司匹林相当,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血府逐瘀汤 凝血指标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潘琦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23期4410-4412,共3页
对比PFNA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 对比PFNA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相比,PFNA内固定能够有效提高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状况,提高生存率,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 PFNA内固定
下载PDF
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徐忠龙 童培建 +1 位作者 马镇川 季卫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讨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8例、Ⅳ型6例,均采... 目的探讨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8例、Ⅳ型6例,均采用GTR钢板+Ⅰ期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例出现精神躁狂,1例患髋疼痛,经对症治疗症状基本缓解。无髋关节脱位病例,未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心肌梗死等并发症。20例均获得3~16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结论GTR铜板+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床康复活动,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R钢板 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岩民 樊勇 +1 位作者 牛伟亚 高强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0期3802-3803,3808,共3页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Ⅰ组(184例)和Ⅱ组(184例)。Ⅰ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Ⅱ组患者实施PFNA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高于Ⅱ组[(52±7)min比(64±7)min,(139±19)m L比(121±18)m L,(81±17)m L比(70±15)m L],患肢开始负重时间显著短于Ⅱ组[(16.5±2.6)min比(26.8±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Ⅰ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78.8%比63.0%),Ⅰ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Ⅱ组(14.1%比4.9%),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Ⅱ组(5.4%比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身体情况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合并有慢性内科疾病的患者,可选择PFNA治疗,但晚期并发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半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及PFN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盛斌 孙岚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4期209-212,237,共5页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DHS)以及PFN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成三组,第一组为置...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DHS)以及PFN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成三组,第一组为置换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第二组为DHS组,应用DHS术治疗,第三组为PFN组,采用PFN术治疗,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患肢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HS组的手术时间、患肢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引流量均长(高)于置换组和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少)于PFN组,而置换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多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置换组和PFN组,置换组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DHS组(23.33%)和PFN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HS组与PFN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过程中,三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及患者手术适应证来合理选择术式,以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PFN 高龄老年稳定股骨骨折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明 祝应平 +4 位作者 郑松 陈斌 徐竹 许伟斌 田庆显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6期156-158,共3页
目的对比两种术式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半髋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及78例,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早期并发... 目的对比两种术式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半髋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及78例,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半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半髋组患肢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半髋置换适用于骨质疏松严重、内科疾病少、身体情况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对于身体素质差、内科疾病多的患者,可选择PFNA治疗,但晚期并发症多,应注重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适当延长患肢负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对超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预后及生存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翟逸如 邓怀东 刘婉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预后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5月之间于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9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预后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5月之间于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9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对其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3年内生存率、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其他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Harris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精力、疼痛、情感、睡眠、社会生活以及躯体活动)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P<0.05);(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2%(4/48),显著低于对照组(23.40%,11/47)(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PFNA内固定能够有效提高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状况,提高生存率,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FNA内固定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PFNA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巫彬彬 彭济河 +2 位作者 林彩龙 徐晶 陈文忠 《黑龙江中医药》 2018年第5期42-43,共2页
目的:研究PFNA内固定术(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于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选出5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组:内固定组和... 目的:研究PFNA内固定术(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于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选出5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组: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置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较内固定组长,且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多,P <0.05;但置换组患者术后负重锻炼时间较短,P <0.05;两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 0.05,但置换组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 <0.05;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 <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各有优缺点,前者适合伴有多种内科基础疾病、体质差的患者,后者适合伴有严重骨质疏松、体质较好的患者,临床医师需综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内固定 半髋关节置换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江伟 宁旭 叶川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243-32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高龄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手术的10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所选择的手术方法分为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组(A组)48例和人工...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高龄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手术的10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所选择的手术方法分为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组(A组)48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B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负重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及Barthel生活指数。比较两组患者与内置物相关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95例患者获得6~36个月随访(A组45例,B组50例),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内科疾病相关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生活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内置物相关并发症导致再次手术发生率比较,B组显著优于A组。结论采用内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和关节功能恢复。从近期效果来看,对伴随基础疾病较多的EvansⅢ~Ⅴ型的粉碎性骨折高龄患者,由于早期离床活动的诸多优势均有利于并发症的处理,推荐采用股骨头置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稳定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疗效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东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4—2018-02间在扶沟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5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29例。PFNA组...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4—2018-02间在扶沟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5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29例。PFNA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置换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置换组;但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长于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确切效果,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但术后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大,但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FNA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远良 曾交雄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20期123-123,125,共2页
目的探究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86例。以随机数字俩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防旋... 目的探究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86例。以随机数字俩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对比组间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比对照组少,且患肢负重时间比对照组稍长,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但术后早期并发症较多。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引流量较少,早期并发症较少,但远期效果不理想。故可根据患者诉求及身体状况,为患者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下载PDF
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民胜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22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3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予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3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予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指数、NRS疼痛程度、老年幸福指数;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疗效、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指数、NRS疼痛程度、老年幸福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确切,可更好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提高幸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效果
原文传递
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全洲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9期45-46,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用股骨头置换术(ATB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择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 目的:对比分析用股骨头置换术(ATB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择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施行股骨头置换术,为观察组患者施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失血量及手术耗时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对照组患者术毕至下床行走的时间短于观察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 :用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均较为理想,且患者的并发症均较少,手术的安全性均较高,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 疗效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切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耀宗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8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切复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复内固...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切复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稳定股骨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术 切复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