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封建皇帝泰山封禅的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汇 《山东档案》 2007年第2期58-59,64,共3页
  封禅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举行的国家最高祭祀大典.何谓封禅?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作如下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关键词 张守节 封禅大典 大汶口文化 高门大屋 周天子 古代帝王 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历代帝王 中国古代文明
原文传递
稷下学宫的人才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韦石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45-46,共2页
稷下学宫是我国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创办的高等学府,因其设于齐国稷山之下而得名.它的出现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它历经齐桓公、威王、宣王、缗王、襄王、王建六代,而大成于宣王时代,前后历时140余年.其历史之久,规模之宏大,管理体制... 稷下学宫是我国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创办的高等学府,因其设于齐国稷山之下而得名.它的出现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它历经齐桓公、威王、宣王、缗王、襄王、王建六代,而大成于宣王时代,前后历时140余年.其历史之久,规模之宏大,管理体制之具有独创性,都是世界古代教育史上所仅见.其时四方众多的学派大师集中于此,他们讲学授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关于培育人才的思想及实践就是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一、富有创见的人才价值观稷下学宫直接受齐国统治者视人才为瑰宝的思想影响,形成了富有远见卓识的人才价值观.齐桓公豁达大度,捐弃前嫌,不计几乎置自己于死命的一箭之仇,而重用管仲为相国,就在于他看到了管仲具有雄才大略,是堪为治国国霸的相才.齐威王认为"得士则昌,失士则亡",视贤才的价值远比珍宝更贵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宣王 战国时期 人才思想 新兴地主阶级 樱下学宫 教育史 历史遗产 诸侯国 高门大屋
下载PDF
学术自由是百家争鸣的前提条件
3
作者 韩石萍 《文史知识》 1986年第5期109-110,共2页
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各阶层的政治思想代表人物,他们对社会、自然等各种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形成了所谓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开门授徒,著书立说,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展现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领域内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关键词 学术自由 思想文化领域 战国时期 周游列国 诸侯国 墨突不黔 社会剧变 高门大屋 信陵君 赵平原
原文传递
稷下学宫及其学派
4
作者 韩振羽 《文史知识》 1987年第10期46-50,共5页
春秋战国之际,儒、墨、道、法等各个学派为了适应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纷纷著书立说,宣传各自的主张,在思想领域内,进行着激烈的百家争鸣。稷下学派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兴起于齐国都临淄的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战国时代,各个君主都期望着富... 春秋战国之际,儒、墨、道、法等各个学派为了适应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纷纷著书立说,宣传各自的主张,在思想领域内,进行着激烈的百家争鸣。稷下学派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兴起于齐国都临淄的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战国时代,各个君主都期望着富国强兵,称霸于诸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稷下学派 春秋战国之际 思想领域 邹衍 黄老学 政治需要 田巴 高门大屋 中国历史发展
原文传递
齐国的文学家淳于髡
5
作者 赵蔚芝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0-93,共4页
1 战国时代,齐国的稷下先生,经司马迁介绍的,除了孟子、荀子,还有邹衍、邹奭、田骈、慎到、环渊、接子、淳于髡七人。七人当中,淳于髡是个特殊的人物。淳于髡的特殊。
关键词 淳于髡 稷下先生 田骈 邹衍 环渊 政治才能 齐襄王 高门大屋 宣王 乐极则悲
原文传递
“挥汗如雨”话临淄
6
作者 罗勋章 《文史知识》 1987年第10期98-100,共3页
齐国临淄故城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从公元前九世纪中叶齐献公自薄姑迁都于此,经历了春秋和战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临淄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六百三十余年。秦汉时。
关键词 齐郡 薄姑 齐都镇 田齐 战国时期 临淄城 桓公 齐襄王 高门大屋 二层台
原文传递
关于造房的闲话
7
作者 刘绍楹 《瞭望》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6期35-36,共2页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今天的人对于曾在旧时代流行的谣谚、俗语等,听起来难免会有隔膜之感。如《增广贤文》中有“与人不睦,劝人造屋”的话,今天听起来就很费解:明明与对方不和,为什么还要给他出家庭建设的好主意呢?如果了解一下产生这句...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今天的人对于曾在旧时代流行的谣谚、俗语等,听起来难免会有隔膜之感。如《增广贤文》中有“与人不睦,劝人造屋”的话,今天听起来就很费解:明明与对方不和,为什么还要给他出家庭建设的好主意呢?如果了解一下产生这句话的时代背景,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旧社会里,一般老百姓温饱尚且顾及不暇,哪里还有那么多余钱来造房建屋?所以劝人造房表面看来是替对方着想,实际上无异于把他放到火炉上烤,使之走上债台高筑、倾家荡产的绝路。由此也可以看出,平民百姓迫于生计,只能世代蜷居于茅舍、窑洞之中,是不敢有大兴土木、叠梁架屋之奢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百姓 增广贤文 旧时代 架屋 叠梁 家庭建设 令人 领导干部 压缩基建投资 高门大屋
原文传递
齐宣王简论
8
作者 姜祖英 《临沂师专学报》 1992年第3期58-60,共3页
齐宣王(?~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田姓,名辟疆.齐威王之子.公元前320-301年在位.在位期间,尊学重士,以智治国,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巩固和发展了齐国自齐威王以来在东方六国中的领先地位,使田齐进入了历史上最强盛时期.
关键词 田齐 战国时期 樱下学宫 马陵之战 高门大屋 趋士 梁惠王 秦相 发政施仁 统一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